田丹
摘 要 繪畫藝術是如何創(chuàng)造出來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家做了些什么,很多人不太了解。有人說這是因為藝術工作者在寫生時需要先有構(gòu)思,然后才能開始作畫。很多畫家為何盯著一副畫中幾個筆觸等細節(jié)反復觀看,他們看的并不是畫中的物體整體。而是在體會一種畫感,有時一幅高仿復制品,細節(jié)看不出問題,但就是畫感不一樣,而辨別出真假。而且往往畫感強烈的作品最能打動人。
關鍵詞 畫感 構(gòu)圖 微角度變形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Reflections on Sense of Painting in the Art of Painting
TIAN Dan
(Department of Arts, Zhixing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11)
Abstract A lot of people do not understand how the painting is created, the creative process the artist has done. Some say it is because the artists need to have when you sketch ideas, then you can begin to paint. Why many artists staring at a painting in a few strokes and other details repeated viewing, they look at the whole body is not in the painting. But in the experience of one kind of painting sense, and sometimes a high imitation replica, the details do not see the problem, but that is not the same sense of painting,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rue and false. And often draw a strong sense of play the most moving works.
Key words sense of painting; composition; micro-angle distortion
藝術家畫完一副畫的時間有長有短,有的10多分鐘完成,有的幾個月。這主要不完全是技法的原因,也不完全是畫面復雜程度決定。有的作品畫面簡潔,但耗時幾個月,有的畫面復雜,但只用了1天。一副繪畫作品的好壞不是由作品內(nèi)容或技法的復雜程度確定的,而是由畫面中的畫感決定。藝術家的畫感必須靠大量寫生和欣賞培養(yǎng)出來,這就是為何很多人無法欣賞偉大的藝術品原因,于是很多人用技法高低來評價一副畫的好壞。藝術家寫生過程中就是在培養(yǎng)一種畫感,這種畫感是由很多難以總結(jié)的東西形成。
中國美術大學生因為藝術聯(lián)考的原因,必須在短短幾個小時內(nèi)完成作品,讓很多學生失去了對畫感的領悟。形成了下筆“快準狠”的習慣,導致了畫感領悟的丟失。所以一個優(yōu)秀繪畫專業(yè)的學生因為是“繪畫高手”而考上大學。他們都相信自己是繪畫高手,而只要讓他畫一個他沒有畫過的東西就完全無從下手了。這說明美術高考培養(yǎng)出的是一種特定技巧高超的學生,而不是一種畫感強烈的學生。所以考上大學之后就“不會畫畫”。當然這也不只是學生的問題老師教學方法也需要反思。作者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尋找畫感的尋找體會。
1 繪畫的步驟與畫感
繪畫是有步驟的,是一筆一筆完成的。步驟能幫助畫家完成作品的造型色彩等問題。在作畫時畫家一般都有自己的作畫步驟,特定風格的作品只有按照這個步驟能得出風格比較相似的繪畫。印象派是一種繪畫流派,他們的作畫過程是很接近的,這也決定了他們的畫面效果的接近。古典油畫的步驟決定了畫面的細膩感。
但是很多人在繪畫的過程中感覺到的是痛苦,特別是細節(jié)多的作品。他們把過程當作一種流程來看待,感覺是浪費時間。但是大師們在畫細節(jié)時是絕對不會覺得累,相反能體會到一種樂趣。在繪畫的過程中也應該是一種能發(fā)現(xiàn)靈感的過程。筆者認為只有能領悟畫感,繪畫就會變成一種樂趣,在創(chuàng)作過程步驟中也不會感覺到累。同時這里面隱藏著藝術家對作品畫感的認識思考,這才能真正掌握繪畫的步驟。
2 視覺與畫感
人眼所看到的東西和繪畫作品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地點看也會覺得不一樣,為何大多數(shù)風景畫總是能比風景攝影好看。所以繪畫中有一句名言“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的眼睛有角度限制,視網(wǎng)膜中心最清晰,往旁邊開始清晰度開始變低。由于眼睛的關系我們看到的東西是有透視的。而繪畫是平面的。很多人畫出的山?jīng)]有高度感,畫出的大草原沒有遼闊,于是把這理解為透視不準確明暗關系不對。這主要是因為作者沒有以畫感為主,而是在“相信自己的眼睛”。忘記了對畫感的尋找和體會,一直在用三大面五大調(diào)子,透視關系等基礎來比對畫面。筆者認為這是因為沒有理解畫感。比如西方寫實風景油畫,風景樹木逼真,透視空間也狠逼真,但和真實場景比起來還是不一樣,雖然西方寫實繪畫強調(diào)逼真,但最重要的還是畫感。不管是寫實還是抽象繪畫畫感是第一位的。
3 構(gòu)圖與畫感
今天攝影的普及很多人用攝影照片來繪畫,而且很多人沒有改變構(gòu)圖。這種方式畫出的畫透視準確形體準確光線準確,但是大部分臨摹照片的人畫出的畫都不如寫生的。而且畫出的畫有時還能看出是什么公司沖洗出來的照片臨摹的。
在繪畫中每一根線條都是會說話的表情,繪畫中的線條有它開始和結(jié)束的地方,繪畫的構(gòu)圖應該把線條的生命留在畫框中。繪畫中構(gòu)圖和攝影的構(gòu)圖是絕對不一(下轉(zhuǎn)第92頁)(上接第53頁)樣的,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效果,盲目臨摹必然導致畫感的丟失。
4 表現(xiàn)角度與畫感
正立方體有6個面,能看到3個面時立方體最真實。有的角度只能看到1個面,這時我們看到的可能是一個正四面椎體,一張白紙。誰會認為你畫的是一個正方體?我們必須選擇最適合表現(xiàn)這個事物特征的角度來表現(xiàn)它。還有些藝術家把物體的角度轉(zhuǎn)動到一個難以被識別的角度,同樣也能吸引觀眾的視線。這是一種感覺,心領神會的感覺。但是有的人的側(cè)面像他自己,有的人正面更能表現(xiàn)他。這是有因人而異了。這些都是用角度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
在繪畫中我們看到的人物肖像感覺很逼真很完美,而在看人物照片時卻不會那么完美,要從多個角度來觀看之后才能感覺到他的真實印象。繪畫在對一個角度描繪其實是多個角度的組合。而且畫家在作畫時一般都會圍繞這個物體觀看,所以在繪畫畫出的人物各個局部是有微角度變形的,比如面的眼睛和微側(cè)面鼻子結(jié)合,這樣形成的畫感就豐富了,所畫出的作品絕對和現(xiàn)實場景不同。而攝影拍照是拍不出來的。
繪畫把實物最有特征的部分組合起來,強調(diào)出一種美感。畫家一般都是完美主義者。喜歡把很多完美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好看的眼睛,好看的鼻子,好看的皮膚,好看的頭發(fā),這些美在現(xiàn)實中很難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出現(xiàn)。但在畫中是比較容易出現(xiàn)的。
畫感是畫家作畫的靈魂,畫感一般都是在作畫過程中產(chǎn)生。作畫的過程中畫家的畫感慢慢變成畫面中的畫感,達到了感覺和畫筆的完美結(jié)合。而且畫感是由模糊到清晰的,根據(jù)這個模糊的感覺開始寫生作畫,在作畫中邊畫邊繼續(xù)創(chuàng)作,讓繪畫作品和作者內(nèi)心的畫感無限接近,直到作品完成,也就是一張畫的畫感達到頂點時這張作品就完成了。完全構(gòu)思好才動筆是不對的,繪畫的樂趣就是在于畫感的不確定性的效果。先動筆后思考的方式也是不可行的,繪畫藝術必須是建立在畫感上的,有畫感才開始畫畫,因為畫感強烈而完成繪畫。
參考文獻
[1] [英]貝爾.藝術[M].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02-01.
[2] [美]馬克.蓋特雷恩.認識藝術[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05-01.
[3] [奧]施洛塞爾.維也納美術史學派/美術史里程碑[M].北京大學,2013-04-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