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羽
摘 要 本文筆者對高校教學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梳理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從考核方式、教師激勵和評價的角度分析了原因,最后從教評體系、獎懲激勵和考試制度幾個方面提出機制創(chuàng)新的建議。
關鍵詞 高校 教學管理 機制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Problems and Innovative Mechanism in College Teaching Management
SONG Yu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Abstract The statu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conduct of the investigation, combing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hen from the assessment methods, teacher incentives and evaluation angl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proposed final recommendations fro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reward and punishment, and several aspects of the examination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innovation
1 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高校教學缺少升學壓力,學生態(tài)度不夠認真
(1)學生曠課、遲到早退現象較嚴重,課堂紀律散漫。高等學校沒有升學壓力,學習環(huán)境相對而言比較自由和寬松,聽課、完成作業(yè)、復習及考試主要依靠學生的自覺性,但不少學生的態(tài)度不夠認真,具體表現為:一是課堂紀律觀念較為淡薄,曠課、遲到、早退現象比較嚴重;二是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聊天、玩手機,甚至睡覺等;三是學習依賴性強,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甚至抄襲作業(yè)等。
(2)考前“臨時抱佛腳”現象普遍,作弊現象時有發(fā)生。一部分學生忙于社團活動、實習和校外實踐,導致分配在學習上的時間太少,全靠期末突擊應付考試;另一部分的學生則是對所學專業(yè)沒有興趣而不認真學習,甚至急功近利,采取作弊手段,盡管學校對考試紀律三令五申,但作弊手段越來越隱蔽,由原來的夾帶紙條發(fā)展到利用手機、微型耳機等設備,從個人行為發(fā)展到小團伙協同。如何針對作弊采取有效的措施,端正學生的考風考紀,仍是高校教學管理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3)學生的學習功利性強。中國青年報曾經做過一項調查,有70.5%的學生的學習功利性強。①其中較大比例的同學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畢業(yè)找到好工作,因此每當有實習、實踐機會與上課沖突的時候,學生會選擇曠課去從事社會活動;而一部分同學認為考取各種各類的職業(yè)資格證書更為實用,因此在思想政治等公共課上埋頭準備公務員考試、英語考試等;更有少數同學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取保送研究生或是出國留學的名額,甚至以保研、出國或是評三好生等各種理由,直接向任課老師索要分數。
1.2 高校重科研輕教學,教師對教學工作重視度不夠
(1)備課不認真,不注重授課技巧。在一項對高校教師教學工作的調查中,許多老師認為備課寫教案是在做“無用功”且浪費時間,教案使用多年沒有及時更新和修訂,或是從網絡上下載現成的教案,只為了應付教學督導的檢查。在上課環(huán)節(jié),過度依賴教學幻燈片,很少板書或不板書,照本宣科或是勾劃書本,學生興味索然,而教師對課堂紀律聽之任之,導致課堂上睡覺、吃零食、聊天或玩手機現象嚴重。
(2)以透題漏題的方式讓學生考試過關?;蛟S是迫于及格率等硬性考核指標的壓力,一些教師不注重平時課堂教學效果,而是在期末考試前,將重點難點知識整理成復習提綱,發(fā)放給學生,以透題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考試過關。這種做法滋生了部分學生的依賴心理,平時可以偷懶不用上課,只要復習一份提綱就能通過考試,而對于那些一貫勤奮認真的學生也是一種不公平。
2 高校教學管理現狀的成因
2.1 考試制度不健全,及格率等考核指標對教學管理產生負面作用
(1)考核方式單一化。目前高校中普遍采用的課程考核方式是筆試答題。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較片面,忽視了對教科書之外的相關領域前沿知識的攝取與掌握,也并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能力,個別同學平時不努力,但是通過考前突擊也能取得好成績,有些同學非常注重平日的積累,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利用方面具有優(yōu)勢,但單一的筆試考試無法考核到這方面的能力。②
(2)考試制度不嚴,補考、畢業(yè)清考形式化。高校的考試制度不嚴格,主要是監(jiān)考不嚴,處罰過輕,始終無法根除考試作弊現象。教師受到及格率、優(yōu)秀率等各種教學考核指標的壓力,不得不對學生降低要求,抬高分數,保證通過率,學校出于畢業(yè)率和就業(yè)率的考慮,畢業(yè)清考制度淪為一種形式。正是由于考試制度不嚴,使得個別落后學生對考試不重視,更不會認真對待平時的學習。
2.2 教學工作的獎懲機制缺失,教師提升教學業(yè)務能力的動力不足
(1)科研壓力大,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投入日益減少。越來越多的本科院校開始要求不同職稱的教師必須在考核期內發(fā)表、出版或完成相應數量和相應級別的論文、論著和科研項目。由于職稱評定和崗位晉升以論文、論著、課題、成果獎勵為重,科研成績達不到要求的數量和級別就沒有晉級的資格,因此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硬條件,而教學工作在職稱評定中則成為可有可無的彈性標準,使部分教師重科研,輕教學,進而把主要的精力投入科研,對教學工作的投入逐漸減少,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endprint
(2)教學工作缺乏激勵機制。高校忽視對教學工作的激勵,這是造成了教師在教學工作上投入減少的主要原因。高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只停留在“量”地考核,對教學“質”的提高不重視;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面對科研的考核不僅有“量”的指標,還有“質”的激勵,一篇SCI論文就可以獲得萬元以上的科研獎勵,各種先進評選也首先看科研成果。高校對教師教學工作缺乏激勵機制,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工作動力。
2.3 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健全
(1)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例,教學評價主要是通過教學督導隨機聽課打分和學生網上教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督導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專業(yè)領域的課程,因此由自然科學領域的教師給上社會科學課程的教師打分至少在授課內容方面會出現打分偏誤。學生網上教評打分方式也有明顯的弊端,原因是多數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教評打分的隨意性較大,教評結果是教學優(yōu)秀的教師和教學一般或較差的教師之間打分上拉不開差距,在全院排名第一的教師和排名中后的教師各項得分都在九十分上下,這樣的評價對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顯然有失公平,也不能真實地反映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教學評價體系需要重新優(yōu)化。
(2)同一評價標準無法體現不同類型課程教師的差異性。不同類型專業(yè)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是有區(qū)別的,有的側重理論講授,有的側重技能操練。例如管理類課程,教師一般會采用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參與為輔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難免會顯得沉悶,這類型的任課教師按同樣的評價標準顯然不會得到高分。因此,拿同一標準評價不同類型課程的任課教師往往無法真實地反映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③
3 高校教學管理的創(chuàng)新機制
3.1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具體化與差異化改進
針對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難以量化的問題,對教評體系的優(yōu)化首先應對評價標準做更具體的設定,應綜合考慮:(1)備課環(huán)節(jié)主要考察課程大綱、教案的完備程度;(2)講課效果主要考察授課思路,內容熟練度,詳略安排;(3)學生的出勤率、課堂紀律情況和學生的反饋;(4)授課內容和信息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5)上課節(jié)奏和流程安排的合理性;(6)教學儀表、聲音表達、語言和語速等;(7)教書與育人的目標一致性;(8)板書工整、規(guī)范,多媒體課件效果;(9)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手段是否適宜,課堂氣氛活躍度;(10)批改作業(yè)、答疑等課外指導等。針對不同專業(yè)類型和課程特點,對上述的評價指標的評定應進一步實現差異性,指標內容可以不變,但是指標的權重安排可以根據課程的類型和性質有所區(qū)分。例如,理論講授型課程第(2)、(4)項指標的權重應較高;而技能應用型課程則應相應地調高第(3)、(9)項的指標權重。
3.2 實行學生代表座談會與教師互評機制
針對學生給教師評價打分中存在的問題,學校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評價的重要性,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教學。例如,可專設投票箱,供學生投入匿名評分表。學院指派相關院領導深入學生中間開展座談,讓學生代表具體說明每位教師教學好在哪里、差在何處,并把學生意見反饋給有關教師,督促他們克服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在學生評價的同時,增加同行互評。例如采用教師互評機制,讓A老師聽B老師的課,并按照教評標準對B老師打分,打分必須有明確的評價和改進建議,教研室定期組織教研活動,對多次獲得最低聽課評分的教師將扣績效獎勵,對評分最高的老師將獲得評分最低老師被扣去的績效外加學校的額外獎勵。評分可以以學院為單位,院領導隨機抽查,對積極參與互評聽課的教師給予適當補貼。
3.3 建立教學管理激勵機制
(1)設置教學型教師晉升機制。針對教學管理中的問題和成因,高校在評定職稱時應更全面地考核教師的綜合素質,不可重科研輕教學,應當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鼓勵有教學特長的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業(yè)務水平和技能。例如,高??梢詫iT為教學型教師設置教學教授和教學副教授崗位,從而使那些科研成果相對弱一些但教學水平很高、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教師也有晉升高級職稱的機會。
(2)以教學競賽完善教評體系,促進教學管理。為了進一步促進教學管理的良性循環(huán),改進教師激勵機制,高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競賽,例如說課比賽、實驗技能競賽等,以競賽方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讓高校教師借助這一平臺,充分展示了自身的能力和才華,“以賽促評,以評促教”,并帶動了全體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最終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3.4 健全考試制度,促進教師對學生的督導作用
高校迫切需要完善考試制度,促進教師對學生的督導作用。教師應盡可能豐富考核內容,在考題的設計中,要注意及時更新試題,根據學科的發(fā)展設計考題,使考試內容更加多樣化。比如,可以采用材料分析形式的考題,使學生根據具體經驗現象設計研究、分析、解決的方案。同時促進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采用靈活多樣、更客觀全面的考核方式。例如提高平時測驗、作業(yè)、提問和討論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程考核中的比例,鼓勵學生拓展課本知識之外的信息量,使考核方式能夠促進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
注釋
① 向楠.70.5%受訪者認為當下大學生學習功利性太強[N].中國青年報,2010-10-28.
② 谷自力.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問題與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10:223-224.
③ 戴瑞亮.論析高校教師教學評價體系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7): 10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