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摘 要: 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xiàn)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進而提高閱讀理解的效率,教師應盡可能從語境的角度入手,建立最佳關聯(lián),并利用語用推理理論指導英語閱讀行為。本文從最佳關聯(lián)與語境假設的關系出發(fā),對英語閱讀行為的過程及其運用策略作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語境假設 最佳關聯(lián) 閱讀行為
學生理解推理能力的提高是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它一直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一項技能。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比較容易理解的是借助于概念意義的語言知識得來的明示信息,而對暗含話語信息的理解往往感到難得多。這主要是因為語篇的意義信息單位是由文本這一載體所表達的各種顯性或隱性意義的總和,而不是獨立句子的任意堆砌。它可能既包括個體語句的含義,又涵蓋它們之間因相互關聯(lián)而產(chǎn)生的非明示化的隱含意義。也就是說,閱讀行為并非只是單向地對文本的語義解碼,實質上最重要的是其在讀者和作者之間進行的以文本語境為背景的互動。因此,在閱讀實踐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基于語境關聯(lián)的語用推理能力,是閱讀自主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所在。本文擬以關聯(lián)理論為框架,探討基于語境關聯(lián)假設的閱讀理解行為取向。
一、最佳關聯(lián)與語境假設
“關聯(lián)”在關聯(lián)理論中被定義為命題P和一個語境假設C1…Cn集合之間的關系。話語理解涉及兩類信息的結合與運算,即由話語信號建立的新假設和在此之前已被處理的假設。新舊信息結合的必要條件是它們應互相關聯(lián):新的話語必須以某種方式與已有的知識背景發(fā)生聯(lián)系。在閱讀的話語中,話語是否具有關聯(lián)性,可由經(jīng)它推理獲得的語境效果來判斷。Wilson和Sperber(1986:27-29)指出,新的信息和現(xiàn)有假設構成的語境之間有三種關聯(lián)方式:(1)使新的信息與語境相結合;(2)用新的信息加強現(xiàn)有假設;(3)使新的信息已現(xiàn)有假設互為矛盾或排斥。
關聯(lián)理論中提出了最佳關聯(lián)性概念:以最小的處理努力得到足夠的認知效果。換言之,如果話語既能產(chǎn)生足夠的語境效果,又只需為此付出最小的處理努力,那它就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最佳關聯(lián)性對閱讀理解推理過程中諸多語義解釋的可能性具有選擇功能。對于某一話語而言,不僅語法可為其提供若干語義解釋(如對歧義句),現(xiàn)有的有關世界知識的假設也可能引起與其相關的各種含義的推測。
事實上,人類的語言交際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在理解話語的時候,必須借助語境的最佳關聯(lián)和一定的推理進行話語意圖的推論。其實,英語閱讀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屬于交際活動的一個方面,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無聲交際行為,只要讀者能充分激活與作者語境假設的最佳關聯(lián),就能成功地實現(xiàn)語言的交際與認知行為。
二、關聯(lián)理論對閱讀理解行為的解釋
在關聯(lián)理論的框架下,閱讀理解可謂是讀者與作者之間進行的一種書面交際互動活動。如同口語交際活動,閱讀理解也須遵循語言交際活動的原則和規(guī)律,所以關聯(lián)理論同樣適合于閱讀理解這一特殊的交際活動。
在關聯(lián)理論中,關聯(lián)原則包括兩個階段的原則:第一原則,又被稱為認知原則;第二原則,即交際原則。其中,第一原則是指說話者要盡力使自己的話語具有最大關聯(lián)性,第二原則是指在第一原則的基礎上,使得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對其話語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接近最佳關聯(lián)。閱讀理解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讀者盡可能通過關聯(lián)性最大的邏輯推理理解作者意圖的語用推理過程,在此過程中獲取篇章中作者表現(xiàn)在文字上明說的信息,然后憑借認知語境中的邏輯信息、百科知識和詞匯信息做出語境假設,并選取最佳關聯(lián),從而獲得相應的語境效果。因而讀者在接觸文本的過程中,通過有意無意地尋找最佳關聯(lián),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信息,達到與作者、文本的最佳互動。此外,我們也可以說閱讀是一個在語境背景之下的推斷過程。任何一段文本都有言外之意和言內之意,只有通過推斷才能填補兩種意思之間存在的“溝”,從而超越文本的言內之意,挖掘其言外之意,實現(xiàn)與作者成功的交際。
三、英語閱讀教學與關聯(lián)原則運用策略
倫敦地鐵站張貼了這樣一份某公司的廣告: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good job,were offering a thousand a week.面對這份廣告的話語語義,我們可能會有兩種解釋:(1)我們能提供一份周薪千元英鎊的工作;(2)我們公司每周有千份工作提供給你。然而,進一步根據(jù)這一話語的語境假設,即倫敦地鐵站,我們可以推斷出第二種解釋最為關聯(lián)。那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關聯(lián)原則把握話語語義的理解呢?以下是幾點應用策略。
1.語境假設對詞匯含義的制約
在英語學習中,不能過分地依賴詞典釋義,否則就不能準確地把握詞義,特別是一些隱含特殊語用關系的詞,這是因為語境對英語詞義有較強的制約作用,必須結合語境才能做出有效推導。語境就是“理解某個話語所使用的各個前提的集合”(何自然,1995:103)。值得注意的是,關聯(lián)理論所說的語境含義既不是分析某假設而來的,又不是綜合某幾個假設而來的,而是新舊信息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英語閱讀中,教師必須明確的是:文章的閱讀語境不完全是由作者事先選定的,而是在交流中由讀者新構建的。如下例:
Truth be told,the next administration wont inherit a basket case.The nations output of goods and services is increasing,albeit slowly;unemployment isnt falling much,but it isnt rising,either.
上述話語中的“basket case”究竟指什么?通過查閱,不難發(fā)現(xiàn)“basket case”指因戰(zhàn)爭或災難而造成四肢不全的人。但是如果把它放在話語中理解為“下屆政府不會繼承一個殘廢”,顯然是不通的。根據(jù)關聯(lián)原則的觀點,當話語中出現(xiàn)的信息與語境假設之間產(chǎn)生互相作用時,就會產(chǎn)生新的語境效果。所以在關聯(lián)原則的指導下,結合新的語境效果,便不難推導出“basket case”的真實含義了。因為緊接著新出現(xiàn)的信息是“國家的總產(chǎn)量盡管很慢,但是還在增長,失業(yè)率雖然并未大幅度下降,但也沒有回升”,表明整個國家目前狀況還是樂觀的,并不是一團糟或不能正常運行。這說明新出現(xiàn)的這一信息是對第一句話的補充說明,從而加強了讀者現(xiàn)時的語境假設,這樣我們便容易理解其為“下屆政府并不上接一個爛攤子”的含義。
2.認知圖式對語篇連貫的關聯(lián)
Blumer(1998:25-26)認為:語篇中的句子跟文章的主題和語境必須是相關的,表現(xiàn)主題的句子也必須是連貫的。語篇正是通過銜接和連貫的手段組合而成的,有了連貫,才能使文章更具意義。但是,由于句子之間存在多種語義關系,在閱讀教學中,為了達到精確閱讀的目的,要求學生以上下文的語篇段落為推理依據(jù),在語篇推導語境中激活認知圖式。通常,語篇上一個段落常為下一個段落提供認知語境,因為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已經(jīng)預先設定這個閱讀交際行為的最佳相關性,學生只有在通過閱讀、自身付出尋找文章段落間存在關聯(lián)性的努力后,才能成功理解作者創(chuàng)設的語境效果。所以,為了讓學生學會找出文章一個語段與它前一個語段之間在命題上存在的連接關系,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文章連貫性的認識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獲取片段信息并將這些片段信息連串起來的能力,進而根據(jù)前面語段提供的語境假設,逐步推導文章的意義。
3.跨文化知識儲備對信息空缺的填補
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的語言習慣,衍生出了人們不同的認知結構和話語表達方式。因此,在跨文化閱讀中,讀者一方具備跨文化知識尤為重要。因為缺少跨文化知識,缺乏對那些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表達方式的了解,在進行跨文化閱讀時,就不能填充、延伸或重構那些被作者省略的信息,更不用說建立起理解話語所必備的相關語境。
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應進行有效的文化導入,對一些文化知識加以系統(tǒng)介紹。為了激活學生頭腦中已儲存的相關知識,為學生所用,應幫助他們對文本有綜合性的把握和認識,盡早獲得最佳關聯(lián),在特定的語篇、語境背景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特定文本的相關背景知識,例如該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寫作風格、寫作背景、寫作目的、寫作對象等。同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各種語境的認知敏感度,豐富其原有的背景知識,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后廣泛閱讀,使其對不同背景下的各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較全面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供以后想象、聯(lián)想、分析、綜合、歸納和概括,避免出現(xiàn)斷章取義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結果,達到對各種語境的正確詮釋。
綜上所述,閱讀理解這一重要的信息輸入過程成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學生快速、準確地獲取語篇信息,本文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關聯(lián)理論對英語閱讀理解行為的指導作用,以便教師認清英語閱讀行為的本質,從而轉變教學觀念,用新的視域對待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和閱讀學習的策略。
參考文獻:
[1]Blumner R.Lexical Underspecilation and 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25-26.
[2]Sperber D,W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27-29.
[3]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