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琪
摘 要: 小學數學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問題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外,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 小學生數學教學 數學思維能力 培養(yǎng)方法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是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重要起點。然而,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發(fā)散思維、發(fā)揮想象力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數學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在數學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數學,樂于思考,不要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懶散的心理。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才能進一步打開思路,學生才會愿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小學生對于新事物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因而在數學教學中,不要只是對知識點進行簡單講授羅列,這樣枯燥的講解不但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教師可以在講解的同時,根據教材為同學們設計一些情境,讓他們參與其中,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而且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會更深刻。
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學生日常感興趣的一些東西,結合所講授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或者利用游戲、問答的形式對數學知識加以應用,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與此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參與的情況進行獎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講授分數的時候,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簡單的游戲,同學們把自己的筆放在一個手里,并保證是偶數支,然后從中拿出二分之一放在另一個手里高高舉起來。
師:大家互相觀察一下自己周圍的同學舉起來的手里的筆的數量與自己的一樣嗎?
師:為什么大家都拿的是二分之一,結果卻不一樣呢?
生:因為手里筆的總數不一樣。
(教師進行總結)
師:小麗看了數學課本的四分之一頁,小明看了字典的四分之一(教師拿一本數學課本和一本字典)。那么,他們看得書的頁數同樣多嗎?
生:不一樣。
師:那么誰看的多一些呢?誰來解釋一下為什么。
生:小麗看得多,因為字典的頁數多,數學課本的頁數少。
師生總結:分數相同,如果整體的數量不同,那么分數所表示的數量也不相同;如果整體的數量相同,那么分數所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二、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多方式,但無論哪種方式都千萬不能脫離教材,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素材,也是最全面的教學資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作用,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但是不要機械地講授教材,要合理適當地將教材內容展現給學生,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首先,是對于一些基本的數學性質的認知。如長短、大小、圓方的認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利用加減法的計算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鍛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這些定理性質,一定要先讓他們理解、思考,想一想為什么這個定理成立,引導學生對某些性質進行應用,然后對其進行理解記憶,這樣的記憶才會深刻牢固,才能使學生的數學素質真正得到提高,否則背得快忘得也快。
其次,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的時候,教師的任務不只是講授,還要隨時和學生互動,同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比如,在講授新內容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說一下對所講內容是否有所了解,自己目前所認知的有哪些方面;鞏固舊知識時,讓幾個學生到講臺上解答題目或者對其進行簡單的口頭問答,加深學生的理解。
最后,對于課后的習題,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來。做題是鞏固知識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并不意味著做的題越多越好,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選擇一些題目進行訓練,所選題目的數量、難易程度也要把握好,切忌運用“題海戰(zhàn)術”。有些好的題目不是做完就沒事了,還要針對性地分析講解,可以根據題目做出調整,進行舉一反三的練習,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見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可以結合實際應用,直觀地講解一些知識。比如結合一些視頻、音頻、圖像演示,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吸收消化所講內容,而且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講解平面圖形的拼組,教師提前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并準備一些制作風車的材料。教師先提出學生感興趣的風車,出示一個已經做好的風車,并問:“同學們喜歡風車嗎?誰知道風車是怎么做成的嗎?都需要哪些東西?
生:紙、木棒……
師:需要什么形狀的紙呢?
生:正方形。
師:大家說得很好,那么大家想一下,除了正方形外同學們還認識哪些圖形?
生:長方形、圓形、三角形……
師:這些圖形中,與正方形最相似的圖形有哪些呢?為什么呢?
生:長方形,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而且邊都很直。
師:大家再想象一下,我們平時都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哪些東西是長方形的?
生:黑板、橡皮是長方形的,鐘表是正方形的……
師:對,大家說的都很正確。
此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回顧一下舊的知識,總結一下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系與區(qū)別:那么,我們來看看長方形的各邊長,有什么不同呢?
生:上面的邊和下面的邊一樣長。
師:也就是兩條長邊一樣長,兩條短邊一樣長,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動手折紙,也讓學生動手折紙)。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的折痕,再讓學生運用不同的圖形自己動手拼組一些圖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小學數學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問題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外,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善于觀察問題,樂于思考問題,巧于解答問題,勤于提出問題,從而促進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思維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