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提高學生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教師利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原動力,利用化學本身的學科優(yōu)勢(以實驗為基礎),理論聯系實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參與的本領,加強實驗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的機會,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取得良好的成績。
[關鍵詞]素質教育;激發(fā)興趣;參與本領;實驗能力
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參與的動力
1.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知道有些學生參與性很強,而有些學生不能參與到教學中來,或很難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在教學中就要理論聯系實際,誘發(fā)學習興趣。在面向21世紀的今天,現代化學正在幫助人類更好地解決能源、農業(yè)、環(huán)保、醫(yī)療、交通等方面的重大問題。這種發(fā)展趨勢決定了化學在人類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瘜W教學要挖掘教學內容與材料、能源、環(huán)保、生命、農業(yè)等科學的聯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在科學技術和物質生產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必須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化學的情感和努力學習的動機。
2.在實際教學課堂中有趣實驗教學會使課堂效果大大增色,氣氛和效果都會達到最佳。因此,設計趣味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瘜W趣味實驗能以簡單的操作,鮮明的現象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趣味實驗,如家庭小實驗將雞蛋放進醋里,做會變形的雞蛋。用礦泉水瓶、紗布、石英砂、鵝卵石、家用活性炭做簡易過濾器。魔棒點燈等等。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激活他們萌動的好奇心,促進學生沿著有趣、樂趣向興趣的方向發(fā)展。
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參與的本領
1.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學生不會讀化學課本,因此有必要指導學生閱讀。不會閱讀,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順利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指導學生的閱讀要做到:閱讀前,明確提出閱讀的目的要求;閱讀中,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幫助學生掃除障礙;閱讀后,通過提問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教給學生“非看書不可,看書非鉆研不可”的學習方法。
2. 在實際教學中,有必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善于思考才會學習。在教學中要促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要能想、會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膽地去猜想。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如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設問: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抓住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節(jié)點、疑難點設問;對較難或較綜合的問題,用按認知層次分化知識點的方法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地發(fā)問;對學生回答錯誤或不全面的答案進行反問,不斷加大問題的思考力度等等。
3.在實際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是非常必要的。討論是人們進行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之間爭論,可使學生從中相互啟迪,提高思維的深刻性。如在“分子之間是否有間隔”的教學中,學生進行探索性實驗后自然會提出:為什么有許多不同的現象,這些宏觀現象與看不見的微觀粒子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又如,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的催化劑,但是唯一的催化劑嗎,加其它物質不能加快反應嗎?(如加氧化銅)。這些問題教師可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并進行鄰位間的討論,然后通過實驗及書本上的圖片,讓他們在熱烈的氣氛中各抒己見,相互補充,得出結論。
4.在實際教學中,學會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總結是對課本內容、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和歸類的過程。為了使學生掌握總結技能,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充分挖掘不同章節(jié)知識的內在聯系,將所學的知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地構成一個動態(tài)的知識網絡。如對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等分析比較,可以得出部分相似的性質原理。
三、加強實驗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的機會
案例呈現-----引導學生對要探究的問題從無思路到有思路:在初三化學“常見的堿”一課的學習中,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由于這個反應沒有可觀察的明顯現象,教師一般將其設計成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該反應的發(fā)生。關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的探究”,我是這樣設計的。
1.引導,我們以前學過CO2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以此類推,那么CO2與NaOH溶液是否反應呢?(這時學生根本沒思路)。
2.讓學生實驗:一名學生被請到講臺上演示,在盛有CO2的集氣瓶中加入NaOH溶液振蕩,觀察實驗現象。
3.布置任務:請設計實驗裝置驗證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發(fā)生。
這時,課堂上出現了“冷場”,學生顯然沒有思路,于是我出示了一些常見的物品,如礦泉水瓶、氣球等,以開闊學生的思路。即使這樣,學生還是感覺困難,于是我又用課件作了一些提示,想把學生引向自己設計好的標準答案上來。最終在我的不斷提示下,學生設計出了一些驗證CO2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裝置,于是這個探究活動也就隨之結束了。學生沒有思路其原因是(1)學生是否具備了相應的認知基礎。(2)就是教師平時是否注重交給學生探究“思路”。讓他們進行參與等。因此,平時教學一定要注重學生參與動手體驗。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讓學生親自實驗,探究知識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學實驗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參與機會,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把課本中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適當增加分組實驗的次數。另一方面,要重視實驗習題的教學。因為實驗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設計方案到實施,最后形成結論等幾個階段與科學家研究問題的過程有許多相似之處,并且學生對自己親自設計方案并實施的實驗操作更精確,觀察更細致,參與的意識更強烈。更能有效地使他們的智力向更高級的階段發(fā)展。
無論教材編排上的趣味性有多強,同生活聯系有多密切,都離不開化學基礎知識的支撐。因此在貫徹新的教學理念的同時,我們務必夯實基礎的化學知識。這樣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才能有根有據,緊扣化學的學科特點。對于那些學生暫時無法理解的內容,若強加給學生,只能增加他們的負擔。如人教版教材中提前給出的“元素”名詞,并不需要教師在提及這一概念時馬上詳細介紹;湘教版、滬教版在給出酸堿定義前先介紹了酸性溶液、堿性溶液,而酸性溶液與酸、堿性溶液與堿的區(qū)別,應在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知識后才能理解。新課程標準突破了以學科為中心的模式,淡化了學科界限,在化學的教材中,也滲透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實現學科整合。
總之,讓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堂參與是非常必要的,有效教學有諸多因素,比如民主、寬松、自由、開放等等,無論哪一種我們都要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樣才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