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夏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朗讀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有必要讓朗讀引領英語教學、讓欣賞融進高考備考中,從而使學生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獲得滿意的考試成績。
關鍵詞:朗讀;欣賞;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7-0069
朗讀,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讀書方式。就語言學科而言,出聲地朗讀優(yōu)于無聲地默讀,因為默讀只作用于人的眼睛和大腦,而朗讀則作用于人的口、眼睛、耳朵和大腦,使人的多種感官得以調動起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要想在缺乏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下學好它,模仿朗讀尤其重要。
一、朗讀的重要性
1. 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其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近年來,高考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語感的考查。語感的養(yǎng)成需要多聽、多說、多讀。其中,朗讀是最簡單、最方便、最行之有效的語感訓練方法。此外,大聲朗讀還能給人以鼓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 朗讀可以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朗讀是一種潛在的聽力練習,經(jīng)常朗讀可以提高聽力水平。朗讀時,學生若能正確地處理好重音、連讀、失去爆破等語音問題,多次重復,聽覺會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聽力測試中就能迅速地捕捉到相關的信息。
3. 良好的朗讀習慣是學好英語最簡易的方法
學好英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學生自我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堅持“重復就是力量”的信念。重復的朗讀可以使學生積累詞匯、句型,提高語感。因此,朗讀是一個比較自主、簡易的英語學習方法。但是,當我們發(fā)現(xiàn)朗讀越來越重要的時候,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因此,激起學生朗讀的熱情、掀起朗讀的熱潮,是我們英語教師的重要職責。
朗讀可以在早上、晚上、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
(1)讓早晨瑯瑯的書聲彌漫校園
過去我們讀書寫作文時,常常用“寬敞的教室,瑯瑯的書聲”來描寫學校,“瑯瑯的書聲”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反映了學校的活力。作為語言學科的教師,這個擔子自然就落在我們英語和語文教師的身上,我們應把具體朗讀的內容、要求熟悉的程度告訴學生,使學生有目標地朗讀,并且教師應在當天的課堂上檢查早讀的情況,對學生進行督促。從而共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早晨瑯瑯的書聲彌漫校園。
(2)讓學生的聲音成為課堂的主流
課前5分鐘的朗讀是一節(jié)課的興奮劑,也反映了一個班集體的良好讀書風氣。在每屆的高三畢業(yè)班,筆者都非常強調學生課前5分鐘的朗讀,在課前5分鐘,從學生熱情高漲的朗讀中,學生會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爭分奪秒。
在課堂中,朗讀是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潤滑劑。教師過多地講解語言知識,必然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厭學等現(xiàn)象,而讓學生大聲地朗讀,則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簡易方法,也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一種途徑。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朗讀單詞、句子、段落以及整篇文章,也可以自由朗讀、齊聲朗讀和分角色朗讀。朗讀可以使學生熟悉單詞、句型和理解課文,也能使學生提高語感,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因此,在高考復習過程中,教師給學生10分鐘,讓他們朗讀所復習過的單詞、短語以及經(jīng)典例句,讓學生的聲音成為英語課堂的主流,避免復習課沉悶的氣氛。
(3)讓朗讀成為學生睡前飯后的樂趣
我們提倡學生用鎖碎的時間學英語,把大板塊的時間留給數(shù)理化。因此,充分利用睡前飯后的時間朗讀英語,既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壓力,也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效。筆者總是鼓勵學生隨身帶一本詞匯小冊子,在吃飯后、睡覺前,朗讀并熟記10-20個單詞。這樣,學生既學得輕松,又感到充實,是一種受學生歡迎的學習方法。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學習,也是一種能普及到每一位學生中的學習,我們應當激勵學生大膽地、大聲地朗讀,使我們實驗中學的校園更加充滿活力。
二、將欣賞滲透于高考備考中
《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是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新課改下的高考英語科試卷的80%是以篇章的形式來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因此,在高考備考中,提高學生理解與欣賞的能力,是取得高考成功的關鍵。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在這一點上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示,有一篇閱讀理解的文章,內容是這樣的:一位先生每天到附近一家小餐館吃早餐時,都會看見一位老大爺也在吃早餐,有一天早上,卻發(fā)現(xiàn)那位老大爺沒來,第二天、第三天……他還是沒有見到老大爺,他不免有些擔心起來,經(jīng)過了解,他得到那位老大爺?shù)淖√?,并急忙找到他家,發(fā)現(xiàn)他發(fā)高燒躺在床上,他急忙把老大爺送到了醫(yī)院。題目這樣問:作者去找那位老大爺?shù)脑蚴鞘裁??答案是:他擔心那位老大爺出了事。有一位學生卻選擇了:那位老大爺是他的朋友。他的理由是:老大爺出了什么事與作者有什么關系呢?從這一例子筆者明白了:這位學生在閱讀后,并沒有理解作者對愛心的贊美,從而導致他對這種推斷題的錯誤判斷。因此,筆者意識到,在高考備考中,如果只是停留在大量的題型訓練上,學生的答對率是得不到很大提高的。教師應有意識地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欣賞水平,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因此,筆者有意識地選擇了大量有欣賞性的文章,比如以愛為主題的故事、以描寫景物為主的散文等。筆者教會學生去理解、去欣賞,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懷,使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
另外,每次筆者講評練習或試卷時,也有意識地避免了這樣的語言:讓我們看看這道題怎樣做。而是對學生說: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篇文章。學生聽了,會感到輕松而且有興趣。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穿插對題目的理解與選擇,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因此,筆者認為,面對新高考,我們只有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新課標、實施新改革,我們的教學才有出路,我們的高考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