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松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015)
外文期刊作為用戶了解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的窗口,以其掌握國際新科技發(fā)展狀況和研究成果,及時捕捉現(xiàn)實發(fā)展熱點問題的信息源,成為各類圖書館書刊收藏重要的組成部分。外文期刊以出版周期短、信息新穎等特點成為傳遞跨文化信息與知識的主要載體。正因如此,圖書館每年都不惜花費大量資金用于外文期刊的收藏。然而,一個普遍性的現(xiàn)象是外文期刊文獻的利用率卻逐漸降低,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筆者擬探討其潛在的原因,并嘗試從提升服務意識和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的角度進行分析,以期為改善圖書館期刊服務提供借鑒。
表1 2012年遼寧省圖書館藏外文期刊統(tǒng)計
通過表1看出遼寧省圖書館2012年館藏外文過刊7513種,合訂入庫185332冊,與2001年外文期刊4110種,合訂入庫12887冊數相比種類上增加了54%。在閱覽室開架閱覽的外文現(xiàn)刊則有300余種,包括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訂購的原版期刊百余種;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訂購的購權重印期刊共60余種;其中按照學科內容和性質劃分為科技期刊和社會科學期刊兩方面。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豐富,不僅有文字說明材料,更附有大量精美的圖片資料。而因諸多因素致使大部分外文文獻資料的價值和潛力沒有真正地被揭示開發(fā)出來,而利用科技外刊文獻的讀者更是寥寥無幾,甚至是無人問津,如德文、法文方面資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直接影響了圖書館服務水平和文獻的利用與開發(fā)。
圖書館在采購外文期刊前,缺少對外刊利用情況的調查,一味注重館藏的連續(xù)性、完整性,而忽視外刊的利用率。在外刊的選擇性上出現(xiàn)了不均衡的現(xiàn)象。本館現(xiàn)有社會科學外文文獻資料百余種,而學術性科技期刊僅幾十種,滿足科研人員對于外刊資料查詢的能力有限。
外文期刊管理人員受外語水平有限、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等一些因素的限制,造成服務能力欠缺,同時服務意識仍停留在坐等讀者上門的原始服務,服務被動單一。對外文期刊出版周期的變化情況以及內容不夠了解,新刊上架不能及時地做宣傳介紹和指導,致使讀者不了解外文期刊內容;只是回答讀者一些簡單的咨詢或現(xiàn)刊復印工作,對深層次的文獻信息開發(fā)、宣傳與報道以及文獻傳遞等工作開展得甚少,從而制約了對外文文獻資料內容的充分了解和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fā),很難為讀者做好導讀工作,這也造成讀者不能充分利用外文期刊。
一方面是讀者群的外語水平不一,多數讀者存在著語言障礙,不借助字典、辭典等工具無法對外刊資料進行閱讀和理解,面對自己喜歡的外刊只能望文興嘆;另一方面是我國情報專業(yè)相對比較落后,加之普通讀者及科研人員不熟悉圖書館檢索途徑,更不知道使用哪種檢索工具來查找所需的外刊文獻資料,進而對失去獲取文獻全文的機會感到無奈。
數字化文獻和網絡信息資源是網絡環(huán)境下館藏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前本館網絡電子期刊有萬方國際會議數據庫、Emerald、獨秀學術搜索現(xiàn)刊數據庫等等,讀者可以利用簡便快捷地獲取外文文獻,受到廣大科研讀者的歡迎,但同時也降低了紙質外刊的利用率。
針對館藏原版外文文獻按照學科分類,編制外文目錄,做好館藏每一種外刊的評價工作,如外刊的中、英語刊名以及題錄,有利于揭示文獻的性質、內容、背景和涉及專業(yè)的相關領域知識,通過開辦專題閱覽、櫥窗展示、讀書園地等形式推介給讀者,不僅使讀者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科技信息,而且對科研工作者也極具參考價值,同時提高了讀者的外語水平能力。
在圖書館網站上建立熱門期刊介紹欄目,隨時發(fā)布動態(tài)信息,不僅有文字介紹,也附有精美的圖片,讓讀者可通過OPAC檢索系統(tǒng)了解外文期刊,對館藏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把館藏外刊目錄鏈接到圖書館主頁上,充分利用網頁及時進行報道。
外文期刊管理人員應熟悉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內容和類別,做好讀者利用情況調查工作。本館作為綜合性公共圖書館,讀者群相對來說較為普遍,大多來自不同階層,因此根據讀者文化程度、職業(yè)自然情況等,把現(xiàn)有館藏外文現(xiàn)刊按照文獻內容、性質進行分類,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滿足各個層次讀者了解文獻并獲取信息資源的需求。①第一類讀者包括高校學術研究人員、科研項目技術人員等,館員要與之保持經常的聯(lián)系與溝通,了解讀者的所需,及時掌握材料,制定服務計劃,對提供的外文文獻內容了解熟悉后進行篩選、識別,為讀者提供二三次文獻服務,做好深層次的文獻服務開發(fā)。②第二類讀者群是外貿企業(yè)和個體外貿經營者,他們主要出口裝飾品、掛件、編織手工藝等產品,館藏外文社科文獻內容豐富,不僅有文字說明材料,更附有大量精美的圖片資料,能夠為他們提供翔實的參考信息。作為館員不僅要有嫻熟的業(yè)務技能和較高的外語水平,同時也要對外文文獻知識學科內容進行分析與解讀,為讀者起到信息引領和導航作用。
隨著網絡的高速發(fā)展,眾多信息資源以數字化形式出現(xiàn)。在本館外文數字資源建設方面,如萬方數據資源系統(tǒng),其外文文獻包括外文期刊論文和外文會議論文。外文期刊論文是全文資源。收錄了1995年以來世界各國出版的20900種重要學術期刊,部分文獻有少量回溯。每年增加論文約百萬余篇,每月更新。外文會議論文是全文資源。收錄了1985年以來世界各主要學協(xié)會、出版機構出版的學術會議論文,部分文獻有少量回溯。每年增加論文約20余萬篇,每月更新。另外還有Emerald現(xiàn)刊數據庫,目前管理學及其交叉學科的全文期刊出版已經達到200種,其中包含30多種圖情期刊,工程學期刊18種,幾乎全部被SCI或者EI收錄。本館通過電子資源統(tǒng)一檢索平臺整合網絡信息資源,是面向廣大讀者提供資源與服務,有助于促進知識文獻的傳播,推動知識資源的創(chuàng)新。
在經費緊張和用戶需求多樣化的情況下,單個圖書館館藏資源難以完全滿足讀者信息需求,作為省級中心館應與省內各級公共館和高校館以及東北地區(qū)乃至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聯(lián)合建立網絡文獻傳遞服務中心,通過網絡平臺開展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服務。同時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其服務體系,以“整體規(guī)劃、聯(lián)合建設、共享資源”為原則,開發(fā)建設特色資源和網絡免費資源,形成一個互通有無、共享互助的體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獻信息資源的作用,有效保障外文期刊的利用率穩(wěn)步提升。
樹立“讀者為本,服務至上”的宗旨,營造一流的外文文獻利用環(huán)境,將外文文獻與計算機檢索整合在一個空間內,實現(xiàn)“人在書中、機在人旁”的“人、機、書”合一管理模式,變被動為主動,開展全方位的深層次服務。
3.6.1 設置專業(yè)的學科館員
學科館員是具有某種學科背景同時受到過文獻情報專業(yè)訓練,向特定學科領域的用戶提供深層次、個性化信息獲取與利用服務的復合型專業(yè)人才。為了更好、更有效地為用戶服務,專業(yè)學科館員應做到以下幾點:①認真研究各類數字資源使用方法,掌握數據庫平臺新功能。②編撰資源使用指南,并向重點讀者宣傳發(fā)放。③廣泛收集免費學術資源,建立學科導航網頁,介紹使用方法。④負責對館內職工定期進行資源利用培訓,介紹各類資源使用方法。⑤定期或不定期面向用戶舉辦圖書館資源利用知識的培訓和輔導。⑥追蹤用戶行為,提供個性化服務。學科館員的培養(yǎng)是圖書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與讀者互動的橋梁作用。
3.6.2 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服務方式
當前外文期刊信息服務主要分為在線服務和離線服務,前者利用即時通訊工具進行在線咨詢,后者利用E-mail、QQ、電話等工具進行離線咨詢。另外還設有“專家解答”、“專業(yè)技術較難問題”等服務,同時為了獲得“高效率的解答”,用戶還可以選擇預約專家、文獻傳遞等“深度服務”。在未來的工作中可以根據讀者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的全方位、互動式的外文期刊信息服務。
總之,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外文期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要充分認識到提高外文期刊利用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從實際出發(fā),通過圖書館與讀者的共同努力,改變外文期刊利用率持續(xù)走低的現(xiàn)狀,進一步提高外文期刊的利用率。
[1] 李藝軍.論提高高校圖書館外文期刊利用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0(1).
[2] 簡麗.高校圖書館外文期刊管理工作芻議[J].圖書情報工作,2011(增刊 2).
[3] 錢小榮,趙莉.高校館藏外文期刊利用率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應用版,2010(9).
[4] 錢小榮.高校館藏外文期刊利用率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應用版,2010(9).
[5]黃曉明.高校圖書館紙質外文期刊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