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要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和諧氛圍,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活動的情境,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指導主動參與的方式,讓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體驗成功。
關鍵詞:教學活動;氛圍;情境;機會方式;體驗成功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教學和參與的程度。那么,初中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營造和諧氛圍
實踐證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前提,課堂上教師不能以權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班內(nèi)的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看做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朋友,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親切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舒暢的心情,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才能做到敢想、敢問、敢于表達、敢于創(chuàng)新,從而自覺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這個問題你們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解答可以嗎?”“你可以把你的不同見解和想法告訴大家嗎?”“根據(jù)課文的發(fā)展,利用你豐富的想象,請你把本文的結尾續(xù)寫一下好嗎?”等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走進學生中間,認真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和看法。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積極愉快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也是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原動力。那么,如何做到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內(nèi)心需要呢?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一寫景名篇時,讓學生借助電教媒體清晰地看到作品所描繪的茫茫雪景,再加上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來感知詞中所描繪的銀白世界的壯美,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北國的冬天并不枯燥也不凄涼,而是氣勢磅礴,氣象雄渾,美麗動人,使學生從流動的畫面和優(yōu)美的語言中,體驗到作品所展示的奔騰壯觀的美。同時也感悟到了作者洋溢著的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令人新奇豪爽,精神振奮。其強悍的藝術感染力震撼著每個學生的心靈,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也更加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三、創(chuàng)設情感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情感氛圍的突破口是靈活地導入,這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第一步。教師設計導入一定要靈活,并立足于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心靈。當學生的情感被得以激發(fā)的時候,學生就能夠順著情感的軌道,真正地融入課文當中去。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所以創(chuàng)設情感氛圍是很重要的,不僅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本內(nèi)容,還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讓學生輕松接受、讓教師輕松教學,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感氛圍,能夠讓學生更加有效地融入課文當中去,加深理解。
四、實施情感教育,加強溝通交流
學校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審美的、理智的、道德的高尚情操。因此,教育一定要以培養(yǎng)真摯的關懷之情作為立足點,只有以此作為基礎,才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出人的勤勉和才智。這足以說明,教師要想更加有效地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倘若僅僅是依靠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是比較大的。教師需要在課外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不斷地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逐漸地把情感教育升華為一種大愛。一位受到學生喜歡的語文教師同時也是學生的良師益友。為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來講,尤其要注意多多關心學困生。教師需要學生的贊賞,與此同時,學生也需要教師的關心和幫助。盡管優(yōu)秀的學生需要教師的贊賞與肯定,可是學困生更加需要教師的關注。學困生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都是非常大的,很容易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跟學困生的溝通和交流,關心這部分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學習上的不足之處,教師在課下多拿出一些時間對他們進行輔導,最大限度地彌補他們在學習上的欠缺。
總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活動組織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想成為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的動機,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所以對構建主動參與課堂氛圍的策略進行研究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