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 語文審美化教學,就是以美育的觀點審視和處理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使語文教學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以美育人。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審美化教學應該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審美 品讀文本
美感是一種生命體驗的感覺。學生在與文本的對接、碰撞和交融中,使審美思想的表達在知識和生命之間達到內在的和諧,從而賦予文本以生命的靈性,深刻領悟文本內涵,獲得真實的生命體驗。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審美的姿態(tài)品讀文本,為生命構筑詩意的精神世界,在感受、鑒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富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文本意義的建構。
一、走進教材,感受審美
課本中的許多文章凝聚著智慧與豪情,富有審美想象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體驗先人們血脈中洋溢的綿綿情懷,領略泱泱中華的博大精深。常建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除了會引起學生豐富獨特的聯想外,還會讓他們產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美的審美感受。王灣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學生欣賞領略山清水碧的壯麗;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使學生有鶴飛充天的美妙意境;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使學生充滿豪情壯志。教師對于這些優(yōu)美詩文教學應該從語言文字的審美方面加以突破,使學生在心靈深處頓悟美。作為文化載體的語文教材,其包含的人文內容就是一道道獨特而瑰麗的美的風景。儒家學說中的民本思想、仁愛思想,屈原的堅持真理、獻身理想,陶淵明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杜甫的感時傷世、憂國憂民,范仲淹的政治抱負、博大胸懷。還有許多課文中蘊含的美好情懷,如對親人的思念,對真善美的獨到追求,對他人的關懷和同情,對事業(yè)的矢志執(zhí)著,都讓學生受到震撼。
二、利用續(xù)編,激發(fā)想象
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是十分寶貴的財富,是提高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的重要條件。有些課文為了給讀者留出想象、思考的空間而作了藝術留白,若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續(xù)編、小練筆等形式對文本留白進行填補,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使所寫文章富有真情實感,進而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與寫作水平。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采用續(xù)編的方法,豐富學生的想象。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利用能進行想象的內容,要求學生續(xù)編故事,深化自己的認知。例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當學生充分理解與把握文本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合理發(fā)揮想象,根據如下情境提示續(xù)寫故事結局:假設窮困潦倒的于勒最后找到菲利普夫婦,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描寫;或圍繞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問,啟發(fā)學生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小組交流討論,再選出想象合理且有創(chuàng)意的課文進行討論、交流,教師予以點評,引導學生整理補充,使之成為一篇新的童話故事。
三、美的設計,吸引學生
盡管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他們的審美感知和體驗必然還存在一些不可解決的盲點。如果教師善于質疑,啟發(fā)聯想,便可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豁然開朗,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教材的重點、難點是課堂教學中師生所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在這方面有針對性地設疑、質疑、解疑,有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鑒賞審美教材的過程中打開自己的思路,深入理解作品實質。質疑問難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思考。語文教學中很容易忽視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思維活動,讓本應豐富多彩的課堂變得死板教條。課本內容涉及范圍很廣,這些內容并非都是學生熟悉的,更談不上親身經歷。如果不借助聯想與想象,學生就無法認識它,所以我們要放手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從而大膽地跨越時空與文本對話。不妨隨屈原去兩千年前的楚國會湘神,與孫悟空一起去天庭吃仙桃,和莫泊桑一起去萬里外的法蘭西見于勒夫婦,與賀敬之“回延安”、唱“桂林之歌”、會“白毛女”。如果做到了這些,學生就會被美深深地吸引,從而不覺得語文學習是枯燥的。
四、媒體展示,欣賞美文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觀察感知探索理解。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存在的疑難,充分發(fā)揮電教媒體的功能,讓文本之美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喚起學生對美的想象,進而引導學生對感知材料進行理解和概括,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達到運用現代信息手段理解語言的最佳效果。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先用媒體展示學生搜集的有關濟南的圖片,如趵突泉、大明湖等,進而簡單地介紹泉城濟南及作者老舍,順利導入新課。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濟南冬天的情景,想象作者飽含感情、用細膩的筆調描繪的陽光小山圖、雪后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在充分閱讀、想象的基礎上,媒體展示:柔和的陽光、秀氣的小山、安詳古老的濟南城……同學們陶醉其間,真切感受到濟南冬天的山秀與水清,美的形象在他們的腦海中深深扎根。他們自覺地對美產生了一種追求的欲望。抓住現代信息手段最佳作用點,多角度、多手段地渲染、熏陶文學美,這不失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無數成功的教學,一切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堂,無不體現了一個“美”字。美無處不影響學生的情感、智慧與身心的發(fā)展。幼小的心靈需要美的滋潤,學生的智慧活動需要美的激活,教學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動。一言以蔽之,美是教育的寶貴磁石。
參考文獻:
[1]鐘彩蓮.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論壇,2011(6).
[2]潘桂云.強化審美教育策略[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2).
[3]王清芳.試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湖南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