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宏 洪衛(wèi)
語言磨蝕也譯為語言耗損或語言流損,是語言學習和習得的逆過程,指雙語或多語學習和使用者由于某種語言使用的減少或停止,其運用該語言的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退化的現(xiàn)象。外語習得與磨蝕互為逆過程,其關系密不可分。只研究外語習得而忽視外語磨蝕不能全面反映外語學習的整個過程。本文簡要回顧語言磨蝕的研究成果, 主要介紹語言磨蝕研究的回歸假設、關鍵閾值假設,并指出語言磨蝕研究對我國英語教學與習得的啟示。
國外語言磨蝕研究已經(jīng)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形成標志為1980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召開的“語言技巧損失”會議。早期語言磨蝕研究主要基于心理學研究中的兩個理論:記憶和遺忘。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始借助于認知語言學,最近幾年更多學者開始從社會語言學視角研究語言磨蝕。在外語磨蝕方面,主要研究集中在習得與遺忘的關系、磨蝕與外語輸入的關系、母語同外語之間的干擾對磨蝕的影響等。國外的外語磨蝕研究在其成為獨立學科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這一領域內(nèi)出現(xiàn)了Lambert、de Bot和Hansen等一批學術專家,他們提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外語磨蝕解釋理論,例如激活閾值假設,干擾假設和處理資料減少假設等。
我國的相關研究相比之下顯得比較冷清,僅有幾篇對國外的相關理論和研究的介紹。蔡寒松、周榕綜合述評語言磨蝕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理論以及目前存在的若干問題。鐘書能、何婧媛等探究語言流損研究對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倪傳斌在三篇文章中分別論述了外語磨蝕的影響因素、本質屬性,對比分析二語習得與磨蝕的基本目標水平。這些研究者們從理論方面對開展語言磨蝕研究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證,有助于學者和廣大外語教師們盡快掌握語言磨蝕的基本理論。
(一)回歸假設
回歸假設是語言磨蝕最早研究的成果,它也是一種最具有爭議的假設?;貧w假設研究學習和遺忘的過程,認為最近學習的,最容易遺忘。關于回歸假設理論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基于時間順序,認為語言磨蝕發(fā)生的順序與語言習得的順序恰好相反;另一種是基于訓練強化程度,認為掌握最好的最不容易磨蝕。Neisser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解釋了這一現(xiàn)象,他認為高水平學習者的語言知識在其大腦中已經(jīng)形成一種圖式,其語言知識已經(jīng)融入復雜的認知結構中,所以可以有效地抵抗磨蝕。而語言水平低的學習者的知識孤立地存在,在其認知結構中未能有效地和其他知識結合,所以很容易磨蝕。
(二)關鍵閾值假設
Cummins第一個提出的關鍵閾值假設,是指當學習者的能力達到關鍵閾時期后,其習得的知識將不容易遺忘。Neisser發(fā)現(xiàn)達到關鍵閾值的學生大腦中的網(wǎng)絡思維圖式達到一種相對穩(wěn)定平衡的狀態(tài),并對語言磨蝕產(chǎn)生強烈的阻抗作用。關于這一點,Bahrick認為在外語學習階段,那些掌握較好的知識會永久性貯存起來,而且這些知識會保持很長的時間。Yoshitomi的一項研究表明,外語學習者的外語水平達到關鍵閾值后,其習得的知識就更加耐磨蝕。此項研究說明語言磨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外語的最終水平。如果外語學習者的外語水平達到關鍵閾值,其外語知識抗磨蝕能力就強,外語能力會保持很長時間。80年代早期,美國教育部在LR表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和細分,制定了一套面向外語教學的語言能力標準,稱為ACTFL量表(American Council for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Nagasaw通過外語學習者的學習經(jīng)歷、終極外語水平等研究發(fā)現(xiàn),二語學習的關鍵閾值是ACTFL量表上的2+,即優(yōu)秀級(Superior),這是國際通用的二語習得目標線。從外語磨蝕角度看,外語學習者要達到或超過這一標準,其外語能力才能保持住,從而有效地防止外語水平的磨蝕。
在中國,學習英語的人數(shù)超過了三億,而大部分英語學習者在系統(tǒng)學習結束后,由于缺少使用英語的環(huán)境,結果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而在幾年內(nèi)很快遺忘。對外語工作者來說,如何使英語學習者在系統(tǒng)學習結束后保持其英語能力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通過對國外語言磨蝕理論的回顧,發(fā)現(xiàn)語言磨蝕的研究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與習得有重要的啟示:
(一)關鍵閾值假設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有很大的啟示。根據(jù)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我們所面臨的課題是如何確定大學英語的關鍵閾值。關鍵閾值的確定有助于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修訂,更有效地指導大學英語教學。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二語習得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就很難讓語言學習者感知語言規(guī)律。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關鍵閾值所規(guī)定的最低外語水平后要加大語言輸入量,以鞏固、加強學生的外語水平,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學生的英語磨蝕,保持其外語水平。
(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強調(diào),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也就是將過去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能為主的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改變?yōu)橐耘囵B(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為主的新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英語接受性技能的培養(yǎng),新的教學方式更注重學生的英語產(chǎn)出性技能的培養(yǎng)。根據(jù)回歸假設理論,在語言磨蝕過程中產(chǎn)出性技能先于接受性技能被磨蝕。而在新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產(chǎn)出性技能得到強化訓練,變得耐磨蝕,學生的口語和寫作能力會長久保持。
語言磨蝕研究是語言習得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我國擁有數(shù)量龐大的外語學習者,同時也擁有相應數(shù)量的外語磨蝕者,如果能夠針對我國外語磨蝕者開展研究,不但能夠推動國內(nèi)外語教學的發(fā)展,而且能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外語磨蝕理論。
蔡寒松,周榕.語言耗損研究評述[J].心理科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