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它有助于積累知識,開闊視野;有助于接受大量的審美刺激,促進審美水平的提高;還有助于凈化靈魂,提高認識水平。本文立足于技工院校教學的實踐,從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推薦課外閱讀材料,營造課外閱讀環(huán)境,探求課外閱讀方式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構建課外閱讀體系,切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關鍵詞:課外閱讀;構建;語文素養(yǎng)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課外閱讀是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燈,是智力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他強調用課外閱讀建立學生的智力背景,打好智力底子,提供基礎保障。然而,在我國技校語文教學中,筆者卻看到很多學生非常尷尬的閱讀現(xiàn)狀。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課外閱讀習慣。技校學生的課余時間相對充裕,如果不能進行很好的閱讀引導,培養(yǎng)他們讀書的興趣,學生往往不知如何利用他們的課余時間。因此,技校教師有義務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使他們熱愛閱讀,并感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課外閱讀打破了語文教學的單一模式和固定程式,是全面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
課外閱讀有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說過:“凡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闭n外閱讀對于語文水平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除了具有培養(yǎng)我們語言文字根底的基本功能之外,還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那些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詩文,全都蘊含著濃郁的正義感、英雄志、愛民心、報國情?!对娊?jīng)·蒹葭》中蒼茫的意境,使后世多少讀者驚嘆;柳宗元《永州八記》的詩情意趣,是那么恬淡清新;林清玄散文中無處不在的禪味,指引我們?nèi)ンw味人生;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日記》,流淌著濃重的父愛……閱讀它們,熱愛它們,我們就會始終沐浴在文明的溫馨之中,涌起深摯的愛心、產(chǎn)生博大的情懷和深刻的智慧,從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魯迅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p>
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每本書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知識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可以獲得廣闊的生活空間和生活閱歷,還可以從思想回到生活去觀察、體會及求證。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往往可以在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時,自然地進入到我們的歷史和時代中,從而使認識水平和生活態(tài)度潛移默化地得到改變和提升?!堕L征——聞所未聞的故事》、《南京大屠殺》等作品,讓學生了解了我們民族屈辱、悲壯而又不斷走向輝煌的歷史;閱讀余華的《活著》,學生跟隨福貴從建國走到上世紀80年代;巴金《隨想錄》以解剖刀似的文字反思“文革”,讓學生了解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梁曉聲《今夜有暴風雪》讓我們走進知青生活;路遙《平凡的世界》將我們帶入黃土地,看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改變;而《蒼天在上》讓學生領略反腐倡廉的意義及其艱辛……文學的獨特魅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提高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辨別能力。
課外閱讀有助于拓展和補充課堂知識作為一種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的科目,語文課內(nèi)閱讀不可或缺。但僅靠課本里的文章,遠不能滿足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要求。而課外閱讀范圍廣、形式多樣,因此,真正的知識源泉來自于課外。拘泥于課本的知識是不完整的知識。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nèi)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課內(nèi)閱讀是基礎,是先導;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續(xù)和擴展。如上完《提醒幸?!愤@課后,再閱讀《我的五樣》,我們會對畢淑敏散文那樸質的筆法、細膩的文風有更深的理解;讀完《都江堰》,再自讀《莫高窟》、《廢墟》,學生又會增加不少歷史文化知識;讀完《簡愛》節(jié)選,再讀完整版的《簡愛》,學生更會為簡愛追求平等、獨立人格的精神而震撼。課外閱讀的開放性特點,使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篇目,從而拓展學習的空間,積累寫作的素材,同時,又可以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與方法加以應用。
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課外閱讀以其實踐性、自主性的特點,彌補了課堂教學專業(yè)化、標準化、規(guī)范化帶來的不足,同時又有相對獨立的價值。從而使二者的目標共同指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要求。因而,開展課外閱讀實踐,無疑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葉圣陶先生認為,閱讀可以實現(xiàn)六個“獲得”:獲得間接經(jīng)驗作為寫作材料;獲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觀點可供思索和立意;獲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獲得認識事物的方法,讓自己會觀察、會思考;獲得表達方法,布局謀篇;獲得語匯,有了語言積累。有了六個“獲得”,語文能力自然會提高。讀《詩經(jīng)》讓學生學會鋪陳、比興;讀《今世的五百次回眸》、《巴黎圣母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讀《太陽照常升起》、《環(huán)旅》,教會學生觀察、思考;讀《游園驚夢》,又可領略到學者用詞的精巧。
構建課外閱讀體系,
切實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強化自主閱讀意識教師要經(jīng)常創(chuàng)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讓學生有置身于精神文明寶庫的神圣感。讓他們明白,在生活中物質是有限的,但精神卻可以廣闊無垠。高尚的文化、精美的文字,都是構成我們精神家園的材料。讓學生明白“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意義,明白堅實且豐富的精神底蘊和心靈家園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最終使學生將課外閱讀發(fā)展為一種內(nèi)在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應從課堂教學著手。教師要立足課堂,著眼于課外,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強化他們的自主閱讀意識。如上《提醒幸?!愤@課時,筆者引入了《翻漿》,讓學生為崇高的人性美而贊嘆,吸引他們主動去尋找畢淑敏的其他散文。學習《雷雨》片斷時,筆者組織學生觀看了精彩的影片,引起他們閱讀原著的興趣。上《世間最美的墳墓》課時,筆者通過圖片展示和對托爾斯泰的深情介紹,引發(fā)學生閱讀《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平時,筆者看到優(yōu)秀作品時,也會及時利用班會課的時間為學生朗讀,介紹其中精彩的段落。往往在筆者讀完后,許多學生向筆者借閱這本作品。
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推薦高質量的課外讀物課外讀物紛繁蕪雜,由于學生的審美、辨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們有責任向他們推薦課外讀物,以培養(yǎng)學生純正的閱讀興趣。筆者的推薦標準是:既要有人文性,又要貼近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不能簡單地遷就學生已有的目光和審美標準。力求讓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開闊視野,增加文化知識,豐富精神世界,為學生的心靈打開一扇明亮而又開闊的窗戶。因此,在課堂教學和以讀書為主題的班會中,筆者經(jīng)常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以中外文學名著為主。作為課外閱讀的精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懂得真善美;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豐富文化底蘊;可以加強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提高鑒賞水平。諸如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外國的《巴黎圣母院》、《老人與?!贰ⅰ都t與黑》、《安娜·卡列尼娜》等。為把學生引向對歷史、文化的深層思考,筆者向他們推薦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林清玄的隨筆等;為了讓學生更多地關心人生、感悟人生,筆者推薦了史鐵生的散文,畢淑敏、周國平的隨筆;為使學生更富有思辨精神、理性意識,筆者推薦了聶紺弩、王小波的雜文;為使學生擁有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筆者推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等,通過流暢飄逸的行文,精美的語言來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筆者還向學生推薦《讀者》、《青年文摘》、《中外書摘》等雜志,通過一篇篇簡短的小品文,擴大學生的視野,認識當前社會,形成健全人格。因為學校離書城很近,很多次的班會課,筆者都帶學生逛書城,讓他們徜徉在書的海洋里。同時,幫助他們挑選合適的圖書用于交流閱讀。幾年下來,筆者所帶班有了幾百本課外圖書,學生的閱讀量也加大了。
營造課外閱讀大環(huán)境,鞏固和擴大課外閱讀成果課外閱讀的終極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課外閱讀必須能“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全面營造課外閱讀的大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牢固的課外閱讀平臺,這個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課外閱讀鏈上是不可或缺的。筆者采用的是“以讀促寫,以寫帶讀”的課外閱讀機制,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感受,從而保持閱讀的興趣,共同提高閱讀能力。采取的方法如下:開閱讀推介會,讓學生自己介紹優(yōu)秀作品,以引起其他學生的閱讀欲望;發(fā)表閱讀心得,學生講述自己的閱讀體驗或精神收獲;交流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閱讀。通過幾年的探索,筆者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空前高漲,不再覺得語文是門枯燥的學科,而是充滿趣味的、生動的學科。課堂上筆者介紹名家作品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精彩的互動場景,很多學生表示自己讀過,有同感。在一次又一次的語文測試中,筆者將很多的課外習題引入試卷,學生也都能答出來。到最后,他們甚至于將課外題的得分看作自己語文閱讀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當有學生寫出有思想、有文采的讀書隨筆時,筆者會及時點評,給予肯定,并推薦學生投稿,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
探求課外閱讀的理想方式,保證閱讀實效性教師給學生推薦、提供課外讀物,僅僅是屬于“外儲”的層面,最終目的還是要促進“內(nèi)化”。如果課外閱讀的結果不能內(nèi)化為知識的積淀,它的意義和價值也無法從本質上得到體現(xiàn)。教師把學生領進課外閱讀的大門后,還必須在方法上進行具體的指導,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落到實處,從而使閱讀結果如血液般滲入體內(nèi),滋養(yǎng)心靈。對于不同的作品,可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對于小品散文,筆者教學生通過層層設問的方法,細細體味文章的妙處。對于長篇作品,要求學生用跳讀法,觀其大略,了解作品梗概。對于名家作品,教會他們比較閱讀。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筆者還教給他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比如圈點精美詞匯,摘抄精美句段,評點寫法等。從第一學期開始,筆者就在班內(nèi)要求學生寫周記,寫讀書筆記。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寫出對作品的評價和感悟。這項活動一直堅持到了現(xiàn)在。學生不斷從文章中汲取營養(yǎng),用審美態(tài)度去體驗品味生活,閱讀水平提高了很多。學生的讀書筆記中有對讀物的選材內(nèi)容、寫作手法的評價,有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感悟心得,有從文章引發(fā)的聯(lián)想等。每年寒暑假,筆者都會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寫下讀書報告。
參考文獻:
[1]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李鎮(zhèn)西.從批判走向建設——語文教育手記[M].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
[4]馬笑霞.語文教學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5]封建華.構建課外閱讀的健康方式[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4,(1).
作者簡介:
彭麗萍(1971—),女,浙江富陽人,教育碩士,高級講師,杭州第一技師學院語文教師,并兼任浙江省技工院校語文中心教研組組長,研究方向為技工學校語文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