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 求真 — 務實 ” 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視域下的譯者角色化合理度分析

2024-07-01 21:22:17莊佳宇
今古文創(chuàng) 2024年23期
關鍵詞:務實求真文化傳播

莊佳宇

【摘要】在翻譯領域進行“社會學”轉向之后,更多的研究視角開始轉向譯者本身,并將翻譯視作社會活動,翻譯研究不再局限于語言層面,研究的視域更為廣闊。其中譯者角色化的程度一直備受爭議,本文使用“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對其合理度進行分析,并以曹明倫和蒲隆各自翻譯的《培根隨筆》(The Essays)進行對比研究,探究角色化的合理度。最終指導譯者如何在合理的領域正確發(fā)揮角色化的作用,據此為文化傳播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可能性提供依據。

【關鍵詞】求真;務實;角色化;《培根隨筆》;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H315.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23-0113-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35

一、引言

翻譯界的研究經歷了“文化轉向”和“社會學轉向”兩大變革,研究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語言層面和翻譯能力方面,而將視角轉向譯者層進行“人本性”研究,或是轉向社會層,以“翻譯社會學觀”對譯者的行為進行考察研究。其中譯者角色化就是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角色化不僅以譯者為研究主體,又在社會層面分析其背后動機,是翻譯研究者拓寬研究視野的重要領域。

當跳出語言層面,譯者的身份就不僅僅是“譯者”本身,而會衍生出諸多的角色,這些角色能讓翻譯超越原文意義,他們的譯文對異國讀者而言常常能產生莫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文化的傳播和接受,助力文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但是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譯者角色化的必要性和程度往往受到爭議。周領順教授制定出的“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就能很好地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角色化程度進行“度”的考量,從而分析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同時,本文采用曹明倫與蒲隆二位的《培根隨筆》(The Essays)譯本進行對比研究?!杜喔S筆》過往的譯本分析多局限于曹譯本的語言層面,未曾有研究其社會層面的譯者角色化;本文通過曹蒲二人譯文對比,分析二者在各自譯本角色化的合理度,以及為何曹版?zhèn)鞒卸?、接受度更高,其結果與角色化的合理度息息相關。

但是當前的研究更多只是分析譯者角色化的表層合理度,對其“度”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結果的分析依舊較少,本文會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對指導譯者合理進行角色化提供理論依據,并讓譯者和翻譯研究者更多關注角色化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結果——文化“走進去”。

二、“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

我們可以將“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看作是一條線段,左右的端點分別是“求真”和“務實”?!扒笳妗笔侵浮白g者為實現務實目標而全部或部分求取原文所負載意義真相的行為”[1]22,譯者的翻譯行為偏向于“求真”時,譯文與原文的文本意義或是作者的意志保持高度的一致?!皠諏崱笔侵浮白g者在對原文語言所負載的意義全部或部分求真的基礎上為滿足務實性所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1]22,譯者的翻譯行為偏向于“務實”時,譯者更多是為了迎合市場和讀者而采取一些歸化翻譯策略。

在線段的正中間,是“半求真半務實”標準,即要求譯文在部分求真于原文的基礎上又兼顧務實的效果,使譯文在功能上達到與原文相當的程度。這也是當今絕大部分譯者所追求的目標。這是因為翻譯并不存在絕對的“求真”和極致的“務實”,二者是互為條件的。

首先,翻譯要做到絕對“求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用另一種語言將原文本的意義完全照搬,這種翻譯難免走向“死譯”“硬譯”,光是語言層面上便失去了可讀性,更遑論去理解它原文本的含義;另一方面,作者的意志并不能在所謂原文本的意義中實現完全地表達,例如有些作者使用正話反說、明褒暗貶的手段諷刺某些現象,若非譯者十分了解他所寫文化社會背景讀者是無法辨別的,如此便會因為誤解或無意誤譯導致“零求真”現象;又或是由于作者的表達功底、文學素養(yǎng)、知識儲備加之一些外在因素,他自己都無法將想要表達的深層思想、觀念以清晰的文字展示給讀者。如此一來,譯者想要做到所謂的“絕對求真”更是不可能。

其次,翻譯到達到極致的“務實”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為了迎合讀者和市場的口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容易忽視他最主要的譯者身份,結果譯文充斥了利益因素的考量,對于原文和作者而言可謂是背叛,對于想要了解異國文化和文學的讀者而言也是無用功;另一方面,譯者想要實現“務實”的效果,必然會有意做出一些厚譯、薄譯、創(chuàng)譯等策略,但難免會無意識誤解或誤譯了原文,不可避免出現某些錯誤,導致“超務實”現象。由此可見,“求真”“務實”也是動態(tài)的、連續(xù)的統(tǒng)一體,不可割裂考察,應該綜合分析。這也是為何譯者在這一評價模式下更多追求“半求真半務實”。

端點外的“零求真”和“超務實”不在翻譯研究之內,不做過多評述。“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的線段中,還包含了其他評價緯度??拷扒笳妗蹦嵌说倪€有“半求真”,即譯文部分求真于原文;靠近“務實”那端的是“半務實”,即譯者追求務實效果,但效果卻低于譯者預期或部分曲解了作者的原意。

三、譯者角色化

部分研究者會將譯者的身份和角色混淆,我們首先要將其區(qū)分開來。身份只有一個,即“譯者”本身,是固定不變的;而角色可以有多個,譯者在翻譯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便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可以同時扮演多個角色?!白g者是翻譯活動的中樞,譯者一方面替作者代言、為作者說話,一方面為作者創(chuàng)造的角色服務,還要考慮社會上具有不同需求的各種人群?!盵2]80

(一)譯者最根本的身份:譯者本身

進行譯者行為研究,要把譯者作為研究的主體。以譯者作為身份來研究,會發(fā)現譯者常常表現出“隱形”的特征,即譯者“一切以原作和作者為歸依”[3]18,忠實于原作文本意義和作者意志體的意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努力將自己“隱形”,在譯作中盡量不呈現出自己的意志。譯文與原文保持“如影隨形”的關系,譯者也仿佛是作者的影子。因此,貫徹“求真”需要高度保持“譯者”的身份。

(二)譯者角色化

翻譯界進行了“社會學”轉向之后,研究者開始把翻譯視作是一項社會活動,而譯者更應該被看作是“社會人”,須要將譯者放在社會語境中,考量各種外在的社會因素對他做出翻譯判斷的影響?!白g者作為社會人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他的行為是社會化的,與翻譯的整個社會化相關?!盵4]1譯者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會無意識或有意識、主動或被動地改變自己原始的“譯者”身份,扮演翻譯這一社會活動中的其他角色?!白g者角色化,就是譯者為了使譯文滿足某種需要而調整和改變自己行為角色的社會性選擇的過程?!盵5]22

以下案例可以展示譯者角色化的多樣性:譯者翻譯廣告時,為了呼吁國外買家購買產品或是受迫于商家的利益要求,對廣告詞進行“創(chuàng)譯”,此時譯者扮演了推銷員、商家的角色;譯者翻譯影視劇時,為了讓異國觀眾從影片中獲得更多趣味,也會對人物對話進行本土化翻譯,譯者便扮演了編劇、導演的角色;譯者在翻譯文學作品時,很可能受到出版社編輯的建議和“逼迫”而不得不刪改編,此時他也充當了編輯的角色。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傮w而言,譯者進行角色化的目的都是出于某種社會利益,為了達成某種實用效果,角色化就是在貫徹“務實”。“譯者角色化,就是承認譯者有時可以同時擔任幾個不同的角色?!盵6]177按照“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譯者角色化的過程就是偏向于“務實”的過程。譯者為了達到務實效果而做出一些超出譯者身份的務實行為,從社會學角度來看,這是合理的。行為雖然合理,但是產生的結果(譯作)的合理程度需要重點分析,不然譯者沒有任何限制地張揚自己譯者身份以外的角色,會跳脫出翻譯的研究范圍。

四、曹明倫與蒲隆在《培根隨筆》中的角色化程度對比

為了讓自己的譯作能夠為目標讀者和市場更好地接受,不少譯者選擇采取更多務實性舉措,張揚自己身份以外的角色。曹明倫和蒲隆二位在各自翻譯的《培根隨筆》中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角色化。但是為何曹版能夠傳播更廣,更受讀者喜愛,受到更多研究者的分析,這是因為他更大程度地靠近半求真半務實,在角色化過程中保持了較高的合理度。

(一)厚譯中的角色化

蒲隆的譯文版本在每篇后都加了“解析”,對每一篇章進行思想概括,這屬于“厚譯”。原文The Essays屬于哲理性文章,包含許多需要理性思考的內容,讀者閱讀時必然要對其傳達的理念進行總結歸納,方可理解透徹。蒲隆做出的大段解析正是出于這一考量,他在這一過程中很大程度發(fā)揮了角色化的作用,他像是一位哲學家、老師,對原文進行大量自我解讀,試圖引導讀者思考。對于部分讀者而言,這確實有助于他們能夠更輕松地閱讀異國文學作品。然而,蒲隆此番操作務實程度過高,讀者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機會;并且原作想要啟發(fā)人們深思的這一目的,也由他全權進行,實在偏離原文和原作者。蒲隆的譯作務實偏向過大,角色化程度過深。

與之相比,曹明倫譯本只做注解,對原文中出現的陌生文化知識做出客觀的解釋,不對內容做任何個人情感與思想上的分析,因而讓讀者在閱讀譯本時仍能自我思考。因此曹明倫是在保證求真基礎上的適當務實,對角色化的發(fā)揮適當。

(二)文體選擇上的角色化

The Essays為17世紀的作品,英語用詞古典文雅,與現代我們所使用的英語差別甚大,是否忠實于原作的文體風格,兩位作家看法大相徑庭。例如:

(1)There be three degrees of this hiding and veiling of a man's self.The first:closeness,reservation,and secrecy,when a man leaveth himself without observation or without hold to be taken what he is.The second:dissimulation,in the negative,when a man lets fall signs and arguments that he is not that he is.And the third:simulation,in the affirmative,when a man industriously 12 and expressly feigns and pretends to be that he is not.

蒲?。鹤晕已陲椏煞秩龋旱谝坏仁鞘乜谌缙?,秘而不宣。他是何種人,叫人看不出破綻,抓不住把柄;第二等,消極掩飾。就是故意放出空氣,說他并不是他就是的那種人;第三等,積極作假。就是處心積慮裝成他不是的那種人。

曹明倫:自我掩飾有上中下三策:上策為不露聲色,守口如瓶,用此策者可使自己不顯破綻,不被看穿;中策為施放煙幕,欲蓋故張,用此策者可故意露一些跡象以隱其真;下策為弄虛作假,喬裝打扮,用此策者常煞費苦心地把自己偽裝成另一類人。

曹明倫在譯文中的“上策”“中策”“下策”“用此策者”都屬于中文讀者能夠熟知的文言文體裁,相比于蒲隆的“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那種人”這般白話文,曹版更符合原文的古雅文風。

蒲隆在他譯本的“譯本序”中寫道,文言文譯出的東西漂亮卻不實用,“文體的微妙區(qū)別,分辨就十分困難,恰如其分地翻譯更是難上加難?!边@樣的觀點能表現出他對于譯者能達到半求真半務實的高標準譯作不具信心,因此才會使用純白話文。這雖便于讀者閱讀,卻損失了The Essays原有的文體風貌,不具備原文的古雅文風。這是蒲隆為了迎合中文讀者的需求而過度發(fā)揮了角色化的作用,導致文體上失去了對原文的求真。

而曹明倫在“譯本序”中寫道:“在神似的基礎上追求最大限度的形似。”因此他使用的是半文半白形式,與16、17世紀的英文文體風格更為接近,不僅讓讀者能最大程度欣賞到原文的文體風貌,同時也便于讀者理解原文。

(三)遣詞上的角色化

哲理性散文的遣詞都是為了更好闡明文中的道理,因此譯文必須要切實傳達原文詞語的含義,避免偏頗。例如:

(2)We take cunning for a sinister or crooked wisdom.

蒲隆:我認為狡猾是歪門邪道上的聰明。

曹明倫:筆者以為狡詐乃一種邪惡或畸形的智慧。

對于“sinister or crooked”這一短語,蒲隆將其翻譯為“歪門邪道上的”,這是中國現成的成語,因此讀之便能了解其意,且更具可讀性,是蒲隆采取的較為務實的手段。然而仔細研讀之下,能發(fā)現這一成語并未能體現原文對于這一“wisdom”的貶義之深。而曹明倫的直譯“邪惡或畸形”,雖然對于中文讀者而言較為陌生,但是讀者是有能力在此直白表達的基礎上自行體悟的。譯者為了務實而采取角色化無可厚非,但是也不能失去原文的“真”。

五、“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下角色化的合理度

如上述對兩位譯者在The Essays中角色化程度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譯者因為各種務實性的需要而進行角色化,因此譯者動機是合理的,但是角色化的過程需要牢牢把握在譯者手中,過度的角色化或是不足的角色化都是不夠合理的。

首先,我們按照“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來評價譯者角色化的合理度時,需要注意譯者的本體“身份”對譯者的角色是起支配作用的,“角色”不過是譯者的衍生,因此不可單獨考量角色而忽視譯者本身。換言之,我們以社會學視角肯定譯者角色化帶來的“務實”效果的同時,不能忽略最基本的語言層面的“求真”。譯者過度角色化而忽視自己最原本的身份——翻譯家,就會導致譯作的極致“務實”甚至是“超務實”,而失去或歪曲了原文本和原作者的意義。若一位譯者連自己最基本的翻譯家身份都否定了,他進行的文字轉換工作也稱不上是翻譯;若是譯者連原作和作者的本意都全不在意了,他也不堪以翻譯重任。

其次,“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下,另一端是“務實”,即譯者角色化所追求的結果。有些譯者視“務實”為“功利性”,但這一詞并非貶義,無須聞之變色。考慮到現代社會的翻譯最終目的往往是文化的傳播,因此哪怕翻譯追求功利效果,它達成的目標是更加具有大局觀意義的。這也是為何很多學者認同“求真為本,務實為用(上)”的觀點。因此角色化在翻譯中已經屢見不鮮,大多數的譯者和翻譯界研究學者都將其視作是譯作為更多讀者、市場、社會所接受的必要途徑。

最后,是“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線段中間的“半求真半務實”,即“在部分求真與原文的基礎上又部分兼顧了務實的效果,使譯文在功能上達到了與原文相當的程度”[1]23。這應該是絕大部分譯者在角色化過程中追求的理想目標。盡管我將“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比作線段,但是評價角色化的合理度又無法真的以數字的方式精準展示,故而努力靠近“半求真半務實”的過程,以社會性的視角來看就值得贊揚。

六、角色化的深層動機——文化“走進去”

翻譯界常說要通過翻譯,將文化“走出去”,但是“走出去”卻不被外國讀者、市場和社會所接受是遠遠不夠的。所謂“走出去”就是將文化和文化承載的思想、觀點、立場傳播到國外,但大多數譯者的翻譯作品只是敲響了別國文化的大門,跨入了那片陌生領域,為小部分人所略知罷了。要想文化做到“走進去”,成為一名受歡迎的“客人”,讓國外市場讀者和研究者感到吸引力,產生閱讀和研究的欲望,并且為市場和社會所接受,需要文化傳播者做出努力?!爸挥型ㄟ^傳播并讓他人接受,翻譯的價值才能得到實現,翻譯的效果才能體現出來?!盵10]43

接受度越高,文化“走進去”越深。要讓讀者理解譯文的原文本意義和作者意義,并且有理解、賞析和探究的欲望,社會也歡迎異國文化在本地市場的傳播,這才叫接受。其中,接受度與譯者角色化的程度息息相關。在翻譯國內作品時,他們進行適當的角色化,將“譯文之用”放在更高的位置,將迎合國外讀者、市場和社會的任務擺在靠前位置,由此而做出的譯作“務實”程度必然高于“求真”程度。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求真為本,務實為用(上)”才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恰當途徑。

但當今也有學者認為,譯者在傳播文化的過程中過度重視迎合目標市場的口味,而忽視了原文本來的風味。譯者偏向于角色化謀取“務實”的效果,而總是犧牲對原文的“求真”。雖然譯作是被接受了,但這對于部分原作者而言是一種背叛,他們也會產生疑問,被接受的到底是自己的作品還是加工過的譯作。同時,譯者也有義務讓讀者感受到異國文化的魅力,保留原文的精髓和風貌。即譯者角色化尋求“務實”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求真”,要在角色化的同時堅守自己譯者的身份,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是至關重要。

譯者想要忠誠于原作和作者,又要迎合市場和讀者,是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首先,需要譯者提升自己語言層面的翻譯能力,對原作的文化社會語境了解掌握對原作者想要傳達的意志進行深層探究,才能達到“求真”的效果。其次,要了解目標市場讀者的口味,大膽又謹慎地在翻譯過程中采取厚譯、薄譯、創(chuàng)譯等歸化策略。最后,譯者心態(tài)上要謙卑,認識到本國的優(yōu)秀文化作品并非一定能引起外國讀者的興趣和共鳴,自己“只是”一個譯者;但又要保持樂觀積極,自己又“不僅僅”是譯者,要充分發(fā)揮譯者的角色化作用,讓譯作達到“半求真半務實”的度,以此國內欣喜于文化“走出去”了,國外驚嘆于新文化“走進來”了。

七、結語

自翻譯領域經歷了“社會學”轉向之后,以譯者本人和特定的社會語境作為研究對象已經成為一塊重大研究領域。其中,譯者角色化研究展示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發(fā)揮的主觀能動作用,能動的程度以往一直收到諸多質疑和討論,譯者沒有確切的指南能引導他們進行合理的角色化。本文利用周領順的“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并以曹明倫和蒲隆兩位的《培根隨筆》譯本進行對比,對譯者角色化的合理度進行分析。譯者要在“求真-務實”這條線段內發(fā)揮角色化,不可逾越。角色化的合理度需要考量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并沒有絕對統(tǒng)一的標準,但譯者要努力找到“求真”與“務實”達到平衡的方法。本文希望能以較為明確的“度”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發(fā)揚角色的作用提供一些指導,避免他們在翻譯時走向極端選擇。同時,本文明確了譯者角色化的深層次原因和結果,即推動文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時代在不斷變革,傳播國內外文化、思想的責任落在每一位國人身上,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有助于國家和世界的共同進步。譯者在這其中發(fā)揮了莫大的作用,必須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合理有度地發(fā)揮好角色化的作用,促進文化“走進去”,為世界所接受。

參考文獻:

[1]周領順,杜玉.漢語“鄉(xiāng)土語言”葛譯譯者行為度——“求真-務實”譯者行為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視域[J].上海翻譯,2017,(06):21-26+93.

[2]周領順.譯者行為研究的人本性[J].外語研究,2022, 39(02):78-83+112.

[3]周紅民,程敏.論譯者隱身——一個社會性視角[J]. 上海翻譯,2012,(04):18-22.

[4]周領順.譯者行為批評“行為-社會視域”評價系統(tǒng)[J].上海翻譯,2022,(05):1-7+95.

[5]周領順.應用翻譯之譯者角色化行為分析[J].當代外語研究,2014,(02):21-24+76-77.

[6]周領順.商業(yè)翻譯與譯者角色化[J].中國翻譯,2022, 43(02):176-180.

[7]Francis Bacon.THE ESSAYS[M].London: PENGUIN BOOKS,1985.

[8]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隨筆[M].蒲隆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1.

[9]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隨筆[M].曹明倫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

[10]周領順.“求真-務實”譯者行為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相關概念辨析——譯者行為研究(其七)[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6):42-49.

猜你喜歡
務實求真文化傳播
張錦繡
書香兩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大醫(yī)求真 惠民求實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4:36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7:25
哈克貝里·費恩:美國價值觀的“小代表”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3:57
打造務實、創(chuàng)新、高效的語文課堂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2:41
讀《申報》女性廣告,享文化傳播之精華
出版廣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15:40
質疑辯惑,探索求真
库车县| 额尔古纳市| 图木舒克市| 铁岭市| 游戏| 高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霍州市| 湖南省| 乡宁县| 诸城市| 措美县| 巨野县| 合阳县| 温州市| 年辖:市辖区| 浦江县| 宁化县| 盐城市| 额尔古纳市| 新野县| 德钦县| 和田县| 湾仔区| 清涧县| 武冈市| 兰西县| 乡宁县| 杂多县| 曲靖市| 东阳市| 北川| 视频| 儋州市| 卓资县| 内江市| 津南区| 龙南县| 荥阳市| 云阳县|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