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帆
[摘 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是一個注重層次性、關聯(lián)性、實踐性和主體性的習得性語言運用系統(tǒng)。以故事為切入口,從口語到書寫,從續(xù)編到新編,從縮寫到梗概,縱觀1~6年級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呈現(xiàn)出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發(fā)展勢。整個教學漸進式地呈現(xiàn)從口語到書面語、從直觀到抽象、從具體到概括、從化零為整到化整為零的四維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利用各種語用支架,傳表達之道、授表達之業(yè)、解表達之惑。
[關鍵詞]“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故事;語用支架;圖文互釋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1-0087-03
“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是一個注重層次性、實踐性和主體性的習得性語言運用系統(tǒng)。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童話、寓言、神話、民間故事、詩歌、小說以及想象類習作單元,都屬于這一學習任務群。低年級的口語交際和寫話,屬于語言表達訓練,是為三年級的正式習作蓄勢。以故事為切入口,從口語到書寫,從續(xù)編到新編,從縮寫到梗概,縱觀對1~6年級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呈現(xiàn)出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發(fā)展態(tài)勢。
一、創(chuàng)意表達中的“那些故事”
二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引導學生按照順序看圖、想象,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有序講話、融圖入話。同一單元的“寫話”,旨在將學生口語化、碎片化的語言書面化?!皩懺挕币蟾鶕?jù)圖片寫故事,即要求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觀察圖片,大膽想象圖中小老鼠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并嘗試通過簡單的修辭手法來豐富語言,續(xù)寫結局。二年級下學期的看圖寫話進一步規(guī)定了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對多圖之間的銜接也明確了要求。由于已經有了一定的表達基礎,學生在三年級翻開了續(xù)寫故事的新篇章。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續(xù)寫故事配有直觀的圖片,學生要在有序觀察、了解每幅圖片的基礎上,合理想象故事情節(jié),續(xù)寫故事。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故事新編”,要求學生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大膽想象,通過細節(jié)擴展法、情節(jié)續(xù)寫法、故事演繹法等多種方法推陳出新,讓老故事煥發(fā)出新光彩。
1~4年級的語言表達訓練,都在為學生細致、具體、生動的描寫做鋪墊。進入五年級,學生就要學習在某種特定條件下縮寫故事,長話短說。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要求學生選取一個熟悉的民間故事,練習縮寫并掌握縮寫步驟。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則要求學生寫作品梗概,在原文的基礎上,用最簡練的語言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藝術表現(xiàn)、人物形象等加以評述,目的在于向別人介紹它的主要內容和價值觀念。
綜上所述,統(tǒng)編語文教材創(chuàng)意表達中的故事話題經歷了“看圖說話—看圖講故事—看圖寫話—續(xù)寫故事—故事新編—縮寫故事—寫作品梗概”的演變過程。學生以圖為媒介,融圖入話、以文釋圖、用圖創(chuàng)編,最后化圖于無形,逐步形成表達能力。
二、故事話題中的“那些經”
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故事話題,第一學段學生要做到“聽故事、看影視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第二學段學生要做到“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第三學段學生則要“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意表達訓練遵循著一些“故事經”。
(一)從口語到書面語的過程
縱觀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在一、二年級編排了豐富的口語交際和寫話內容,且多配有精美的插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口語表達為主:一年級只編排了口語交際板塊;二年級上學期口語交際的比重高于寫話;二年級下學期口語交際和寫話比重各半。三年級以后,寫話全部轉換成習作。這體現(xiàn)了從口語化的“說”到書面化的“寫”的過程,也是一個融圖入文的系統(tǒng)化過程。
(二)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
由于1~3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無論是二年級的看圖講故事、看圖寫話,還是三年級的續(xù)寫故事,都以直觀的圖片作為輔助和參照的。根據(jù)圖片,學生能較好地組織語言,并訴諸表達。從四年級起,學生在語言表達訓練時,不再有直觀的圖片來輔助表達。無論是四年級的故事新編、五年級的縮寫故事,還是六年級的寫作品梗概,都是以純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的。這既是一個以圖促文的過程,又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方式由直觀到抽象的轉變。
(三)從具體到概括的過程
為規(guī)范學生的表達,從二年級起,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有序表達。在具體描述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地運用修辭手法,把內容描述得具體生動。四年級的故事新編,通過擴充細節(jié)、續(xù)寫情節(jié)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到了五、六年級,學生要在1~4年級的基礎上,由具體描寫上升到概括描寫。這既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又顯示了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提升。五年級的縮寫故事要求學生將具體描寫提煉為概括描寫,將詳盡描述壓縮為概括描述。六年級的寫作品梗概,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抽取、壓縮、串聯(lián)、銜接,使內容更簡練、流暢。這是一個先訓練學生具體描寫,后訓練學生概括描寫的過程。
(四)從化零為整到化整為零的過程
第一學段學生正處在創(chuàng)意表達的萌芽階段。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會說、會聽、會有序觀察、會合理想象、會運用恰當?shù)男揶o、會關注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意在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基本功,目的是使學生在三年級的習作起步階段,能綜合利用前兩年的“零”碎片,化零為整。到了第三學段,學生要縮寫故事,就要會摘錄、刪減、概括;要寫作品梗概,就要會讀、抽、連、理,從完整的、具體的習作中抽取主要內容、主要人物、深刻印象、情感價值等零碎化的“點”。這又是一個化整為零的過程。因此,小學階段的創(chuàng)意表達實際上是一個從零到整再到零的過程。
綜上所述,圍繞故事主題的小學創(chuàng)意表達訓練是一個從口語到書面語、從說圖到寫文、從直觀到抽象、從具體到概括、從化零為整到化整為零的綜合過程。
三、表達故事中的“那些得”
從故事主題的表達訓練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從思維發(fā)展過程來看,小學生的思維遵循從具體直觀到抽象概括的發(fā)展過程。第一學段學生更適合直觀教學,以圖片為支架來輔助表達。而第二、三學段,雖然缺少了圖片的輔助,但學生反而有了更廣闊的表達空間。有效的表達支架,是學生創(chuàng)意表達之舟的導航標。
(一)圖表支架
圖表支架,即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發(fā)散思維,重構文本。以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故事新編”為例,要求重新編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設想不同的結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梳理龜兔賽跑的新情節(jié)和新結局。這種將思維過程圖像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思維與組材動態(tài)實現(xiàn)的過程。通過思維導圖,學生的思維和言語被引向更加廣闊的天地,引向更加深入具體的問題,引向更加多元的表達方式。
(二)問題支架
問題支架,即以問題驅動的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喚起學生原有的表達儲備,使之與新的習作情境有機融合,為學生習作搭建一個“腳手架”。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習作“續(xù)寫故事”,習作之前,教師可以先提醒學生想一想:在哪些時間、哪些地方、哪些人會來給李曉明過生日呢?又會給李曉明哪些生日驚喜呢?李曉明可能會有哪些感激的言行呢?這三個問題一出,學生對續(xù)寫內容一目了然。再在學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靈活融入教材,就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例文支架
例文支架,即教師精心選擇范文,并帶領學生學習其表達方法、寫作思路,積累其中的好詞好句等。精讀課文、經典片段及優(yōu)秀學生作品,都可以作為范文來使用。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習作單元中,編排了精讀課文和習作范文兩種例文,區(qū)別在于習作范文更接近學生的實際學情,便于學生模仿訓練。楊清生先生曾建議教師,無論要求孩子寫一句話、一段話,還是要求孩子寫一篇作文,都應當從模仿課文、范文開始學,依“葫蘆畫瓢”,以求先打下良好基礎;要想仿寫有效果,就不要局限于原文的材料和中心,要做到大體模仿,仿中有創(chuàng)造。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寫作品梗概”,要求學生以梗概的形式,對書的內容進行概括,用十分簡練的語言介紹書的內容,并互相分享、反饋、修正。學生已經在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縮寫故事”中積累了一定的表達經驗,在此基礎上,“更為簡練”“去詳盡情節(jié)”“簡略人物形象”的要點成為新的訓練點,就藏在課文和習作例文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仔細研讀文本,層層梳理:讀懂內容,把握脈絡;篩選概括,合并成段;反復錘煉,表達連貫。有了例文的技巧導航,學生在寫作品梗概時自然能得心應手。
(四)提示支架
提示支架,即教師通過具體、有序的言語提示,幫助學生理清習作思路,解決表達問題。如二年級上冊“寫話”提示:“看看下面這幅圖,小老鼠在干什么?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xiàn)了誰?接下來會怎樣?”這就啟發(fā)學生想象情節(jié):故事的起因是小老鼠在做什么,故事的經過是電腦上出現(xiàn)了誰、發(fā)生了什么,故事的結局又是什么。經過這一訓練,學生能掌握故事類文體的構文特征:寫清楚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對初入寫話之門的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文字提示支架。
(五)評價支架
評價支架,能夠輔助學生評判習作是否達到要求,進而明確修改方向,以表格支架最為常見。表格支架,就是借助表格讓學生了解好文的判斷準則。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縮寫故事”為例,習作要求:照樣子縮寫《獵人海力布》的其他段落,把課文縮寫成一個簡短的故事,也可以選擇其他的民間故事進行縮寫??s寫完成后,與原文比較,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節(jié)是否連貫,語句是否通順、與原文是否相似。以下表格支架就濃縮了上述要求,學生借助表格支架,從內容、情節(jié)、語言等方面自我評價,修改習作,形成能力,發(fā)展素養(yǎng)。
[星數(shù) 故事完整度 情節(jié)連貫度 語句通順度 原文相似度 標準 ☆☆ ☆☆ ☆☆ ☆☆ ]
特級教師武宏鈞主張,應開放習作的評價理念,開放習作的評價方式,開放習作的評價過程,開放習作評價的尺子。要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讓學生全面發(fā)展,鼓勵冒尖,張揚個性,盡顯青年蓬勃的個性之美。習作教學的評價過程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全員評價、全程評價、多維評價、多向評價、多層評價、發(fā)展評價、開放評價,做到以評價促開竅、以評價導開竅、人人皆開竅、次次能開竅,不斷積淀學生的語言基石。
遵循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在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形成的過程中順其天性、順勢而為,是極具教育智慧的。如果急于求成,在習作起步階段揠苗助長,讓學生不經過說的訓練就開始寫,或基本的寫作要領沒有掌握扎實就急于動筆,就會使學生淺嘗輒止、畏難不前。因此,教師要在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適時點撥,才能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把教師傳授的“故事經”內化為自己的“故事經”。
總而言之,縱觀“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的“故事群”,不難發(fā)現(xiàn),習作教學中的故事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先借助“圖”激發(fā)表達的欲望,充分地說;再有順序地說、有順序地寫;然后具體、生動、翔實地寫;最后簡寫梗概,去“圖”成“文”?!肮适氯骸北磉_遵循從口語到書面語、從直觀到抽象、從具體到概括、從化零為整到化整為零的“演化經”。從故事話題的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的發(fā)展路徑,可以看到小學習作教學的雛形。規(guī)律,即為“經”。為師者,習“經”,傳表達之道;傳“經”,授表達之業(yè);探“經”,解表達之惑。求索兮,正當時!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楊清生.親子作文有方法:陪伴孩子的作文家教書[M].南京: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
(責編 蔡宇璇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