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妮
【摘要】不可否認(rèn),花木蘭是中國著名的女英雄?;咎m的故事起源于《木蘭辭》,并逐漸衍生出戲劇、小說、繪畫和電影等各種文化作品。2020年9月,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在全球上映。從西方角度講述中國故事,必然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和碰撞。本文以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為中心,從字幕翻譯的角度出發(fā),看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關(guān)鍵詞】《花木蘭》;字幕翻譯;中西文化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5-010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5.033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影視作為一種最被人們接受的娛樂方式,在帶給人們娛樂的同時,也承擔(dān)著傳播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任務(wù)。2020年9月11日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在中國內(nèi)地上映真人版電影《花木蘭》。該片根據(jù)1998年迪士尼同名動畫片改編而來,取材于中國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跡。故事源于一首南北朝敘事民歌《木蘭辭》,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主要講述她本是個安分守己勤勞織布的傳統(tǒng)女性,卻在國家動蕩之際,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義無反顧地走上沙場勇戰(zhàn)柔然的故事?!盎咎m”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女英雄,一直備受中國人的崇敬。
除了關(guān)注精致的電影布景、連貫的敘事線、唯美的拍攝手法以外,電影的臺詞翻譯也有多處值得考究。本文分別以兩個層面為出發(fā)點(diǎn),以中西語言差異和中西文化差異的視角,解析電影《花木蘭》中的字幕翻譯。
一、中西語言差異
(一)被動與主動
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是一種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英語往往過度使用被動語態(tài),尤其在正式寫作中,并且使用被動句子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見的表達(dá)習(xí)慣。(連淑能,2010)然而,在漢語中,如果在句子中不需要指明動作的執(zhí)行者,并且主動和被動的意義沒有混淆,通常不使用結(jié)構(gòu)上的被動語態(tài)。相反,被動意義會使用主動形式來表達(dá),這在英語中較不常見。
例1:Some say the phoenix is consumed by flame and emerges again.
譯文:有人說鳳凰會浴火然后重生。
例1的背景是木蘭把祠堂門口供奉的鳳凰弄壞了,所以父親對她說鳳凰浴火會重生,即使斷了翅膀也能存活。這里譯文沒有將句子直接翻譯為被動語態(tài)“有人說鳳凰被火焰吞噬后會再次出現(xiàn)?!倍怯弥鲃颖肀粍樱颂幘褪怯弥鲃拥男问奖磉_(dá)英語的被動意義。
例2:It is forbidden to use the power of chi in destructive ways.
譯文:嚴(yán)禁用氣造成破壞。
電影中一位臣子向皇帝稟報,柔然部隊(duì)身邊有一位巫女,擅長用“氣”,引領(lǐng)柔然大軍連連獲勝。這里沒有將句子直接翻譯為被動語態(tài)“以破壞性的方式使用氣的力量是被禁止的。”
例3:Citizens,we are under attack from Northern invaders.
譯文:村民們,我們遭到了北虜?shù)娜肭帧?/p>
戰(zhàn)事吃緊,戰(zhàn)士們帶著皇帝的圣旨,來到花木蘭居住的地方向村民們征兵時說了這句話。這里沒有將句子直接翻譯為被動語態(tài)“村民們,我們被北虜攻擊了?!倍怯谩霸狻弊謽?gòu)成了被動式。因?yàn)樵谥形闹?,除了“被”字之外,“讓”“給”“受”等也可以構(gòu)成被動的句式,但也大多表達(dá)類似“被字式”的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情。
(二)抽象與具體
抽象表達(dá)在英語中相當(dāng)常用,主要體現(xiàn)在抽象名詞的廣泛使用上。抽象名詞含蓄,對事物的本質(zhì)高度概括,客觀冷靜,適合理性思維、表達(dá)深奧的這里。英語豐富的詞義虛化手段,大大方便了抽象表達(dá)法的使用。而漢語是意象性語言,文字符號具有象形、會意、形聲的特點(diǎn)。(連淑能,2010)且漢語沒有詞綴虛化手段,因此,語義的詞化和抽象程度較低。
例4:You told me my journey was impossible.Yet here I stand.A proof that there is a place for people like us.
譯文:你曾說我的征程是天方夜譚,而如今我卻站在此處,證明我們能夠擁有一席之地。
原文中的“impossible”和“a place”的字面意思是“不可能的”和“一個地方”,譯者將其譯為四字格成語“天方夜譚”和“一席之地”。這樣的表達(dá)言簡意賅,整齊對稱。
例5:Soon,you’ll be a young woman and it is time for you to hide your gift away.To silence it’s voice.
譯文:很快,你就會成為一名少婦,現(xiàn)在是時候,把你的天賦藏起來了。以免它露出鋒芒。
白天花木蘭在屋頂上追著雞跑時,運(yùn)用了“氣功”,居民對她指指點(diǎn)點(diǎn)。于是晚上父親與花木蘭談話,希望花木蘭像一個女兒家。如果對原文中的“To silence it’s voice”逐字逐句翻譯,我們將譯為:“讓聲音安靜下來”,這個表達(dá)十分抽象。漢語用詞傾向于具體,所以譯者將其譯文為“以免它露出鋒芒”,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dá)習(xí)慣,真實(shí)而自然。
例6:I'm truly blessed to be in the presence of such enchanting women.
譯文:老天有眼,讓我今生能見到如此嫵媚的女子。
這是花木蘭第一次打扮得如此像“女孩”。原文中的“in the presence of”的字面意思是“有某人在場”,若直譯過來為“老天有眼,讓如此嫵媚的女子在場”,這種方式不僅讓中國觀眾難以接受還讓人摸不著頭腦。而譯者將這種抽象的情況直接具體的譯為“見到”。這樣的表達(dá)不僅符合邏輯,也使譯文更加自然和親切。
(三)替換與重復(fù)
英語中的替換主要是指英語中比較忌諱重復(fù),如果一個詞在語句中再次出現(xiàn)重復(fù),大多會被替換、省略或轉(zhuǎn)換,以避免無意中的重復(fù)。與之相對的是漢語中的重復(fù)指的是避免重復(fù),漢語中更多地使用重復(fù),連續(xù)使用某個詞是常有的事。
例7:One warrior knows another.You were always there yet I see you for the first time.
譯文:英雄識英雄。你以前雖一直在我身邊,而這次我才真正理解了你。
花木蘭凱旋,見到父親,父親激動地對花木蘭說出這些話。原文中的“One warrior knows another”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英漢語言中的替換與重復(fù)。原文用“another”不定代詞替代了名詞“warrior”,漢語則重復(fù)其所代替的名詞“英雄”,譯為“英雄識英雄”。英語常用代詞,漢語少用代詞,因此較常重復(fù)。
例8:Merge your path with mine.We will be strong together.
譯文:同我一道吧,我們聯(lián)合起來會更加強(qiáng)大。
不知所措的花木蘭遇見了女巫,女巫勸花木蘭歸順于她,二人一同奪取屬于她們的位置。原文中的“mine”等于“my path”,英文中為了避免重復(fù)名詞“path”,所以用名詞性物主代詞“mine”替代了。譯文也直接翻譯為“同我一道吧”。
例9:Yet physical force need not be met with equal force.The warrior yields to force and redirects it.
譯文:但我們不應(yīng)以相同的力量回?fù)?,?zhàn)士應(yīng)避其鋒芒,借力打力。
這句話出現(xiàn)在上戰(zhàn)場前,統(tǒng)帥對所有的戰(zhàn)士們的訓(xùn)話中。原文中的“The warrior yields to force and redirects it.”就體現(xiàn)了英語的替換和漢語的重復(fù),原文用為了避免重復(fù),用“it”代詞替換了“force”名詞,漢語則重復(fù)其所代替的名詞“力量”,譯為“借力打力”。這里譯者不僅遵循了漢語的語言習(xí)慣,還使用了漢語愛用的四字格表達(dá),使譯文顯得更地道。
二、中西文化差異
(一)事物的認(rèn)知不同
中西方對相同事物的認(rèn)知存在差異。比如說西方的龍,傳說都是惡魔的象征;而中國龍是一種高貴代表,古代皇帝都自稱為真龍?zhí)熳?,中國是龍的國度,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這就是區(qū)別。在《花木蘭》這部電影中,也有中西文化認(rèn)知模式差異的例子。
例10:It is Mulan I worry about.They’ll call her a witch.It’s time you talked to her.
譯文:我擔(dān)心的是木蘭,人家會說她是巫婆的。你也該說說她了。
白天花木蘭在屋頂上追著雞跑時,運(yùn)用了“氣功”,居民對她指指點(diǎn)點(diǎn),母親害怕木蘭因此而無法找個好人家,憂愁地說出此番話。原文中出現(xiàn)了“witch”一詞,意思為巫婆、巫師等,專指會施魔法的,或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yè)的人。
在西方文化中,巫師擁有超自然的能力,可以施展巫術(shù)、魔法和占星術(shù)。許多文學(xué)作品中都有他們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也有巫師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墩f文》中也有記載說:“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袖舞形?!币虼宋着ǔX?fù)責(zé)的工作就是驅(qū)邪、潔凈、祈雨、祝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
然而,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在商朝,“巫”已經(jīng)成為一種官職??梢?,在中國文化中,巫師不僅備受尊重,不少人甚至為統(tǒng)治者所看重,這也是因?yàn)橹袊幕校藗兛偸菍ξ粗氖挛锔械骄次?。在西方社會,女巫還曾遭遇大規(guī)模的捕殺,她們并不像中國的女巫那么幸運(yùn),這也會因?yàn)樵谖鞣轿幕?,女巫?shí)際上是人們對于未知事物恐懼的產(chǎn)物。
其次,“巫婆”中的“婆”字指老婦人,而當(dāng)時的花木蘭當(dāng)時正當(dāng)妙齡,如花似玉,觀眾是無法將其與“巫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綜上所述,這里譯者將“witch”一詞直譯為巫婆有些不合適,譯為“不詳之身”或者是“妖怪”可能會更為中國觀眾所接受。
(二)人生價值觀的不同
在迪士尼電影《花木蘭》中,因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價值觀念的不同,在價值觀、人與社會之間的關(guān)系等多個層面,產(chǎn)生了不同的反應(yīng)。由于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價值觀差異而導(dǎo)致對迪士尼電影《花木蘭》有不同的認(rèn)識。
例11:Yes, it is best.I will bring honor to us all.
譯文:是,這樣最好,我會光宗耀祖。
例12:You’ve betrayed the regiment.You’ve brought disgrace to the Hua family.
譯文:你背叛了軍隊(duì),給花家蒙羞。
電影里到處都是類似的痕跡,為了家族榮譽(yù)而戰(zhàn)、你的工作是給家族帶來榮譽(yù)等等。給人感覺國家不是最重要的,家族榮耀和前途才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biāo)。這個邏輯很符合歐美社會。
(三)歷史文化的不同
電影中也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歷史文化。比如說對于中國古代的女子來說,“孝”指找一個如意郎君,嫁為人妻,擁有一段美滿的婚姻。而在西方國家,“孝”僅是單純尊敬。(金瑞,邵華:2018)在《花木蘭》這部電影中,除了對孝文化的認(rèn)知不同以外,也有其他不同的例子。
例13:My people have suffered enough.Now I must act. I will kill this Bori Khan like I killed his father.With my own hands.
譯文:我的子民已經(jīng)受了太多苦,如今我必須行動。我會像殺了他父親一樣殺了這個鮑里可汗,我親自動手。
電影中,鮑里可汗攻入都城,約皇帝決一死戰(zhàn),皇帝直接去了,并說要親手把敵人斬于刀下。結(jié)果,皇帝被敵人綁在樓頂,只能等著花木蘭來救。堂堂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的大國皇帝,自己出門與敵人單挑。放在中國觀眾的眼中,可能會對這個情節(jié)感到非常疑惑不解。
三、總結(jié)
《花木蘭》這部電影中實(shí)際上還有許多歐美過家對中國文化理解不透徹的地方。比如說,花木蘭家的宗祠門口擺放的鳳凰和電影臺詞中的“phoenix”是同一個意象嗎?因?yàn)橛⑽闹械摹皃hoenix”是不死鳥的意思,但500年重生一次;而中國的鳳凰是不死的。電影中,花木蘭在趕路時,把最后一個蘋果讓給自己的馬吃了,但蘋果是在清朝道光年間才傳入中國的,其原產(chǎn)地在歐洲、土耳其、中亞西亞等地區(qū),后來才被引進(jìn)中國,這與故事發(fā)生時間不符。
雖然影片有許多地方都體現(xiàn)了文化差異,但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模式、人生價值觀和文化歷史。所以,差異是不可避免的。而影視作為文化傳播的橋梁,作為譯者,首先要尊重每個國家的文化差異,其次也要學(xué)習(xí)文化差異。無論在翻譯什么,譯者應(yīng)該都明確自己是在實(shí)現(xiàn)文化交流,做到盡量減少文化沖突。
參考文獻(xiàn):
[1]陳紅梅.生態(tài)翻譯學(xué)視域下《花木蘭2020》的字幕翻譯研究[J].英語廣場,2021,(22):33-35.
[2]陳鎬,許子健.獨(dú)特的英雄崇拜——美國個人英雄主義[J].今古文創(chuàng),2021,(34):77-78.
[3]蔡玥琳,戴莉.從《花木蘭》影片臺詞看中式價值觀[J].電影評介,2015,(10):21-23.
[4]郭靜.西方影視作品中的中國觀——以《末代皇帝》、《喜福會》、《功夫熊貓》為例[J].長江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35(02):182-183.
[5]金瑞,邵華.中西方文化差異在翻譯中的體現(xiàn)——以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字幕翻譯為例[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8,(04):146-147+156.
[6]姜添耀.西方皇帝與中國大不同[J].大科技(百科新說),2015,(08):45.
[7]劉明玉.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視角下的《花木蘭》字幕翻譯[J].宜春學(xué)院學(xué)報,2021,43(04):84-88.
[8]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王夢蕾.迪士尼版電影《花木蘭》人物精神分析[J].文學(xué)教育(下),2021,(11):130-132.
[10]吳帥平,楊玲.覺醒的女戰(zhàn)士——簡析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中的女權(quán)思想[J].今古文創(chuàng),2021,(41):83-86.
[11]王艷華.跨文化視角中的《花木蘭》[J].臺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08,(02):58-62.
[12]周星,雷雷.中國影像:超級英雄創(chuàng)造的思考[J].西北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2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