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珍 馮艷
【摘要】本文以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為例,歸納常用植物種類,分析植物造景方法與類型,總結園林植物造景意趣。首先,概述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的背景和發(fā)展,分析不同時期的私家園林,對園林中植物種類進行對比;其次,對植物造景方法和造景類型展開具體論述;最后,總結出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樸而不拙的鄉(xiāng)野意趣、納境幾席的精致意趣和高潔風雅的文人意趣。
【關鍵詞】徽州;私家園林;植物造景
【中圖分類號】TU98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5-008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5.027
基金項目:2021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21CX126);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合肥市海綿城市建設及其雨洪管理助力平安安徽” (項目編號:SK2021A0350);安徽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科學技術計劃項目“基于城鄉(xiāng)融合的鄉(xiāng)村水景觀構建策略、方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3-RK031)。
古徽州地區(qū)產生了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其中包含了建筑、園林、商賈等內容。其中徽州園林起源可追溯到宋,宋朝遷都臨安,徽商登上歷史舞臺,為園林的發(fā)展提供了經濟基礎。明清時期伴隨著徽商的迅速發(fā)展,不管是徽州私家園林的造園數量還是造園質量都達到歷史頂峰。
植物造景是指利用植物花木等要素營造景觀,借助植物的物理、生物、象征特征將園林本身的服務、觀賞、境界加以提升。在私家園林中,植物景觀的營造是表達園主人志向與園林特征的重要方式。因此選擇徽州私家園林的鼎盛明清時期的植物造景的植物偏好、造景方法、造景類型來探究其表達的不同意境趣味。
一、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發(fā)展概述
(一)自然背景
明清時期徽州地域面積大約一萬平方公里左右,具體包括歙縣、黟縣、祁門、績溪、休寧、婺源六縣?;罩葑怨啪陀小鞍朔职胨敕痔?,一分道路和莊園”??芍硟茸匀毁Y源豐富,耕地與建筑用地緊張。境內群峰聳立、河網密布,整個新安江水系穿過境內,形成了豐富的地形地貌。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適合許多果木、林木、觀賞樹種的生長。
(二)人文背景
從自從秦頒布郡縣制以來,徽州經歷了三次的人口遷移。因為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吸引了大量躲避中原戰(zhàn)亂的士族商賈在此定居繁衍生息,逐漸成為較為完善的宗族社會。到了明清時期,徽商抓住了鹽法改革的機遇,加上水運便利的交通優(yōu)勢,逐漸成為經濟文化要地,在兩淮區(qū)域更是控制了整個鹽業(yè)。在徽商的對外交流貿易過程中,同時也有不同的造園手法和造園審美的傳入?;丈淘谕夥e累的大量財富,通常會回鄉(xiāng)大興土木,回饋鄉(xiāng)梓,為徽州私家園林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徽州是程朱理學的發(fā)源地,理學強化儒家倫理,強調耕讀傳家。不斷提升的文化修養(yǎng)與經濟實力,形成了明清時期以商人和文人為主的私家園林造園主體。
(三)造園概述
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大致分為明中前、明中末、明末清初、清康乾四個階段。在明朝初期,徽州政治經濟在發(fā)展恢復,徽商也在此期間孕育發(fā)展。這個時期是徽州私家園林的準備期,其植物營造也相對簡單,沒有人工山石造景,更加注重花木造園與自然山水環(huán)境的借用。到明中末是徽商的繁榮期,徽商財富的積累和從商人口的大量爆發(fā),使得這個時期的造園主多為商人,造園目的逐漸開始轉向追求享樂。園內植物造景由儉入奢,掇山開始盛行。至明末,朝代更迭,徽州成為抗清戰(zhàn)爭的始發(fā)地,近二十年的戰(zhàn)火將繁榮的造園風氣撲滅,大量私家園林被毀?;罩葑源颂幱诎購U待興,徽商也受到重創(chuàng)。造園主又重新回到以文人志士為主,植物造景也逐漸追求淡泊雅致,開始回歸山野田園。清朝康乾時期,政治經濟逐漸穩(wěn)定,徽州私家園林恢復盛況,但不復當年。這時造園開始仿制宮廷形制,造園主文人雅士形象逐漸弱化,造園風格也開始趨向小而巧。
二、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植物分析
(一)植物匯總
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達到鼎盛,特別是在明朝幾乎出現家宅附園的風尚。坐隱園建于明朝萬歷年間,位于休寧縣萬安鎮(zhèn)汪村,園主人為戲曲家汪廷訥,遺址無遺存。其是徽州私家園林為數不多的大型園林,占地面積16畝,以田野景、村莊景和庭院景三部分組成。從園記描繪的景色可知園內種植的植物有菊、桃、桂、芭蕉、山茶、柳、竹、梧桐、荷花、蘭、松、梅等十余種。
與坐隱園不同的是碧園占地面積僅278平方米,是庭院式園林。碧園建于萬歷年間,原稱衡皋軒,位于宏村水圳的源頭,是祖籍為宏村的高官退隱回鄉(xiāng)所建。1997年,由退休回鄉(xiāng)的汪鶴年巨資購入,改名為“碧園”。其由四個相連的院落組成,分別為水景園、草藥園、菜園、果園。從院落名稱就可知其植物的種類有草藥、蔬果、水生植物、果木等。
曲水園占地面積位于坐隱園和碧園之間,建于明朝,位于歙縣豐南,也是面積較小的園林。根據《曲水園記》中描述景色的文字,園中植物種類豐富,不僅利用植物取亭名外,而且利用大量植物造景。這與其偏向于鄉(xiāng)野的園林性質有關,例如通過“編柳為藩”,也就是將柳條作為籬笆材料編織成為圍墻。既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又使得墻面更具生命力。
建于清朝初期的水香園,占地三四畝,園主是潛口商人汪沅。水香園位于村郊,坐落于紫霞山麓,門前臨阮溪。根據茅兆儒《歸途過紫霞山》中“方塘峰四面,菱茨雜從鳶”;汪舟《九日秋水弟招飲碧把樓分韻得莊子》中“四座滿嘗霜解紫,三年不見菊花黃。”;鮑倚云的《重茸水香園圖歌為汪亮瞻》中“咄哉梅坪等傳舍吾乃淚沒腥羊場?!蔽恼旅枋鼍吧奈淖挚芍?,園內種植有桃樹、古梅樹、翠竹、梧桐、松樹、茭芡、蓮花、菊花等植物。同時,盆景在徽州私家園林的運用也極為常見,盆景中常見栽植的植物有山茶、牡丹、南天竹、三角楓、梅花、榔榆、白榆、銀杏、羅漢松、枸橘、杜鵑等。
(二)植物種類
從明清時期不同類型私家園林中植物匯總中可知,徽州私家園林的植物種類繁多。其植物大多數來自本土樹種,常將所處地理環(huán)境中植被包括在內,地域特征顯著。具有高雅品質象征的花類和喬木使用較為頻繁,如菊花、梅花、蓮花、桂花、梧桐、竹、松柏等。這些植物在從商、從政的園主中的較為常見,如商人汪沅水香園方塘有古而癯的梅樹。各園中直而秀的竹子的使用最多,幾乎每個園內都有出現。同時,果蔬和藥草類等功能性植物也時常出現。桃、桑、李等常見果樹的栽植可以滿足生活實用,數年之后可惠及賓客鄰里,體現園主歸于山野、自給自足的鄉(xiāng)野生活寫照。
三、植物造景方法
(一)自然開放的平面構圖
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重視天趣、重視借景的理景思想在植物營造中也有體現,植物景觀布局運用外部自然式、內部不完全對稱的平面構成和園林的造景思想相得益彰。較大的私家園林融于自然山水格局中,整體呈現開闊的風貌。通過群植接山引水將自然山脈轉化為造園的基礎,且群植曲折自然的林緣線使人工種植與原本的植被互相融合。在庭院內植物景觀布局與外部粗獷的不一樣,庭院內每一處空間經過精心設計,與外部形成對比。庭院內景觀布局中的孤植或者叢植通常不在幾何形式的中心點,而在偏左或者偏右,形成一種內外均衡的布局形態(tài)。
(二)層次豐富的空間構圖
不同面積的空間植物配置也不一樣,一般有獨植、叢植、群植、散點植等。但總體來說都呈現出層次豐富的空間構圖,私家園林中喬木樹種豐富,觀賞花灌木的栽植也較多,多為兩種喬木輔以二至三灌木樹種豐富構圖的方式。從樹種的立面層次上看,植物邊緣線靈活多變,高大的喬木、灌木、低矮的地被和精致的盆景等植物和墻體山石形成完整的層次結構。形式豐富地盆景算是最小形式的園林,一般用來豐富空間。其可以靈活地布置在天井、水池等各個地方,主要以山石、植物為素材。在豐富空間構圖的同時也具有幾分文人氣質。
(三)清麗淡雅的色彩構圖
明清時期徽商雖然富裕但是徽人持商賈并重的觀念,注重人文教育,造園人審美素質較高。在植物色彩的選擇上搭配得當,以綠色為主,輔以彩色點綴。園內植物總體自然樸素,較少出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色。雖然總體雅致但是在細節(jié)處理也不乏變化。因為經常運用果樹與農作物,所以在四時景觀色彩不一,有時會有果類點綴的豐收喜悅。在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也兼顧三季,不僅不顯得突兀,而且更有時令之美。春季主青、黃,夏季主綠,秋季主碧,夾紅、黃,冬季主蒼青。在徽州灰瓦、白墻、灰黑石的掩映下,融墨綠的山水綠樹中,呈現出樸素大方、精巧雅致的意境美。
四、植物造景類型
(一)沼景——魚戲蓮葉、影葉相映
徽州私家園林池沼充分發(fā)揮了水的作用,一分水得十分用。較大的園林借天然池沼營造水景,較小的園林則引水入園或開墾方塘蓄水造景。碧園入口的水園通過出挑的美人靠和水臺上的盆景打破規(guī)整的水面,借水上的蓮花、水面的浮萍、水中的魚蝦、水岸的喬木形成豐富的池沼景觀。其水面面積雖不大,但在植物的掩映和魚蝦的嬉戲中,顯得格外神秘。
不管水面積大小,蓮的種植較為普遍。較大的池沼幾乎都有呈現“一池芙菜干莖”之景。雖水面常種植水生植物,但是水面仍留有一定空白。通常池中花開,池邊置石、亭、臺、欄等。留出的水面可見人、物倒影搖曳,見群魚嬉戲?!渡p園記》中“深水種魚,淺水種蓮”,可知園主對池沼空間進行劃分,注重水生植物習性,兼顧水中魚類環(huán)境。其中淺水菱角、菱白混植水中,自由生長,增加沼景層次的同時還增加了生態(tài)系統的物種。池沼中的魚不僅可賞,待長大也可作食用,這種兼顧審美與功能的沼景體現出雅俗共賞的鄉(xiāng)野趣味。
(二)盆景——蟠曲古樸、梅茶為上
在明清時期,特別是明中末的繁榮期,徽州私家園林盆景的運用非常廣泛。盆景是栽植與開敞的容器中的植物造景方式,是最小單元的園林形式?;罩莞赝恋夭蛔悖郊覉@林面積也較小,盆景這種將自然縮于幾寸的方式可彌補空間上的不足。因為其不種植于土地,可隨意移動,所以靈活性極高。通常在水臺旁、天井、石條處都可以見到。盆景以植物為主、山石為輔、形態(tài)各異,代表了園主的寄托或品德。在造型上,因為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大多呈現正三角形,穩(wěn)定莊重,以樹樁大為奇,形態(tài)曲折,樹皮粗糙古樸。盆景內較常見的植物有山茶、牡丹、南天竹、三角楓、梅花等,其中以梅花、茶花為上。其中植物更多的是象征意味的表現,比如象征雍容富貴的牡丹、象征高風亮節(jié)的梅花、寓意健康長壽的南天竹等。
(三)林景——良田桑竹、桃李成林
徽州私家園林數量眾多,但是面積大多較小。并且園主人的身份也各異,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造園風格,但是在植景造景上卻表現出詩意棲居的世外桃源的追求卻較為相似。林景是成片的喬木灌木形成的景觀效果,更多的是出現在較大的私家園林中。其通常將周圍的林木、田野、山體作為植物造景的背景,非常重視借景與天趣。首先會對現狀林景作保留,將其借入園內景色。其次,通過園內喬木的自然式種植、配合栽種地方性花草,讓私家園林逐漸隱于山林中。通過仿照自然粗放的方式進行大喬木果樹或者竹、松的栽植,追求曲折隨意的天然野趣。并且在植物類型的選擇上選擇常見的花果類喬灌木,如梅、棗、李、桃等,既可以觀賞,也具有實用價值。
五、植物造景意趣
(一)樸而不拙的鄉(xiāng)野意趣
明清時期徽商的繁榮給徽州私家園林的建造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使得位于深山中的鄉(xiāng)村田野也形成了家宅附園的景象。雖然徽商富甲一方,但是地理環(huán)境條件的客觀限制使得徽州私家園林不能大面積建造,所以在植物造景方面也更加考慮到實用性與功能性。但是徽商重視教育,亦商亦儒,也追求山水之趣味,所以逐漸形成了樸素而不拙的鄉(xiāng)野意趣。在林景的營造中,不管是面積大的園林還是面積小的庭園,都出現了果樹的運用,甚至在碧園中單獨劃分功能分區(qū)的果園,在賞景之余還可以體會生活耕作之樂。在沼景的營造中可食用的水生植物的運用和留白倒影搖曳之美的展現,在滿足功能實用性的基礎上又保留了對審美的追求。
(二)納境幾席的精致意趣
納萬境于幾席是徽州私家園林在土地狹稠限制下的造景手法。一方面通過借外部秀美山川之景補內部之中,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模擬自然之景縮小于一器。林景的營造就巧妙地將內部的視野擴大,通過疏密有致的林景將內外空間上分隔開,但同時不遮擋向外的視線,多了幾分悠遠深邃。外部植物造景的自然粗狂也與內部的多層次的精心栽植形成對比。盆景更是將自然美景直接縮移于器物中,更加方便靈活。盆景本身具有完整的要素構成與精心配置的植物造型與器型,似一焦點,可做畫龍點睛之效。通過形態(tài)較小的植物與山石配合,留出更多空白的空間給游憩者。這樣既減少了植物與人相爭的壓抑感,也滿足了良好的觀賞效果。
(三)高潔風雅的文人意趣
高潔風雅是許多文人雅士崇尚的優(yōu)良傳統,明清時期儒商并舉影響了徽州造園主的審美趣味與生活方式,相應的也滲透到私家園林中植物景觀的營造上。一方面,徽州私家園林通過具有心志象征的竹、梅、菊、蓮等喬木花卉的栽植來表達主人風雅的心境。其中廣泛用于私家園林中的竹常常與文人雅士的高潔謙遜相稱。拙政園的梧竹幽居用梧桐、竹以及周圍的石板暗示山的余脈,由此表達淡泊清雅之意。另一方面,這類比德植物在造園主中常常也表達了自身的心態(tài)或處境。通過植物的形態(tài)和神態(tài)傳達出的物境來表達意境,使賞景之人引起共鳴。
綜上所述,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大放異彩,相應的植物造景也極其考究,但是留存下來保存完好的園林卻較少。通過前人的研究與古籍文獻在書畫和景色描述中了解徽州私家園林藏匿于山野的植物造景方法與類型。充分詮釋了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貴而不奢、因地制宜的高超造園植景藝術。充分認識與了解時代背景下的園林植物景觀營造對古村與古園的修復具有一定作用。傳統內向型的園林視角擴大至自然式、開放式的鄉(xiāng)村野居,對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過程中的植物造景具有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泉,李笑盈,柳照娟.徽州風雅象征——潛口汪氏水香園復原研究[J].設計藝術研究,2023,13(01):57-61.
[2]王浩成.明清時期徽州私家園林空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0.
[3]潘君亭.明代中后期徽州歙縣私家園林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9.
[4]凌利宏.徽派古典私家庭園植物配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
[5]章婷婷,李沛,朱建寧.基于園記文獻的明清徽州私家園林流變研究[J].中國園林,2023,39(01):134-138.
[6]殷永達.徽州早期風景園林史概觀[J].中國園林,1993,(0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