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 盧超文
聾生由于其聽覺、語言上的生理缺陷,對道德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欠佳,間接造成了他們道德認知水平與道德評價能力相對滯后。教師要準確把握聾生心理特點,通過營造校園思政環(huán)境、加強社會交往、微信傳導助力等舉措,激發(fā)出他們潛在的情感與能量,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強思政教育實效。
校園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精神面貌的隱性課程資源,是思政教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支持系統(tǒng)。特殊教育學校要將各種道德規(guī)范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加強校風、校貌、校園文化等建設,通過雕塑、校訓石、基礎設施等載體和媒介,營造彰顯生命關懷和砥礪學生成長的校園氛圍。通過對家鄉(xiāng)名人和身邊榜樣人物的宣傳,輔之以本土元素的滲透,培植良性的德育環(huán)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文明素養(yǎng),給學生以心靈的陶冶和思想的啟迪,感召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促進其人格、個性、價值觀、道德觀的內化與發(fā)展。開闊敞亮的教室、整潔舒心的宿舍、美味可口的飯菜、呵護關愛的環(huán)境,教師和藹可親的言談舉止、永不放棄的執(zhí)著堅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春風化雨的課堂氛圍,都會給學生成長帶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和安全踏實的心理感受,幫助他們沐浴博愛暖陽,綻放生命之光。
以相關節(jié)日、紀念日為契機,定期舉行班隊活動、國旗下講話活動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多元的人文關懷活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和諧悅納的社會氛圍和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社會、對師長的感恩,把學生培養(yǎng)成善良正直、陽光樂觀、自強自信的人。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法治民主、安定有序的社會。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要素,人際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培養(yǎng)聾生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的過程,這些都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得以培養(yǎng)。在社會交往過程中,鼓勵聾生參與社會、服務社會、關心時事,在現實生活中多加觀察、感悟和內化,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提高與社會的融洽程度。在與社會對話、互動的過程中,聾生逐漸開闊視野、完善人格、提高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彰顯生命價值,為日后融入社會奠定基礎。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小目標,按照學生的能力水平分配不同難度的任務,讓各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完成任務的喜悅,從而在點滴進步及美好期待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和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教師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契機,通過社會禮儀教育,增強思想政治課程的吸引力和實踐價值。通過角色扮演、繪本劇表演、實習體驗等形式,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塑造文明有禮的形象,在社會交往中建立相互尊重、友好相處的人際關系,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
微信如今已日漸成為備受聾生喜愛的交流方式。微信平臺包羅萬象、資源廣博,能夠拓寬學生信息渠道,提高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度和理解力,有效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無形中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塑造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網絡資源來源廣泛,龐雜無序、優(yōu)劣難分,存在大量消極灰暗、浮躁無聊的內容,容易對學生的判斷力、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造成負面影響。網絡這把雙刃劍,它打開了一扇微信環(huán)境下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視窗,給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新希望,同時也提出了新挑戰(zhàn)。
這就要求教師探索適應聾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加強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構建微信環(huán)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支撐體系。比如,可通過微信平臺向學生分享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弘揚正能量的資訊,引導其養(yǎng)成使用微信進行碎片化學習的習慣,將其作為課堂思政學習的有效補充與延伸;適時引導聾生參與微信公眾號后臺日常管理和信息發(fā)布,微信調查問卷、數據統(tǒng)計等工作,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信息甄別能力、思政敏感度和主流社會參與度。
聾生在感知覺、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發(fā)展方面相對滯后,現實生活中缺乏作為社會主義公民的主人翁責任感與參與意識,在問題與困難面前較少主觀努力和積極行動,精神世界較為空乏。面對身邊的思政現象和社會問題,大部分聾生習慣于置身事外的旁觀和人云亦云的評價,缺乏深刻理性的本位思考,難以形成認識內化和自我建構。為改善此狀況,教師應深入研習蘇格拉底“問答法”,從中汲取精髓與智慧,通過對話、反問、激勵等做法,調動聾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主動性,培養(yǎng)其“由三而一”的歸納綜合能力和邏輯推導能力,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善于提問、理性判斷、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思政內容與學習材料真正激起他們內心的感受和共鳴。聾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對身邊的重大時事較為關注和感興趣,教師可把“百年崢嶸,薪火傳承”“學習二十大,闊步新時代”“航天精神,你我共勉”“筑夢冰雪,相約冬奧”“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等時事專題引入思政課堂,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的有效問答,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涵養(yǎng)進取品格,賡續(xù)奮斗精神。
總之,面向聾生的思想政治引領要找準與其身心成長、自我建構的結合點,營造心理溝通、情感交融、深入互動的和諧氛圍,因勢利導、因情施策,使學生在課堂上、生活中思有所悟、悟有所行,真正將思想政治課的基本理論和觀點轉化為自身的思想認識、理想信念與積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