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婷英
摘 ?要:微項目式學習實質上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制訂計劃,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實踐操作,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以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科學項目的策劃和實施中,利用各種科學教學策略,開發(fā)學生的多元智力,以學生為主體,在小學的科學課堂中對學生的核心素質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小學科學微項目式學習中。
關鍵詞:小學科學;核心素養(yǎng);微項目式學習
微項目式學習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強調的是邏輯思維的真實性以及合作與交流。用微項目式學習的方式,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獲得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豐富科學課堂教學的內涵,為學生提供一個比較自由的交流合作平臺。因此,基于新課改實施的微項目式學習已逐漸成為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形式。
一、微項目式學習概述
(一)微項目式學習的定義
微項目式學習旨在創(chuàng)造真實、有價值、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內容,激勵小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合理運用已有資料和方法處理學習中獨特的、彼此聯(lián)系的事情,最終完成項目任務并做出總結。在微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理念和方法有了多樣化的認識,并掌握相應的技術知識,提高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注意跨領域信息的整合。在實際活動中,項目計劃往往是跨專業(yè)的,包含了多個專業(yè)知識與技術領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來理解和研究。其重點在于學生以及所有參與課程活動的人員之間進行合作,從而形成一個“學習社區(qū)”。在這個“學習社區(qū)”里,各成員可以緊密合作,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充分的交流以及幫助。微項目式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接觸科學觀念。
(二)微項目式學習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首先,微項目式學習可以將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轉化為真實的科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滿腔熱情地投身于科學探究,從而達到不斷探索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和團隊一起尋找答案,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微項目式學習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需要從項目計劃、實施、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教師不僅要系統(tǒng)地學習理論知識,還要把學生帶入課堂,通過項目學習,理解各種知識間的相互關系,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最后,微項目式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與生活相結合,同時結合STEAM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微項目式學習的優(yōu)缺點
微項目式學習倡導以學生探索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模式,旨在使知識在學生腦中“活”起來,形成思維網絡鏈,拓寬思路。情境教學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拉近師生距離。恰當進行教學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項目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對身邊事物的探索來獲得知識。通過這類研究,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記憶所學知識,并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活動。
但是,由于我國實施微項目式學習的時間不長,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首先,選題難度很大。在我國微項目化教學起步較晚,很少有高質量的專題教學范例可供教師參考。由于不同地區(qū)、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存在差異,因此要想設計出優(yōu)秀的教學方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其次,微項目式學習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而且要有一定的主動性,才能使微項目式學習的效果得到充分發(fā)揮。同時,學校的教學資源配置和課時分配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對此,在實施微項目式教學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建立專題研討小組,合理安排專題教學。
二、小學科學課堂的微項目式學習教學策略
(一)結合學生特點,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在小學階段,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以項目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用探索的樂趣來驅動學生沉浸在項目中,積極地展開思考、研究與討論,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
例如,在“太陽系大家庭”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需要學習有關太陽系行星以及運行軌跡的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在完成相關知識的教學后,組織學生開展“小小太陽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播放太陽系的相關視頻,來了解太陽系中各大行星及其運行等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暫停、截圖等方式,更加直觀地將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降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難度。
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分組時應注意組內成員在性格、學習基礎等方面的互補,為后續(xù)微項目式學習奠定基礎。
最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組內合作,運用彩泥、木棒等材料共同完成太陽系模型的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以教學具體情況為依據(jù),設計教學情境,強化學生學習體驗。還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敢于回答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最終形成科學思維習慣,培養(yǎng)科學思維能力。
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努力思考,認識到科學觀念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科學觀念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出科學的探究習慣和思維,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將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對教師來說,有必要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二)立足實際教學,創(chuàng)建探索實踐活動
科學課程是一門以探究為核心的課程,要想對科學觀念展開探究,就一定要與教學實際相結合,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展開深入、全面的探究。相反,如果課堂教學中缺少與實際教學相結合的內容,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作為指導,那么就會影響整個科學教學活動的推進。因此,在小學科學微項目式學習中,學校應該注重將科技研究中心從室內轉移到戶外,并與家庭協(xié)同合作形成合力。
例如,在教學“認識星座”后,教師可以在課后和家長進行交流,引導家長在課后帶領學生一起去戶外觀察星空。首先,由家長確定觀察星空的最佳地點。其次,由學生結合所學內容辨別夜空中的星座,并由家長用手機或者相機進行記錄。最后,學生對記錄下的星空照片中的星座進行標注,由家長發(fā)送至線上學習交流平臺。親身觀察探索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還可以為“夏季星空”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展示學生提交的照片,和學生一起對微項目式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如發(fā)現(xiàn)照片中存在的錯誤,可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三)適當教學留白,增加探究學習樂趣
教師可以適當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留白,以讓學生補白的方式分析問題。當然,即使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與預設不一致的問題和情況,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順勢進行引導,也就是通過出現(xiàn)意外事件,將其作為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的新基點,以此來營造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校園生物大搜索”時,如果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對于如何辨別校園內常見生物這一問題,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完全可以拋開預設的講授活動,尊重學生的意見。要保證學生提出的意見具有參考價值,這樣才能讓教學中的留白發(fā)揮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分辨校內生物的方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詢問他人、網絡搜索、查閱圖書等方式,搜索并辨明校園內的生物,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分析不同生物在校園中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搜集到的資料不一定都是有用的,這就需要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建立起自己的觀點與立場,對資料做出選擇,分析其真實性與實用性。然后在“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團隊中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并確保組內成員的參與度與互動性。最后,成果展示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將團隊制作出的項目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并開展組內自評、小組互評,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能適當?shù)鼐徑饪菰锏慕虒W氛圍,這種意外與留白的教學活動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內化知識,深入理解。
(四)實現(xiàn)師生互動,合作共建高效課堂
在微項目的執(zhí)行過程中,教師需轉變其傳統(tǒng)角色,由原本的指導者轉變?yōu)轫椖康膮f(xié)同參與者和學生的合作伙伴。微項目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它要求教師擁有廣泛的知識網絡。甚至在某種情況下,有些問題連教師自己都難以獨立解決。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參與微項目式學習,與學生一同實踐,合作探索,解答疑問,分享評估成果。這種新角色的扮演將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更深入的學習體驗和更有效的知識共享。
例如,在進行“能量與太陽”的教學時,教師戴著太陽鏡和帽子,引起學生的好奇,學生提問道:“為什么在陽光下要戴太陽鏡或戴帽子?”通過教師的解釋,學生初步認識到了太陽光中還存在例如紫外線這種肉眼看不到的光線,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接下來,教師可設計實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太陽能的轉化過程。教師提前準備“平底鍋、小碗、玻璃片、兩塊相同大小的白色布、太陽鏡(或帽子、太陽傘等)、溫度計、水”等實驗道具。教師將平底鍋放在課桌上,將兩塊相同大小的白色布分別放在鍋底,并在其中一塊布上放置一個小碗。然后解釋道:“我們將模擬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并觀察布料的變化?!苯處煂⒉AK或透明塑料片放在另一塊白色布上,用來比較。在實驗中,學生可以分組觀察,記錄布料的變化,測量鍋底的溫度,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并回到課堂分享他們的觀察數(shù)據(jù)。這種師生互動的實驗設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增強他們的實驗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可以分享他們的想法,教師不僅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還是學生在實驗活動中的伙伴。通過這個項目,使學生不僅提高了對太陽能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觀察和實驗技能。同時,還拉近了師生關系,成功構建了高效、有趣的課堂氛圍,促進了科學知識的積極學習。
(五)搭建展示平臺,呈現(xiàn)學生學習成果
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通過做項目,可以把課本上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取得科研成果,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通過展示學生的科研成果,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同時,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yǎng)。
例如,教學“小小工程師”這一單元時,學生需要設計塔臺模型,然后完成制作,進行測試,最后進行評估改進。當學生做好塔臺模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塔臺,并鼓勵學生向同學們解釋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塔臺模型的設計思路,引導其他學生對塔臺模型進行評估,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性評估,幫助學生明確模型的改進方案。在引導的過程中,通過展示與評估,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并加深了對實踐活動的印象,得到了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肯定,讓他們在課堂中感受到了充實和快樂。通過教師搭建的教學平臺,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又能對他們以后的學習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對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課本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工程意識,引導學生形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體會到團隊精神和榮譽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習科學觀念是學生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其不僅與學生掌握科學方法有關,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對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對有意思的科學現(xiàn)象充滿興趣,因此,在微項目式學習的幫助下,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感受到科學的神奇之處,這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因此,教師要積極利用微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積極合作,發(fā)展深度思維和能力,從而實現(xiàn)科學技能和思維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周硯芳.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 科技資訊,2020,18(13):30-31.
[3]黃申友.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設計及優(yōu)化策略——以“創(chuàng)意小樂器”項目為例[J]. 科教導刊,2021(36):61-63.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