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摘 要:基于新的高中生物課程改革目標,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建立全方位課程方案的基本出發(fā)點。高中生物教學需要在落實概念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學科知識,切實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在這種教學需求下,教師必須掌握本學科的前沿信息,并且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趩栴}解決的高中生物教學,關注的是教學的核心性、可遷移性和多元性。在滲透學科思想、掌握科學方法的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生物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且完善自己對知識的整體認知,構建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在這一需求的驅使下,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明確情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問題解決;教學思考
高中生物是一門科學性、邏輯性相結合的學科,其內在結構相對嚴謹,知識點密切聯系,通過問題解決方式能夠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認識,通過從點到面的方式,減輕教師教學任務量,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诟咧猩镄抡n程標準的具體培養(yǎng)目標,教師需要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一觀念,在活化教學理論的過程中明確生物學科的本質特點,構建科學的思維框架,讓學生可以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形成抽象、概括的思維模式,并且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從這一點來看,利用問題解決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智慧,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深刻地掌握生物學科的理論內涵,所以,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真實情境,讓學生能夠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同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主動思考問題[1]。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重點問題分析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相關的科學研究和理論學習,部分生物教師只是從傳統教學方法出發(fā),制訂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式。由此可見,理論認知與實踐之間的割裂是無法落實教學創(chuàng)新的關鍵問題。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無法給學生帶來良好的生物學習體驗,教學的后續(xù)工作就難以進行,這不僅會影響生物教學的開展,同時也難以落實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課堂顯得極為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被激發(fā)?;诖?,高中生物教師的理論認知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生物教師應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化自己的理論認知[2]。
基于傳統高中生物教學的影響,生物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受到許多限制,這種限制一方面是來源于教師對課程內容把握不準確,另一方面則是教師對問題解決教學的具體方案不了解所導致的。綜合來看,高中生物教師只是按照課程教學設計基本方案、實施教學行為,無法將生物知識真正融入課堂教學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尤其是無法開闊學生的眼界,導致學生認知的淺薄,從而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從這幾點來看,高中生物教師想要努力給學生帶來良好的體驗,就必須要從課堂教學出發(fā),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否則就會影響學生生物思維的形成。學習生物的關鍵在于,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水平,高中生物教師要明確這一教學目的,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自主的學習,同時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生物學習實踐[3]。
二、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生物教師的綜合指導能力
要想真正實現問題解決教學,就必須要提高生物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這種專業(yè)素質需要通過自主學習和培訓得來。為了讓教師能夠快速成長,學??梢詾榻處熖峁┡嘤柕臋C會和平臺,讓教師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深刻地了解高中生物知識的組成和結構特點,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構建屬于自己的課程教學框架,并且在實施的過程中充分體現自身對課程內容的解讀。為了確保高中生物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要關注教師的學習過程。教師在學習時既要閱讀專業(yè)化的書籍,同時還要明確高中生物教學的相關理論。高中生物教師要閱讀前沿的資訊,尤其是一些專業(yè)性的學術論文,這些內容不僅能夠強化教師的理論認知,還能夠給教師提供更廣闊的實踐思路。為了確保這一目的的實現,教師應該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驗證自己的想法,提前了解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因此,借助生物合作教研的模式可以讓教師獲得快速的成長,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定期的教研不僅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還能夠促進教師的成長,讓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發(fā)展。在培養(yǎng)教師指導能力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間,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探索,結合現代高中生物教育發(fā)展,實現生物教育改革目標[4]。
(二)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不管學習哪種一學科,只要有興趣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高中生物學科的興趣是幫助他們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高中生物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來加深學生對學科的理解和認識。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開始運用在課堂上,生物教師采用多媒體或圖片、視頻展示的方法讓學生對生物的一些概念和規(guī)律進行學習,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很容易激發(fā)其求知的欲望。另外,高中生物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帶到實驗室或者生活中,通過展示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將學科內容和生活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學科的理解。生物課程的學習必須具備一定數量的實驗,實驗在學習生物知識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過去較長時期內,生物教學不具備較好的條件,而生物知識又過于復雜,不利于學生理解。利用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器官參與學習活動,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升學習效果。高中生物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學習多媒體技術的操作步驟,高度重視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探究精神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做好探究性引導的具體方法如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假設,學生依照自己的假設做實驗,將實驗結論與假設進行比對,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動腦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和教師及同學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到教育實踐當中,高中生物知識的復雜性充分體現在理論與實踐的各個方面。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認知思維,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生物知識的內容,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平臺,創(chuàng)造空間,讓學生可以完成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在日常教學中,多數高中生物教師會發(fā)現學生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透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極易產生錯誤的認識。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構建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必須要從師生雙方的角度考慮課程內容設計的合理性,并且采用問題教學模式,保證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如何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生物知識,培養(yǎng)其科學精神和探索意識,是現代高中生物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5]。
三、基于問題解決的高中生物教學優(yōu)化策略
在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學引領者,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吸取先進教育理念,不斷整合生物學科教育資源,通過靈活利用信息技術等,構建科學的生物教育體系,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生物綜合素養(yǎng),適應當前高中生物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
(一)發(fā)揮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作用
促進信息技術發(fā)展,實現信息技術對高中生物教育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能夠優(yōu)化課程教學模式,為教學系統提供內生動力。生物作為高中教學的重點性學科,不僅要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督逃畔⒒?.0行動計劃》強調要充分利用數字化的資源優(yōu)勢,開展立體化的教學,并借助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點燃學生的智慧,讓課堂更具吸引力?;谶@種目標,高中生物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技術素養(yǎng),在實際的應用中要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實現其綜合能力的提升。
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要發(fā)揮信息與學習結合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在不斷發(fā)展的進程中給高中生物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優(yōu)勢,尤其是一些應用軟件或是信息功能的普及,讓生物課程教學變得更加簡便易行。隨著線上教學逐步發(fā)展,教師不得不考慮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之間的區(qū)別。由于一些客觀原因的影響,許多學生可能無法在課堂上接受教育,那么就應該選擇一種方式去替代線下教學,并且落實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終端的信息傳播與處理功能優(yōu)化學習的具體模式,讓學生在線上學習中能夠形成主動性,并且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這一點來看,利用信息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帶來新的啟示。高中生物教師在講解生物知識與內容時,要關注到本學科知識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特別是該如何應用生物知識展開實踐活動。但是,限于教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教師要想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就必須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意識到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應該發(fā)揮怎樣的作用??傊?,只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合理地搭配教學資源,選定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解決教學的困境,提升生物課程教學的效果。
(二)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生物概念
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著大量的概念性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概念知識存在一定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解決的方式,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圍繞生物概念基礎內容,通過逐漸滲透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生物概念。借助問題解決方式,加深學生對生物概念的理解與認識,發(fā)揮其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一課教學中,針對其中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如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知識點存在零散分布的特點,學生在學習中對這部分知識理解起來十分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實踐的方式,將其中涉及的概念進行整合與歸納,然后將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在生態(tài)系統中的作用進行列舉并分析,清晰呈現出三者之間的聯系。高中生物教師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教學模式要符合學生思維方式,幫助學生自主復習有關知識點,引導學生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具體問題,解決生物概念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利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關鍵是要充分分解教學內容,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創(chuàng)新需要時機,并且要有明確的主題。有些教師雖然積極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但是并沒有落實這一原則,所以教學效果不佳。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高中生物教師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析,并且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這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經驗,并且理論基礎扎實。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生物教師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理論認知,結合課程教學的目標和大綱的要求,分解教學內容,明確哪一部分內容學生已經掌握,不具有教學難度;哪些內容是學生需要重點分析的。分解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針對那些難以攻破的問題,生物教師就可以嘗試尋找新的解決的辦法。問題解決模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可以給教師帶來積極的幫助。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時還要分析出具體形式。
(三)構建翻轉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階段對高中生物教學效果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學生無法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受到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的影響,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完成預習任務,實現知識點的整理與歸納,進而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例如,在《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這章節(jié)教學中,針對其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展開預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根據知識呈現的方式與特點,繪制出思維導圖。這部分知識相對比較新穎,學生之前并未接觸過,因此,學生需要認真預習教材內容,進行簡單的梳理與歸納,之后按照教師的指導思路,運用以下四步,繪制新知識的思維導圖。第一步,本節(jié)課知識點較多,分布比較零散,需要認真解讀其中的含義,找出其中重點詞語,如動態(tài)變化、穩(wěn)態(tài)、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第二步,通過查找課外閱讀資料的方式,補充這方面知識,然后針對相關聯詞語進行標注;第三步,將其中相關聯知識點盡心整理,簡單畫出之間的連接圖;第四步,檢查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結合教材內容,做出適當補充與完善。在檢查過程中一旦發(fā)現問題就要指出問題所在,并及時改正。當學生積極完成思維導圖繪制之后,教師要挑選出一名學生,到講臺上進行分享,采取一邊講述一邊繪制的方式,呈現出自己的思維導圖。學生的思維導圖上要明確顯示出三大要素,分別是血漿、組織液和淋巴,從三大要素特點出發(fā),分別從不同角度畫出它們的分支。如組織液到淋巴的分支結構,應標注出單向滲透,這樣就會十分明確了,在淋巴到血漿這條路上,標注上淋巴循環(huán)的字樣,如此一來,整個內環(huán)境基本全部呈現出來。還有的學生指出,內環(huán)境并不是獨立存在的,應該與外界環(huán)境和細胞都有一定聯系,內環(huán)境是養(yǎng)料與氧氣運輸的載體,細胞通過內環(huán)境輸送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這樣的思維導圖將具有拓展意義,知識內容更加全面。通過這樣一個預習過程,學生做到了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很強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四)注重梳理知識,建構知識體系
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每天需要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怎樣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下,提高生物學習質量,解決學習問題,將是教師重點思考的內容與方向。通過建構知識體系,方便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有利于學生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結構劃分,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具體與完善的知識體系,進而開展高效且深入的學習。
某一階段學習之后,便可以對知識進行梳理,起到復習舊知識認識新知識的效果。通過知識結構的梳理,能夠形成更加系統的網絡體系,達到強化鞏固的效果。例如,在《生態(tài)系統及其穩(wěn)定性》這章節(jié)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生態(tài)系統,建構知識體系。同時,學生在課堂筆記記錄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顏色筆進行記錄,這樣會明顯突出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如利用藍色筆標注教師反復強調的知識點,運用紅色筆記錄生態(tài)系統延伸知識,運用黃色筆整理課堂上產生的疑惑,如此一來,提高課堂筆記的清晰性,方便復習生物知識。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與生態(tài)系統相關的探究性問題時,應鼓勵學生記錄問題,并展開深度思考與分析,然后通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逐漸產生對該話題的新的觀點與認知,讓學生通過對比方式,發(fā)現其中存在的聯系與差異。學生在自主總結階段,要做出適當的標注,將其中重點難點部分采用不同顏色筆標注出來,讓重點知識更加明顯,為學生后期復習提供重要抓手,提高復習效率與質量。通過這種方式,生物知識結構都將清晰地呈現出來。
(五)結合教學目標,實現學習分工
基于問題解決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建模需要從課程結構、課程目標、實施內容、評價方法等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創(chuàng)新。高中生物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改變以往的高壓教學姿態(tài),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教師應與學生平等相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為學生設計相應學習主題,以此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多元化思考,可以根據主題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但要確保小組之間的能力均衡性,以比賽的方式完成任務。在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學生會協作分工,這樣就可以讓不同的解題思路產生碰撞,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他人的解題思路,而且也可以將思路進行融合,獲取最佳解題路徑。
問題解決教學思路屬于新型的教學方法,很多學生在之前并沒有接觸過,因此,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運用生物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需提前引導學生對生物體系形成正確認知。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日常的生活進行引導,先從生物知識概念入手,讓學生了解生物概念的起源、發(fā)展以及運用形式,然后再對生物理論的定義進行歸納和總結。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并鼓勵學生提問發(fā)言。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也要耐心解答,教師在介紹和總結的環(huán)節(jié)中,要讓學生了解生物本身是依照客觀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概念學術體系,可以讓學生逐步對生物建模形成科學性的認知。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制訂統一主題,但是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長速度具有差異性,采用統一化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穩(wěn)步上升,而且也可能造成“部分學生學不會、部分學生拓展少”的問題,為了有效地解決個體化差異問題,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形式,但是,這對于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能力,為其制作電子檔案,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為學生制訂符合自身需求及特點的教育目標,給學生足夠的上升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穩(wěn)步提高生物建模能力。教師可以考慮將實際問題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但是要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流程,盡量結合生活場景設計主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深入淺出地學習生物知識。此外,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將生物知識與興趣愛好結合,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究,讓生物教學更加靈活,以此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逐漸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育改革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目標上,還要注重教學理念的轉變,聯合各種教學手段與方式,推動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提升。高中生物教師要對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進行闡述與探究,提出問題解決模式融入高中生物教學的優(yōu)勢與價值,并結合生物教學特點與學生思維方式,尋求科學的高中生物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
參考文獻
[1]鄧純臻,隆平.試論高中生生物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與評價[J].生物學教學,2022,47(11):8-11.
[2]封榮.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問題解決模式”教學初探[J].速讀(上旬),2016(2):249-250.
[3]劉華清.新課程理念下“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16(19):154.
[4]李相國.基于“問題解決”模式的高中生物學說題教學嘗試[J].中學生物學,2012,28(7):25-27.
[5]吳宜軍.“問題解決”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生物學,2017,33(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