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積極情緒促進兒童道德發(fā)展的心理機制及培育路徑

2023-07-24 02:12:57嚴海嚴涵
中小學德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道德感消極情緒積極情緒

嚴海 嚴涵

摘 要朝向幸福生活的尋繹既是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內在指向,也是道德教育的終極追求。積極情緒是主體因自身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愉悅感、幸福感,能提升個體的認知能力,激發(fā)個體的積極行為,抵御消極情緒的負面效應。道德感與積極情緒存在多維度的耦合,誠實、自信、友善既是影響道德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又是積極情緒的本體樣態(tài)。因此,增加積極情緒體驗的頻率及強度,不僅有助于兒童幸福成長,而且有利于兒童道德感的強化。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應開展積極的活動,使用積極的語言,運用積極的教學方法豐富兒童積極情緒體驗,促進兒童積極情緒擴建,為其幸福地通往“成人”之路提供道德保障。

關 鍵 詞 積極情緒;幸福感;道德感;道德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3)07-0041-05

①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小學幸福德育校本研究”(編號:2022ZA59)成果之一。

兒童的道德發(fā)展是教育領域長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以說教、規(guī)訓為表征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雖然有助于引導兒童遵守道德規(guī)則,但也限制了其思維、行為空間。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情緒不僅可以提升人的認知能力,激發(fā)個體的積極行為,而且能夠抵御消極情緒的負面效應,實現(xiàn)人的幸福感與道德感的同向提升。“教育的目的,亦即生活的目的是通過培養(yǎng)道德和理智美德來獲得幸福?!盵1]道德教育既要觀照兒童幸福的童年生活,也要推動其道德社會化的進程。因此,在道德教育中促進兒童積極情緒體驗,對于兒童幸福且道德地成長具有重要價值。

一、積極情緒的性質及功能

與傳統(tǒng)心理學關注人類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不同,當代積極心理學將目光轉向了人的健康福祉,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解讀人的心理現(xiàn)象,激發(fā)人的內在潛能,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積極的社會組織構成了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三大主旨。積極(positive)一詞源自于拉丁文positum,原指“實際而具有建設性的”或“潛在的”意思。心理學視域下的積極則具有“主動的”“正向的”含義,其與消極相對立。情緒是主體對于某一客觀事物的主觀體驗及其行為反應,是主體以內在需求、主觀愿望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積極情緒具有正向效應,指個體在主客觀條件的影響下,因某一目標的達成或自身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愉悅感、幸福感。依據(jù)積極情緒的呈現(xiàn)方式及其特點,總體上可以劃分為愛、喜悅、自信、興趣、滿足等類型。

積極情緒擴建理論認為,每一種情緒都有其相對應的行為傾向,與消極情緒相聯(lián)結的是逃避傾向行為,同積極情緒相關聯(lián)的是接近傾向行為。對于人的發(fā)展而言,積極情緒的功能可以歸結為三個維度。首先,積極情緒可以提升人的認知能力,擴展人的思維、行動空間。積極情緒能夠刺激大腦皮層區(qū)多巴胺水平的提升,幫助人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式,激發(fā)個體產生多種思想和行為并將其遷移到其它領域,實現(xiàn)積極情緒之間的聯(lián)結、重組。樂觀、自豪、喜悅等積極情緒能促使個體把自己已有的經驗與新的信息相整合,構建、增強如人的智力、體能、社會協(xié)調性等發(fā)展性資源,提高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與自我效能感。其次,積極情緒能夠提升人的生活滿意度,增強人的幸福感。幸福感的產生主要與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體驗的頻度相關,高頻率的積極情緒體驗既是幸福感產生的必要條件,也是幸福感產生的充分條件。積極情緒體驗及強化,不僅給予人正向激勵,在生活的不同領域給予個體積極的心理暗示,引導人的行為選擇,同時能夠培養(yǎng)人的親社會行為,形成“樂觀偏向”,豐富心理流暢感受。最后,積極情緒能夠抵御化解消極情緒對個體的負面影響。消極情緒會弱化個體的人際交往能力,抑制人的情感發(fā)展,使人在生活中產生“習得性無助”。積極情緒則能充實個體的體力和精力,使人的生理機能充滿活力,增進人的身心健康。積極情緒的積累能有效地削弱消極情緒的滋長,幫助機體對情緒進行正向調節(jié),釋放由消極情緒造成的心理緊張感。

二、兒童道德發(fā)展與積極情緒的關涉

“一切的道德都是一個包括有許多規(guī)則的系統(tǒng),而一切道德的實質就在于個人學會去遵守這些規(guī)則?!?[2]兒童社會化的核心指向使其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對于道德規(guī)則的情緒體驗是培養(yǎng)兒童形成良好品格的重要基礎。

道德發(fā)展階段論提出,兒童的道德發(fā)展是個體的自然稟賦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經歷著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客觀責任感向主觀責任感轉化的過程。依據(jù)道德發(fā)展階段論的劃分,兒童處于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的他律道德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理性思維尚未形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其對道德規(guī)則的遵守基于對權威的服從及行為后果的判斷。日常生活中,兒童將教師、家長視為規(guī)則的制定者和監(jiān)督者,認為規(guī)則不可以輕易改變,應該遵守規(guī)則并接受成人的監(jiān)督,表現(xiàn)出一種遵守成人標準的義務感。但兒童道德品質內化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刺激(S)—— 反應(R),而是在與他者、環(huán)境的情感互動中得以產生發(fā)展。兒童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在探索外部世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規(guī)則發(fā)生碰撞。兒童在破壞規(guī)則時會受到成人的批評、懲戒,由此產生驚恐、畏懼等消極情緒,認識到破壞規(guī)則會給自己帶來不利的后果。在權威的定向下,兒童在成人不再強調規(guī)則時依然會自覺遵守,而在對規(guī)則的遵守之后得到成人的正向反饋會引發(fā)兒童滿足、自信等情緒體驗,進而使兒童的服從心理得以強化。兒童這一道德發(fā)展的過程也表明,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并非決然對立,在一定的條件下消極情緒能夠向積極情緒轉化,而成人的贊許正是其催化劑。

兒童道德發(fā)展也可以不經歷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轉化的過程,而直接依托積極情緒體驗而生成。從人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因具有生存安全意義的消極情緒獲得了進化優(yōu)先,當人類處于安全的外部環(huán)境中時就必然從“存在的需要”轉而去尋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而發(fā)展積極情緒。人類在生存進化的過程中,積累、遺傳了大量的積極基因,所以人生來就具有積極的心理因子,這種積極的心理因子也就是倫理學所稱的“善端”或者說利他心。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積極的心理因子不斷地激活發(fā)散,推動積極情緒的形成發(fā)展。于兒童而言,基于積極情緒的內在驅動以及對他者的模仿會促使個體產生親社會行為,如誠實、禮貌、友善等。這些親社會行為會受到成人的認可、稱贊,從而引發(fā)個體的自豪感、成就感。

兒童的某種行為一旦被特定情緒所充予,不僅使其再從事該行為時會自發(fā)性地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而且還能讓個體通過行為情緒性后果的反射,使其認識到要這樣做的道理或不能夠這樣做的原因。根據(jù)情緒充予原理,人總是極力克制伴隨消極情緒充予的行為,盡量從事伴隨積極情緒充予的行為,從而表現(xiàn)出道德上的自律。

“積極情緒體驗及其強化,不僅能夠促進兒童道德情感的形成、發(fā)展,而且由積極情緒形成的積極情感與道德情感有著異質同構的心理關系。”[3]積極情緒與道德感存在多維度的耦合,誠實、自信、友善既是積極情緒的本體樣態(tài),又是影響道德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兩者密切交織且相互轉化。提升兒童積極情緒體驗頻率及強度是促進兒童形成相應的道德行為判斷,提升其道德感的重要方式。兒童道德感的強化則能夠推動積極情緒的擴建,觀照兒童幸福成長的需要。當個體做到符合道德規(guī)則要求的行為時,會因自我實現(xiàn)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愉悅感,這種體驗會拓展個體積極情緒的厚度,實現(xiàn)積極情緒之間的相互遷移。積極情緒與道德感在整體上體現(xiàn)出正相關,但兩者又不能完全等同。情趣是一種積極情緒,它能夠消解人的機體疲勞,增強人的主觀能動性,但其并不具有道德感的旨趣,而道德感中羞恥、自責則源自消極情緒的反射。積極情緒與道德感之間的這種特殊關系體現(xiàn)出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兒童道德教育中并不否定消極情緒對道德感的影響,但要控制消極情緒體驗的頻率,使其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與之相反,對積極情緒體驗則要賦能,不斷促進其與道德感之間的互生共進。

三、道德教育培養(yǎng)兒童積極情緒的路徑

朝向幸福生活的尋繹是兒童主體發(fā)展的內在指向,也是道德教育的終極追求。積極情緒與道德發(fā)展的關涉必然要求道德教育重視積極情緒的價值與功能,彰顯自身的獨特育人魅力。在兒童品格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育者應開展積極的活動,使用積極的語言,運用積極的教學方法豐富兒童積極情緒的體驗,實現(xiàn)兒童幸福感與道德感的同向提升。

(一)積極的活動促進兒童積極情緒體驗

杜威認為“教育即經驗的連續(xù)不斷的改造”,而經驗是由“做”、由“活動”習得。他特別強調兒童活動的教育價值,倡導兒童在“做中學”。兒童的品格培養(yǎng)既是對兒童行為習慣的塑造,也是引導其在活動中獲取生活的經驗。積極情緒體驗的直接載體是積極活動,積極活動是能夠激發(fā)主體參與意識、拓展兒童發(fā)散思維及積極品質,充滿正向能量的活動。在杜威看來,“教學應從學生的經驗和能力出發(fā), 使學校在游戲和工作中采用與兒童、青年在校外所從事的活動類似的活動形式”[4]。游戲是在學校教育中普遍開展且受兒童歡迎的活動形式,也是積極活動的主要范型。兒童的世界是充滿童真、童趣的世界,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其特有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如角色游戲、繪本游戲、表演游戲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品格素養(yǎng)。積極活動不僅促進個體自身的積極情緒體驗,還能在同伴互助中實現(xiàn)積極情緒的相互渲染。兒童在活動中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在和諧的氛圍中自我積極情緒會向他者傳導,而他者的積極情緒也能夠感染自我,從而實現(xiàn)“我與你”共同成長。

豐富兒童的積極情緒體驗要求教育者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引入生活中的活動來強化個體的生命感受。例如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學校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到節(jié)日活動中,與兒童一起制作節(jié)日美食,使兒童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體會到節(jié)日的特殊風俗及美好和諧的氣氛,鍛煉其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種活動不僅激發(fā)兒童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熱愛,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同時有益于愛、自豪、樂觀等積極情緒的培植。積極活動一方面能讓兒童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另一方面能幫助兒童消解消極情緒對其身心健康滋生的負面影響。面對消極情緒時,安慰、鼓勵所帶來的改變遠不如讓其沉浸在積極活動中的具身體驗。這種積極活動可以是同伴之間的一次經驗分享,可以是發(fā)揮特長的才藝表演,也可以是幫助他人的言行舉動。兒童在積極活動中的情緒變化會對其自身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抵御消極情緒所帶來的失落感。道德教育中的積極活動尊重了兒童的主體地位,引導兒童主動探索、感知生活,不僅固化擴散兒童的積極情緒,同時寓道德感提升于其中。

(二)積極的語言觀照兒童積極情緒體驗

積極情緒傳遞的媒介是積極的語言。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也是情緒情感傳遞的工具。積極的語言是傾注關懷、正向激勵、引人向善的語言,包括激勵性語言、賞識性語言、啟發(fā)性語言等。在道德教育中使用積極的語言,不僅是教育者語言表達方式的變革,更蘊含了一種積極的教育理念?!安捎梅e極語言的積極教育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愉快情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強教育者所期待的行為?!盵5]兒童渴望得到成人的認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兒童的優(yōu)點、潛能,采用積極的語言模式,營造積極的語言環(huán)境促進兒童的個性發(fā)展。贊美、鼓勵、肯定等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fā)兒童的尋美、求真、向上的道德意識;關心、愛護、寬容等賞識性語言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善良、自信、誠實的積極品質;啟迪、開導、點撥等啟發(fā)性語言能夠拓展兒童的想象力,提升其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道德教育中使用積極的語言,不僅觀照兒童積極情緒體驗,同時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融入兒童的情感視野范圍內,使之在積極情緒體驗的過程中學會如何運用積極語言,如何傳遞積極情緒所帶來的正能量。積極的語言既是一門語言藝術,也是一種教育藝術。兒童作為“成長中人”有其自身成長特性及能力差異,在同一道德發(fā)展水平區(qū)間,有的兒童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有的兒童則體現(xiàn)出道德品質發(fā)展的滯后性。積極的語言則能觀照不同兒童道德發(fā)展的需要,一方面用賞識性語言推動道德水平發(fā)展較好的兒童加速進入高一級的道德發(fā)展階段,另一方面則可以用激勵性、啟發(fā)性語言保障道德水平發(fā)展較慢的學生在本階段完成道德發(fā)展的目標,從而讓每一位兒童都能夠享受到成長的快樂、教育的幸福。道德教育中積極語言的應用旨在用積極的方式促進兒童美善發(fā)展,但這并不意味著當兒童破壞規(guī)則時不予規(guī)范和制止,而是怎樣去制止和規(guī)范。這時的教育的方式顯得尤為重要,批評、規(guī)約不是目的,目的是建構兒童對于是非觀念的正確感知。消極的語言會使兒童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不再犯相同的錯誤很可能只是懼怕而不是真正認識到錯在何處。教師在面對兒童不良言行,應對其已有的良好品質進行表揚、稱贊,明確不良言行的隱患、危害,指引兒童走向正確的方向。除此之外,可以間接地鼓勵、嘉許與不良言行性質相悖的行為言語,渴望得到認同感的兒童也會聞過即改,見義而從,減少或杜絕不良言行的發(fā)生。

(三)積極的教學方法強化兒童積極情緒體驗

第斯多惠認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6]。教學方法的運用直接關系到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及教育觀念的滲透,積極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還能夠促進兒童自信、樂觀、勇敢等積極情緒的體驗與強化。積極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具有兒童意識,以兒童的方式培養(yǎng)兒童。所謂具有兒童意識,意即“無論教師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都始終能夠注意到兒童的客觀存在,覺察到兒童所想可能與自己所想不同,認識到兒童與自己一樣都是作為生命個體的存在”[7]。在兒童的品格培養(yǎng)中,積極的教學方法主要呈現(xiàn)為榜樣示范法、贊賞獎勵法,前者強調教師引領,后者凸顯學生習得。

榜樣示范法是榜樣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將抽象的道德觀念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引發(fā)他人的模仿意識,使他人產生與榜樣相似的行為舉動或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方法。榜樣示范的核心機制是“模仿”,榜樣示范者、受教育者和好的行為,分別構成模仿活動中的模仿者、被模仿者和模仿內容,彼此間產生具備教育功能的交往互動,模仿程度的高低也相應成為榜樣示范教育效果的評價標準。由于“模仿”的作用機制與學生“向師性”的心理特點相一致,榜樣示范法能夠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達成己立而立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其自身便具有示范性特征,兒童觀察力強、好奇心重,往往會在耳濡目染中對教師進行模仿。兒童的人生是從模仿身邊的人開始,教師的榜樣示范能夠為兒童的日常行為習慣提供正向的指引,為其樹立現(xiàn)實生活的模仿典范?!敖處熉殬I(yè)的神圣之處,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其人格對引領學生發(fā)展有重要影響?!盵8]在榜樣示范的過程中,教師自身應秉持樂觀積極的教學觀念,通過以身作則、師德垂范來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情感共融。教師不僅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兒童成長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分享自己的經驗故事,把握榜樣示范的效度,以自身的樂教促進兒童的樂學,同時要積極探尋兒童自身能進行榜樣示范的優(yōu)秀品質,引導兒童之間互相學習,使其通過對榜樣的模仿促進自我行為習慣的積極改變。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把生活中的榜樣引入校園活動之中,通過對榜樣的具身體驗來擴散榜樣的示范效應,激發(fā)兒童學習榜樣、爭當榜樣的興趣與動力。

贊賞獎勵法則強化主體的積極行為,實現(xiàn)生生之間的共同成長。贊賞獎勵法是指當受教育者在一定條件下做出了良好的行為表現(xiàn)時,為了強化這一行為的價值,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給予正向激勵從而放大行為的積極效應,使受教育者覺知到自身的積極因素、積極資源并從中獲得積極情緒體驗。贊賞獎勵能賦予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激發(fā)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提升人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踐行贊賞獎勵法,學會欣賞是前提。贊賞獎勵法要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兒童身上的閃光點,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受教育者。在贊賞的過程中,兒童愛與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更容易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延續(xù)其積極行為的頻率。其次,及時贊賞是關鍵。在兒童表現(xiàn)出積極行為后,及時表達出對兒童的肯定與欣賞,能夠在兒童大腦額葉區(qū)建立起優(yōu)勢興奮中心,從而對該行為起到強化推動的作用;反之,若贊許延誤的時間過長,兒童大腦額葉區(qū)中的興奮中心會向另一個區(qū)域轉移,由此會降低贊賞獎勵的效果,積極情緒體驗也會隨之減弱。最后,具體指明是重點。在使用贊賞獎勵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具體指明兒童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取得了進步,而不是廣而泛之地夸獎。具體的贊賞比概括性的表揚更能凸顯真誠,讓兒童相信自己的進步與成長是備受關注與有價值的,于此才能使兒童產生真正的滿足感、成就感。

康德說:“人唯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除了教育從他身上所造就的東西外,他什么也不是”[9]。榜樣示范法、贊賞獎勵法在道德教育中的運用,能夠激發(fā)兒童積極情緒擴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觀照兒童的主體發(fā)展,使兒童在幸福地通往“成人”的道路上獲得道德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目的[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75.

[2]皮亞杰.兒童的道德判斷[M].傅統(tǒng)先,陸有銓,譯.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1.

[3]嚴海,王學.德育培養(yǎng)人幸福能力的三重維度[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1(6):26-33.

[4]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M].趙祥麟,王承緒,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202.

[5]班華.以兒童的方式實施積極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2013(8):19-22.

[6]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M].袁一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7.

[7]趙南.理解兒童的關鍵條件:教師的"一識四力"[J].學前教育研究,2020(7):3-13.

[8]王穎.新時代"大先生"的核心意涵及實現(xiàn)[J].中小學德育,2022(11):27-29+23.

[9]康德.康德教育哲學文集[M].李秋零,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9.

責任編輯 徐向陽

猜你喜歡
道德感消極情緒積極情緒
我們需要消極情緒?
青年文摘(2022年12期)2022-12-07 07:17:30
靜心
測試
中學時代(2021年5期)2021-11-11 13:22:49
中小學生積極情緒現(xiàn)狀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積極情緒助力更好記憶
心理與健康(2021年1期)2021-07-22 07:46:43
試論積極情緒對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的影響
公德自在人心
科學生活(2018年11期)2018-12-07 05:58:06
外媒:研究證明狗和猴子跟人類一樣有“道德感”!
積極情緒相關研究綜述
道德與現(xiàn)代性啟蒙
理論探索(2017年1期)2017-03-09 20:47:44
贺州市| 闽清县| 岳阳县| 仁化县| 阜宁县| 镇康县| 静乐县| 乐至县| 闻喜县| 德格县| 贵德县| 常熟市| 驻马店市| 马边| 扎鲁特旗| 分宜县| 南乐县| 西平县| 新蔡县| 祁门县| 阿鲁科尔沁旗| 紫金县| 新余市| 泰顺县| 吉林省| 峨边| 湄潭县| 扬州市| 潼关县| 万源市| 江阴市| 巩留县| 汤阴县| 五寨县| 武定县| 延吉市| 得荣县| 勐海县| 丹棱县| 黄冈市|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