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影響教育發(fā)展的趨勢與教育的未來

2023-07-13 00:19陳軒宇王萍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6期
關鍵詞:教育政策教育發(fā)展經合組織

陳軒宇 王萍

摘? ?要: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發(fā)布的《趨勢塑造教育2022》報告分析了影響全球教育發(fā)展的五大趨勢:全球經濟、工作與生活、知識與能力、身份認同與歸屬感、自然環(huán)境。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趨勢將持續(xù)推動全民終身學習;教育數(shù)字化浪潮將對師生數(shù)字素養(yǎng)提出更高要求;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將啟發(fā)對個性化學習的思考;文化、價值觀與身份認同的多元化為未來人才培養(yǎng)提供參考;日趨嚴峻的自然環(huán)境問題要求加強綠色技能的培養(yǎng)?;诖?,本研究展望我國未來教育并提出建議:推動全民數(shù)字教育,完善數(shù)字能力評估體系;促進職業(yè)教育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綠色技能人才;加快智慧校園建設,推動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擴大教育資源共享,優(yōu)化在線教育生態(tài)。

關鍵詞:經合組織;教育發(fā)展;趨勢;全球教育;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號:G64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4.05

一、引言

經合組織(OECD)發(fā)布的《趨勢塑造教育2022》(Trends Shaping Education 2022)報告主要研究影響教育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技術趨勢,旨在從當前趨勢中反思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并對教育的未來發(fā)展方向進行戰(zhàn)略思考。該報告聚焦疫情影響下的教育發(fā)展,從五個方面(全球經濟、工作與生活、知識與能力、身份認同與歸屬感以及自然環(huán)境),提出影響全球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對全球教育的未來發(fā)展展開討論。

二、影響全球教育發(fā)展的五大趨勢

《趨勢塑造教育2022》指出,認識與了解五大趨勢有助于明確全球教育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一)全球經濟

全球經濟日益增長,人們整體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貧富差距加大,人口老齡化趨勢顯著,自然資源短缺和能源消耗增加的問題急需解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仍面臨巨大挑戰(zhàn),人們需要思考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教育可以幫助人們適應新的經濟發(fā)展模式,進而推動世界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貧富差距

1820年以來,生活在極度貧困中的人口從76%下降至10%[1],然而各國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距,2019年OECD成員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39,307 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11,057美元的三倍多,許多國家內部貧富差距現(xiàn)象也在加劇。收入分配不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貧困學生的教育機會,降低了社會流動性,進而阻礙國家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使個體具備經濟發(fā)展所需的技能,各國對教育的戰(zhàn)略投資有助于縮小社會差距,發(fā)展高質量的、公平的教育體系對全球未來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2.無形資產投資

過去40年,市場投資從機械設備等傳統(tǒng)有形資產轉向基于知識的無形資產,如數(shù)據(jù)、軟件和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可擴展性和協(xié)同性推動高科技公司迅速發(fā)展:2005—2020年,亞馬遜收入增長4000%以上,而??松梨谑杖胂陆导s50%[2]。大量財富集中在少數(shù)公司手中,加劇了社會不平等。隨著無形資產的價值越來越高,教育在培養(yǎng)個人軟技能,進而創(chuàng)新產品和服務方面的作用變得更加重要。

3.人口老齡化

隨著生活水平和醫(yī)療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加劇,在OECD成員國中,2020—2060年,老年人口占比將由5%增加至10%[3][4]。人口老齡化問題帶來了公共財政壓力,教育和終身學習是讓老年人參與勞動的關鍵,使國家能夠在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保持生產力水平,減輕人口老齡化的負面影響。

(二)工作與生活

與20世紀相比,人們的平均工作時間更短,工作方式也更加靈活,如兼職和遠程辦公。這些變化為經濟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zhàn)。教育可以幫助人們適應快速變化的經濟社會和生活。

1.非正式學習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勞動法規(guī)的推行,娛樂方式的增多,個人年均工作時間在不斷減少,1870 年,OECD成員國年人均工作時間超過 3000 小時,而在2019年下降至1743小時[5],這為非正式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當非正式學習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時,政府和教育機構可以通過改善非正式學習環(huán)境,幫助人們更好地獲得非正式學習機會。

2.非標準工作形式

隨著新的商業(yè)模式、勞動法規(guī)和政策的推行,勞動力市場也在發(fā)生變化,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促成了以兼職、臨時工作和遠程辦公為代表的非標準工作形式,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工作安排,也讓工作和生活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在OECD成員國中,非標準工作占全部勞動力的1/3以上,從事臨時工作和線上工作的勞動者在2016—2021年每年增長11%。[6]在這種情況下,終身學習能夠幫助人們提高對未來工作環(huán)境的適應性。教育應當為人們在其一生中從事多種工作做好準備,重新培養(yǎng)并提升人們的技能,以使其適應充滿活力、不斷變化的就業(yè)市場。

3.數(shù)字化生活

可穿戴設備和物聯(lián)網的發(fā)展將生活數(shù)據(jù)存儲在智能設備中,日常生活也在逐漸數(shù)字化, “移動健康”類應用程序推動著人們“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量化”的浪潮[7][8],數(shù)字技術使人們涉足未知領域,建立新的自我認知。人們可以通過大數(shù)據(jù)在交友平臺上相識,人際關系也可以轉化為算法的產物[9]。在數(shù)字工具和平臺的幫助下,教育領域的許多方面也在逐漸數(shù)字化,人們在數(shù)字化的背景下會比以往更加追求完美,如何消除由過高的期望帶來的壓力值得思考。同時,教師也被賦予了新的角色和職責,教育能幫助師生培養(yǎng)數(shù)據(jù)素養(yǎng),鍛煉批判性思維能力。

4.性別平等

在OECD成員國中,社會價值觀轉變,女性勞動參與率上升,經濟社會環(huán)境競爭激烈,這些因素推動著家庭結構和婚姻狀況不斷變化。結婚率與生育率下降,離婚率上升,平均結婚年齡推遲。家庭內部事務分工的轉變較為緩慢,許多女性仍主要承擔著育兒工作,她們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取得平衡。教育可以幫助建立認同圈,消除人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同時,政府需要保障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尤其是面向貧困人口的幼兒教育。

5.全民教育

人們在平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面臨不平等現(xiàn)象,住房條件的提高帶動房價上漲,越來越多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被用于住房,1980—2020年間,OECD成員國的房租平均增長350%以上[10]。在收入分配最低的20%的家庭中,近30%的家庭平均將40%以上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支付房租或抵押貸款,這阻礙了其消費和儲蓄能力,且使其更容易受到經濟沖擊的影響。因此,教育和其他社會服務必須支持并保障所有學生的安全和健康發(fā)展,伴隨數(shù)字化學習的興起,擺脫住房環(huán)境的限制,消除學校和教室的束縛,包容來自不同家庭和社區(qū)的學生群體,為所有學習者提供服務。

(三)知識與能力

科學研究和科技進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隨著通信和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大量的信息涌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新市場和工作崗位快速涌現(xiàn),記憶知識不再是核心能力之一,如何辨別信息的真實性,如何管理知識和信息是從數(shù)字化經濟中獲益的關鍵。如何使人們不僅知道檢索信息,而且懂得如何使用信息,優(yōu)化信息使用,提高信息質量,提升公眾信任,這些都是需要教育領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知識社會要求數(shù)字素養(yǎng)

2005年,OECD成員國每天只有1/3的人上網,而2020 年達到近80%。[11]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正在重塑知識生產和流通的方式,如今的社交媒體和網站依靠大眾來生成內容[12],龐大的數(shù)字信息對選擇、評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獲取知識,如何培養(yǎng)數(shù)字素養(yǎng),如何保障公平共享。高質量的教育也因此被賦予新的內涵,即讓學習者具備搜索、評估和使用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平臺積極創(chuàng)造知識和交流信息。

2.人工智能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21 世紀,人們生成和收集數(shù)據(jù)的能力呈指數(shù)級增長,每個在線操作都會生成可以收集和分析的數(shù)據(jù)軌跡,人們在社交媒體、智能設備和傳感器上留下的數(shù)字足跡,將依托人工智能實現(xiàn)決策自動化和大數(shù)據(jù)推送,可以服務農業(yè)、醫(yī)療、市場營銷、司法等領域的決策,各國學者對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呈現(xiàn)爆炸式增長[13]。這一方面帶來了道德、公平和隱私問題,如果算法所依賴的數(shù)據(jù)有偏差或帶有偏見,那么由此產生的信息和決策也將如此;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讓教育日益數(shù)字化,教師也可以開展個性化教學,當人工智能被用于教育領域相關的決策時,加之有效合理的人為干預,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服務于師生,有助于教師的專業(yè)教育和個人發(fā)展。

(四)身份認同與歸屬感

在全球化和數(shù)字化的世界中,傳統(tǒng)文化的約束力正在減弱,人們對個性化的需求更高,一些以前被邊緣化的群體在尋找支持他們的聲音,多邊合作的擴大將人們和國家基于共同的價值觀和事業(yè)團結在一起,虛擬現(xiàn)實技術以全新的方式促進了個體和群體身份的探索與表達。教育在滿足不同學習者需求的同時,可以幫助學習者建立價值觀和自我身份認同,培養(yǎng)學習者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各項能力。

1.個人自由與普適價值觀

近幾十年來,許多主要社會機構的約束力減弱,工會密度(trade union density)在 1978—2019 年間從 39% 下降到 16%[14]。傳統(tǒng)的教師權威受到挑戰(zhàn),學習者建立的身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社會關系、幸福和未來愿景,教育應當在鼓勵學習者建立積極的身份認同和普適價值觀的同時,支持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和發(fā)展。

2.文化與社會差異

從地方到國家再到國際社會,政治與文化走向多元化,人口流動推動了社會與文化的多樣性,國際多邊組織合作日益密切。為不同背景的學生提供合適的資源與支持,將持續(xù)成為教育體系的一大難題。自 1990 年以來,OECD成員國的國際移民存量已從占總人口的 9% 增加到近 14%。[15]跨國網絡也在擴大, 1944 年以來,多邊組織的數(shù)量從 9個增加到182個以上,這些趨勢都反映了更加密切的國際合作,跨越多元文化與他人交流變得更加重要。教育能夠促進社會對不同文化和世界觀的理解、包容和欣賞,培養(yǎng)學習者適應全球化的能力,進而跨越文化和社會差異,為解決全球問題作出貢獻。

(五)自然環(huán)境

人們與自然世界的關系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教育可以提醒人們關注自身與自然的聯(lián)系,幫助人們與周圍環(huán)境建立可持續(xù)的關系。

1.培養(yǎng)綠色技能

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超過了地球的承受能力,為現(xiàn)代人和子孫后代帶來了巨大的“生態(tài)債務”(ecological debt)。自1970年以來,人類的生態(tài)足跡超過了地球的承載力,2021年則超出地球承載力的70%[16][17];2020 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有史以來最高年均濃度,比工業(yè)革命開始時高出約50%[18][19]。自 1975 年以來,城市人口從 1.5億增加到超過 35 億,到 2050 年將增加到 50 億。[20]隨著自然空間縮小與生物多樣性減少,城市規(guī)劃納入了屋頂花園和城市農業(yè),讓城市居民能夠與自然建立聯(lián)系。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綠色技能,加強戶外學習,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大自然,進而為治理全球環(huán)境問題付諸行動。

2.生物技術

從癌癥治療到基因測序,醫(y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1990—2019 年世界人口死亡率下降15%[21]。抗衰老相關科學技術投資與市場不斷擴大,相關生物技術公司數(shù)量從 1999 年的2家增加到 2020 年的 161 家[22],強大的生物技術致力于延緩衰老,同時帶來了社會道德和倫理問題。科技能夠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習者提供幫助,然而同時,一些學生可能依靠先進的醫(yī)療或生物技術取得競爭優(yōu)勢。教育制度和體系需要與生物技術開發(fā)與供應商達成協(xié)議,保障所有學習者公平地享受生物技術為人類帶來的福祉,進而保障教育公平。

三、啟示與建議

《趨勢塑造教育2022》報告中指出的影響全球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對展望我國未來教育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本研究基于對上述趨勢的解讀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推動全民數(shù)字教育,完善數(shù)字能力評估體系。推動全民數(shù)字教育、提高公民的現(xiàn)代化技能和數(shù)字信息素養(yǎng),不僅能夠幫助個體參與數(shù)字社會生活,還有助于在老齡化社會下解決老年人口的數(shù)字鴻溝問題。未來我國將繼續(xù)依托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與教育信息化建設,實現(xiàn)“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圖景[23]。其關鍵在于建立并完善數(shù)字能力評估體系,制定評估標準,確定評估方法,開發(fā)評估工具,從而科學指導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相關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實踐,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和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

二是促進職業(yè)教育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綠色技能人才。非標準化工作形式、靈活多樣的工作安排對個體非正式學習與社會適應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掌握新興技術技能是個體在復雜多變的就業(yè)市場中的重要競爭力,實現(xiàn)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其中,綠色技能是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提高職業(yè)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我國應當對職業(yè)教育開發(fā)綠色技能提出系統(tǒng)性要求,積極鼓勵職業(yè)學校注重對通用型、專業(yè)性綠色技能的培養(yǎng)。這對于實現(xiàn)職業(yè)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同時符合綠色經濟轉型、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要求。

三是加快智慧校園建設,推動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加速建設以智慧校園為支撐的教育新基建,推動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和升級,是推動教育改革、構建數(shù)字時代教育新生態(tài)的核心任務。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數(shù)字化轉型,將數(shù)字技術整合到教育領域各個層面,融入課堂教學、校園管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生成長評價的全過程。但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探索數(shù)字化轉型的內在機制與推進路徑,建立數(shù)字化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完善數(shù)字化教育教學的基礎設施和平臺,提升教育大數(shù)據(jù)的治理能力,培養(yǎng)數(shù)字化教育教學的專業(yè)人才。通過堅持創(chuàng)新迭代,推進數(shù)字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四是擴大教育資源共享,優(yōu)化在線教育生態(tài)。在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時代背景下,要加強教育協(xié)作,推動校企合作,打造在線教育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24]。我國高可進一步推進跨國、跨區(qū)域的校際合作,利用在線教育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完善在線課程的學業(yè)成果認證、質量評估與保障體系,從而加強知識共享與能力建設,推動開放合作與創(chuàng)新。同時,應當處理好本土教育實踐與域外經驗之間的關系,警惕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外來風險與挑戰(zhàn),強化學習者自我身份認同以及國家和民族價值觀認同。

參考文獻:

[1]MOATSOS M. Global extreme poverty: past and present, how was life? Volume II: new perspectives on well-being and global inequality since 1820[M/OL].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21[2022-03-01].https://doi.org/10.1787/e20f2f1a-en.

[2]OECD. An introduction to online platforms and their role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M/OL].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19[2022-03-01].https://doi.org/10.1787/53e5f593-en.

[3]OECD. Demographic reference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EB/OL]. (2021-06-25)[2022-03-01]. https://stats.oecd.org/.

[4]OECD. Population statistics, population projections[EB/OL]. (2021-06-25)[2022-03-01]. https://stats.oecd.org/.

[5]OECD. OECD labour force statistics[EB/OL]. (2021-10-26) [2022-03-01]. https://stats.oecd.org/.

[6]K?SSI O C, HADLEY, LEHDONVIRTA V. Online labour index: measuring the online gig economy for policy and research, figshare dataset[EB/OL]. (2021-04-19)[2022-03-01]. 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3761562.v1842.

[7]OECD. OECD calculations from Fitbit full year results (2014-2020)[EB/OL].(2021)[2022-03-01]. https://investor.fitbit.com/.

[8]Apple Inc. Apple annual reports on form 10-K(2015-2020)[EB/OL]. (2020-09-26)[2022-03-01]. https://investor.apple.com/.

[9]OECD. OECD calculations from Match Group investor presentation (2015-2019) & 2020-2021 quarters result[EB/OL]. (2021-02-25) [2023-03-01]. https://ir.mtch.com/overview/.

[10]OECD. Housing prices (indicator)[EB/OL]. (2021-05-20)[2022-03-01]. https://doi.org/10.1787/54a3bf57-en.

[11]OECD. ICT access and usage by households and individuals[EB/OL]. (2021-07-15)[2022-03-01]. https://stats.oecd.org/.

[12]Wikimedia. Pages to date, all Wikis[EB/OL]. (2021-12-06)[2022-03-01]. https://stats.wikimedia.org/.

[13]OECD. AI publication time series by country(indicator)[EB/OL].(2021-12-06)[2023-03-01].https://oecd.ai/.

[14]OECD. Trade unions: trade union density[EB/OL].(2021-08-25)[2023-03-01]. https://doi.org/10.1787/data-00371-en.

[15]UNDESA. International migrant stock 2020[EB/OL].(2021-09-20)[2022-03-01].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pd.

[16]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National footprint and biocapacity accounts[EB/OL].(2021)[2022-03-01]. https://data.footprintnetwork.org.

[17]LIN D, WAMBERSIE L, WACKERNAGEL M. Estimating the date of Earth Overshoot Day 2021[R/OL].(2021-05)[2022-03-01].https://www.overshootday.org/content/uploads/2021/06/Earth-Overshoot-Day-2021-Nowcast-Report.pdf.

[18]IEA. Global energy review 2020[EB/OL].(2020-04) [2022-03-01]. 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nergy-review-2020.

[19]IEA. Global energy review 2021[EB/OL]. (2021-04) [2022-03-01]. 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nergy-review-2021.

[20]OECD, European Commission. Cities in the world: a new perspective on urbanisation[M/OL].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20[2022-03-01]. https://doi.org/10.1787/d0efcbda-en.

[21]IHM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EB/OL].(2021-07-12) [2022-03-01].http://ghdx.healthdata.org/gbd-results-tool.

[22]AgingBiotech. Aging companies dataset[EB/OL].(2021-09-06)[2022-03-01]. https://agingbiotech.info/companies/.

[23]習近平.習近平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5-05-24(002).

[24]毛雁冰,李心羽,趙露.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中在線教育質量提升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2,428(9):38-42.

Interpretations of Trends in Glob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ECD:

Analysing Trends Shaping Education 2022

CHEN Xuanyu1,2? ?WANG Ping1,3

(1. Key Laboratory of Multilingual Education with AI,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3. School of Educ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Trends Shaping Education 2022 report released by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analyzes five significant trends impacting global education: global economy, living and working, knowledge and power, identity and belong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report highlights that the aging population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Furthermore, the 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 will raise the bar for digital proficiency among educators and learners. The advancem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will stimulate considerations for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whil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ultures, values, and identities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fostering future talents. Lastly, given the growing urgency of ecological challenges,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bolster the cultivation of green skill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th recommendations. Specifically, the study suggests the following: advancing digital education initiatives for all and enhancing the assessment system for digital competencies; promoting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ostering exceptional talents with a focus on green skills; expedi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ampuses and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and broadening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refining the online education ecosystem.

Keywords: OEC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Global education; Education policy

編輯 朱婷婷? ?校對 呂伊雯

作者簡介:陳軒宇,上海外國語大學多語種智慧教育重點實驗室成員(上海 201620)、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王萍(通訊作者),上海外國語大學多語種智慧教育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上海 201620)、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上海 201620)

猜你喜歡
教育政策教育發(fā)展經合組織
經合組織:社交和情感、實踐和身體技能必不可少
我國教育公平的內涵與實施策略
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政策實施滿意度調查研究
基礎教育均衡化的實施對于現(xiàn)階段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性
淺議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
透過《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談中英中學教育差異
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文獻綜述
當代大學生的科學人生價值觀念探析
1980—2030年世界天然氣需求和供應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