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紅
任何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都離不開生活,生活是最偉大的教科書,而“生活即教育”就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教育思想體系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活用生活這本教材,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能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重視生活化教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還可以使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提高。
1 “生活即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的意義
1.1 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的人教版語文課程在編排內(nèi)容上靈活多樣,既適應時代的大發(fā)展,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加注重了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內(nèi)容。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生字詞的積累,閱讀的理解,寫作的運用,更要關注對語文實踐活動,口頭表達的技巧,參與社會調(diào)查等方面的運用能力。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觀察的能力;養(yǎng)成用日記記錄生活的好習慣;養(yǎng)成在生活中動手操作的能力。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積累語文知識,拓展豐富的視野,有獨立的思維能力和獨特的文學鑒賞能力。
1.2 符合學生實際發(fā)展的需要
小學生情感世界豐富,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也特別強。小孩子最初對簡單字詞的理解就來自于生活。在玩耍中逐漸認識了各種玩具,會說出他們的名稱;在吃水果的時候,認識了各種顏色和形狀。于孩子而言,生活就是一種早期教育,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亦來自生活,所有的知識也離不開生活。所以,離開生活的知識都是無本之木、無水之魚,只有緊緊圍繞生活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才是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符合其認知年齡的。這也就是小學生在一年級時,老師為什么要用識字圖片教學生認字,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處于感官階段,就是通過“看、聽、讀、說”來識記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東西。所以,那些有趣味性的,能刺激學生感官的,能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更能喚起他們的關注。而促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極大興趣的資源就來自于生活,比如,小動物的叫聲,各種汽車圖片,多彩的畫面等,這些素材都來自于生活的挖掘。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本著從生活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大語文觀”,一定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投入于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增強對現(xiàn)有知識的感知能力。
1.3 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語文是一門內(nèi)涵豐富、思想性很高的學科,也是一門很有藝術性的學科,它是對生活最直接的記錄。而語文教學就是對這門學科生活化、詩意化的理解與提煉。正如一位學者所說,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對生活場景的還原,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對教材的處理,就是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教學內(nèi)容有機地結合了起來,這樣既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確保了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推進。
2 “生活即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施策略
2.1 借助生活經(jīng)驗,激活語文課堂
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堂,既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學生認知的考驗。怎么才能達到師生的共贏,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施展呢?那便是教者的激情洋溢,教學功底扎實;學生的主動配合,熱情參與。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在上課前深挖生活素材,從精彩豐富的生活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教師要及時地變化角色,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jīng)驗去細心觀察,讓語文教材鮮活起來。比如學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觀察實物,通過觸摸、品嘗來了解楊梅的特點,再結合課文內(nèi)容去理解作者寫作這篇課文時的結構方法,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只有學生親自參與了,教學效果才會落到實處。并以此為范文,讓學生借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的水果,可以借鑒本文的寫作思路、結構安排、語言特點等。這樣既整合了課文,又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增強了生活感知能力,學會了用心觀察生活,這就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借助學生生活體驗,激發(fā)語文課堂的魅力,是葉圣陶先生“生活教育觀”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2.2 運用生活資源,激發(fā)學生潛能
重視生活化教學,其實就是利用生活中的有效資源,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加生動形象地去理解語文知識,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讓教材變成活的資源,能有效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各種體驗,使他們在“讀中思”“思中悟”,提升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脫離生活化的教學,教師即使教學功底很扎實,備課很用心,能用多媒體課件去精心組織學生學習,但課堂更多的是教師個人能力的展示,卻忽略了學生的實際發(fā)展,就極有可能回到以前“填鴨式”的課堂中去。老師成了課堂上的主宰,學生變得很被動,并不能真正將學生的個體體驗挖掘出來。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花的學校》為例,多媒體課件確實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喚起他們視覺上的注意。如果能在課前布置一個學習任務,讓學生去生活當中找一找各種花卉,通過調(diào)查、詢問、觀察,自己去了解各種花的顏色、形狀、作用等,可能效果比老師單純地講授和灌輸要好得多。因為在此過程中,是學生自己的真實感知,是自己聯(lián)系生活獲得的認識,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使生字詞的教學,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變得生活化、具體化、形象化,更能實現(xiàn)語文課程對情感目標的突破。再比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兒》時,借助對比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參照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說一說自己平時的生活是怎樣的,生日和過年時又是什么樣的場景。在兩種不同生活的對比中,調(diào)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喚起他們對小女孩的同情,對現(xiàn)有美好生活的珍惜,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還可以以此文為學習背景,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以“珍惜生活”為題進行即興演講,從而使學生在對比閱讀中了解安徒生創(chuàng)作此篇童話的動機,加深學生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明確在那樣的社會,小女孩她無依無靠,最終只能走向死亡。而現(xiàn)在的孩子,各個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簡直是生活在天堂里。通過對比式閱讀,上臺演講,理解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了作者筆下社會的人情冷暖,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有助于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主題。
2.3 重視生活實踐,再現(xiàn)文化魅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生活化教學,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生活體驗,化機械的記憶為靈活有技巧性的學習,使課堂顯得生機盎然,處處洋溢著生活的氣息。小學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很多《語文天地》上的訓練內(nèi)容都是語文生活化的教學。在做活動訓練前,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生活作業(yè),讓學生回家問問父母,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寓意,再問問爸爸媽媽的名字里又蘊含著什么玄機。像這樣一堂簡單的語文活動課,在學生的調(diào)查了解下,發(fā)現(xiàn)小小的名字里居然深藏著大學問,“佳”字代表“美好,秀麗”;“欣”代表“欣欣向榮,一派繁榮景象”;“倩”代表“美麗,含笑的樣子”。在“問問、查查、說說、聽聽”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名字中的文化內(nèi)涵和家人對自己寄予的關愛和期望?;顒釉O計貼合學生實際,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加入到了學習的探討當中。
在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中,課堂變得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讓小講臺變成了大舞臺,成了師生共同探討語文奧秘的神奇魔場。不僅鞏固了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還生成了新的知識,讓學生在相互研討中發(fā)現(xiàn)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感知能力。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大繁榮,社會發(fā)展也越來越快,學生要想緊跟時代的步伐,就要不斷去適應社會,要在知識的大變革中變得積極進取,要與時代同進步。在“網(wǎng)絡型”的社會里不斷充實自己,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社會競爭力,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品德,以傳統(tǒng)文化浸潤自己的心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教師就要不斷構建適合社會和學生需要的知識體系,讓自己成為學者型老師,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更具時代氣息,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手段,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大舞臺上綻放光彩。
2.4 拓展生活作業(yè),提升學生認知
語文教學中的識字、閱讀、句子訓練和寫作都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文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如果能時時關注到知識點在生活當中的靈活運用,必然會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使語文教學回歸本真,達到知識與能力的共同提高。
除了在語文課堂中要滲透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課外布置一些生活作業(yè),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生活處處皆有美”,生活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藏著豐富有趣的語文知識,報刊、雜志、廣告牌、標語、店鋪名等,可以很自豪地說,生活有多豐富,語文就有多精彩。教師要隨時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的需要,多為學生布置一些有趣的生活作業(yè),讓學生在這些生活作業(yè)當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積累,使作業(yè)迸發(fā)生活樂趣,使生活因作業(yè)而充滿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廣大小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春聯(lián)中尋找語文;在廣告牌上尋找語文;在地名中尋找語文,布置小作文、日記、調(diào)查問卷等。通過這些拓展作業(yè)的訓練,豐富學生的見聞,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真實感知能力,既鍛煉了身體,又培養(yǎng)了生活情趣。真正體現(xiàn)了“知識、能力和生活”的有機統(tǒng)一,化生活積累為寫作素材,以興趣為前進動力,實現(xiàn)了小語文大天地的教育理念,給作文以生活的靈性,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天地里,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以寫人的作文為例,生活素材的調(diào)查與積累就特別重要。學生只有通過細心觀察、走訪、調(diào)查,才能了解到所寫人物具體的年齡、愛好、興趣、生日等,寫起來才會有話可說,才會寫出真情實感。而這些具體事例的描寫,必須建立在細心的觀察、用心組織材料的基礎之上。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就是一種生活化的教學。學生在收集、整理材料的過程中,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啟發(fā)了他們的思維,增進了與所寫對象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拉近了與親人、朋友、同學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變得更愛生活,更愛學習。作文的生活化教學,就是讓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體驗,把生活當中有趣的人、事、物用文字鮮活地再現(xiàn)出來,讓他們看到花草樹木會愛不釋手,看到鳥獸蟲魚會欣喜萬分,然后通過細心地描繪,賦予生活以熱情,賦予文字以靈感,這樣,作文就成了他們傳情達意的工具。
2.5 利用生活劇本,研發(fā)校本課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有效運用時,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當師生們將課本中的內(nèi)容編排成富有生活氣息的情景劇,不僅可以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拓展延伸,還可以使語文課堂更富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實現(xiàn)了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有效利用。
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善于讓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進行鞏固訓練。比如,讓學生將生字做成“生字卡片”,或者編成有趣的兒歌和謎語;還可以把學過的課文內(nèi)容進行續(xù)寫,使其有另外的故事情節(jié)。或者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編寫繪本故事,優(yōu)美的語言,精彩的細節(jié),漂亮的插圖,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動力,也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使原來那些機械地進行抄抄寫寫的作業(yè),變得更有意思,更有刺激性。還有一些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將其排成生活情景劇、音樂劇、舞臺劇等。這樣的教學改變,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體驗,使其在音樂、繪畫、表演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豐富了課外生活,同時這也是非常好的校本課程。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就是重視校園文化和生活實踐的有效配合,就是在實現(xiàn)語文多元化的教學,就是在為學生的人生打基礎。如果學校、教師能給予充分的重視和指導,這將成為學校的一個文化品牌,能有效地促進師生的共同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葉圣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是新課程改革形勢下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教育嘗試,真正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合作共贏,使課堂充滿了生活之情趣,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課堂效果明顯。在多種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了穩(wěn)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傊?,只有扎根于生活這片廣袤的土地,教育之花才會遍地開放。
(作者單位:甘肅省靜寧縣李店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