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一些學生對識字有畏難心理。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從傳統(tǒng)的“認識幾個字”中走出來,重新認識低年級識字教育的任務與功能,可以讓學生感受漢字,培養(yǎng)字感;尋找關聯(lián),主動識記;拓寬廣度,感悟漢字;舉一反三,發(fā)散思維;深入理解,以字育人。
【關鍵詞】識字教學;感受漢字;關聯(lián)識記;感悟漢字;以字育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化了育人導向,在設計課程內(nèi)容時增強了與育人目標的聯(lián)系,同時要求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要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體現(xiàn)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一些低年級學生對識字有畏難心理,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就要從傳統(tǒng)的“認識幾個字”中走出來,重新認識低年級識字教育的任務與功能,要“往美德靠一步,實現(xiàn)漢字育人”。因此,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情實際,從單一的“識字教學”走向“識字教育”。
一、感受漢字,培養(yǎng)字感
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是教師把漢字示范寫出來,再通過單純地領讀和機械地重復,引導學生書寫、識記漢字。這樣的方法比較僵硬,使學生對學習漢字提不起興趣。于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多種方法,有唱兒歌、猜字謎、做游戲,也有讓學生站起來跳一跳、拍一拍、演一演、唱一唱的動作識記,等等。學生對趣味十足的識字方式充滿期待,識字教育的效果也得到提升。
當一年級學生開始學“爸”“媽”“我”等字時,教師以編兒歌的形式趣味導入,如“巴加父字頭,爸爸工作優(yōu);馬字左加女,媽媽最辛苦;找字加一撇,原來就是我”。對于這樣有趣又有吸引力的兒歌,學生樂于參與,拍著手開心地讀兒歌,同時又能從中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苦。整個課堂氛圍輕松活潑,學生思維積極活躍,能夠自然而然地去感受漢字的字形與讀音的韻律美。
根據(jù)漢字音、形、義結合的特點,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在備課時就要關注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和聯(lián)想線索,探尋漢字的情感線,通過科學分析漢字設計趣味盎然的方式,帶領學生自主識字,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讓學生觸摸到漢字溫度,接受漢字文化浸潤。
二、發(fā)現(xiàn)關聯(lián),引導識記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有篇課文《玲玲的畫》,是圍繞“要正確看待問題,好好思索”這個專題編排的,是一篇有趣味又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但課文中卻有15個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較難掌握的生字。教學時,筆者結合課文與生活實踐,把這些生字串聯(lián)起來,營造了一個輕松的識字氛圍。
“在這些生字寶寶中,有一個寶寶,學期結束時你如果得到它,一定會興高采烈。”(獎)
“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付出許多的努力,此時,有一種聲音一旦響起,你就會加快速度?!保ù撸?/p>
“你的家人平時催你嗎?是怎么催的呢?”
“家人的催,凝聚著他們對你深深的關心,我們不用過度抗拒。不過這里面還有幾個生字寶寶,你們肯定不會喜歡它們?!保ㄅK、懶、糟)
“有一個小女孩叫玲玲,她跟你們一樣不喜歡這些字。可是,這些字偏偏就出現(xiàn)了。不過,后來這幾個字在她身邊發(fā)生改變了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找到生字、課文和生活實踐之間的關聯(lián),能有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在識記的過程中感受育人情懷,感知漢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嘗試闡述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可以將識字任務與課文整體語境整合,尋找、探究其中的關聯(lián),使識字過程融入到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去。
三、拓寬廣度,感悟漢字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課《天地人》,全文只有六個字。剛開始筆者設想的是講一講這些字,再引導學生練一練、寫一寫,但后來觀看了一節(jié)名師示范課,教師是這樣講的:“‘人字一撇一捺舒展大方,告訴我們要做天地之間堂堂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左一右,互相支撐,說明人的生活要借助社會的配合,為人處世離不開團結協(xié)作……”那節(jié)課全班學生坐得十分端正,孩子們都認真感悟著小小漢字里蘊含的人生大道理。
在后來的識字教學中,筆者便向示范課的教師學習,帶著學生感悟漢字。在教他們認識“木”字時,筆者引導學生感受大樹枝繁葉茂的挺拔姿態(tài),正如字形一般坐正站直。在識記“從”字時,筆者引導學生感受左右結構中兩個“人”的變化:左邊要謙虛,因此“捺”要變?yōu)椤包c”;右邊要包容,只有相互配合、彼此包容,字才能端正、美觀。在識記“川”字時,筆者通過介紹該字的發(fā)展史,讓學生感受似流水一般的靈動。以小漢字見大感悟,漢字的文化意蘊在課堂中就能渲染開來、滲透下去,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漢字的美感和內(nèi)涵。
四、舉一反三,發(fā)散思維
筆者還觀摩過同校教師的一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我的發(fā)現(xiàn)”這一版塊。書中分別列舉了由“巴”“方”“馬”“包”“青”構成的字,旁邊給的提示寫著:“我發(fā)現(xiàn)‘放、防、房的讀音和‘方很接近?!苯處熞龑W生觀察提示后,讓學生大膽猜一猜這些字的讀音,對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找到方法的學生便積極舉手。教師只要適當進行糾音即可。認完書上舉例的字后,該教師沒有就此而止,而是讓學生繼續(xù)想一想:平時讀的書本或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字呢?接下來便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整節(jié)課的教學氛圍十分熱烈。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文中不斷出現(xiàn)一些形聲字,比如一年級的“飽、泡、跑、抱、炮、袍”和二年級的“墓、幕、慕”等,而且每一單元的主題及書上的提示圖片其實都在告訴我們字理結構和構字規(guī)律。教師可以根據(jù)提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方法,找到規(guī)律。學生就會積極地舉一反三,體驗主動識字的樂趣,自主識字的能力也會隨之向上不斷生長。
五、深入理解,以字育人
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神州謠》一課中,第一個生字是“州”。筆者在備課時關注到這個字的來龍去脈,知道了“水中的陸地”是“州”字的本義,后來被用來指行政區(qū)劃,我國許多地方名稱還保留著這個字。于是,課堂上在讓學生記住拼音、熟悉字形、了解該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筆者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活動:
“孩子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帶‘州字的地方呢?”(杭州、蘇州、廣州、揚州、泰州……)
“是呀,孩子們,中國現(xiàn)在還有這么多用‘州為名的地方,那你們猜猜看,這些地方和我們中國的其他地方加起來,可以用哪一個帶‘州字的詞語形容呢?”(神州)
“沒錯,從戰(zhàn)國時期開始,就有人將我們中國稱為‘神州,又叫‘神州大地。在我們的神州大地上,有那么多的民族,有那么團結的人們,大地豐饒,風景優(yōu)美,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傳誦嗎?”
教師通過一個字,既開啟了一篇課文的教學,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國意識和家國情懷,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在類似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到合適的漢字,探尋漢字的價值內(nèi)涵,通過恰當?shù)姆绞揭龑W生體會生字背后的道理和精神,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優(yōu)秀精神品質(zhì)。
識字教學培養(yǎng)的不僅是學生的識字能力,還有審美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文化傳承能力等等。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讓簡單的識字教學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是我們要不斷研究的課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興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