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摘要]推動獨立學院轉設是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重大方略和重要任務,但由于獨立學院類型多樣、情況復雜,轉設進程并不順利,特別是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整體轉設進程緩慢,成為獨立學院轉設的難點。造成其轉設進程緩慢的現實困境主要包括推進主體之困、路徑之困、條件之困三方面。轉設為政府設立的基金會舉辦的國有民辦高校,能夠有效破解這一困境,有利于平穩(wěn)轉設和學校發(fā)展。政府和高校要敢于突破創(chuàng)新,高效穩(wěn)妥推進。
[關鍵詞]獨立學院;國有民辦;轉設;基金會大學;路徑
[作者簡介]張洋(1983- ),男,安徽廬江人,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讀博士,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湖北? 武漢? 430074)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波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重點課題“基金會辦學:公辦型獨立學院轉設新路徑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YZD032)
[中圖分類號]G648.7[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03-0104-08
一、引言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20世紀末開始的一種新探索。由于“先發(fā)展后規(guī)范”①的自下而上的發(fā)展變遷過程,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呈現出多樣化和復雜性特征。從總體上看,獨立學院可以分為“國有民辦型(也被稱為‘公辦型‘內生型)和民有民辦型兩種類型”②。兩種類型的典型標志是是否有民營企業(yè)或個人參與舉辦,沒有民營企業(yè)或個人參與舉辦的獨立學院就是國有民辦型。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又可分為母體高校與政府(或政府下屬的國資公司)合作舉辦,母體高校與其下屬的公司、基金會合作舉辦或母體高校獨自舉辦(也可稱“校中?!毙酮毩W院)等類型。
2020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教發(fā)廳〔2020〕2號)(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能轉盡轉、能轉快轉,統(tǒng)籌兼顧、協(xié)調推進,分類指導、因校施策”的工作思路,要求“針對不同區(qū)域、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獨立學院,堅持實事求是,探索適合的轉設路徑”。獨立學院轉設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與實踐的熱點和高校設置工作的重點。據教育部歷年公布的數據分析,截至2022年10月,我國共設置獨立學院330所,尚未轉設的有164所。據統(tǒng)計,尚未完成轉設的164所獨立學院中,國有民辦型學校有112所,民有民辦型學校有52所;已經轉設的166所獨立學院中,國有民辦型學校僅占41所(見下頁表1)??梢姡瑳]有完成轉設的獨立學院多為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破解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的轉設難題成為時下獨立學院轉設最重要的課題。轉設為政府設立的基金會舉辦的國有民辦高校,將成為突破轉設困境的一條新路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指出:“國家鼓勵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等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高等學校?!被饡欠菭I利性法人組織,是國家鼓勵的高等學校辦學主體?!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均對基金會辦學持鼓勵態(tài)度?!痘饡芾項l例》規(guī)定,“基金會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以從事公益事業(yè)為目的,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基金會依照章程從事公益活動”。由此可見,基金會的活動特點強調“公益性”,倘若基金會舉辦民辦高校,則需要明確高校的性質為非營利性。方案在“轉為公辦、轉為民辦、終止辦學”三條常規(guī)路徑后,考慮到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的特殊性,明確提出“對于無社會舉辦方的獨立學院(即所謂的‘校中校),如轉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須明確非營利性,可由地方政府設立教育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或國有企業(yè)作為舉辦者,也可探索無舉辦者辦學”??梢?,地方政府設立教育基金會作為舉辦者,是教育部對無社會舉辦方的獨立學院(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的一種導向意見。
有研究者已經注意到基金會舉辦是“獨立學院轉設的新選擇”③,但未聚焦到這條轉設路徑最適切的國有民辦類型。也有研究者關注到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的轉設問題,他們認為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為國有民辦高校必要且可行,其中轉設為基金會舉辦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是路徑之一,但未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闡釋。
二、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緩慢的原因分析
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進程緩慢背后存在轉設主體意愿不強、轉設路徑不暢、辦學條件不達標三方面的困境。
(一)轉設主體意愿不強
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推進主體包括地方政府、舉辦高校、社會舉辦方和獨立學院。由于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沒有實質的社會舉辦方,所以推進主體只有地方政府、舉辦高校和獨立學院三方。三方站在不同的立場,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考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們推進轉設的動力不足,影響了轉設進程。
首先,地方政府考慮的是地方的高等教育布局、財政狀況以及轉設帶來的安全穩(wěn)定問題。一些需要建設新的公辦高校的地方政府,有較強的動力推動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高校;部分地方政府則對此沒有熱情,認為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高校需要政府大量的財政支持,轉設為民辦或停辦又可能引起安全穩(wěn)定事件,所以還不如維持現狀。由于獨立學院辦學類型的多樣性、復雜性,同一省份的獨立學院可能存在不同的辦學類型,省級政府和市級政府在轉設過程中誰主導的問題也值得商討。若不考慮國家層面的政策要求,獨立學院轉設對于大部分地方政府來說,是一項復雜但不迫切的工作,地方政府大多缺乏較強的動力推進。
其次,舉辦高校考慮的是原有舉辦者的利益能否延續(xù)的問題。由于存在對母體高校的高度依賴,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保持著密切聯系,母體高校往往可以從獨立學院獲取一筆數額可觀的資源使用費,還可以通過轉移部分師資到獨立學院來調整優(yōu)化自身的師資隊伍。轉設后,母體高校的這些利益難以獲取,因此,它們在轉設問題上很難表現出積極態(tài)度,有些母體高校則在轉設過程中索要高額費用。
最后,獨立學院考慮的是學校發(fā)展和師生利益保障問題。在轉設過程中,對于轉設的方向和方式,獨立學院雖沒有多少發(fā)言權,但又不得不考慮學校的長遠發(fā)展、師生的利益保障以及平穩(wěn)轉設問題。目前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的整體發(fā)展狀況良好,在面對轉設后的各種不確定性時,學校管理者對于轉設工作也缺乏較強的積極性。
現有的轉設路徑實際上難以滿足三方主體的利益訴求,導致三方主體的轉設動力不足,只能依靠國家政策的推動力。因此,通過創(chuàng)新優(yōu)化轉設路徑,契合三方主體的利益訴求,增強三方的轉設動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傳統(tǒng)轉設路徑不暢
方案規(guī)定了獨立學院轉設的三條路徑:“轉為民辦、轉為公辦和終止辦學”,并明確指出無社會舉辦方的獨立學院“不得以任何方式將舉辦權轉讓給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這實際上明確了“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不可能轉設為純民辦高?!钡幕{。終止辦學勢必會減少區(qū)域高等教育資源,難以保障師生利益,導致師生情緒波動,極易引起負面輿論,所以這條路徑只能是“允許但不鼓勵”④。如此看來,轉為公辦院校似乎是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的最優(yōu)路徑,但事實并非如此。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全部轉為公辦既不現實又不合理。不現實是因為轉設為公辦高校受地方財政的制約較大。一些較為發(fā)達城市的高等教育布局已基本完成,增加公辦普通高校的數量對這類城市來說吸引力不大,它們更愿意將有限的財力用于支持高水平和特色化的高?;蚋叩冉逃椖?。有些城市還有多所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這些獨立學院全部轉設為公辦高校的可能性則更小。一些經濟不太發(fā)達的城市,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形勢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大,更加難以負擔起獨立學院轉為公辦高校后的財政資金需求?!爸挥性谝恍┴斦嵙娗仪啡惫k本科院校的地方,地方政府才會支持有實力的獨立學院轉為公辦本科高校。”⑤不合理指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若全部轉為公辦高校,在一定意義上是對獨立學院二十多年實踐探索的全盤否定。獨立學院是20世紀末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過渡的產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高等教育資源不足與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之間的矛盾。雖然在體制機制上存在不少問題,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應用型大學建設等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深入有效的探索,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部分獨立學院“國有民辦”的體制機制優(yōu)勢不斷凸顯,能夠做到與母體高校、傳統(tǒng)公辦高校錯位發(fā)展。如果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全部轉為公辦高校,則放棄了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這二十余年的辦學探索,徹底拋棄了這些積累和經驗,而且轉設后的學校與傳統(tǒng)的地方公辦高校在辦學定位上幾乎沒有任何差異,極易造成人才培養(yǎng)的同質化。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對于以上三條路徑,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實際上難以做出選擇,是否存在其他的更優(yōu)路徑?方案中針對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專門提出的轉設導向性意見值得我們深入探索實踐。
(三)獨立學院辦學條件不達標
方案明確規(guī)定“獨立學院轉設要達到《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guī)定》等文件規(guī)定的設置標準,學校各項辦學條件指標,均須具備相關證明材料”。獨立學院無論轉公還是轉民,都要符合文件規(guī)定的設置標準,達到辦學規(guī)模、學科與專業(yè)、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基礎設施、辦學經費和領導班子等7個方面的指標要求。從目前全國獨立學院的情況來看,辦學規(guī)模、學科與專業(yè)、教學與科研水平、辦學經費和領導班子等5項指標條件基本可以達到,但師資隊伍和基礎設施幾乎是所有獨立學院的短板。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由于沒有實質投資方參與,辦學呈現出對母體高校高度依附的特征。這種高度依附的關系雖然保障了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的高起點、高質量辦學,但也導致獨立學院對母體高校的高度依賴,極易成為母體高校的“校中?!薄T趲熧Y隊伍方面,由于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長期以來共享母體高校的部分師資,自有師資條件往往難以達標。在基礎設施方面,既存在土地和建筑的短板,也存在儀器設備、圖書等方面的短板。有些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成立之初將母體高校的校區(qū)作為辦學場地,場地遠未達到設置標準。浙江省的獨立學院多屬于這種情況。在后期發(fā)展過程中,許多獨立學院紛紛通過遷址到大城市周邊的縣域來解決獨立辦學空間問題。浙江省現有的15所獨立學院,已有11所完成了遷建辦學。雖然遷建辦學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學校的辦學空間問題,但也有一些學校遷建后辦學規(guī)??焖贁U大,使得新校區(qū)的辦學空間也不能達標。此外,由于長期以來對母體高校的高度依附,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在教學實驗條件、圖書條件等方面投入不足、資源薄弱,往往是低成本運作,“母體高校也沒有加大投入把所有硬件建合格的想法”⑥。
補齊辦學短板是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期或過渡期必須解決的問題。從獨立學院的角度看,辦學短板的存在使得轉設工作的依賴性增強;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無論轉向何種體制,幫助獨立學院補齊辦學短板是前提。這無疑又增加了轉設工作的復雜性。
三、基金會辦大學的啟示及其優(yōu)勢分析
(一)基金會大學的國內外實踐
基金會大學19世紀初誕生于美國、意大利等發(fā)達國家,20世紀初在發(fā)展中國家開始探索實踐。目前全球共有基金會大學百余所,美國的斯坦福大學、杜克大學等知名大學都是由基金會舉辦的私立大學。100多年前,洛克菲勒基金會(由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創(chuàng)辦)創(chuàng)辦了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開啟了基金會辦大學的中國實踐 。1987年,愛國華僑吳慶星家族獨資創(chuàng)辦的仰恩基金會投資創(chuàng)建了仰恩大學。2011年,臺灣王雪紅和陳文琦夫婦通過威盛信望愛公益基金會捐資創(chuàng)辦貴州盛華職業(yè)學院。2015年7月,作為西湖大學舉辦方和捐贈基金籌資主體的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注冊成立。2018年2月,社會力量舉辦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準成立。由著名企業(yè)家虞仁榮先生設立的教育基金會舉辦的東方理工大學(擬)目前也在積極籌建中。上文所述的這些基金會舉辦主體多是民間非公募基金會,雖有別于本文所提的“政府設立的基金會”,但至少可以證明基金會辦大學在世界范圍內已有成熟的實踐,在我國也進入了探索階段。
與本文所述的“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大學”的辦學模式最為貼近的是德國公法基金會舉辦大學。德國公法基金會是國家實現間接管理的社會團體,其資金主要來自政府財政,與本文所提的“政府設立基金會”的方式高度契合。德國大學的公法基金會改革始于2003年,其標志為哥廷根大學正式轉制為公法基金會大學 。德國公法基金會改革的動因主要是擺脫大學完全受控于政府的管理模式,在完全屬于國家和完全獨立之間找到一條平衡的道路即公法基金會舉辦模式。德國公法基金會改革遵循的是國家法律允許下的“非私有化的去國家化”⑦(與本文所提的“國有民辦”類似),其核心是通過公法基金會這一“中間人”,實現國家對大學的間接管理,更多地實現大學學術自由和管理自治。在外部管理體制上,政府把大學的日常業(yè)務監(jiān)督管理權交給公法基金會,從直接的管理者轉變?yōu)榇髮W的外部利益相關者。政府對公法基金會大學的財政支持則通過向基金會撥款的形式實現,并在撥款時引入績效考核的競爭性機制。在內部管理體制上,“公法基金會大學的管理機構一般包括基金會理事會、校長委員會和校務委員會”⑧。基金會理事會主要行使舉辦者職責,校長委員會、校務委員會則行使辦學者職責。
德國公法基金會改革的動因是大學存在管理模式落后、辦學資金不足、辦學水平不高等現實問題,加之“博洛尼亞進程”的強大推動力。我國獨立學院轉設也是在獨立學院辦學體制機制不規(guī)范、辦學資源嚴重不足的現實狀況下和國家強力推進的政策背景下進行的。德國公法基金會辦大學改革實踐對于我國獨立學院轉設的重要啟示是:一是基金會作為高等教育的舉辦主體,是一種改革創(chuàng)新的優(yōu)化選擇。選擇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轉設路徑既是困境求解,也是突破創(chuàng)新。二是基金會舉辦的方式使政府對大學的管理從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獨立學院轉設為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國有民辦高校,政府既要通過基金會對大學進行宏觀指導和監(jiān)管以保證辦學方向的正確性,又要充分下放辦學自主權以促進學校創(chuàng)新發(fā)展。三是政府應當通過辦學績效評估等競爭性機制對基金會大學予以經費支持。對于獨立學院轉設為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國有民辦高校,政府應通過辦學績效評估和設立其他競爭性項目等方式對其進行適當補助支持。四是基金會大學應當多渠道籌措資金以保障學校長遠發(fā)展。轉設為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高校從本質上來說還是民辦學校,學費收入依然是其辦學經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但積極爭取的政府財政補助、各類社會捐贈和服務經營收入等也應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經費來源。
(二)轉設為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國有民辦高校的路徑優(yōu)勢
1.“國有”背景有利于穩(wěn)定轉設。無論是母體高校與政府合作舉辦,還是母體高校與下屬的公司或基金會合作舉辦抑或由母體高校獨自舉辦,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的性質都是“國有民辦”?!皣小笔侵笇W校的資產歸國家所有;“民辦”是指學校按民辦高校機制運行,按教育成本收取學費?!案叩冉逃|量民間立場廣泛存在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過程之中,潛在地影響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雹徂D設前后都能保持“國有”特征,是社會、學生和家長對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的期待,這種民間立場應得到重視。根據方案精神,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為基金會舉辦的民辦高校,基金會需要由政府設立,學校需要明確非營利性質,這就決定了轉設后的學校依然是“國有民辦”性質。轉設為“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國有民辦高校”的路徑,延續(xù)了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原有的國有民辦性質,契合了民間立場和社會期待,有利于轉設的平穩(wěn)推進和辦學的平穩(wěn)過渡。同時,根據國有民辦性質,學校轉設前后的資產均屬于國家,法人財產權均歸屬學校,也使得轉設過程中的資產過戶等程序非常清晰簡便。
2.“非營利”屬性有利于獨立辦學。轉設后的學校能否獨立自主辦學,關鍵看舉辦者?;饡且苑丈鐣凸姙槟繕说闹驹感越M織,本身不以營利為目的。政府設立的基金會除具備一般基金會的特征,更增加了“國有”特征。根據前文所述,個人和民營企業(yè)不可能作為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的舉辦者,所以此處僅與另外一種可能的舉辦主體——國有企業(yè)進行比較。政府設立的基金會作為舉辦者比國有企業(yè)作為舉辦者更有利于學校獨立辦學,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財政更獨立?!盎饡λ度胴敭a不具有財產權,有助于落實基金會大學法人財產權”⑩,而且政府設立的基金會沒有財政壓力,所以不會有從學校財政經費中謀利的想法,也不會過多干預學院財務,反而會積極為學校發(fā)展籌措資金。國有企業(yè)也要以營利為目的,其辦學依然難以避免出現企業(yè)的營利性與學校的非營利性之間的矛盾沖突,表現為舉辦企業(yè)干預學校財務管理,不利于財政獨立。二是人事更獨立。政府設立的基金會沒有人事安排上的壓力,相關干部以兼職為主,少量必要的工作人員由政府部門統(tǒng)籌安排,一般不會干預學校的人事工作。國有企業(yè)作為較為復雜的組織機構,難免以舉辦者的姿態(tài)干預學校的人事任免,解決企業(yè)或個人的相關人事安排需求。三是治理更獨立?!盎饡c民辦高校治理邊界清晰”11,且基金會辦學本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基金會管理條例》等制度文件的約束。相比國有企業(yè),基金會更有利于實現舉辦者與辦學者的分離,能夠在外部多元協(xié)同治理下實現內部的高度獨立與自治。綜上,同樣是國有民辦的辦學體制,政府設立的基金會作為舉辦者比國有企業(yè)更有利于學校的獨立自主辦學和健康發(fā)展。
3.“公益性”特征有利于多方支持?;饡墓嫘蕴卣饔欣诨饡@得政府、母體高校和社會的廣泛支持,為高校的長遠發(fā)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一是有利于獲得政府支持。由于舉辦者的政府背景,轉設后的學校實質上是地方政府的學校,所以地方政府在支持辦學上有較大的積極性,在教職工編制、辦學經費、土地政策等核心辦學要件上能夠盡可能給予較大的支持。由于基金會本身由政府設立,政府可以通過向基金會撥款的形式支持學校的建設發(fā)展,也可以通過基金會對學校開展績效評價,根據績效評價給予辦學經費支持,從而發(fā)揮“公助”的體制優(yōu)勢。二是有利于獲得原母體高校的支持。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由于其天然的“內生”特征,與母體高校的聯系非常緊密,強行隔斷兩者的內在關聯實質上不利于轉設后學校的健康發(fā)展。基金會由于公益性特征, 其“特殊的產權結構決定了治理模式是各利益相關者的‘ 協(xié)同治理”12,對于外界社會支持辦學有極強的包容性,這有別于一般的民辦高校。因此,轉設后的基金會大學可保留母體高校的一定聯系,通過戰(zhàn)略合作等形式獲得母體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專業(yè)建設等方面的支持。母體高校的代表可以根據支持情況繼續(xù)進入基金會或學校的董事會(理事會),行使一定的辦學管理權。三是有利于獲得社會資本的支持。基金會的資產不屬于任何個人或組織,其公益性的特征能夠“增加公眾的捐贈信心”13?;饡旧砭哂械幕I資功能決定了舉辦基金會能夠更好地吸引企業(yè)和個人的捐贈。
四、基金會大學的辦學體制機制設想及推進思路
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不能轉設為純民辦高校,也不可能全部轉設為公辦高校,探索有別于傳統(tǒng)公辦或民辦的“第三條道路”就成為破解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難題的重要任務。由政府設立的基金會舉辦國有民辦高校,正是“第三條道路”的一種類型。這一路徑雖也轉設為民辦高校,但由于舉辦者的國有特征,加之政府的支持補助,我們可以稱之為“國有民辦”的體制,這實際上是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原有體制的延續(xù)。
(一)辦學體制機制設想
高等教育的辦學體制主要指“高等學校與舉辦者之間的關系”,其核心是“舉辦權掌握在誰手里”,具體涉及兩個問題:“一是誰來舉辦,二是如何舉辦”14。新路徑的舉辦者為地方政府設立的教育基金會,所以當地方政府作出按照新路徑轉設的決策后,就可以著手成立教育基金會,也可以由政府已設立的教育基金會直接舉辦。轉設后學校的主管部門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進行宏觀指導和管理;舉辦者為地方政府(一般為設區(qū)的市政府)設立的教育基金會,由基金會履行舉辦者職責,保障學校辦學的必備條件,承擔經濟責任和投資風險,協(xié)助學校解決辦學和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辦學者為轉設后的學校,由學校在內部管理上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為學校的最高決策機構,校長為學校法定代表人,全面負責學校工作。為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高校和地方可建立相互掛職制度。
由于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的特殊歷史背景和轉設后學校舉辦者的“國有”性質,方案明確規(guī)定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高校須明確非營利性,轉設后學校屬于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了政府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支持和補助,再加之舉辦者的特殊性質,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高校雖屬于民辦高校序列,但理應得到政府財政的適當支持,應建立“以學校自籌為主,政府財政撥款適當支持”的經費籌措機制。學校按照教育成本收費,學費收入是學校辦學經費的主要來源。財政撥款建議采用“經常性投入+專項撥款”的方式,經常性投入可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生均經費標準的一定比例執(zhí)行,專項撥款可通過設立相關競爭性項目、地方特色重點支持項目等予以支持。對此類學校的撥款機制可以實行辦學績效評價導向,例如寧波市自2018年起在全國首創(chuàng)高校辦學實行績效評價,評價結果將與下撥給各大高校的有關經費和資源配置掛鉤。補齊辦學短板是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的前提,地方政府還應通過設立“補短板”專項基金,支持幫助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達到轉設條件。對于已搬遷至縣域辦學的學校,財政撥款還可探索市、縣兩級政府按一定比例共同投入的機制。
(二)轉設工作推進思路
一要敢為人先。浙江、江蘇兩省以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為主,應拿出曾經創(chuàng)辦獨立學院時改革創(chuàng)新的勇氣來破解轉設難題,走出一條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轉設之路,從而引領全國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加快推進轉設。國家和省市政府層面均需要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眼光來對待這條新路徑,統(tǒng)一思想,合力推進。
二要簡化程序。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前的資產歸國有,政府設立的基金會也是國有,轉設前后資產權屬關系清晰明確,舉辦者變更的實質是原母體高校退出舉辦者。鑒于此,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轉設路徑舉辦者變更的有關程序可以適當簡化,在轉設過程中以三方協(xié)議的形式同步實現,主要是明確原母體高校退出的適當補償機制,還可以以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的形式明確轉設后學校與原母體高校的合作機制。為鼓勵這條創(chuàng)新路徑的實施推動,教育主管部門應在原方案的基礎上研究出臺更加高效便捷的實施方案,地方政府應建立協(xié)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在基金會成立、財務清算、舉辦者變更、辦學條件完善、申請審批等程序、事項上加強協(xié)調統(tǒng)籌,積極穩(wěn)妥推進。
三要加強支持。對于完成轉設任務而言,這條路徑在保持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國有特征的體制上又緩解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稱這條路徑為“新體制公辦”。對于獨立學院的長遠發(fā)展而言,這條路徑在維持獨立學院民辦體制的基礎上更有利于獲得“公助”,我們又可以稱之為“新體制民辦”。這條轉設路徑的關鍵優(yōu)勢之一在于政府的支持。為了延續(xù)國有性質,地方政府需要在民辦事業(yè)單位登記、事業(yè)編制核定、辦學空間拓展和適當的辦學經費補助等方面出臺一攬子支持計劃,從而促進學校的平穩(wěn)轉設和健康發(fā)展,從而真正發(fā)揮該路徑的獨特優(yōu)勢。
四要特色發(fā)展。推出一條全新的轉設路徑,絕不僅僅是完成轉設,推動轉設后學校的高質量發(fā)展才是根本目標。既然這條路徑不同于傳統(tǒng)的轉公、轉民,那么轉設后的學校也必須走出一條不同于傳統(tǒng)公辦、民辦高校的特色發(fā)展之路。要充分發(fā)揮國有、民營和公助的體制機制優(yōu)勢,充分延續(xù)獨立學院的探索改革基因,發(fā)揮基金會的開放包容優(yōu)勢,深化產教融合,錯位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學科建設、專業(yè)設置、人才引進、校院二級管理等方面大膽革新,探索全新的應用型大學建設發(fā)展之路,為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探索新路徑、做出新貢獻。
五、結語
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進程緩慢是當前獨立學院轉設亟須破解的難題。轉設為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的國有民辦高校,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又有著國際經驗和國內探索,并具備有利于穩(wěn)定轉設、獨立辦學、多方支持的獨特優(yōu)勢,是一條既能破解轉設難題又有利于學校長遠發(fā)展的新路徑。政府和高校要敢于突破創(chuàng)新,高效穩(wěn)妥推進,探索實踐政府設立基金會舉辦國有民辦高校的轉設新路徑和辦學新模式,推動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平穩(wěn)轉設,并為轉設后學校的高質量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注釋]
①陳學飛,王富偉,閻鳳橋,等.獨立學院地方性發(fā)展實踐的政策啟示——基于浙江省獨立學院的實地調查[J].復旦教育論壇,2011(9):56.
②闕明坤,耿菊萍,雷承波.國有民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的困境與對策[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9.
③⑩鄭淑超.獨立學院轉設的新選擇:基金會辦學[J].黃河科技學院學報,2021,23(9):20,25.
④王一濤,劉洪.公辦型獨立學院轉設的困境、路徑及對策建議[J].復旦教育論壇,2021(3):83.
⑤楊新春,張萬紅,張立鵬.獨立學院轉設的動因、困境及對策再探析——以江蘇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21(4):23.
⑥劉杰書,曾繁榮.新常態(tài)下“國有民辦”獨立學院發(fā)展應向何處去[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185.
⑦張曉玲.以“目標協(xié)商”為導向的德國高校公法基金會改革——以哥根廷公法基金會大學為例[J].德國研究,2011(4):61.
⑧張善飛,嚴霞,余萍,等.基金會辦大學的德國啟示[J].江蘇高教,2018(12):60.
⑨張應強.高等教育質量民間立場與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J].江蘇高教,2021(11):2.
111213呂宜之.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基金會辦學模式探究[J].江蘇高教,2020(9):45,45,45.
14劉鐵.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研究[D/OL].廈門:廈門大學,2003:4.[2022-12-20].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9908&filename=2004033801.nh&uniplatform=NZKPT&v=Iuk_bh5M8sKiIxFSOBbXq5jONEi4TS_Hngboz4TwR9-mZuESQWAuvFsLON17t2NQ.
[參考文獻]
[1]徐緒卿.關于部分獨立學院轉設為地方公有民辦普通高校的思考 ——以浙江省內生型獨立學院轉設為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0(5):41-47.
[2]鄭淑超,周海濤.基金會辦大學: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J].高等教育研究,2022(2):75-80.
[3]劉金娟,方建鋒.我國基金會參與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9(6):41-47.
[4]曹美麗.全國首創(chuàng) 寧波高校辦學實行績效評價[EB/OL].(2019-01-10)[2022-09-2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255022217484190&wfr=spider&for=pc.
[5]熊丙奇.西湖大學的辦學模式和辦學制度設計值得關注[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8(3):24-27.
[6]鐘秉林,景安磊.獨立學院轉設現狀分析與轉設后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1(4):14-19.
[7]秦和.基金會: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制度創(chuàng)新的一種探索[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9(21):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