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一》“土壤”為例

2022-05-06 04:54:14張艷梅
地理教學 2022年8期
關鍵詞:事象五育德育

張艷梅

(福建省廈門集美中學, 福建 廈門 361021)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yǎng)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到2022年,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體系進一步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進一步健全。[1]高中地理教學注重引入真實情境。教學過程中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經濟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作為真實教學情境,將德育融于高中地理教學,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情境中滲透地理過程、地理原理及地理規(guī)律的意義建構,提升學生在區(qū)域認知及綜合思維素養(yǎng)下的智育水平;通過真實情境中對地理現(xiàn)象的觀察、辨別與比較,培育學生發(fā)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美、秩序美、行為美和藝術美等,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與保護自然和人文之美的意識;通過地理實驗、野外實踐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注重勞動實踐在地理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通過關注體育賽事及自身體育鍛煉等,加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關心及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注重觀察并解釋地理現(xiàn)象的習慣。

一、改變智育為主的現(xiàn)象,提升五育融合在地理教學中的地位

原有的教學評價更多地注重對智育水平的考查,致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地理過程、地理原理及地理規(guī)律的理解及應用,較少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所取得的進步及中華民族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提升等滲透于高中地理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以知識學習及解題能力提升為主,缺少德育、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等在學習過程中的滲透,致使學生具備解題能力,卻缺少了適應社會的能力,無法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真正目的。新時代教學評價改革要求改革學生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2]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提升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地位,通過對學生課前及課后的比較,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以期不斷提升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水平,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依托整體性思想,構建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模型

整體性思想是指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作為整體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學,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和遷移應用等螺旋式上升的循環(huán)過程,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實現(xiàn)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模型圖

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模型基于整體性思想,依托課程標準、現(xiàn)行教科書、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等設計循環(huán)上升的學習活動,通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目標。

三、基于真實情境,設計五育融合于高中地理教學的課堂實例

五育融合于高中地理教學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參照課程標準,選取恰當?shù)慕虒W情境,通過解決多元化問題,不斷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本文選取人教版高中必修《地理一》“土壤”這一章節(jié),創(chuàng)設“北京社稷壇五色土”“中國不同地區(qū)土壤顏色”“中國土壤沙漠化實驗”“福建、新疆、黑龍江等地的土壤”“武夷山垂直方向的土壤”“六鰲沙土”等作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土壤,通過區(qū)域差異比較及成因對比分析,探討土壤的功能及養(yǎng)護,從而實現(xiàn)五育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教學思維路徑如圖2所示。

圖2 五育融合在“土壤”教學中的教學思維路徑

1.觀察“五色土”,比較中國土壤顏色差異,滲透德育與美育

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教科書內容,更可以讓學生感知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樹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文化觀與價值觀。

情境:北京社稷壇上鋪有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的五色土?!拔迳痢贝碚麄€中華大地的土壤,寓意著中華疆域地大物博、多姿多彩。投影展示北京社稷壇“五色土”及中國典型地區(qū)土壤剖面顏色分布圖(圖略)。

思考:結合中國典型地區(qū)土壤剖面顏色分布圖,描述不同區(qū)域的土壤顏色差異,說明北京社稷壇“五色土”的來源,推測影響“五色土”顏色差異的主要因素。

北京社稷壇“五色土”體現(xiàn)了我國從歷史時期就開始重視土壤的作用?!拔迳痢边@一教學情境的引入,可以加強學生對土壤功能的思考及重視,提升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學生通過對“五色土”及中國不同地區(qū)土壤顏色的觀察,進而對不同地區(qū)土壤顏色進行比較,獲取土壤的顏色之美、秩序之美,感受地理的美學價值。教學過程中通過呈現(xiàn)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土壤顏色分布圖,讓學生直觀感知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土壤之美,深刻認識到中國自然環(huán)境的豐富多樣性。

2.感知科技進步,探究土壤養(yǎng)護的區(qū)域差異,強化德育與勞動教育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在許多領域的技術應用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了充分發(fā)揮不同地區(qū)的土壤功能,我國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土壤性狀,實施了因地制宜的改良措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通過對不同區(qū)域土壤改良措施的比較,更能體會我國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提升德育及勞動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

情境: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我國研制出了“沙漠土壤化”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我國新疆等地沙漠的改良,使我國萬畝沙漠變成良田,使新疆的物產更加豐富。播放視頻:中國“沙漠土壤化”技術及產生的影響;投影展示我國典型地區(qū)土壤剖面分布圖(圖略)。

思考:(1)簡述我國典型地區(qū)土壤剖面的顏色差異,推測不同顏色差異背后的土壤性狀及土壤功能差異。(2)說明“沙漠土壤化”技術主要實現(xiàn)的土壤功能,推測該技術的推廣將對當?shù)丶捌渌貐^(qū)農產品供應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學生通過學習“沙漠土壤化”技術,了解我國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及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吧衬寥阑奔夹g使沙漠的保水能力增強,進而使沙漠地區(qū)的綠化率不斷提高,使我國萬畝沙海變成良田,該技術受到了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熱烈歡迎?;谠撉榫车膶W習,學生可以樹立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信心,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中國“沙漠土壤化”實驗的演示,學生認識到我國新疆等地在該技術的影響下,土壤功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新疆等地的物產更加豐富,“沙漠土壤化”技術的實施為當?shù)貏?chuàng)造了更多的勞動機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該活動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勞動人民的智慧,提升勞動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

3.觀察土壤剖面,說明土壤形成的區(qū)域差異,增強美育與智育

地理事象的形成是空間中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不同的地理事象,通過觀察地理事象的顏色、秩序、形態(tài)等,體會地理事象顏色、形態(tài)及意境之美,提升學生的地理審美素養(yǎng);通過對地理事象形成原因的對比分析,說明影響地理事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升智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情境:投影展示我國新疆、福建與黑龍江等地的土壤剖面圖、植被景觀圖及氣候資料圖(圖略)。

思考:(1)比較新疆與福建兩地地帶性土壤差異,說明形成兩地地帶性土壤差異的主導因素。(2)比較福建與黑龍江地帶性土壤的差異,結合生物循環(huán)過程,說明福建省單位面積平均植被凋落量遠比黑龍江省豐富,而有機質含量卻較低的原因。

通過比較分析新疆、福建及黑龍江等地的土壤形成因素,在土壤觀察中進行審美教育,學生不斷認識到地理學科的科學美和形態(tài)美,提升其審美素養(yǎng)。通過對不同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比較分析,學生得出氣候、生物和人類活動等對土壤形成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從要素關聯(lián)及時空關聯(lián)的視角分析地理問題的習慣,提升智育水平。

4.遷移應用新知,說明山地土壤形成機制,提升體育與智育

地理事象是復雜多樣的,是區(qū)域中多種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生理解地理事象形成的普遍性規(guī)律后,需要在真實復雜情境中遷移應用所學知識,理解其它要素對于地理事象形成的影響。學生理解了氣候、生物、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影響后,觀察武夷山不同地區(qū)的土壤顏色差異,進而分析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情境:武夷山不同地區(qū)土壤類型圖及相應的區(qū)域背景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武夷山不同地區(qū)土壤類型圖及相應的區(qū)域背景資料[3]

思考:(1)結合所學知識,推測武夷山山頂夷平面形成山地草甸土的氣候及生物因素。(2)依據表1,分別比較并說明土壤觀測點①與②兩地、③與④兩地土壤顏色的差異。

區(qū)域特征差異是地理事象差異的視角之一。與②地相比,①地為武夷山山頂夷平面,因海拔相對較高,風力較大,氣溫較低,降水較多,植被以山地草甸為主,微生物分解速度較慢,植物殘體較多,故土壤含水率較高,土壤中的腐殖質含量較高,土壤呈灰褐色。②地海拔相對較低,氣溫較高,山體坡度較大,土壤排水條件較好,土壤淋溶作用相對較強,故土壤腐殖質含量相對較低,土壤呈棕黃色。③地與④地相比,兩地的氣候、地形、植被等較為相似,但是兩地所形成的土壤卻不相同,說明造成③和④兩地土壤類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質,故為成土母質影響礦物質成分、土壤顏色和發(fā)育速度等。

武夷山是福建省的著名旅游景點,部分學生假期去旅游,加強了體育鍛煉,但是對武夷山垂直方向上的土壤差異了解較少。利用情境展示武夷山垂直地帶的土壤差異,培養(yǎng)學生用地理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尤其是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如爬山、郊游等戶外活動)觀察土壤,提升體育在高中地理學習的應用。

5.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說明食物來之不易,提升德育與勞動教育

教學過程中選取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地理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觀察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并用所學知識解釋地理事象的思維習慣,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生活中地理事象是自然要素與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逐步養(yǎng)成分析地理事象、愛惜人類勞動成果的習慣,提升德育與勞動教育在地理教學中應用。

情境:產自福建漳浦縣六鰲鎮(zhèn)的地瓜,以香、甜、糯著稱。該地瓜在海邊沙地種植,當?shù)鬲毺氐纳迟|土壤最有利于薯塊的生長。

思考:(1)說明六鰲鎮(zhèn)土壤多為沙質土壤的原因。(2)地瓜的生長包括育苗、插秧、爬藤及結果,說明六鰲鎮(zhèn)沙質土壤對當?shù)厣a優(yōu)質地瓜的有利影響。

生活情境的選取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和地理學習的參與度與效度;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用地理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進而將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與所學地理原理與規(guī)律進行關聯(lián),形成用系統(tǒng)的、發(fā)展的及辯證的眼光看待地理事象的習慣,實現(xiàn)地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的深度融合。

地瓜是福建人民喜愛的食物之一,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本文選取在福建六鰲鎮(zhèn)沿海沙質土壤環(huán)境中生長的地瓜作為情境素材,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推測六鰲鎮(zhèn)沙質土壤的形成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介紹地瓜生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關注地瓜生長過程,養(yǎng)成勞動習慣及勞動意識,進而分析沙質土壤對六鰲鎮(zhèn)地瓜香、甜、糯等特性的可能影響,逐步認識到食物的來之不易,養(yǎng)成珍惜勞動成果的習慣。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五育至關重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真實問題情境,不僅提升了學生地理學習的熱情,也加強了德育、美育、體育與勞動教育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使學生在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中深度思考、訓練思維,加強地理原理與規(guī)律在解釋地理事象中的應用。

猜你喜歡
事象五育德育
五育并舉,協(xié)同育人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堅持五育并舉,引領學校未來發(fā)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五育并舉 德潤童心
體育教學(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五育并舉”下家校社資源整合的價值意義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禁戲下行與“以神為戲”之民間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劇為例
戲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36
詩學事象研究綜論
淳化县| 探索| 清原| 湟中县| 江川县| 塔河县| 九龙县| 海门市| 高青县| 盐源县| 尉犁县| 大丰市| 通河县| 济阳县| 湖南省| 威远县| 盐津县| 武胜县| 梁平县| 四川省| 庐江县| 双城市| 保定市| 府谷县| 安溪县| 古浪县| 鄂州市| 开原市| 左贡县| 怀远县| 红原县| 房山区| 新干县| 利川市| 永登县| 资讯 | 襄城县| 平远县| 林周县| 巫溪县|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