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
漢代的樂府詩不乏傳世之作,其中就包括《孔雀東南飛》?!犊兹笘|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這首詩作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其“質而不俚,亂而能整,敘事如畫,敘情如訴”(出自王世貞的《藝苑卮言》)。詩人以一對青年男女的婚戀悲劇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在敘事上頗具匠心。他綜合使用各種藝術手法,使得作品的情節(jié)曲折動人。深入分析《孔雀東南飛》的敘事線索、敘事結構、敘事角度等,我們不難感受到樂府詩的藝術魅力。接下來,筆者就詳細談談。
一、敘事線索:雙線并進
任何一個故事都是由時間、地點、人物等多種要素組成的。在敘事時,作者需用一條或者數(shù)條線索將不同的要素串聯(lián)在一起,才能寫出一個精彩曲折的故事?!犊兹笘|南飛》在敘事上采用的是雙線并進的方式,一共有兩條線索:一是劉蘭芝與焦仲卿之間的愛情悲劇。從女主人公劉蘭芝自敘身世開始,到焦仲卿為劉蘭芝求情未得允,再到劉蘭芝自請離去,夫妻二人立下誓言,劉蘭芝返回娘家,被母兄逼婚,無奈改嫁,最后到夫妻二人雙雙殉情。從整個故事的起因,到其間的波折,到最后的結局,線索極為清晰完整。這也是整個故事的主線索。二是以劉蘭芝與封建大家長之間的尖銳矛盾為線索。劉蘭芝與焦母之間的矛盾是整個故事的導火索。正因為劉蘭芝與焦母之間出現(xiàn)了矛盾沖突,所以她才無奈請求離去,后又被逼改嫁。劉蘭芝離開焦家是其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劉蘭芝與焦母、兄長之間的矛盾沖突雖不是故事的主線,卻起到了從旁輔助的作用,既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為豐滿。除了在布局上采用雙線并進的方式,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還采用了雙重敘事的方式。比如,在故事的結尾,焦仲卿與母親訣別之后,“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在家中苦苦等待的劉蘭芝始終沒有得到焦仲卿的消息,最后“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兩件事發(fā)生的時間大致相同,一方面暗示兩個人的命運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相互照應的作用。
詩人對敘事線索的巧妙安排,使得故事的矛盾沖突更為集中,為塑造人物形象留下了更為充足的空間。焦仲卿與劉蘭芝原是一對情深意濃的年輕夫妻,卻在封建禮制的壓迫下雙雙離世。詩人正是緊緊地抓住這一點,采用雙線并進的方式來表現(xiàn)了劉蘭芝的堅強、果敢,以及封建制度對人的戕害。
二、敘事時間:靈活多變
《孔雀東南飛》的敘事時間是靈活多變的。在詩歌的開篇,劉蘭芝自敘身世:“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贝颂幉捎昧说箶⒌姆绞?,以劉蘭芝的口吻,回憶過去發(fā)生的事,既展現(xiàn)了劉蘭芝的聰慧、多才,又展現(xiàn)了其在婚姻生活中不如意的現(xiàn)狀。盡管她在焦家處處小心,勤儉持家,侍奉長輩,卻仍然受到焦母的苛責,無奈之下只得選擇離開焦家。倒敘加快了整個故事的節(jié)奏,快速進入主題,省去不必要的敘述,節(jié)省了敘事的時間,使得故事的矛盾更為集中。又如,劉蘭芝在離開焦家時,與小姑作別:“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眲⑻m芝追憶往事,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劉蘭芝才嫁入焦家時,小姑還不會獨立行走,而當劉蘭芝離開焦家時,小姑卻已經(jīng)長得和她一般高了??梢姡瑒⑻m芝在焦家的時間并不短,與焦家人也已經(jīng)非常熟悉了。她數(shù)年辛勤持家,孝敬公婆,照顧小姑,但最終的結局卻是被焦母嫌棄。這意味著劉蘭芝所有的付出完全沒有任何意義,這怎能不讓人感到寒心呢?再如,劉蘭芝在與焦仲卿作別之時,曾言:“……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植蝗挝乙?,逆以煎我懷?!边@里采用了預敘的方式,即對尚未發(fā)生的事進行預料。劉蘭芝雖然答應焦仲卿,愿意遵守兩人之間的承諾,但是依然對未來充滿了擔憂。她并不是怕自己不能堅守誓言,而是畏懼外在的壓力。根據(jù)后面的情節(jié)看,劉蘭芝的擔憂確有道理。她才回到娘家,便受到兄長的苛責。劉蘭芝因婆家不容才返回娘家,但劉蘭芝的兄長非但不寬慰她,反而立即逼她出嫁。這也是導致劉蘭芝處處受制、陷于被動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離開焦家之時,劉蘭芝才會提前告知焦仲卿,希望焦仲卿能夠盡早說服焦母,改變兩個人的命運。但故事的最后,劉蘭芝在兄長的逼迫下答應改嫁,最終“舉身赴清池”。
在時間的安排上,故事并沒有完全按照時間順序來寫,而是根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求,或順敘,或倒敘,或預敘,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使得原本簡單的故事變得一波三折。靈活多變的敘事時間既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又引人深思:劉蘭芝與焦仲卿原是一雙璧人,為何最終卻無法在一起?他們的抗爭為何失敗了?
三、敘事角度:多方切入
對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梢?,敘事角度也是極為重要的?!犊兹笘|南飛》在敘事上采用了多方切入的方法,即通過不同的人物來講述故事。這樣做一是有利于展現(xiàn)故事的全貌,二是可以展現(xiàn)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蘭芝求去”為例。劉蘭芝自述:“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而焦母則認為:“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由此可見,兩人之間的摩擦和紛爭由來已久,最終導致矛盾的爆發(fā)。劉蘭芝作為兒媳,認為自己并無過錯,而是“君家婦難為”;焦母則覺得劉蘭芝凡事獨斷專行,不順從長輩的意愿,因此強迫焦仲卿休妻。對于此事,焦仲卿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由此可見,焦仲卿對妻子并無意見,劉蘭芝覺得自己深受委屈,焦母則指責兒媳不孝順。從三個人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焦母專制蠻橫,焦仲卿優(yōu)柔寡斷,劉蘭芝個性倔強。又如,對于劉蘭芝拒絕改嫁一事,“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而“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可見,劉蘭芝的母親心疼女兒,并不愿意逼迫她,但是劉蘭芝的兄長卻一再相逼,半點不肯相容。劉蘭芝雖然還惦記著與焦仲卿的情分,但母親性格懦弱,難以庇護自己,兄長性情粗暴,稍有不如意便嚴加喝斥。她在娘家處境也非常的艱難,所以最后走上了絕路。
詩人從多方切入,讓不同的人物角色談自己的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為豐滿,也讓讀者更加完整地了解整個故事,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處境。
四、敘事結構:前后照應
詩人在講述故事之前以“序言”的方式簡單交代了整個故事的大致走向,然后以“興”的方式引出故事,“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篇末再次以“興”的方式收束全篇,“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在古典文學中,“鴛鴦”是有情的鳥兒,代指世間相戀的男女。焦仲卿與劉蘭芝雙雙殉情,但他們的故事卻在世間流傳下來。后世之人借詠嘆兩人之事,來表達對幸福生活、美滿婚姻的向往。開篇的“孔雀”與篇末的“鴛鴦”兩相照應。劉蘭芝與焦仲卿生前分離,死后合葬,也是兩相照應的。世事的冷酷無情,與世人所期盼的美好生活,同樣是兩相照應的。焦仲卿與劉蘭芝原本是一雙璧人,情深意篤,卻被封建禮教強行拆散,兩人無奈之下只能雙雙殉情,離開了讓他們傷心的世界。又如,在詩中,劉蘭芝被遣歸家,與焦仲卿在大道口離別時相互發(fā)誓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焙髞?,焦仲卿聽聞妻子被逼再嫁,趕來相會時仍引當初兩人“磐石與蒲葦”的誓言來責問妻子。這也是前后呼應的,很好地突出了焦仲卿與劉蘭芝感情的堅貞?!恫奢奶霉旁娺x》曾指出:“凡長篇不可不頻頻照應,不則散漫。篇中如十三織素云云、磐石蒲葦云云,皆是照應法。然用之渾然,初無形跡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p>
綜觀全詩,詩人不僅清楚地交代了所有的敘事要素,而且十分注意敘事結構的完整性。故事的起因與結果不僅前后照應,而且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可信度,賦予其感天動地的藝術力量。
總之,《孔雀東南飛》無論是在敘事線索、敘事時間、敘事角度還是在敘事結構上,都有其獨到之處,為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