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肖彤 楊文蘭 夏 偉 董 喆 王 靜 劉 蕾 羅成華 熊光武
(北京大學國際醫(yī)院婦產科,北京 102206)
靜脈內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子宮平滑肌瘤組織向靜脈內生長并形成瘤栓,或者是靜脈壁自身的平滑肌組織增生后突向管腔內的腫瘤,是一種罕見的、特殊類型的平滑肌腫瘤[1]。IVL常見于育齡期及圍絕經期婦女,早期生長在血管內,局限在子宮,病灶生長范圍可超出子宮,延伸至髂內靜脈,經盆腔內靜脈延伸至下腔靜脈,甚至侵入右心房、右心室而累及心臟,嚴重可引起肺動脈栓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2]。因病變彌漫,手術困難,且術前難以確診,故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十分重要。2020年5月我科收治1例血管平滑肌瘤病,本文結合文獻對臨床特點、診斷要點、治療方法及預后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女,51歲,因發(fā)現子宮肌瘤15年,進行性增大4年,下肢水腫2年于2020年5月入院?;颊咂剿卦陆浺?guī)律,6 d/25~27 d,量中。15年前(2005年)體檢發(fā)現子宮肌瘤3 cm,伴月經量增多,每天用5~6片夜用衛(wèi)生巾,伴貧血,血紅蛋白(Hgb)70~80 g/L,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因有生育計劃,拒絕手術,定期復查,肌瘤緩慢增大。4年前(2016年)復查子宮肌瘤增大,最大徑11 cm,并出現尿頻伴尿不盡感。醫(yī)生再次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因尚未完成生育,拒絕手術。2017年6月5日因月經量多行診刮術,自述病理為“良性”(未見病理報告),術中出現麻醉劑過敏,表現為頭暈、頭痛、一過性血壓升高,術后第5天(2017年6月10日)因發(fā)熱、腹痛、惡心就診,考慮診刮后感染引起敗血癥收入重癥監(jiān)護室治療1周,期間曾出現右側胸腔積液,自行吸收。2018年4月開始口服米非司酮共4個月,子宮肌瘤縮小不明顯,因副反應嚴重而停藥。2018年6月開始出現間斷雙下肢水腫,右側為著,未診治。2018年12月腹盆部CT提示右髂內靜脈血栓形成,轉診至血管外科。2019年2月肺通氣/灌注顯像提示可疑肺栓塞,給予口服抗凝藥Eliquis(阿哌沙班)5 mg bid治療至今,服藥后復查肺血栓消失,右盆腔靜脈血栓無明顯變化。醫(yī)生建議手術治療,術前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預處理。2019年4月開始注射GnRHa共7個月,子宮肌瘤及血栓縮小不明顯,下肢水腫逐漸減輕,注射GnRHa過程中出現血壓升高,最高170/90 mm Hg,伴頭暈、頭脹,停用GnRHa后血壓逐步恢復正常,水腫逐漸加重。2019年5月曾行經腹子宮肌瘤穿刺活檢,自訴病理為“良性”(未見病理報告)。門診以“子宮多發(fā)肌瘤、靜脈內平滑肌瘤?。俊笔杖朐?。自訴對多種麻醉劑、MRI造影劑(釓)過敏史,表現為頭暈、頭痛、一過性血壓升高。適齡結婚,G0P0,未避孕未孕,夫妻生活正常,曾于生殖中心診治無果。自注射GnRHa開始出現藥物性閉經,停藥后月經未恢復。否認家族腫瘤病史。
入院查體:下腹膨隆,可捫及巨大不規(guī)則實性包塊,上達臍上3指,左側達腋前線,右側達腋中線,全腹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腹水征(-),雙腎區(qū)無叩擊痛,雙下肢水腫(+)。婦科查體:外陰正常,右側陰道壁被包塊壓迫向左側外凸,陰道偏向左側,宮頸被上抬,窺不見,觸診質中,子宮前位,如孕5月大小,質硬,活動欠佳,無壓痛,子宮右后方可及巨大實性包塊直徑20 cm,下達陰道中段,與盆側壁關系密切,活動欠佳,無壓痛,子宮右上方可觸及直徑10 cm外凸質硬結節(jié),上界達臍上3指,表面光滑,無壓痛,雙側附件觸診不清。
輔助檢查:Hgb 133 g/L,卵巢刺激素(FSH)10.07 U/L,女性腫瘤標志物九項(CA125、CA19-9、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蛋白15-3、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骨膠素CYFRA21-1、胃泌素釋放肽前體、人附睪分泌蛋白HE4)均正常。腹部彩色超聲:左腎囊腫,雙腎盂輕度分離,右側輸尿管上段擴張。婦科彩色超聲:宮體及宮頸顯示不清,盆腹腔沿宮頸及宮體后壁可見多核低回聲結節(jié),上緣達臍上3指,左達腋前線,右達腋中線,內膜似可見厚約0.5 cm,右中上腹部低回聲結節(jié)10.1 cm×11.2 cm×7.3 cm,CDFI:結節(jié)內部及周邊血流信號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 0.52、搏動指數(pulsatility index,PI) 0.78,提示多發(fā)性子宮肌瘤,闊韌帶肌瘤(平滑肌瘤病待排除)。下腔靜脈及髂血管超聲:下腔靜脈肝下段可見實性等回聲,范圍約7.2 cm×2.9 cm,向下延及雙側髂總靜脈,雙側髂內靜脈顯示欠清晰,雙側髂外靜脈未見明顯異常,周圍靜脈迂曲擴張,多發(fā)交通支形成,該段下腔靜脈內未見明顯血流信號,周圍未見明顯側支血管,結論:陽性所見符合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靜脈及雙側髂總靜脈可能。超聲心動:左室射血分數73%,三尖瓣反流(輕度)。下肢靜脈超聲:雙下肢靜脈超聲未見血栓形成。下腔靜脈CT三維成像(圖1):靜脈期約平L3椎體以下水平下腔靜脈明顯增粗,腔內可見軟組織密度影,其強化程度與盆腔病變基本相同,提示下腔靜脈內占位,結合病史考慮平滑肌瘤病。術前診斷:①靜脈內平滑肌瘤病(下腔靜脈、雙側髂總靜脈、右側髂內靜脈);②子宮多發(fā)肌瘤;③深靜脈血栓病史(右盆腔);④腎囊腫(左側);⑤腎積水(雙側);⑥輸尿管擴張(右側)。
圖1 術前下腔靜脈CT三維成像評估 A.冠狀面;B.矢狀面;C.橫切面。白色箭頭為下腔靜脈內病灶,黑色箭頭為右側髂總靜脈內病灶,紅色箭頭為右側髂內靜脈內病灶,m為子宮肌瘤病灶 圖2 術后標本及剖視A.術后標本(完整);B.術后標本(剖視)。白色箭頭為下腔靜脈平滑肌瘤病灶,黑色箭頭為右側髂總靜脈、右側髂內靜脈平滑肌瘤病灶,黃色箭頭為子宮肌瘤病灶,綠色箭頭為分碎的盆腔平滑肌瘤病灶 圖3 顯微鏡下見細胞豐富,伴奇異核,核分裂像罕見,診斷靜脈內平滑肌瘤病(HE梁色 A.×100;B.×400)
2020年5月11日行多學科聯合會診,包含婦科、放射科、超聲科、介入血管外科、心外科、腹膜后腫瘤科、重癥醫(yī)學科、麻醉科、輸血科,共同討論治療方案。2020年5月15日全麻下行膀胱鏡檢查+雙側輸尿管支架置入+開腹全子宮雙附件切除+盆腔平滑肌瘤病灶切除+下腔靜脈部分切除+右髂總靜脈切除+右髂內靜脈切除術。因輸尿管受壓變形,走行異常,輸尿管支架放置較困難。開腹見子宮增大約20 cm×18 cm×15 cm,表面較光滑,右側宮角部外凸肌瘤直徑10 cm,將子宮抬起,分離并暴露下腔靜脈上段,于右腎靜脈下方用細尿管臨時阻斷下腔靜脈。高位結扎雙側骨盆漏斗韌帶,逐次切斷子宮各韌帶至宮頸內口水平。因子宮體積巨大,周圍粘連重,殘余病灶較多,暴露困難,于子宮峽部水平切開,切除子宮體部及雙附件。打開后腹膜,探查下腔靜脈、右側髂總靜脈及右側髂內靜脈增粗,內布滿質硬病灶,左側髂總靜脈及右側髂外靜脈內未探及明顯病灶,行部分下腔靜脈、右側髂總靜脈及右側髂內靜脈及血管內病灶切除,縫扎下腔靜脈、右髂外靜脈及左髂總靜脈斷端。宮旁及膀胱表面遍布平滑肌瘤病灶,并沿血管延伸生長至盆底血管,部分延伸至盆壁,與周圍組織邊界欠清,右側輸尿管穿入盆底20 cm肌瘤中。沿膀胱表面逐步分離切除盆腔病灶,達盆底肌肉和骶棘韌帶處。最后完整切除殘余宮頸,探查未見殘余病灶,縫合關閉后腹膜及陰道斷端。手術時間7 h,難度極大,過程尚順利。術中出血6000 ml,輸液10 750 ml,包括懸浮紅細胞18 U(3600 ml),血漿1200 ml,血小板1 U(200 ml),晶體液4750 ml,膠體液1000 ml,尿量1810 ml,色淡紅。術后平安返回病房。術后病理(圖2,3):①(下腔靜脈、右髂總靜脈、右髂內靜脈)靜脈內平滑肌瘤病,細胞豐富,伴奇異核,核分裂像罕見。②子宮+雙附件:肌壁間多發(fā)平滑肌瘤(最大徑約13 cm),部分呈葉狀、局灶鈣化,細胞豐富伴奇異核,核分裂像罕見。免疫組化:Caldesmon(+),SMA(+),CD10(部分+),p16(部分+),P53(部分+),Ki-67(3%+),CD31(血管+),網織纖維(+)。
返回病房后即予下肢氣泵促進血液循環(huán)20 min bid,術后48 h開始予低分子肝素4100 U Q12 h抗凝,10 d后改為口服抗凝藥Eliquis(阿哌沙班)5 mg bid。術后3 d(2020年5月18日)會陰部及雙下肢腫脹明顯,非凹陷性,右側大腿腫脹更明顯,左側髕骨上53 cm,左側髕骨下36 cm,右側髕骨上58 cm,右側髕骨下37 cm。術后5 d(2020年5月20日)自覺咽痛、咽干、咳嗽,夜間較重,予新咽靈、霧化吸入、肺力咳等保守治療5 d無明顯變化。2020年5月25日查體:雙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呼吸音低,局部叩診呈實音,腹部移動性濁音陽性,胸片提示右側胸腔中量積液,累及斜裂間,右下肺膨脹不全。超聲提示右側胸腔積液深17 cm,腹部肝周液深2.5 cm,右髂窩液深2.1 cm,左髂窩液深2.8 cm??紤]為手術范圍廣,下肢淋巴回流受阻,腹腔內淋巴液漏出引起腹水,繼發(fā)右側胸水可能性大,亦不能除外結核、感染、腫瘤等可能。2020年5月26日行胸腔穿刺并置管引流及腹腔穿刺,留取胸腹水行相關化驗,除胸水李瓦他試驗3+外,其余項目均正常。每日胸腔引流量波動在700~1650 ml。2020年5月27日開始雙下肢腫脹逐漸好轉,出現右下肢疼痛、麻木,考慮與手術后創(chuàng)傷性炎癥刺激及神經損傷有關,予甲鈷胺營養(yǎng)神經并康復理療1周后明顯改善。2020年5月30日胸水呈乳糜樣,乳糜實驗陽性,考慮乳糜胸,每日引流量波動在130~1100 ml,曾嘗試短暫夾閉引流管,患者出現咳嗽、胸悶等不適,遂保持開放。請淋巴外科會診后,予高蛋白、低脂飲食。2020年6月9日夾閉引流管后患者無明顯不適,2020年6月12日復查胸片提示右側少量胸腔積液。2020年6月13日復測左側髕骨上47 cm,左側髕骨下35 cm,右側髕骨上51 cm,右側髕骨下35.5 cm。2020年6月19日拔除胸腔引流后出院。
出院診斷:①靜脈內平滑肌瘤病(下腔靜脈、右側髂總及髂內靜脈);②子宮多發(fā)平滑肌瘤;③腎囊腫(左側);④腎積水(雙側);⑤輸尿管擴張(右側);⑥乳糜胸(右側);⑦乳糜腹。
隨訪10個月,一般情況好,雙下肢偶有水腫,右下肢偶有疼痛,右足仍有麻木,余未訴不適,盆腔超聲及血管超聲均未見異常。
因IVL可侵及子宮外靜脈系統(tǒng),婦科超聲聯合靜脈血管彩超、超聲心動圖或血管CT、 MRI 等多種輔助檢查使IVL的診斷率明顯提高[3]。超聲心動圖有助于確定病變遠端的范圍。CT和MRI提供多平面的橫斷面視圖,是IVL最有用的成像方式。MRI特別有助于區(qū)分IVL與血栓,使用釓造影劑后,IVL病灶表現為不均勻增強,血栓無增強[4]。石蠟病理是確診IVL的金標準。IVL鏡下血管豐富,管壁為瘤樣增生的平滑肌細胞,需要與子宮平滑肌肉瘤、間皮細胞瘤等鑒別診斷。免疫組化檢查如結蛋白、鈣結合蛋白、抗平滑肌抗體、波形蛋白、CD34、HMB45/Melanoma可用于鑒別診斷,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對于疾病的后續(xù)治療可提供參考[5]。
本例患者子宮肌瘤存在15年,進行性增大,有月經量增多導致貧血、盆腔包塊、尿頻及下肢水腫等表現,子宮肌瘤增長迅速,但因患者有生育需求,未行手術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腹盆腔CT提示右髂內靜脈血栓形成1年多,MRI可以進一步輔助鑒別診斷,但因患者對MRI造影劑釓過敏,未能進一步完善MRI檢查,根據術前檢查及手術情況考慮為IVL誤診為血栓。
本例腫瘤廣泛蔓延,除累及盆腹腔外,還累及髂靜脈、下腔靜脈,導致下腔靜脈嚴重受累引起閉鎖。近年來,IVL腫瘤蔓延致血管廣泛受累的文獻報道多數累及部位為下腔靜脈、右心房及右心室,主要表現為胸悶、呼吸困難、暈厥等[6~9]。腫物與血管壁大多無粘連,活動度好,故手術方式多為血管切開+腫物切除,或直接從血管遠端牽拉完整取出腫物,手術難度相對較低,僅1例腫物與血管壁存在粘連,行部分血管切除,且有殘留病灶未完全切凈。本例血管內腫物遍布髂血管與下腔靜脈,質地堅硬,與血管壁致密粘連,無法分離,引起血管閉塞,因此,無法行血管切開+腫物切除,僅可行受累部分血管切除術。此外,宮旁及膀胱表面也遍布平滑肌瘤病灶,并沿血管延伸生長至盆底血管,部分延伸至盆壁,達盆底肌肉和骶棘韌帶處,與周圍組織邊界欠清,右側輸尿管被包繞在病灶中,累及范圍廣,手術難度極大,并發(fā)癥多。切除部分血管后出現靜脈和淋巴回流受阻,患者出現雙下肢腫脹、疼痛及大量胸、腹腔積液,甚至出現乳糜胸。
本例15年前即發(fā)現子宮肌瘤,已引起月經量增多致貧血,可僅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是手術最佳時機。4年前子宮肌瘤明顯增大,并出現尿頻,可僅行子宮肌瘤剔除或全子宮切除術,保留卵巢。直到1年前出現右髂內靜脈病灶,雖當時誤診為血栓,但考慮為IVL累及右側髂內靜脈,若此時手術,除切除全子宮外,還需切除雙側卵巢,但可僅切除右側髂內靜脈內病灶或右側髂內靜脈,但患者仍未立即手術,先GnRHa預處理。因患者保留子宮及卵巢意愿強烈,對手術方案、風險預防和處理方案有異議,發(fā)現髂血管病灶后1年多手術,此時病灶已向上延伸至下腔靜脈,手術范圍廣,難度大,術前行多學科聯合會診,手術方式選擇全子宮雙附件切除,并高位結扎雙側卵巢動靜脈。為避免術中損傷輸尿管,術前放置雙側輸尿管支架。因腫瘤累及下腔靜脈、右側髂總靜脈及右側髂內靜脈,且與血管壁粘連致密,分離困難,故術中同時切除腫瘤累及的部分血管,探查其余血管未及明顯腫瘤殘留??紤]手術完整切除腫瘤,故術后未進一步應用藥物治療。手術出血多,損傷大,并發(fā)癥多。
因此,子宮肌瘤若有手術指征,應盡早手術治療,發(fā)現IVL亦應盡早手術治療,避免病灶進一步生長、蔓延,可能更有利于完整切除病灶,盡量保留器官,術后恢復更快?;颊邞硇月犎♂t(yī)生的專業(yè)建議,把握最佳的手術時機。
IVL雖為良性疾病,但具有蔓延性生長、易復發(fā)等不良生物學行為,臨床表現及影像學表現均無特異性,故早期的識別和診斷較為困難。因病變可累及大血管及心臟,嚴重者危及生命,因此,提高對IVL的認識尤為重要。婦科彩超、超聲心動、血管CT及MRI等多種輔助檢查方法聯合可能有助于早期識別病變及累及范圍。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完整切除腫瘤是手術治療的關鍵,應根據病情選擇有條件的醫(yī)院實施手術。因IVL具有雌激素依賴性,故建議同時切除卵巢。GnRHa等藥物輔助治療可能有助于控制IVL的進展和復發(fā),但需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