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濟瀆廟與濟水崇拜

2021-12-25 09:28:42李立政
關鍵詞:濟水水神

□李立政

《爾雅·釋水》曰:“江、河、淮、濟為四瀆。 四瀆者,發(fā)源注海者也?!薄妒酚洝ひ蟊炯o》引《湯誥》載:“大禹治水,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 ”有關史料稱,到了唐代,四瀆又略作調(diào)整:大淮為東瀆,大江為南瀆,大河為西瀆,大濟為北瀆。古人認為,凡能出云為風雨的就是水神,對其都應該敬畏有加,立廟祭祀。 因此,從商周開始,“四瀆”之神就作為河川水神的代表, 年年接受來自君王和民間的祭祀。 水神敬仰來源于自然崇拜。 總體來看,這種自然崇拜中,濟瀆廟以及濟水崇拜尤為突出。

一、濟瀆廟

濟水崇拜影響廣泛,濟瀆神信仰源遠流長。 通過查閱歷史文獻、史志碑記,發(fā)現(xiàn)僅河南、山東、山西、河北4 省40 多個縣(市),史上曾經(jīng)存在過60 處以上濟瀆廟。 這些濟瀆廟分布地域很廣,而且許多并不在濟水故道。 為敘述方便,按《禹貢》《水經(jīng)注》對黃河與濟水河道的描繪,我們以濟水源頭、黃河北岸、黃河南岸以及域外四個部分, 大略介紹一下分布在各地的濟瀆廟。

(一)濟水源頭濟瀆廟

濟水之源的河南省濟源市境內(nèi)現(xiàn)存兩座濟瀆廟,一座位于濟源市內(nèi)廟街,一座位于沁河北岸的東逯寨。 在中原各地現(xiàn)存的濟瀆廟中,廟街的濟瀆廟建筑規(guī)模最大。

廟街濟瀆廟全稱為濟瀆北海廟,坐北朝南,現(xiàn)存各代古建筑130 余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意為“甲天下”,現(xiàn)存清源洞府門(山門)、清源門、淵德門、淵德大殿遺址、拜殿遺址、濟瀆寢宮和臨淵閣、龍亭、靈源閣、北海祠遺址等。 隋開皇四年(公元584 年),在原有基礎上擴建天慶宮玉皇殿、長生殿和御香院廣生殿、接官樓,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有修葺。至明代天順四年(1460 年),濟瀆廟前為濟瀆廟,后為北海祠,左有御香院,右有天慶宮,廟宇達到400 余間,占地總面積為500 多畝,規(guī)模宏偉,十分壯觀,被譽為“中原古建筑博物館”。

(二)黃河北岸濟瀆廟

唐宋明清1000 多年,濟水一直具有顯著的灌溉功能, 與濟源相鄰的各縣普遍受益。 濟瀆廟自然也多,總數(shù)超過20 座。

歷史上, 河南省沁陽市在濟水分流的柏香鎮(zhèn)和沁河北岸的捏掌村修建濟瀆廟2 座。 柏香鎮(zhèn)濟瀆廟在新中國成立后改為學校,現(xiàn)存有王鐸、劉大觀等文人墨客幾通詩碑。 捏掌村濟瀆廟,依堯廟、堯泉而建,香火比較旺盛。

在河南省孟州市,至今還有老城西、沇河鎮(zhèn)、南莊鎮(zhèn)、谷旦鎮(zhèn)、沇河村、虢村、岳師村7 座濟瀆廟,地址清楚。

明代《溫縣志》記載,楊壘、張羌、林肇、王里、古賢、林村、郭村等地有濟瀆廟7 處。 另據(jù)《民國溫縣志》記載,宋村、東留村、韓村、樹樓村也曾建有濟瀆廟。

河南省博愛縣也有濟瀆廟, 位于蘇家作鄉(xiāng)侯卜昌村。 初建大約在唐代,明代重修。 相傳原有房舍70余間,東西兩側(cè)分別有鐘樓、鼓樓,各有配房數(shù)間,大殿奉濟瀆爺為主神。 另外,河南省修武縣也有一座濟瀆廟,但情況不詳。

(三)黃河南岸濟瀆廟

這一區(qū)域包括河南省鄭州市的滎陽、登封,開封市的開封縣(現(xiàn)祥符區(qū)),新鄉(xiāng)市的原陽、延津、封丘、長垣、獲嘉、衛(wèi)輝、新鄉(xiāng)縣以及山東省的菏澤、莘縣、臨邑(現(xiàn)茌平區(qū))、夏津、定陶、濟南。

1.河南省境內(nèi)有濟瀆廟9 座

滎陽市有濟瀆廟兩座,一座在大廟村,一座在西大村。 其中,廣武鎮(zhèn)大廟村濟瀆廟,又名玉皇廟,山門古樸莊嚴、氣勢巍峨,上書“玉皇廟”三個金光大字。 主殿為玉皇殿,硬山磚券結(jié)構(gòu),黃綠色琉璃瓦覆頂。 配殿,有濟瀆殿、圣母殿、龍王殿、廣生殿等。 據(jù)清代《滎陽縣志》記載:“汜水虎牢關之東建玉皇廟,規(guī)模宏大,俗稱廣武大廟,現(xiàn)存建筑主要有玉皇殿、濟瀆殿、東岳殿、三官殿、王母殿、龍王殿、廣生殿、瘟神殿、火神殿、鐘樓、鼓樓和戲樓等。 ”滎陽西大村濟瀆廟,四合院落,現(xiàn)存門樓、正殿、東西配殿,正殿為濟瀆殿,是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登封市濟瀆廟,位于石道鄉(xiāng)張家門村,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初年,清代多次重修。

開封縣有一座濟瀆廟。 清光緒《新修祥符縣志》記載:“在縣城東永安保,昔由濟水流經(jīng)城阜,故建是廟,始于元大德六年,毀于元末。明洪武四年修。”《開封府志》記載:“昭濟水神廟,在陽武縣東南二十里?!标栁淇h為古濟水流域,秦時設縣,新中國成立后與原武縣合并為原陽縣,現(xiàn)歸新鄉(xiāng)市管轄。

明代嘉靖《延津縣志》記載,延津縣司寨鄉(xiāng)大龐固村有濟瀆廟一座。當?shù)厝朔Q其為濟祖樓。每年農(nóng)歷三月八日、十八日為濟瀆廟會。 封丘縣王村鄉(xiāng)后大馬寺村的濟瀆廟,當?shù)胤Q濟祖行宮,廟內(nèi)保存古井一口。 民國《封丘縣志》記載:“濟瀆廟,在縣西門外之三官廟北。 ”長垣濟瀆廟,在城隍廟正殿前西側(cè),又稱“濟瀆祠”,上懸“靈濟神威”匾額,現(xiàn)存有清代《濟神祠碑》《濟神顯靈記碑》。獲嘉縣太山鄉(xiāng)晁李馬莊的濟瀆廟, 三層院落, 氣魄宏偉。 衛(wèi)輝有兩座濟瀆廟:衛(wèi)輝市嚴光街濟瀆廟,供奉濟水、河水二神。唐莊鎮(zhèn)濟瀆廟,民國十四年毀于戰(zhàn)火。清代《新鄉(xiāng)縣志》記載:“濟瀆廟有廟宇兩院,大樹十多棵,鐵塔一座。 ”新鄉(xiāng)縣大召營鎮(zhèn)絡絲潭村有一座濟瀆廟,史稱新鄉(xiāng)縣八景之一。

2.山東省境內(nèi)有濟瀆廟5 座

菏澤(古稱曹州)濟瀆廟,位于市內(nèi)牡丹區(qū)。 《曹州府志》記載:“濟瀆廟建自后周,歷金、元,后因河決,廟與城俱亡。明正統(tǒng)年間重建,清康熙初年又修?!睋?jù)說,濟瀆廟原有牌坊、山門、廂房、享殿,頗具規(guī)模。 今廟院占地約3 畝,有正殿、配殿十多間,以及重修的石碑,所祀濟瀆之神為夏禹父鯀,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七日為大型祭祀廟會。

聊城市莘縣濟瀆廟,在城東七里古陽平縣。 聊城市臨邑縣的濟瀆廟,《漢書》 載:(臨邑)“縣有濟水祠也。 ”據(jù)清代嘉慶《東昌府志》記載,在縣城東,故臨邑界。 夏津縣城東曾有濟瀆廟村,廟已不存。 定陶縣也曾有濟瀆廟,但地址不詳。 古時,人們把濟南趵突泉視為濟水復出,自元代開始趵突泉畔也出現(xiàn)了濟水祠。

(四)濟水流域外濟瀆廟

在濟水流域之外,淮河流域的鄢陵、柘城、社旗、內(nèi)鄉(xiāng)、遂平,以及太行山沿線的山西、河北省都有濟瀆廟。

淮河流域的濟瀆廟大多鮮為人知。 如:商丘市柘城濟瀆廟在城西十五里,內(nèi)有濟瀆池。 南陽市內(nèi)鄉(xiāng)縣駱駝山濟瀆廟,留有碑刻,當?shù)胤Q濟瀆神媛廟。南陽市社旗縣濟瀆廟在饒良鎮(zhèn)龍池村,現(xiàn)名龍泉寺,據(jù)碑文記載,原為濟瀆廟,存濟瀆寶殿。 許昌市鄢陵縣馬欄村(在糧所內(nèi))濟瀆廟,現(xiàn)存《重修濟瀆廟記》,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日有古廟會。 駐馬店遂平縣常莊鄉(xiāng)任莊村濟瀆廟,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山門、中殿、后殿各有五間,配殿數(shù)十間。 中殿稱濟瀆殿,供奉濟瀆爺神像。 門前三匹石馬,泉井尚存。院內(nèi)古柏森嚴,十多通石碑記載著濟瀆廟的發(fā)展歷史,曾為“遂平八景”之一。

山西省14 縣市至少有20 座濟瀆廟, 且大多具有一定規(guī)模、維修較好。 其中,高平市建寧鎮(zhèn)建南村的濟瀆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廟位于翠屏山頂,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 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中軸線上有一道山門、二道山門、獻殿遺址、濟瀆殿、濟瀆池和后宮,兩側(cè)有便門、配殿、鐘鼓樓等。 留存下來的兩道山門為明代建筑,正殿、后宮為元代建筑,其他為清代建筑。 唐莊鄉(xiāng)谷口村濟瀆廟依山而建,三進院落,錯落有致。 現(xiàn)存舞樓、春秋樓、亭樓、濟瀆神殿等主體建筑,兩側(cè)建有地藏、眼光、五瘟、高媒等配殿。 院中保留石碑數(shù)通,石砌方形水池深約4 米,村民稱為濟瀆神池。 此外,高平市還有谷口、團池、陳區(qū)等3 座濟瀆廟。 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zhèn)西頓村有座濟瀆廟,始建于宋宣和四年(1122 年),保留有正殿、戲樓、偏殿、配殿、碑刻等古跡,建筑布局嚴謹,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城縣北留鎮(zhèn)堯溝村東山頭上的濟瀆廟,創(chuàng)建于明崇禎六年(1633 年),清中期重修,有正殿、拜亭、戲樓、偏殿、配殿等合計64間,占地2300 平方米,具有一定規(guī)模。 清代雍正《澤州府志》記載,陵川縣有平川村、禮義村兩處濟瀆廟,明嘉靖年間建。 另據(jù)《山西通志》及各縣志記載:長子縣中漳村伏羲廟,廟東角有濟瀆神殿。曲沃縣濟瀆廟建于元代。臨縣后甘泉村濟瀆廟,內(nèi)存《濟瀆廟禱雨疏碑記》。 壺關縣濟瀆廟2 座,一個在壺關縣芳岱村,一個在河東村。還有,鳳臺縣也有濟瀆廟2 座。 長治縣(現(xiàn)上黨區(qū))、利川市、孝義縣及澤州縣周村鎮(zhèn)常莊村各有濟瀆廟1 座。

此外,經(jīng)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高邑或臨邑)縣泲水、保定市曲陽縣濟瀆巖也有濟瀆廟。這一現(xiàn)象,令人意外。

二、濟水崇拜

人類生產(chǎn)生活離不開水, 但古時候?qū)θ俗畲蟮耐{也是水,古人將洪水與猛獸并列,對水神的敬畏可見一斑。由此可見,濟水的源頭和濟水流域設立濟瀆廟自在情理之中。但許多濟瀆廟并不建在濟水故道,這說明在民間盛行一種濟水崇拜。這種現(xiàn)象,在江瀆、河瀆、淮瀆是沒有的。

考察分析,中原各地的濟瀆廟建設動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因為崇拜水神而主觀向濟水靠攏,于是附會當?shù)睾恿黛`泉為濟水而建廟祭祀。二是無川流之處需要就近祈雨祈福,建立濟瀆廟多以“行宮”“行祠”命名。 三是隨著移民的流動而在當?shù)刂亟鸀^廟。

山西陽城北留鎮(zhèn)堯村濟瀆廟,其村落居民原為濟水下游山東曹縣人,在明代初年遷居于堯村。遷居的居民,選擇近旁風水佳明之處建立濟瀆廟,以便延續(xù)對濟水神的崇拜和祭祀。 山東莘縣濟瀆廟,嘉慶《東昌府志》記載:“祀濟瀆神,旱禱輒應。 ”山西孝義的濟瀆廟,《山西通志》對其建廟緣由是這樣記載的:“明正統(tǒng)十年,歲大旱,縣令郭元遣僚屬往濟源,致禱霖雨,遂降,累歲大熟,因立廟。 ”澤州縣西頓濟瀆廟,村莊背依山嶺,舊有源澤河經(jīng)過,常遭洪澇災害,修建濟瀆廟以祈免災。山東菏澤濟瀆廟,正殿里濟瀆神銅像的膝上有一孔,傳說下通海眼,如果把銅錢投入孔中,能聽到落入水中的聲響。 菏澤古諺說:“濟瀆爺,欠欠腚,曹州府,淹個凈。 ”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七廟會,善男信女爭向海眼投擲銅錢祈求平安。 此與濟源濟瀆廟有異曲同工之妙: 寢宮濟瀆神臥床而眠,讓三位娘娘替他享受人間香火, 而門上楹聯(lián)道出其中奧秘——“河神高枕農(nóng)無患,黎庶妥康民長歌”。

平地涌泉,泛稱濟水,是各地建立濟瀆廟的主要原因。山西高平建南村、河南封丘縣后大馬寺村,以及沁河北岸的濟源市東逯寨村等,皆因山泉建廟。清代《歸德府志》記載:商丘市柘城濟瀆廟內(nèi),“濟瀆池禱雨輒應,池僅方丈余,旱則有司率吏民往祀焉”。駐馬店遂平縣任莊濟瀆廟,門前的泉井當?shù)胤Q“濟源池”。 現(xiàn)存殘碑記載:唐太宗貞觀七年(公元633 年),祖籍汝南的馬姓官員,帶妻兒老小及一行隨從上任。 他們路過任莊村時,其母突然患病,因地處偏僻,難找郎中,當?shù)厝苏f這里的泉通濟水,有靈氣可以祛病。 馬官員立即取來泉水,其母飲后不久病愈。這位馬官員便捐資在此建了一座“濟源祠”供奉濟瀆神。后來皇上親諭,將“濟源祠”改為“濟瀆廟”。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廟會,周邊的西平、上蔡、汝南及周口、許昌、信陽的一帶善男信女都前來趕會進香。

古濟水流域,大多屬于黃河故道。 因此,這些地方的濟瀆廟, 往往也和黃河水患有關。 封丘縣有個大馬寺,明代《重修濟源廟碑》記載:當年因黃河水患,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朝廷派李養(yǎng)質(zhì)到封丘當縣令。 李縣令體恤民情,一面煮粥賑濟百姓,一面熬藥為民治病,同時動員組織民眾發(fā)展生產(chǎn),還常到當?shù)氐淖鎺煆R、太山廟、濟源廟瞻拜神靈。第二年,疫情平息。為了感謝神靈保佑,地方鄉(xiāng)紳積極籌集資金,歷時八年將三座神廟重新修葺一新。 一篇碑文,贊頌的是為民解困的地方官,張揚的是天地人間浩然正氣。

沁陽市捏掌村濟瀆廟里,有一尊用木頭雕成的濟瀆神像。據(jù)說,這尊神像會神奇地自己動手打掃衛(wèi)生,需要時只要把廟門關上,濟水神就會走下來進行清理,把整個廟房打掃得干干凈凈。 這個傳說,可能來自古人對濟水“至清至潔”的理解,放在今天的話語體系中,可用“廉潔自律”來解讀。 言此,山西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掌故:高平市(古屬上黨,亦稱潞州)谷口村有一眼靈泉,取名就叫濟水。 據(jù)《高平金石志》輯《補修濟瀆廟碑記》載:“谷口舊有濟瀆廟,俗稱池頭廟也。濟水發(fā)源王屋以北,地之有水而成川者,率以濟瀆名。 ”該村《重修骷髏廟碑記》載:“高平城西五里,有地名殺谷,乃長平之役秦將白起坑趙降卒四十萬處。唐明皇幸潞,見頭顱似山、骸骨成丘觸目傷心,敕有司掩埋之。 鳩工建廟,顏其額曰骷髏廟,易其谷曰省冤谷?!庇捎谶@里有著非常特殊的文化背景,谷口濟瀆廟在民間成了一個全神廟, 兼顧高媒廣生、祛除瘟疫、洗冤昭雪等多種法力。當?shù)乩习傩照J為,天下濟水最潔凈,可以為這些死難的兵卒洗刷冤屈。于是,每逢年過節(jié)或農(nóng)歷三月二十廟會,附近村民就會到這里燃香擺供,超度亡靈。在這里,濟水神儼然又是普度眾生的阿彌陀佛。由此可見,濟瀆崇拜在華北地區(qū)影響深遠,很多濟瀆廟所承載的文化理念, 已經(jīng)不僅僅是祈求龍王行云布雨,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化功能。

《左傳》里還有這樣一段記載,在濟水沿岸,有任、宿、須句、顓臾四個小諸侯國,因為和中華民族的祖先太皞(伏羲)同為風姓,周天子就讓他們共同負責祭祀太皞神和濟水神。 公元前639 年,邾子國滅了須句國,須句國的國君逃到魯國避難。 他之所以逃到魯國,是因為須句國是魯僖公母親成風的娘家人。 娘家人遭了難,魯太后自然不能不管。 魯太后對僖公說:“尊崇明祀,保護弱小,這是周王朝的禮儀;蠻夷擾亂中原,這是周王朝的禍患,能給遭難的須句國君封個爵位,就是尊崇太皞和濟水神,就是尊崇周天子,這是修明祭祀、解除魯國禍患的最好辦法。 ”這個故事,不僅顯示2000 多年前濟水在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且還讓我們見識了古人智慧的光芒。

以神仙為載體,宣揚民本思想,倡導行善積德,這些看似荒誕的神話故事, 釋放的正是平民百姓的觀念、理想和情懷,折射出的正是歷史上濟水與黃河互為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衛(wèi)輝市有一條嚴光街,街上原有一座濟瀆廟。 廟里分別建有濟瀆廟和河瀆廟,也稱二瀆廟。 當?shù)亓鱾髦粋€耐人尋味的故事:朱元璋巡行天下,來到衛(wèi)水河邊,聽說濟瀆神深受百姓敬仰,夜晚就住在濟瀆廟,準備次日舉行祭祀濟瀆神大典。 睡夢中,見有二人前來跪拜,一人穿青衣,一人穿黃衣。 朱元璋問他們是何方人氏,穿青衣者答:“我是廟中濟瀆水神,前來接駕。 ”穿黃衣者答:“我是河瀆水神,請求賜給一處殿堂。”朱元璋問:“既是河神,為啥要到這里安家?”河神答:“濟瀆廟東南五十里就是黃河, 這里的老百姓只知道衛(wèi)水是濟水,供奉濟瀆神,不知道那水是我黃河的水,是我從地下鉆到衛(wèi)河里來了。 ”朱元璋一聽,覺得也有道理,就答應在濟瀆廟正殿后面, 再為河瀆神建一處殿堂。 從此,濟瀆廟里因為有了兩個水神,香火更加旺盛。

清道光《濟南府志》中,有一段有關乾隆皇帝《濟水考》的記載:“謹按濟水伏見不常,先儒多主其說。 ……恭載乾隆四十九年二月高宗純皇帝御制《濟水考》,原本《禹貢》,證以鑾輅所親見,云:‘伏見原無定處而無定數(shù)也。 ’……蔡氏《書傳》云:‘濟水性下勁疾,故能入河穴地、流注顯伏。 ’引趵突、阿井為證,蓋故時濟水所經(jīng)之道,隨地皆泉,即隨地皆濟,益足為無定數(shù)無定處之證。 ”這樣,有了帝王的金口玉言,在趵突泉建立濟瀆廟也便名正言順了。

伴隨著濟水祭祀的深入人心, 民間逐漸衍生出了多種特有的祭祀形式。 各地的濟瀆廟,都有眾多的人為祈雨除澇、家庭大事前去進香還愿。 據(jù)清代《濟源縣志》記載:“每歲三月間,遠近百姓進香者多密帶金銀仙佛、銀娃金盒之類,乘人不見,拋入池中,謂之拋長生。 ”自此濟水神在享朝廷祀典的同時,也成為一方百姓的精神寄托。

民間崇拜如此, 歷代帝王同樣也利用廟宇祈求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濟水祭祀自舜望祀以教化天下為始,周代列入國祀禮儀,并以人格化的規(guī)制來厘定四瀆的地位,被視為侯爵受到尊崇。 《史記·封禪書》載:“自五帝以至秦,軼興軼衰,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其禮損益世殊,不可勝記。 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 ”秦漢以后,四瀆祭祀逐漸正規(guī)。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 年),隋文帝重新確認濟水之源,在廟街擴建濟瀆廟,正式將祭祀濟瀆神的國家祀典恢復到濟源。 唐代加封四瀆, 封濟瀆為清源公,投金龍玉簡形成定制,每年舉行一次。 唐貞元十二年(公元796 年),朝廷鑒于北海在大漠之北艱于祭祀,故在廟街濟瀆廟之后又增建北海祠。

北宋時期,濟水神獲兩次加封,從清源公的地位晉升為清源王、清源忠護王。 到了元代,又加封為濟瀆清源善濟王。 明代以“布衣”皇帝自居的朱元璋,依古定制修正岳瀆海鎮(zhèn)封號, 封濟水為北瀆大濟之神。清代遣官致祭,又改封濟瀆神為北瀆永惠大濟之神。

歷代朝廷在不斷完善國家山川祭祀、 郊廟禮制的同時,也迎合民間信仰的需要,把一部分朝廷祀典推向民間。 在此種風氣的主導下,民間地方致祭量大而雜多。 《唐國史補》記載:“每歲有司行祀典者不可勝紀,一鄉(xiāng)一里,必有祠廟焉。 ”濟水信仰和祭祀也隨之下衍擴散,到處建立濟水祭祀廟宇,逐漸形成了濟水祭祀文化圈。 現(xiàn)存明代《濟瀆北海廟圖志碑》顯示,在祭祀濟瀆神的洲淵德大殿前,還增設有三瀆殿、泰岱廟,形成以祭祀濟瀆為主、遷延北海、天人合一、四瀆同祭的格局,祭祀規(guī)格大大超過江瀆、河瀆、淮瀆三廟,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猜你喜歡
濟水水神
濟瀆是華夏民族的歷史記憶
探討《聊齋志異》中的水神信仰
濟水文化探源與濟讀廟的形成(一)
卷宗(2018年26期)2018-11-07 11:45:26
與濟水同悠——沿著盧士杰的藝術之路
金橋(2018年8期)2018-09-28 02:30:02
女水神奏鳴曲的演奏分析研究
黃河之聲(2018年10期)2018-01-23 17:22:07
關于水神天妃娘娘和湘夫人的神性比較
習俗成謠:“仙水神藥”事件的建構(gòu)研究
文化縱橫(2015年1期)2015-05-08 09:46:16
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水神”
大眾考古(2014年8期)2014-06-21 07:09:50
濟水之春
女媧補天
咪咪畫報(2007年12期)2007-12-25 11:54:10
新干县| 广汉市| 文成县| 鸡东县| 凯里市| 临清市| 夏津县| 永吉县| 怀集县| 扎鲁特旗| 蕉岭县| 达尔| 西平县| 六盘水市| 鸡东县| 马关县| 辛集市| 买车| 大兴区| 中阳县| 靖州| 金昌市| 静宁县| 日土县| 海口市| 宣恩县| 义乌市| 兰坪| 五常市| 乐昌市| 吴桥县| 胶州市| 阿合奇县| 米易县| 密山市| 花莲市| 鲁山县| 叙永县| 盐亭县| 天津市|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