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澄
摘要:昆山市本土藝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這為當地教育教學提供了廣泛的資源基礎。怎樣將本土文化資源與幼兒美術教育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是當地幼兒教育工作者與教育專家需要著重思考的課題。本文首先分析本土文化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價值體現,隨后利用本土文化開展當地幼兒美術教育,培養(yǎng)幼兒美感以及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關鍵詞:本土文化;幼兒;美術教育;有效結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幼兒美術教學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知能力與情感經驗,屬于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一種自由創(chuàng)作教育。本土文化是具備明顯地域特色的典型文化形態(tài),其中蘊含著多年歷史沉淀下來的人文精神,具有寶貴的傳承和發(fā)揚價值,是幼兒美術課程教育所需的重要資源。如果將本土文化與幼兒美術教育進行有效結合,則會給幼兒帶來更加豐富的課程內容與更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經驗。
1價值
1.1豐富教育內容
本土文化在幼兒美術教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教學參考。通過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感受到自然風景、本土歷史,從而突破教材、圖片、文字的束縛,充分發(fā)揮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使幼兒在周圍自然環(huán)境中感受美感,同時通過美術盡情表達。幼兒參觀亭林公園、良渚文化遺址、顧炎武墓、文昌閣、陽澄湖、淀山湖、千燈等風景名勝,了解典型特色,利用多種美術方法表達昆山的魅力,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1.2提高動手能力
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予以打破,將幼兒帶到自然環(huán)境中,通過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幼兒能力。如,昆山千燈鎮(zhèn)十分出名,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制作燈飾,通過手工制作,將會大大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能夠提高幼兒對于美術的興趣,增加幼兒的見識,讓幼兒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感受本土文化與美術的有效結合,豐富幼兒的美術經驗,推動幼兒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實踐能力的提升。欣賞與創(chuàng)作是共同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本土文化讓人們欣賞它的價值,創(chuàng)作能夠產生更多的本土文化。因此,教師要讓幼兒接受更多本土文化熏陶,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激發(fā)幼兒對家鄉(xiāng)文化的熱愛以及對美術的喜愛。
2結合
2.1昆曲與美術
昆山是昆曲的發(fā)源地,昆曲作為戲曲,需要對戲曲任務進行形象塑造,特別是其中作為正面角色的生角與旦角的裝扮。在昆曲中,首先作為廳堂戲曲,其中所體現的美學主要表現在明清使其的江南廳堂中精致的工藝裝飾中,同時,昆曲中的服飾、行頭、造型同樣體現著精美雅致。旦角應用豐富的婦女化妝技巧,吊眉眼、貼片子、插珠翠,體現出美化的自然容貌[1]。生角眉清目秀、容光煥發(fā),在脂粉氣中蘊含書卷氣。生旦的服飾、裝飾等,很好的體現了與士紳廳堂相匹配的貴族化古典美學。在幼兒美術教學中,讓學生觀看、欣賞昆曲,觀察昆曲的布局、服飾、裝飾等,先從顏色入手,觀察色彩與搭配;隨后觀察服飾、布局中的形狀等。
2.2昆石與美術
賞石也是美術的范疇,昆石也是昆山十分名勝的特色。昆石晶瑩潔白、玲瓏剔透、峰巒嵌空、清雅奇妙是昆石的主要特征[2]。昆石是在石英脈在結晶洞中產出的晶簇體,呈現網脈形狀,其中顏色雪白的昆石乃是高質量上品。昆石十分名貴,蘊藏量小、產量小、體量小、存量小、流傳范圍也小。為了讓幼兒感受昆石的美,教師可以將幼兒帶到昆石藏館中,讓幼兒能夠真切的欣賞到昆石。幼兒可以通過昆石聯(lián)想到大山,昆石上遍布孔竅,讓人的思維更加順暢通達,幼兒思維開闊,觀賞到昆石后,可以聯(lián)想到高高的山嶺、山中的樹林與泉水,這對于幼兒美術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真切意義。
2.3建筑與美術
昆山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存在這大量的古典建筑。這些具備當地特色的建筑與寧靜和諧的大自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具備著獨特的美感。藝術欣賞,不僅僅要讓幼兒區(qū)看,也不能僅僅在課堂中實施,而是要利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讓幼兒不僅可以獲取知識,也能體驗真實的美感。教師可以將幼兒帶領到水鄉(xiāng)之中,近距離的接觸到水鄉(xiāng)建筑,小橋、流水、人家,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3]。用耳朵聽到本地的吳儂軟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幼兒由遠到近、由正到側等角度觀察建筑,感受不同距離中變化的美感。
結語:
本土文化是促進幼兒美術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yǎng)出新世紀中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證,并且通過本土文化教學,也能夠讓教師、讓幼兒感受到弘揚本土文化的責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本文文化的精華,利用當地的本土文化對幼兒開展真切的美的教育,使幼兒的心靈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滋養(yǎng),培養(yǎng)幼兒成為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愛家人的祖國花朵。
參考文獻
[1]鄧婉蓉.品味茗茶,培育未來--廬陵文化資源在幼兒學前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20,42(8):220-221.
[2]雷鳴,李麗.彰顯幼兒美術教育的實踐性和主體性——評《幼兒美術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20(3):F0003-F0003.
[3]彭子義.美術基礎教育中民間美術地域文化的價值體現——評《中國民間美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作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2):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