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
摘 要:在當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需要有效進行深化改革,以迎接新局面、新挑戰(zhàn)。新高考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將高中地理學科的位置提高,教師需要全面提升教學的質量。對此,教師要科學、合理的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提升學生的高中地理學習主動性,改變傳統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通過革新授課方式,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本文探究了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在新高考背景下,人們對高中地理教學越來越重視,高中地理學科的位置也有所提升,對此,教師也需要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地理學習方法,同時塑造學生的大學意識和全局觀念,有效掌握地理知識。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地理學習的重要意義、地理與環(huán)境、地理與人類社會等各個方面的關系進行系統的講授,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地理分析的方法,更要讓學生認識到當下我們所面臨的地理問題。
一、新高考視域下高中地理教學現狀及原因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學科具有較大的變動,高中地理學科從主考科目變?yōu)檫x考科目,這說明學生當前學習有較大的主動選擇權,學生對學科的選擇和學習大多都出于自己的興趣,因此學生在學習時會更加有針對性,選擇高中地理學科的學生大多對高中地理學習有所期待。對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高中地理課程成了選考科目,其教學方法也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在教學形式上由行政班級變?yōu)樽甙嘀?,這說明學生的流動性增大,這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個挑戰(zhàn)。在班級流動性增大的時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磨合,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磨合則成了最大的問題。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快速地融入不同的班集體,最大限度發(fā)揮走班制的效果,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探究每一個班級的不同特征,在實施走班制教學的時候,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有機會進行兩次地理考試,在第一次考試中沒有太多時間進行地理學科準備的學生,有了第二次“打翻身仗”的機會,在第二次地理考試時,學生在選擇選考科目之后,有更加充分的時間進行選考科目的復習。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基礎會再一次夯實,學生的真實實力得以體現,學生的地理效率也會有效提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能夠極大程度地改變傳統地理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地位,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相反,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地理學習。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系列改革,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教師也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改變高中地理的教育理念,重新設計教學內容。
二、新高考視域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策略探究
(一)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素養(yǎng)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各方面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改進,尤其在教學理念方面,教師需要做到“以生為本”。因此教師需要在新時期不斷落實學習目標,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像學生一樣孜孜不倦的學習,汲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養(yǎng)分,提高教學的能力和教師的素養(yǎng),在課堂互動、教案設計、課后反饋等多個方面進行有效地探究,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和“學習的引路人”。
以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自然資源與人類》這一節(jié)的教學過程為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先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這一節(jié)的內容主要涵蓋了三個方面:認識自然資源、土地資源與人類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在對教材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之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教學目標。為了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教師可以先與學生進行溝通,并且參考之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了解和學生地理學習情況的反饋做綜合的考量,教師發(fā)現,不少學生在第一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緩沖期,因此,教師不能夠在教學伊始就為學生設置太多理論性的內容,這樣反而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教師先從基礎內容進行過渡,先學習自然資源的特征,并以土地資源舉例,為學生展示近幾十年來人地關系的演變,以及人類對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導致了怎樣的后果,并從政治、經濟、社會發(fā)展等各方面進行闡述。學生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問題,并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關注周遭的環(huán)境,學會用聯系及發(fā)展的觀點看待自然資源。最后,為了提升學生的辯證思維,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教師還需要通過認識自然資源數量的局限性和利用的發(fā)展性,讓學生認識到發(fā)展必然會有一系列的影響,過渡地開發(fā)最終仍舊要付出代價,在人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要遵循適度的原則,同時在學習地理知識時,需要看到事物的兩面性,并認識到人與自然相互影響,用發(fā)展的和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在具體教學方法選擇時,教師可以采用主體分析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流動班級的特征,并且為學生設計符合其思維模式的教學活動,由于自《然資源與人類》的內容比較簡單,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形成良好的體系。此外,在這一節(jié)課結束之后,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及時對教師教學的內容進行評價,教師需要將這一評價反饋活動當成地理教學活動的常態(tài),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營造課堂氛圍,優(yōu)化課堂教學
良好的教學氛圍,需要依靠教師和學生兩方主體進行構建,作為教師,要向學生展現平易近人的一面,并且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問題,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發(fā)掘問題,從現象看到本質時,同時也要注意引導方法。對于學生而言,需要盡可能配合教師進行地理教學,同時與教師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鍛煉個人能力,實現個人價值。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要善用說話的藝術,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交流關系,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疑問,大膽質疑。
在進行《旅游業(yè)與地理環(huán)境》這一節(jié)教學時,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是旅游活動的作用,旅游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環(huán)境問題以及原因,同時要學會評價旅游資源的開發(fā)條件。在具體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更為密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做一些準備工作,并完成一項表格,具體內容如下:你去過哪些旅游的勝地?在旅游的過程中觀察到哪些現象,看到了哪些風景?請回想一下,除了經濟因素以外,你去此地旅游還和哪些因素有關?請一一列舉,在旅游的過程中有沒有覺得有哪些不好的地方?例如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你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此外,學生還需要再次調查家鄉(xiāng)有哪些旅游資源,以及在這些旅游資源當中,有哪些旅游資源是值得深度開發(fā)的,在開發(fā)的過程中,又需要關注哪些問題?如何最大限度地去開發(fā)這些資源?在具體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的匯總歸類。為了營造較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分享的形式,采取“專家研討會”的方式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教師的身份是研討會的主持人,而在座的學生則個個都是旅游資源開發(fā)項目的專家,需要對課前準備的內容進行發(fā)言。在這一展示過程中,教師會偶爾提出一些適當的問題,詢問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控制學生交流展示的進度,為學生做好指引工作,盡量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權利,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一些詼諧的語言讓學生放松下來,如:“那么這位專家你有什么更好地建議呢?”
(三)整合教材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需要對地理教學的內容進行整合,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做到詳略結合。對此,教師需要先深入研讀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并且挑選出重點講授的內容,針對有變動的部分進行取舍。在為學生篩選了一部分教學重點之后,再有效整合教材內容,盡量將每一節(jié)知識和單元之間的知識進行有效地串聯,讓學生每學完一課的新內容都可以對前一部分的舊知識進行聯系,像滾雪球一樣使基礎知識更加牢固。在有效整合的教材內容之后,學生學習的目的性能夠有效增強,而且學生會更加輕松的把握學習的重點內容,在復習的時候也會更加有的放矢,從而提高高中地理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第一節(jié)《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這一節(jié)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有效整合教材內容。首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本節(jié)的內容和前一章節(jié)之間的關系,形成大致的框架,構建學習的體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進行課標解讀:本節(jié)課需要讓學生了解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在具體講授時,可以通過生動的歷史事實,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做介紹或者使用資料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學生還要根據教師提供的相關資料,歸納總結出人類目前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例如,大氣污染、植被退化、荒漠化嚴重等等,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和地理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發(fā)展觀與環(huán)境觀。在具體教授時,教師可以從“人地關系的歷史回顧”為出發(fā)點,從采獵文明到農業(yè)社會進行講解,并且給學生舉出瑪雅文明消失這一案例,讓學生總結:在這些時期,人地關系呈現出不協調的局面。然后再講解工業(yè)文明時期,人地關系變得全面不協調,接下來再通過礦區(qū)過度開發(fā)的案例,讓學生學習過分的開發(fā)會對環(huán)境造成怎樣的影響。最后,教師再為學生塑造一個場景:假如你是一千年前的人類,穿越到了現代都市,你會發(fā)出怎樣的感嘆?一千年前的世界與現在的世界又有何不同?一千年前的自然環(huán)境與現在的自然環(huán)境又有什么不同?有學生回答:“我會覺得空氣質量有所下降,藍天白云很難見到,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出現了越來越多我沒有見過的建筑,我沒有感受過的科技,但同時一些古老的文明也正在消失?!睂W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再說:“人地關系的演變由人類崇拜自然,逐漸變成改造自然,再到了征服自然,最后人類付出的代價,并意識到謀求人地協調關系的重要性。”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當下環(huán)境問題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因此,現在全人類必須統一戰(zhàn)線直面環(huán)境問題。并以此為發(fā)散點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繼續(xù)講授“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在整合教學內容之后,教師的講授將起承轉合各個方面平衡的較好,學生在學習時能夠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板塊,學習效率有所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對各學科的教學目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學科位置有所提升,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全方位綜合能力的提升及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方法、班級管理、課堂互動等多個方面都需要進行有效地革新,以此來落實新高考的目標和要求,真正做到將學生培養(yǎng)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蔡麗花.對新高考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9,000(003):139.
[2]趙艷波.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000(008):P.140-141.
[3]喬雪莉.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C]//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九).2019.
[4]劉曉貞.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J].成功密碼:綜合版,2019(3):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