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艷
摘 要:從古至今,音樂帶給人的不只是聽覺上的感受,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美的體驗。人們能夠通過音樂對情感進行抒發(fā),同時也會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對小學生來說,從小開展音樂課程十分有必要,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得到發(fā)展。音樂帶給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文章著重分析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當中,如何利用音樂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幫助小學生進一步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實施方法
一、 引言
和應試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新課改要求學生要不斷地發(fā)展自己的綜合實力,德智體美勞五項基本素質需要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單單局限于知識點的學習。在素質教育當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審美價值觀的塑造和培養(yǎng)。為了進一步提升該部分的內容,開展小學音樂課程是最好的辦法,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授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價值,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情感體驗和不一樣的感受,綜合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因此,作為教師,需要學習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
二、 審美教育的內容
審美教育為我國素質教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素質教育當中,審美教育也是教育內容之一。在審美教育當中,其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梢酝ㄟ^對音樂的學習,對舞蹈的學習,還可以通過對詩詞歌賦的賞析,去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新課改提出的新的教學大綱里提到:小學音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教學生唱歌,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術。而是要通過學習音樂,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教育。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提高審美能力是其核心目標。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學會音樂的創(chuàng)作,表演以及對音樂進行賞析,從這些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作為教育者,需要充分認識到實施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再用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審美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審美教育的內容之一就是需要幫助學生打造美好的心靈。要讓美好的心靈體現(xiàn)在人的思想,行為以及才干等各個不同的方面。想要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需要從學生的潛力,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樂于奉獻的精神等多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其次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審美情感是審美教育當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最后需要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許多學生本身是具有審美能力的。但其審美能力的水平存在差別。想要確定一個人的審美水準如何,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外表,言語,表達方式以及行為動作來判定,這都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以及審美情趣的體現(xiàn)。
以上是對審美教育的內容進行了一個簡要的介紹。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也應該參照以上內容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任務當中,多數(shù)的老師還是習慣性地開展形式性的教學。只是簡單地教學生唱歌以及學習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并不會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樣一來,也就不符合當代教育對于小學音樂課程的設置和安排。
三、 當前小學音樂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上文簡要闡述了審美教育的內容,但是實際的音樂課程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下文將羅列出音樂授課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給相關教育工作者提出引導措施,讓教師更加積極地開展音樂課程中的審美教育,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教學方式過于形式化
當前小學音樂課程實施的過程當中,存在主要問題之一是教學方式過于形式化。在新課改當中,明確地指出了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單單只是教會學生唱歌,學習基本的音樂知識以及音樂技能。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學習音樂課程,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課程,進一步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的授課過程當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形式化。在音樂教學中,始終還是依照書本的內容,制訂教學方案,按照固有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認知并沒有任何的提高和幫助,又或是提高和幫助并不明顯。這樣一來,也就不能夠滿足新課改提出的新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的提升。
(二)教師本身缺乏美學修養(yǎng)
除了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形式化之外,教師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教師本身就缺乏對于美學的修養(yǎng)和深入的認知。因此其并不能夠對審美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教師自身的審美能力,是教師在小學音樂課程當中開展美學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橋梁。只有教師在小學教育的過程當中具備了這種基本素養(yǎng),才能擁有將審美教育和音樂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意識和理念。作為教師,最為重要的就是需要不斷地學習,適應不斷變換的教育環(huán)境以及教學要求。為了普及美學教育這一概念,就是需要不斷地加強關于美學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但是大多數(shù)的教師只會掌握基礎的音樂教學知識,針對于美學素養(yǎng)這一塊兒的內容認識并不深刻。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會由于教師本身缺乏美學素養(yǎng),從而導致教學水平一般,教學目標得不到實現(xiàn)。
(三)教師的教學能力存在問題
在小學音樂課程當中開展美學素養(yǎng)教學,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優(yōu)秀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但是在目前的教學過程當中,一些教師還欠缺教學能力,不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念。具體可以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缺乏對于音樂課程的管理能力。相比較于其他的課程而言,音樂課程本身就更加活躍和自由,同時由于受眾群體是小學生,其本身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性。因此,做好課堂的管控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只有維持好課堂的秩序,才可以讓學生開展良好的音樂課程,為審美教育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其次,教師不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音樂課程本身就是富有想象力的課程,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音樂課程當中體會到不一樣的美,教師需要不斷地對教學課程進行調整和變更,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學生在不斷變化的課程當中感受到不一樣的審美體驗。最后,教師的思維方式較為落后,其還是習慣于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運用于具體的音樂教學當中,忽略了目前正飛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以及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學會將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課堂結合在一起,是目前教師需要做出改變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