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涂鵬飛
摘要:在古詩詞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群文閱讀法,對詩歌的遣詞造句加以揣摩比較,“知其然”,進而“知其所以然”,既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陀^地說,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銜接初高中的古詩鑒賞學習,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是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的。
關鍵詞:群文閱讀;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初高中銜接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項目立項課題“基于微課的中學古詩詞群文閱讀就教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AH2019296)階段性成果。
初中語文教學和高中語文教學分屬兩個不同的教學學段,對學生有著不同的能力要求,但它們同屬中等教育的基礎教學,有著相通的教學原則和相承的課程目標,因而整個初高中階段的課程內(nèi)容、教學方式、情感態(tài)度等均要體現(xiàn)一致性和連續(xù)性。這就一定要重視初高中古詩詞教學之間的有效銜接,古詩文群文閱讀的方式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嘗試。
一、以群文閱讀銜接初高中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古詩詞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群文閱讀法,對詩歌的遣詞造句加以揣摩比較,“知其然”,進而“知其所以然”,既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又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客觀地說,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銜接初高中的古詩鑒賞學習,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學習是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的。詩的意境的高下,主題的深淺,手法的巧拙,都要放在一定的條件背景下衡量。寫離別,不都是傷感的;述心志,既有委婉含蓄的,也有直抒胸臆的,二者都具有藝術的感染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都是從最廣泛的比較參照中得來的。
二、同一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群文閱讀比較
從古到今,個人的命運總是與時代息息相關。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他的創(chuàng)作總是會帶著所屬時代特有的印記。而后世讀者通過對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的品讀,可以領略詩人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思想情感及變化的緣由。而我們在閱讀賞鑒古詩的過程中使用群文比較閱讀的方法帶領學生去欣賞詩人的詩詞作品,可以更加準確、全面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風格。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必修四收錄的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尋尋覓覓》時,可將學生們在七年級(上)學過的李清照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以及高中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一剪梅紅·紅藕香殘玉簟秋》合在一起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在比較中辨析這幾首詞中作者心情的不同之處。
這幾首詞分別寫于李清照人生的幾個不同階段,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不同時期作者心情的巨大變化?!度鐗袅睢肥抢钋逭盏囊皇酌鑼懫渖倥畷r期生活情景的短詞。該詞描述了易安居士年少時一次夏日郊游的情景:少女詞人在溪亭宴游,飲酒賞景,流連忘返,興致那么高,酒喝的那么歡,一直游玩到黃昏時候,竟然“沉醉不知歸路”。待到興盡,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行錯了方向,直到誤闖進荷塘深處才發(fā)覺迷路。年少的她急著尋路回家,忍不住叫道“爭渡,爭渡”(怎么渡,怎么渡),聲音驚醒了棲息的沙鷗和白鷺。作者把少女時期的無憂無慮、任性快樂和她對生活的無限熱忱表達得生動活潑,淋漓盡致。
《醉花陰》以及《一剪梅》當屬同一時期的作品,均創(chuàng)作于作者和丈夫新婚后不久別離之時?!蹲砘帯穼懹谝粋€秋日,恰逢重陽佳節(jié),詞人獨自一人喝酒賞菊,在蕭瑟西風中銷魂獨立。短短幾十字營造了一種濃郁的孤寂凄涼氛圍,有力表達了對宦游在外的丈夫的刻骨思念與孤獨寂寞之情。《一剪梅》中的相思之情的表達較《醉花陰》則更為直白,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詞人以季節(jié)起筆,直接點出殘秋凄涼;然后以個人感受來寫季節(jié)的更替,“玉簟”生涼,方知已是深秋時節(jié),外面已經(jīng)“紅藕香殘”了。緊接著詞人開始書寫抒情主人公的美麗哀愁形象,只見她“輕解羅裳”,獨自泛舟,抬頭仰望天空,期盼丈夫來信。上片以情境烘托相思之情,而下片則轉入直接抒情,“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是詞人與丈夫伉儷情深,相思相戀的表達,“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則是她愁思深重,無法自拔的明證。這個時期,由于新婚久別,李清照寫了大量優(yōu)秀的相思離別之作,這兩首詞是其中的代表作,有力地向我們展示了古代閨中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以及她們的美麗與哀愁。
《聲聲慢》是李清照最為知名的一首詞,該詞是詞人人生后期歷經(jīng)一系列不幸遭遇以及顛沛流離、孤苦無靠的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疊字連用,把詞人的恍惚、寂寞、悲慘一層層推出,緊接著詞人寫時令“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秋季時冷時熱,節(jié)令讓人無法好好保養(yǎng)身體,心情又使身體狀況雪上加霜?!叭瓋杀K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以什么來抵擋漸涼的晚風?幾杯淡酒怕是不行?!把氵^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此句詞人以北雁南飛來寫自己孤身在南方漂泊的難耐悲苦,借酒澆愁亦難以排遣。詞的下片憔悴折損的菊花正是詞人的自況之辭,緊接著詞人再寫自己的生活情態(tài),“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時間在這里成了煎熬,日子是難捱的,生活是沒有希望的,人就在時光中磋磨著消耗著老去?!拔嗤└婕氂?,到黃昏,點點滴滴”,梧葉飄落、雨滴黃昏、更顯悲愁。“兼”字與“細”字細膩道出詞人的苦悶:愁苦在這里有了聲音的表達,黃昏時分,下起了涼涼的秋雨,細雨滴答打在梧葉上的聲響是點點滴滴、不曾斷絕的,正如詞人心中的苦楚滋味綿綿不絕。
三、同一主題不同作者作品群文閱讀
在中國古代詩歌這條歷史長河中,不同主題的詩歌浩如煙海,而同一主題往往有千千萬萬的作者去創(chuàng)作,但由于作者的世界觀不同,人生的經(jīng)歷、遭遇不同,或者作者生活的朝代不同,即使是同一題材的作品,所詠的事物相同,傳遞的情感態(tài)度也各有不同,詩詞的風格因而也不同。例如在賞析王安石的《登飛來峰》時,為了讓學生能對登高這一題材的詩歌有更深入的感受,我們可以拓展高中課本里杜甫的《登高》、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做群文橫向比較,以豐富學生的感受。
首先來看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這首詩是王安石五言絕句中的名篇。詩歌前兩句通過巧妙的虛寫,寫出詩人登上高塔看到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朝氣向上、胸懷大志、銳意進取,對自身前途充滿信心的飽滿情感。自信滿懷成為全詩感情的基調(diào)。詩的后兩句緊承前兩句展開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飽滿的形象又有深刻遠大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奸臣蔽賢的憂慮,而王安石在詩句中卻加上“不畏”二字,展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銳意進取,誓與奸邪小人斗爭到底的勇氣和決心。
我們再看同屬“登高”題材的杜甫七律名作《登高》。如果說《望岳》是青年杜甫一首年輕的贊歌,《登高》就是他遲暮之年沉郁悲苦心境的寫照。老年杜甫抬頭望見浩蕩無際、蕭瑟飄零的木葉,俯瞰綿延不絕、滾滾而來的江水,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首聯(lián)兩句,描寫秋風、云天、啼猿、江渚、白沙、飛鳥一系列意象,它們具有寒冷、渺小、無助、悲涼、凄清、孤苦無依的特點,從而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既蒼涼雄渾又肅殺凄清的意境,為全詩定下了哀婉凄涼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借落木、長江兩個意象——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長江奔流不盡,澎湃洶涌,滾滾奔騰而來。不僅使人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年華易逝,壯志難酬之悲慨。透過這些并置的意象,讓我們真切地體悟到了作者此時孤獨無依,老病孤舟的哀凄之情。
辛棄疾的《水龍吟》上片寫景,下片用典,抒寫了作者渴望北伐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偉大抱負和愿望始終無法實現(xiàn)的失意感慨,深刻揭示了南宋時期英雄志士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郁悲憤的苦悶慘淡心情,極大地表現(xiàn)了詞人滿腔赤誠的愛國情懷。全詞對作者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矛盾做了充分反映,并且運用圓融精湛的藝術手法把登高所見與心中所思巧妙地結合起來,完美地表達出詞人一腔報國熱情被無情現(xiàn)實澆熄的慘痛,產(chǎn)生極其強烈的感染力,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通過群文比較閱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同為登高題材,王詩表現(xiàn)了放眼大局、不懈追求的進取精神;杜詩體現(xiàn)了老病無依、愁腸百結的個人感慨;辛詞則突出了徒有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而又無處施展急切悲憤的矛盾情態(tài)。由此可見,通過古詩詞群文閱讀的方式,學生可以從不同詩人同一題材的作品中領略到不同的思想情趣和獨特意境,而且可以開闊視野,活躍思維,進一步提高詩詞理解和鑒賞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詩歌教學不能忽視初中的詩歌學習,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實際水平,充分聯(lián)系初中的詩歌知識,嘗試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做好初高中古詩詞教學的有效銜接,采取多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引導中學生閱讀古詩詞、欣賞古詩詞,從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作者:陳晨,滁州市實驗中學教師;涂鵬飛,滁州市實驗中學教師)
[責編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