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亮
摘 要:哲學作為一門抽象而枯燥的學科,老師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加困難。本文主要從明確知識體系、理解基本概念、厘清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四個方面闡述了哲學教學的基本原則,并且通過10多年的教學實踐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關鍵詞:知識體系;基本原則;關系
時光荏苒,轉眼在教師崗位上我已經(jīng)默默耕耘了20多個春秋,可是10多年前和一位地理老師的談話還是時常浮現(xiàn)在腦海之中,一直困擾著我難以釋懷。那是在一次和這位老師聊天時,他不經(jīng)意地說一句“哲學是越想越有意思,越聽越糊涂”,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哲學課怎么上才能讓學生“越聽越有意思,越想越明白”呢?經(jīng)過10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思考,我發(fā)現(xiàn)哲學教學唯有從明確知識體系、理解基本概念、厘清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對應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四個方面入手,才能實現(xiàn)讓學生“越聽越有意思,越想越明白”的教學目的。
一、明確知識體系----哲學教材的基本框架
進行哲學模塊的教學伊始,首先就要明確教材體系,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對哲學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渡钆c哲學》(人教版)這本教材共分為教學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是“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主要是從學生身邊的哲學入手,引導學生了解哲學的一般知識。第二單元是“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主要從物質(zhì)與意識的關系入手,引領學生正確認識外部世界,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關系,在實踐中探索和發(fā)展真理。這部分主要講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論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三單元是“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幫助學生掌握觀察事物、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做事的能力。這部分主要講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它主要包括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全面的觀點和辯證的否定觀。第四單元是“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歷史問題,在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這部分主要講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它主要包括社會歷史觀和人生價值觀。
二、理解基本概念----哲學概念和具體概念的關系
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zhì)世界某一特殊的領域和方面,它揭示的是這些領域和方面的特殊本質(zhì)和規(guī)律,一般是具體的、直觀的,即使不能通過感覺器官直接感知它,我們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來認識它。哲學的研究對象與具體科學相比具有一般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是“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是“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它是對具體知識的“再認識”、“再反思”。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有關概念的內(nèi)涵也就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區(qū)分相關的概念,明確相關概念間的關系。比如:哲學上的物質(zhì)和具體的物質(zhì)、哲學上的運動與具體的運動、哲學上的規(guī)律與具體的規(guī)律、哲學上的聯(lián)系與具體的聯(lián)系、哲學上的矛盾與具體的矛盾等等。
三、厘清對應關系——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
《生活與哲學》(人教版)明確指出:“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tǒng)一”,“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xiàn)世界觀”。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如何看待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么”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改造世界“怎么辦”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體系就是遵循“原理和方法論”的原則建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學習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必要的時候要敢于調(diào)整教材內(nèi)容的順序。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要不斷灌輸和強化這一理念,爭取在考試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避免“張冠李戴”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四、解決實際問題——理論和實踐的關系
“哲學是愛智慧,同時也是追求智慧”,人類因為有了智慧才會變得強大,使得我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的增強。當人類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需要人類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大到生態(tài)危機、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等現(xiàn)象,小到如何讓自己守法有德,做一個對自己、他人、社會負責的人,歸根到底都是需要哲學的思維來解決問題,這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xiàn)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實現(xiàn)“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就必須要堅持理論和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這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政治教師一定要把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教材知識分析和解決有關自身、國家和社會的實際問題,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哲學教學必須根據(jù)哲學的學科特點和一般要求,遵循一般的教學方法和原則進行有效的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又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而是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靈活地加以運用,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和接受枯燥、晦澀的哲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沙莎.哲學教學應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考能力——淺談哲學教學改革[J].文教資料,2018(11).
[2]李松林,夏平,唐銘蔭.高中哲學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705(2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