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翠薇
2004 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口語表達能力是英語學習中除了聽力之外學生存在問題最多的語言能力。 外語學習焦慮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焦慮會對外語學習產生負面影響,阻礙外語學習,也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成就感。 然而,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多年后仍然不能流利地說英語,在英語課堂進行口語練習時,他們普遍感到焦慮,緊張,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對大學生英語課堂上的口語焦慮原因進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降低學生口語焦慮,幫助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提高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獲得更佳的英語學習效果。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并未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開設英語口語課堂,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機會用英語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研究者通過調查發(fā)現了很多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平時課余時間很少練習英語口語。 大部分學生反映英語教師也很少布置英語口語作業(yè)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 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在課堂上他們很少用英語去交流,即使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布置了口語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英語交流,很多學生還是用中文去交流,沒有達到教師設定的英語口語任務要求。 以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為例,研究者在自己所教班級中發(fā)現,每當教師布置小組口語練習任務時,大部分學生不是用英語去交流,而是拿起手中的紙和筆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用英語或中文寫在紙上,然后用中文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甚至有些學生把中文寫下來,拿出翻譯App 進行逐句翻譯,討論結束、進行小組展示成果時,他們會拿著手中的紙逐句讀出小組觀點。 研究者認為這樣的英語口語學習過程沒有充分讓學生的口語得到有效練習,如果學生一直以這種學習方式去訓練英語口語,就無法有效提升個人的口語能力,更無法在現實中進行成功的英語交際。 研究者嘗試在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組織語言去進行課堂話題討論,但學生表示他們都很緊張,在展示討論結果時他們會頭腦空白,不知如何直接用英語去表達他們的想法和觀點。
研究者對幾所學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訪談,多數學生表示英語課堂口語焦慮比較嚴重。 比如,一位學生表示:“在英語課上,我和老師、同學交流時會緊張。 因為我的英語不是很好,有時為了理解對方說的話,我會認真聽對方說話。 如果是長句子,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 如果用英語回答老師的問題肯定會緊張。 因為我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還沒有達到英語會話的水平,所以在用英語交流的時候很怕出錯?!绷硪晃粚W生表示:“當我和老師交流的時候,我有點緊張。首先,我害怕自己聽不懂老師說的話,不好意思再問一遍。 其次,當我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忘記我熟悉的單詞,因為緊張而無法表達?!?/p>
通過訪談,可以發(fā)現:在英語課上,大多數學生對用英語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很有壓力。 具體有以下原因:首先,大部分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表示自己平時口語練習較少,害怕犯錯誤,缺乏自信和勇氣,不敢主動用英語交流。 其次,學生來自不同地區(qū),部分學生帶有明顯的地方口音,英語發(fā)音不標準,他們擔心自己的口語表達會被同學嘲笑。 特別是英語教師提問時,學生會感到特別焦慮緊張。 最后,大部分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以語言及課文知識講授為主,與學生進行口語交流的機會較少,學生課下自主的口語練習也很少。 因此,大多數學生在用英語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時會感到緊張與焦慮。 調查發(fā)現一些學生缺乏用英語交流的自信和勇氣。 而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國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法對英語學習者的交際能力重視不夠。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很少用英語去交流,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很難得到有效提升,這就直接造成了學生在英語交際過程中的焦慮。
訪談發(fā)現造成緊張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英語課上的心理原因。 如果學生克服了內心的不自信或膽怯,緊張和焦慮感就會下降。 學生越著急,越無法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有些學生表示內容雖然明白了,但因為沒有時間準備,所以回答得并不流利。 有學生表示如果英語教師給他們多一些時間準備,口語表達中的錯誤減少了,緊張情緒就會緩解,自我滿足感提升,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升。 其他學生則表示當教師讓他們進行情景對話時,因為詞匯量掌握不夠,且擔心組織語言的速度太慢,導致他們焦慮感增加。
另外,調查發(fā)現在英語課上,當教師給學生的課堂表達給出不好的反饋或評價時,大多數學生都會感到焦慮。 在非英語專業(yè)的英語課堂上,學生缺乏練習英語口語的機會,如果英語教師讓學生表達關于不太熟悉話題的看法時,學生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而直接指出錯誤的方式會讓學生很難接受。 因此,英語教師需要改變課堂活動的評價方式。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多進行引導,多些寬容,少些批評。
總之,造成大多數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有口語焦慮的原因有自身英語水平不高、教師和同學的負面評價、缺乏自信、對課堂活動和環(huán)境不適應等。 此外,不同來源地學生對英語口語焦慮的感受和反應也是不同的。
教師可以主動與高焦慮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飽滿的積極性感染高焦慮學生,共同營造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教學活動以親切、友好、大方的態(tài)度和幽默的語言進行。 此外,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困難和經歷,以及學生對教學的看法和要求。 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 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會增加學生的焦慮。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師通常扮演著課堂主體和領導者的角色,這會在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距離感。 降低學生焦慮的一個更好方法就是讓教師和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微笑是人際溝通的最佳方式。 微笑讓高焦慮的學生不再懼怕教師,課堂氣氛溫和。 如果教師把自己放到一個課堂主體的位置,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生在課堂參與中多會遭受挫敗感,從而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不利于教學的開展。 同時,英語教師要注意觀察高焦慮學生的言行舉止。 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不同課堂引導,從而讓焦慮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勇于和同學以及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口語交流。
大部分學生反映自己語言能力缺乏,這導致了他們較高的英語口語焦慮感,英語水平也會因此受到負面影響。 在英語課上感到焦慮的學生在用英語回答問題時缺乏自信。 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建立自信心,特別是在回答問題或與教師進行英語交流時。 即使學生表述錯誤,教師也應該進行及時的引導與激勵,讓他們明白自身的問題所在,便于后期的改進與提升。 另外,當學生犯錯時,教師可以進行委婉的教育,減輕學生的焦慮,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英語口語水平不高的學生應該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 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來充分鍛煉口語技能。 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可以提升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自尊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他們會更有勇氣面對挫折,這將有效減緩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焦慮感。 此外,教師需要營造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鼓勵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大膽說英語,以生動的視頻或音頻來創(chuàng)設輕松有效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英語交流,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和信心。 通過這些方法,他們的語言學習將更加有效,英語口語焦慮可能會大大降低。
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課堂。 在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大膽用英語交流。 比如:教師利用互動的多媒體功能,播放動態(tài)的英語視頻,通過英語視頻錄像等功能讓學生參與到其中。 教師可以播放英語片段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配音練習。 通過小組合作的英語學習方式讓全部學生參與到英語活動中,有利于降低學生的焦慮感。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的英語口語任務,活動期間教師可以適當給予一些建議或者提示,使基礎薄弱的學生能理解或快速了解口語任務所要表達的內容。
大學生英語課堂的口語焦慮是一直以來阻礙學生口語交流的重要影響因素。 但課堂因素是英語課堂中最可能導致學生英語口語焦慮的因素,也是學生英語口語焦慮最重要的原因。 教師的英語課堂教學行為細節(jié),如糾錯、提問、任務難度設計等,都會嚴重影響學生對英語課堂的態(tài)度和興趣。 此外,教學行為細節(jié)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課堂參與產生影響,可能導致或加劇學生的課堂發(fā)言焦慮。 學生對英語口語的興趣、態(tài)度和期望,以及學生對自己英語水平的評價也會影響英語課堂中英語口語焦慮的水平。 減少學生英語口語焦慮的關鍵是滿足學生的自尊和自信。 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減輕學生的英語口語焦慮水平,促使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