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守革
(山西大學,山西太原030006)
“疑復重”案件司法鑒定收費浮動幅度,是指疑難、復雜和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司法鑒定案件在一般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標準基準價基礎上收費可以浮動的空間和比例。鑒于“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的收費往往不同于一般司法鑒定案件,我國各地制定的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范基本上都對“疑復重”案件的浮動幅度進行了特別規(guī)定。之所以進行特別規(guī)定,主要原因在于相較于一般司法鑒定案件來說,司法鑒定機構對于“疑復重”案件所耗費的時間、精力、資源和成本往往較高,導致“疑復重”案件的收費也高于一般司法鑒定案件。雖然司法鑒定機構可以針對“疑復重”案件的當事人多收取一定額度的司法鑒定服務費,但此舉有可能加重當事人的經濟負擔、損害其鑒定權益,進而損害司法鑒定的公益性。基于此,各地在制定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范時,一般都明確規(guī)定了“疑復重”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以避免司法鑒定機構“任意”浮動(主要是上浮),同時也避免“疑復重”案件當事人被“任性”收費,進而維護良好的司法鑒定收費管理秩序。
在我國司法鑒定實踐中,根據案件的難易程度基本可以分為一般司法鑒定案件與疑難、復雜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簡稱“疑復重”案件)。相較于一般司法鑒定案件的收費,“疑復重”案件往往允許司法鑒定機構在一般案件收費標準基準價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浮動,也就是說司法鑒定機構有權進行裁量上浮收費。但如果沒有浮動幅度的限制,司法鑒定機構就有可能濫用浮動幅度裁量權,從而任性上浮。這種情況勢必會加重司法鑒定當事人的經濟負擔,從而損害其鑒定權益,最終損害司法公正。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形,各地在制定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范時,針對“疑復重”案件一般都明確規(guī)定了司法鑒定機構在收費標準基準價基礎上可以浮動的幅度,以監(jiān)督、管理、控制和指導司法鑒定機構依法、規(guī)范和合理收費。
從我國地方針對“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規(guī)定的收費浮動幅度來看,大部分都是允許司法鑒定機構在一般司法鑒定案件收費基準價的基礎上進行一定幅度的上浮。也就是說,“疑復重”案件的鑒定收費通常要高于一般司法鑒定案件。如果沒有相關規(guī)范進行規(guī)制,司法鑒定機構就有可能濫用浮動裁量權,任意、任性地上浮,從而加重司法鑒定當事人的經濟負擔。各地通過在司法鑒定中明確“疑復重”案件的收費浮動幅度,可以有效減輕當事人的經濟負擔,避免司法鑒定機構任意上浮收費標準,從而更好地維護司法鑒定當事人的鑒定權益。
我國政府決策機關、司法行政部門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文件都已明確司法鑒定的公益性,并將司法鑒定確立為司法保障制度。為了維護司法鑒定的公益性,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予以保障,其中,讓每一個司法鑒定當事人都負擔得起鑒定費用是司法鑒定公益性的應有之義。針對法律援助受援人和確有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我國各地已經基本建立了司法鑒定收費減免制度,這是保障司法鑒定當事人鑒定權益的重要一環(huán)。此外,鑒于“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的收費往往高于一般案件,為了避免因任性收費而損害司法鑒定公益性的現象發(fā)生,各地也對“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進行了規(guī)定,以進一步保障司法鑒定的公益性,更好地發(fā)揮司法鑒定在審判實踐中的保障作用,進而維護司法公正。
所謂“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規(guī)定方式,是指各地以何方式規(guī)定收費浮動幅度相關事宜。我國各地關于“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規(guī)定方式見表1。
表1 我國各地對“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規(guī)定方式
從表1可知,我國各地針對“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規(guī)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在本地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范中規(guī)定。上海市、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北省、福建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云南省、海南省、甘肅省、安徽省、廣東省、青海省、湖北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等地均采用此種方式。二是在本地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中規(guī)定。采用本規(guī)定方式的有北京市、黑龍江省、四川省、江蘇省、陜西省、重慶市、天津市、山東省、貴州省、湖南省。部分地區(qū)沒有明確規(guī)定“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主要有浙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
從“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規(guī)定方式上看,以在本地的收費管理規(guī)范中作出規(guī)定為主。各地在制定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范時,除了規(guī)定一般司法鑒定案件的收費要求外,還對“疑復重”案件收費進行了規(guī)定,主要涉及“疑復重”案件的認定標準和浮動幅度。浮動幅度直接關系到司法鑒定機構的收費標準和當事人的鑒定權益,是各地制定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范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在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疑復重”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能夠對司法鑒定機構和當事人提供明確的收費依據,維護良好的司法鑒定收費管理秩序。
有些地方沒有在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范中直接規(guī)定“疑復重”案件的收費浮動幅度,只是提出“疑復重”案件的收費可區(qū)別于一般案件;同時,在本地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中對“疑復重”案件的收費浮動幅度作出具體規(guī)定,以便為司法鑒定機構和當事人提供收費依據。在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中規(guī)定“疑復重”案件的浮動幅度,能夠方便當事人查詢相關收費項目下“疑復重”案件的具體收費標準。
上述兩種規(guī)定方式雖然形式不一,但本質差異不大、作用基本相同。此外,浙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屬于相對例外情形,既沒有在收費管理規(guī)范中規(guī)定“疑復重”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也沒有在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中對此作出規(guī)定。
所謂浮動幅度具體比例是指“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上限范圍。我國各地關于“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具體比例見表2。
表2 我國各地規(guī)定的“疑復重”案件收費浮動幅度具體比例
由表2可以看出,各地規(guī)定的“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有的地方規(guī)定“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可以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浮2倍,如上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和四川?、賲⒁?上海市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5條第三款;?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5條第二款;?四川省司法鑒定項目和收費標準?“備注”部分第2條。;有的地方規(guī)定可以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浮1倍,如青海省和陜西?、趨⒁?青海省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5條第二款;?陜西省物價局陜西省司法廳關于司法鑒定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第2條。;有的地方規(guī)定可以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浮50%,如重慶市、云南省和福建?、蹍⒁?重慶市物價局重慶市司法局關于印發(fā)<重慶市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的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的通知?第2條;?云南省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12條;?福建省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8條。;有的地方規(guī)定可以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浮40%,例如廣東?、軈⒁?廣東省發(fā)展改革委廣東省司法廳關于司法鑒定收費的管理辦法?第6條第二款。;有的地方規(guī)定可以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浮30%,例如海南省、江蘇省、河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和甘肅?、輩⒁?海南省司法鑒定收費管理實施細則?第6條;?江蘇省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試行標準表?“說明”部分第1條;?河北省物價局河北省司法廳關于規(guī)范司法鑒定項目和收費標準的通知?第3條;?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6條;?甘肅省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7條。;有的地方規(guī)定可以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浮20%,例如江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和湖南?、迏⒁?江西省發(fā)展改革委江西省司法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司法鑒定收費管理意見?第6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5條;?西藏自治區(qū)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西藏自治區(qū)司法廳關于規(guī)范司法鑒定服務收費項目及收費標準的通知?第3條第二款;?湖南省司法鑒定收費項目目錄和收費標準?“附注”部分第4條。。有的地方規(guī)定可以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浮15%,例如貴州?、邊⒁?貴州省政府定價的司法鑒定項目收費標準?“注”部分第2條。;有的地方規(guī)定可以在基準價基礎上上浮10%,例如安徽省⑧參見?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司法廳關于重新明確我省司法鑒定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第2條。;有的地方對“疑復重”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僅提出具體浮動幅度可由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例如北京市、天津市、黑龍江省、山西省、河南省、內蒙古自治區(qū)和山東?、釁⒁?北京市司法鑒定收費標準?(試行)第3條;?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天津市)“注”部分;?黑龍江省物價監(jiān)督管理局 黑龍江省司法廳關于黑龍江省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的通知?第3條;?山西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山西省司法廳關于規(guī)范司法鑒定服務收費管理的通知?第2條第三款;?河南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司法廳關于重新規(guī)范我省司法鑒定收費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第2條第二款;?內蒙古自治區(qū)發(fā)展改革委內蒙古自治區(qū)司法廳關于規(guī)范內蒙古自治區(qū)司法鑒定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第2條第三款;?山東省司法鑒定指導收費標準?“說明”部分第2條。;還有的地方規(guī)定可以由司法鑒定機構自主確定,例如湖北省⑩參見?湖北省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第6條。。作為例外,有些地方(浙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對“疑復重”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自然也就沒有浮動幅度的具體比例。
上述各地規(guī)定的“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差異較大,從基準價基礎上上浮2倍、1倍,直到可以上浮50%、40%、30%、20%等不同比例;同時,由于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導致司法鑒定的基準價不同,因此各地“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在最終的收費價格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浮動幅度決定主體指針對“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由誰來決定浮動的具體比例。我國各地規(guī)定的“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決定主體見表3。
表3 我國各地規(guī)定的“疑復重”案件收費浮動幅度決定主體
各地規(guī)定的“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決定主體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規(guī)定了浮動幅度具體比例(即浮動范圍)的決定主體,第二類是沒有規(guī)定浮動幅度具體比例的決定主體。有浮動幅度范圍的決定主體又可以分為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在規(guī)定的浮動幅度范圍內,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在浮動幅度的上限內協商確定浮動比例,最高不得上浮超過上限,包括廣東省、青海省、安徽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陜西省、甘肅省、四川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區(qū)、上海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和福建??;第二種情形,由司法鑒定機構在浮動幅度的上限內自行確定具體收費額度,包括湖南省、重慶市和江蘇省;有的地方雖然規(guī)定了浮動幅度范圍,但由誰最終決定浮動幅度的具體比例則沒有明確規(guī)定,包括貴州省、海南省、河北省、云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無論是司法鑒定機構作出決定,還是由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在規(guī)定了浮動幅度范圍的情況下,都不得超過已規(guī)定的浮動幅度上限。第二類是無浮動幅度范圍規(guī)定下的決定主體,如表2、表3所列,有些地方規(guī)定由司法鑒定機構決定,如湖北??;有些地方規(guī)定由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如北京市等多個省市區(qū)。在相關規(guī)范沒有規(guī)定浮動幅度范圍的情況下,由哪一方決定浮動幅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即使由雙方協商確定,其過程和結果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再將事件置于缺乏專業(yè)競爭的社會背景下,當事人在決定程序中的權利保護更是成為亟需加以解決的難題。
從各地“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來看,其規(guī)定的上限存在基準價2倍、1倍,還有50%、40%和30%等不同比例;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等原因,各地所確定的基準價也存在較大差異,最終會對某一類別的“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數額產生重要影響。以各地晚期尸體常規(guī)解剖這一鑒定項目的收費標準所確定的基準價為基礎,通過筆者整理的各地“疑復重”案件的晚期尸體常規(guī)解剖收費情況(見表4),可以直觀地看出各地收費浮動幅度過大的問題。
通過對各地“疑復重”案件的晚期尸體常規(guī)解剖鑒定項目收費統計情況,結合各地規(guī)定的浮動幅度,并依據當地的基準價,可以得出當地“疑復重”案件晚期尸體常規(guī)解剖鑒定項目的最高收費價格。該項目價格最高的是上海市,司法鑒定機構對一具被認定為“疑復重”案件的晚期尸體常規(guī)解剖鑒定項目設定的最高收費價格可達18000元;價格最低的是江西省,最高收費價格僅為1200元。同一鑒定項目中,上海市與江西省價格相差高達16800元,可見各地收費浮動幅度差異之大。當然,上海市的收費基準價是6000元,而江西省的收費基準價是1000元,即使不考慮上浮后的最終價格,兩者的基準價本身就相差5000元,再加上浮動幅度不同,導致兩者間差異更大。①浙江屬于特例,未直接規(guī)定晚期尸體常規(guī)解剖的鑒定項目,一般參照死亡鑒定項目,但備注部分規(guī)定了尸體解剖的最高限價。其他的收費項目則沒有全部規(guī)定最高限價。此外,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晚期尸體常規(guī)解剖鑒定項目設定的最高價格是12000元,顯然與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明顯不相適應,加重了司法鑒定當事人的經濟負擔;相比之下,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廣東省最高收費價格為6160元,浙江省也僅為7500元。同時,從表4中可以看出,四川該項目最高收費價格高達12000元,青海也高達9600元,陜西同樣為9600元。再對行政區(qū)劃進行細分,雖然各省市區(qū)所屬地級市的經濟發(fā)展差異較大,但同屬于同一地區(qū)則最高收費價格可能一樣,如陜西省西安市與延安市的最高收費都可能達到9600元,這顯然不符合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實際。所以,實踐中應充分考慮所屬地方的實際情況,規(guī)定由市級司法行政部門在省級收費浮動幅度內再進行限價。
表4 各地“疑復重”案件的晚期尸體常規(guī)解剖鑒定項目收費情況
另一個問題是協商確定最高收費價格的情形導致最高收費價格無上限,這些地區(qū)包括北京市、天津市、黑龍江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因為沒有規(guī)定浮動幅度范圍,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在怎樣的幅度內協商面臨具體操作難題。這方面湖北省的情況更甚,在沒有規(guī)定浮動幅度限制的情況下,收費浮動幅度由司法鑒定機構自主確定,這無疑使司法鑒定的公益屬性面臨更大的風險。
從各地“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的決定主體來看,不論是否有浮動幅度范圍的限制,決定方式主要有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司法鑒定機構單獨決定兩種方式。實際上,無論是司法鑒定機構單獨決定還是由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浮動幅度的具體比例,兩種浮動幅度決定主體的規(guī)定都存在不足之處。第一,如果由司法鑒定機構單獨決定,將導致司法鑒定機構的裁量權過大,司法鑒定機構完全有可能盡量將某一案件認定為“疑復重”案件,并盡可能地將浮動幅度上浮以收取更多的司法鑒定服務費;第二,由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浮動幅度,雖然看似當事人有決定浮動幅度的權利,實際上當事人在司法鑒定機構面前顯然屬于弱勢一方,很難做到與鑒定機構平等對話。當事人的決定權名不符實,導致協商確定流于形式。
當前,在“疑復重”司法鑒定收費浮動幅度的決定程序中,當事人的程序性權利保障不足。無論是司法鑒定機構決定還是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浮動幅度,當事人的參與決定權沒有保障,當事人在決定浮動幅度過程中的陳述權、申辯權的保障也明顯不足?,F有規(guī)定沒有賦予當事人在決定程序中享有權利,以至于在決定程序中,當事人的程序性權利無法獲得很好保護。司法鑒定機構可以任性決定浮動幅度的具體比例,從而將當事人置于決定程序之外,導致其鑒定權益受損。
“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確定后,司法鑒定機構可以按浮動后的標準收取服務費,當事人則需要支付相關費用。雖然司法鑒定當事人可以申請收費減免或者司法鑒定援助,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鑒定收費過高的問題,對此需要設置相應的投訴監(jiān)督救濟機制加以解決。雖然我國?司法鑒定執(zhí)業(yè)活動投訴處理辦法?規(guī)定了當事人可以針對司法鑒定機構“違反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規(guī)定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投訴,但是否可以針對“疑復重”案件收費浮動幅度合理性、決定程序合法性、當事人的權利保障等問題進行監(jiān)督投訴,相關規(guī)定尚顯不全面、不具體、不系統。
因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導致司法鑒定項目收費標準基準價的確定上存在較大差異。以晚期尸體常規(guī)鑒定為例,前文數據表明最高收費價格和最低收費價格可相差16800元,即便考慮上海、江西兩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但絕不至于相差如此之大。筆者認為,各地在規(guī)定收費項目基準價時,必須考慮當地的經濟水平;確定基準價后,要慎重確定“疑復重”案件收費的浮動幅度,不宜規(guī)定過高。建議將收費浮動幅度限制在1倍以內(0.1~1倍的梯度之間屬于合理比例),司法鑒定機構根據具體案情可以有更多的收費選擇空間,當事人一方的司法鑒定權利也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不僅確定了對當事人的收費標準,也直接決定了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收入。所以,無論由司法鑒定機構單獨決定浮動幅度還是由當事人與司法鑒定機構協商確定浮動幅度都是不科學的。在經濟社會中,供求雙方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都有自己的經濟利益考量,因此必須科學確定浮動幅度決定主體??紤]到司法鑒定機構和當事人是受浮動幅度影響的直接對象,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和順序確定浮動幅度的決定主體。首先,在法定的最高浮動幅度內由司法鑒定機構決定“疑復重”案件收費浮動幅度具體比例,若當事人同意,則按照司法鑒定機構確定的浮動幅度收費;當事人不同意,則由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浮動幅度,協商成功按照確定的浮動幅度收費,協商不成則報當地的司法鑒定協會處理。司法鑒定協會收到案件后,聯系當事人和承擔鑒定任務的司法鑒定機構共同商議,由司法鑒定協會出具專業(yè)意見并居中調解,鑒定雙方都可以發(fā)表意見,最終確定浮動幅度。若雙方都同意司法鑒定協會調解意見,鑒定機構以協商確定的浮動幅度收費;調解不成,可向當地司法行政部門投訴,由司法行政部門召集司法鑒定機構、當事人、司法鑒定協會、其他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專家組等組成聯席會議,共同確定收費標準。司法行政部門只進行形式審查,不做專業(yè)審查,以避免成為行政復議被申請人或行政訴訟被告。
當事人的程序性權利包括獲得通知的權利、參與權、陳述權、申辯權、申請信息公開的權利及要求司法鑒定機構說明理由的權利等。在“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決定程序中,由于司法鑒定機構的裁量決定權過大,即使在司法鑒定機構與當事人協商確定浮動幅度的情形下,當事人參與決定的權利也往往被打折扣,難以發(fā)揮對司法鑒定機構的控制權,當事人在決定程序中的陳述權、發(fā)表意見的權利很難得到保障。在當前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司法鑒定市場競爭較為混亂的背景下,必須通過制度設計來加強對當事人程序性權利的保護。
“疑復重”案件收費浮動幅度直接影響司法鑒定當事人的鑒定權益,可能導致當事人因經濟原因負擔不起司法鑒定服務費,進而損害其通過司法鑒定尋求司法保障的權利。因此,為了保障當事人的鑒定權益必須健全完善司法鑒定投訴監(jiān)督救濟機制,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保障當事人的鑒定權益。雖然我國?司法鑒定執(zhí)業(yè)活動投訴處理辦法?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針對司法鑒定機構的收費問題進行投訴,但專門針對“疑復重”司法鑒定案件收費浮動幅度具體比例、決定主體等相關問題的投訴事項尚無明確規(guī)定,如何投訴、投訴要求、投訴條件、投訴程序等問題都缺乏相應的具體規(guī)定,不利于保護當事人的鑒定權益。因此,有必要細化現有規(guī)定,或者專門制定針對“疑復重”案件收費的投訴規(guī)定,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疑復重”案件當事人的鑒定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