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認罪認罰案件上訴問題實證研究
——以284份二審裁判文書為樣本

2020-10-12 04:14:08博,王
關鍵詞:量刑理由被告人

周 博,王 敏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100037)

一、問題的提出

根據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正式被立法采納,上升成為我國刑事法律淵源。結合前期的試點經驗,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優(yōu)勢凸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審結刑事案件占試點法院同期審結刑事案件的45%,非羈押強制措施和非監(jiān)禁刑適用比例進一步提高;被告人上訴率僅為 3.6%,檢察機關抗訴率不到0.1%①參見周強:?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情況的中期報告?,載?人民法院報?,2017年12月24日,第1版。;同期刑事二審上訴率約為11.7%,抗訴率為1.9%②數據來源于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全國法院司法統(tǒng)計公報,http://gongbao.court.gov.cn/Details/c15ac3fd6bd534567eec8e047941eb.html;2017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http://www.spp.gov.cn/spp/gzbg/201803/t20180325_372171.shtml,2019年8月17日訪問。??v使制度初始運行大有裨益,然而隨著司法實踐體量日益增大,案件情形錯綜復雜,制度設計矛盾始見端倪。一審程序中被告人選擇認罪認罰,簽署具結書,在實體量刑上獲得從寬處理,程序上獲得非羈押措施的適用;宣判后部分被告人仍以“量刑過重”為由上訴,輕刑犯的目的在于通過刑期折抵的方式“留所服刑”,重刑犯的目的在于通過上訴不加刑原則獲得再次的量刑減免。各地法院對于被告人沒有新證據或僅依據一些不重要的酌定量刑情節(jié)提出的上訴,即空白上訴③參見牟綠葉:?認罪認罰案件的二審程序——從上訴許可制展開的分析?,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9年第3期,第107頁。的裁判呈現出兩極化態(tài)勢:一部分法官認為被告人善用上訴權,二審對于量刑不當予以糾正,則被告人通過上訴不加刑達到了二次量刑減免的目的;另一部分法官認為空白上訴不僅有違禁反言原則,而且降低了一審息訴率,加大了二審工作量,因此迅速“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但仍有不少被告人達到了留所服刑的目的①參見閔豐錦:?認罪認罰何以上訴:以留所服刑為視角的實證考察?,載?湖北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第125頁。。更加吊詭的是,甚至一些被告人選擇二審時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致使先前的偵查、審查起訴、審判行為歸于無效。此舉勢必消耗更多的司法資源,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初衷相違背。

有鑒于此,筆者通過數據挖掘、理論分析結合的方法,對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二審樣態(tài)進行研究。研究樣本為中國裁判文書網和無訟案例數據庫上以“認罪認罰具結書”為檢索關鍵詞,獲得2018年10月26日起至2019年6月19日止共計289份刑事二審判決、裁定書。對5份重復文書進行剔除,最終形成284份有效二審裁判樣本。為驗證上訴導致的留所服刑及再次量刑減免的可能性,故將全部裁判樣本按照一審刑期劃分為輕刑犯、重刑犯,前者刑種、刑期包含拘役及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后者包含一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所有數據樣本中,輕刑犯數據共170份,占比59%;重刑犯數據共114份,占比41%。

本文的研究設想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限制刑事案件被告人行使上訴權。筆者通過對284個上訴案件的分析,指出認罪認罰案件中濫用上訴權的趨勢凸顯,檢察機關二審抗訴率提升,存在二審期間簽署具結書的情況,這些均與認罪認罰制度的初衷——簡化程序、提升效率相違背。輕刑犯單純以“量刑過重”為上訴理由,其目的是拖延訴訟時間得以“留在看守所服刑”,這暴露出刑事執(zhí)行制度設置不合理,亟需構建行刑體制一體化機制;重刑犯的上訴理由更關注本案實體及程序問題,但仍有大量的空白上訴,其目的是借助上訴不加刑原則進一步獲得量刑減免,暴露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效率理念與上訴不加刑的價值取向存在沖突。對此,應適度限縮上訴理由,實行確有理由的上訴許可制度,杜絕空白上訴。

本文著重關注以下情況:第一,一審中被告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獲得實體量刑從寬后何以再次選擇上訴救濟;第二,上訴案件的案件類型、具體上訴理由、上訴真實目的及效果如何;第三,結合認罪認罰的精神內核與被告人上訴的真切實意,如何完善刑事程序以促進效率提升。通過對照輕刑犯與重刑犯之間的上訴差異,本文針對二者不同的上訴目的提出差異化的解決方案。

二、輕刑犯上訴實證分析

(一)案件類型:案由以危險駕駛罪、盜竊罪為主

以罪名為劃分依據,可以看出危險駕駛罪、盜竊罪、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分列上訴案件數量的前四位(詳見圖1)。以危險駕駛罪占比最高,達到27%。可以看出,危險駕駛罪的上訴案件具有輕刑犯上訴案件的普遍特征:危險駕駛罪的一審平均刑期為拘役3.18個月,非羈押強制措施適用率為78%;檢察機關抗訴率為13%;經過二審程序刑期折抵后,剩余平均服刑時間為1.68個月。研究分析危險駕駛罪上訴情況的內在本質有助于破解輕刑犯的上訴之道。

圖1 認罪認罰從寬案件輕刑犯上訴罪名匯總表

危險駕駛罪的法定刑為拘役,被追訴人選擇認罪認罰,與公安司法機關對量刑達成合意,即在拘役6個月的期限內更加從寬處罰,樣本平均為3.18個月。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被告人不服一審判決的上訴期限為十日。被告人通過上訴方式即可將原本3.18個月的拘役期壓縮至3個月以下,順利留在看守所服刑。

(二)上訴理由:以“量刑過重”為理由的空白上訴

在認罪認罰制度試行初期,各地法院對于被追訴人選擇認罪認罰后能否上訴的問題看法不一。考察“兩高三部”?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及現行?刑事訴訟法?,其中均未對被告人上訴權加以限制。分析樣本中輕刑犯的上訴理由(詳見圖2),其多以“量刑過重”為上訴依據,占比高達84%。

圖2 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輕刑犯上訴理由

司法實務中,許多辦案人員認為被告人空白上訴的行為屬于濫用訴權的表現,從而認為此行為有損認罪認罰追求的效率價值,應當實行一審終審,剝奪被告人上訴權。學理界亦有此呼聲。有學者從訴訟經濟及合理利用司法資源的角度,認為認罪認罰配套適用的速裁程序應實行一審終審制。審判程序的改革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公正,公正也不是刑事審判的惟一價值目標,能否對效率進行充分的關注以及能否在公正與效益之間保持適當平衡也是衡量程序公正的一項重要標準,因為“正義的第二種含義——也許是最普通的含義——是效率”①參見陳衛(wèi)東:?公正和效率——我國刑事審判程序改革的兩個目標?,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第96頁。。有學者從程序分野入手考察,認為適用速裁程序的認罪認罰從寬案件是經協(xié)商處理的輕微刑事案件,效率價值是首要追求,不應允許被告人另行上訴,但可以后續(xù)申訴;適用普通程序的認罪認罰從寬案件則應賦予被告人上訴權②參見陳衛(wèi)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載?中國法學?,2016年第2期,第62頁。。有學者從審查法律真實角度考察,剝奪被告人的上訴權或導致違法達成認罪認罰協(xié)議的問題無法得到審查,被告人實體權利無法得到完全保障③參見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若干爭議問題?,載?中國法學?,2017年第1期,第43頁。。有學者考察其他國家對于刑事上訴理由的限制,認為我國可以實行上訴審查程序,法院初步審查認為上訴理由合理且符合程序的,批準啟動上訴程序④參見牟綠葉:?認罪認罰案件的二審程序——從上訴許可制展開的分析?,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19年第3期,第109頁。。2019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fā)布?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以下簡稱?訴訟規(guī)則?)對此問題予以回應。?訴訟規(guī)則?明確被追訴人選擇認罪認罰后,依然可以“悔罪悔罰”,表現形式之一為提出上訴。但是對于上訴理由是否受限,該?訴訟規(guī)則?沒有體現。

(三)上訴目的與效果:以刑期折抵為手段的“留所服刑”

170份一審樣本的平均刑期為7.27個月,通過上訴方式進行刑期折抵后剩余平均刑期2.75個月,也就是說,通過上訴方式71%的被告人達到了留所服刑的目的。被告人通過先前的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羈押折抵,裁判生效后送看守所執(zhí)行期間的刑期折抵等方式⑤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國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429條。,往往能夠將一審剩余實際執(zhí)行刑期消耗到三個月及以下,從而成功留所服刑。一方面,被告人成功利用刑期折抵的方式留所服刑,激發(fā)了更多輕刑犯濫用上訴權,將更多沒有爭議的刑事案件推入二審程序,浪費了更多的司法資源;另一方面,這種情況暴露出的并非上訴權與裁判權之間的矛盾,而是行刑方式之間不統(tǒng)一的矛盾。短期自由刑犯的刑期較短,對看守所的生活逐漸適應后面臨執(zhí)行場所的轉化會致使心態(tài)波動⑥參見高一飛,張露:?看守所短期余刑執(zhí)行的實證分析?,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第32頁。,為平穩(wěn)度過刑期往往希望留所服刑。相比于監(jiān)獄面臨的強制勞動,看守所以“改造第一,生產第二”為原則,因此改造條件更加人性化⑦參見公安部?看守所組織在押人員勞動管理辦法?第5條。,日常管理相較于監(jiān)獄也更為寬松。2012年?刑事訴訟法?將看守所代為執(zhí)行的刑期由一年下調至三個月,已經開始關注看守所職能定位。未來的看守所將成為單純的未決羈押機構,但就目前來說,行刑主體不同所帶來的差異依舊無法彌合。

(四)程序設計缺陷與糾偏:行刑體制一體化

如前所述,輕刑犯以刑期折抵為手段,以留所服刑為目的,凸顯行刑主體多頭之間的矛盾。行刑體制欠缺一體化理念,行刑過程不統(tǒng)一、不規(guī)范,致使被告人通過拖延訴訟等方式選擇最有利于自身的機構服刑。按照我國現行法律,刑罰執(zhí)行主體主要包含以下幾類:1公安機關,執(zhí)行拘役(看守所執(zhí)行)、有期徒刑(余刑3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zhí)行)、剝奪政治權利等;2人民法院,執(zhí)行無罪免除刑罰、死刑立即執(zhí)行、罰金、沒收財產;3監(jiān)獄,執(zhí)行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4社區(qū)矯正機構,執(zhí)行管制、緩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5未成年犯管教所,執(zhí)行對未成年人的刑罰。從司法機關的職能定位考量,以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為例,前者作為國家的審判機關,職能定位于專門行使刑事案件的審判權;后者是國家治安行政機關,職能定位于維護社會安定有序。要這兩個機關承擔刑事執(zhí)行的部分職能,不僅會弱化應然的基本職責,而且會導致不同機構的職能交疊且難于監(jiān)督管理,暴露出國家司法體制頂層設計上的不足。

重新厘清不同機關的職能定位,明確職權邊界,有助于刑事執(zhí)行一體化的構建。多頭執(zhí)行的弊端有目共睹,唯有將執(zhí)行權收歸司法行政機關才是破局之關鍵?;厮菟痉v史,1982年勞改、勞教機構由公安部劃歸司法部,標志著我國司法行政機關統(tǒng)一行使刑罰執(zhí)行權的開端①參見陳瑞華:?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定位?,載?東方法學?,2018年第1期,第163頁。。合理配置職權促成了新一輪刑事執(zhí)行改革。司法行政機關接手勞改、勞教機構后,公安機關擁有勞教的決定權,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執(zhí)行,真正實現了勞動教養(yǎng)的決定權與執(zhí)行權相分離,推動勞教機構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該舉措使公安機關得以從沉重的刑事執(zhí)行負擔中解脫,專職于維護社會秩序;司法行政機關得以改革歷史積弊,投入精力進行教育矯正改造,為后來廢除勞動教養(yǎng)制度、完善監(jiān)所管理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礎。

司法行政機關總攬全局負責行刑制度不僅順應歷史發(fā)展,更合乎時代要求。刑事執(zhí)行體制一元化的管理體制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主體是構建刑事執(zhí)行體制一體化框架,配合具體執(zhí)行制度的內容,銜接?刑事訴訟法?相關規(guī)定,注重執(zhí)行過程中的外部監(jiān)督與自我約束,實現合理、有序、層級化的管理模式。具體而言,可以設立司法部領導下的司法執(zhí)行局,下設監(jiān)禁執(zhí)行、非監(jiān)禁執(zhí)行、財產執(zhí)行部門②參見楊興培:?刑事執(zhí)行制度一體化的構想?,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第59頁。,由各部門協(xié)調負責執(zhí)行的范圍。以前述的短期自由刑為例,將其統(tǒng)一劃歸監(jiān)禁執(zhí)行部門負責,適用統(tǒng)一的管理規(guī)范,有助于消弭多頭執(zhí)行所帶來的投機問題,有效遏制輕刑犯以留所服刑為目的的上訴,發(fā)揮刑事執(zhí)行的引導作用與程序價值。

三、重刑犯上訴實證分析

(一)案件類型:案由未見明顯頻發(fā)類型

重刑犯有效樣本個數為114個,其中故意傷害罪、詐騙罪、盜竊罪分列上訴案件前三位(詳見圖3),占比為13%、8%、7%,未見明顯集中案由。不同于輕刑犯上訴案件罪名相對集中的情況,重刑犯的上訴罪名散見于?刑法?分則第二至六、八章中,罪名較為分散,使我們很難窺探出上訴背后全貌。為何不同于輕刑犯多集中于危險駕駛罪的上訴案由,重刑犯上訴案由如此分散?對此我們分析闡述如下:

其一,刑事案件數量眾多,案件類型復雜。2018年各級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119.8萬件,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輕罪案件占到80%左右③參見周強:?去年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119.8萬件 判處罪犯142.9萬人?,載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3-12/8778117.shtml;?提升效率保障人權 中國司法機關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載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0-24/8988730.shtml.。按照一年刑期的劃分標準,絕大部分案件可以歸為重刑犯案件,總體數據量龐大導致案由分散,不易歸納。

其二,適用范圍的理念偏差,存在排除適用的可能性。本文樣本數據為新?刑事訴訟法?生效之后作出的二審裁判文書,在時間上排除某些案件一審時尚未適用認罪認罰制度,并且立法及司法實務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范圍處于逐步深化之中。?試點辦法?第2條中規(guī)定了不適用認罪認罰制度的對象,即排除了未成年人及尚未完全喪失辯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適用認罪認罰制度的可能性。隨著認識深化與立法完善,現行?刑事訴訟法?未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范圍、對象作出消極排除,即所謂認罪認罰無禁區(qū)。

其三,輕刑犯上訴目的多為刑期折抵后的“留所服刑”,無需二審全面審查評價;而重刑犯上訴目的多為上訴不加刑原則保護下的量刑減免,需要二審全面評價,故上訴行為更為慎重,上訴案件類型化的趨勢明顯減弱。

圖3 認罪認罰從寬案件重刑犯上訴罪名匯總表

(二)上訴理由:以空白上訴為主,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輔

較之于輕刑犯的空白上訴率,重刑犯下降了30%;而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程序違法作為上訴理由的,占比較輕刑犯增加23%??疾熘匦谭傅纳显V理由,僅以量刑過重為理由的空白上訴依舊居于首位,占比54%(詳見圖4)。雖然重刑犯的上訴更為注重從實體、程序方面尋找不足,但近一半的空白上訴仍難以符合有效辯護之期望。

圖4 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重刑犯上訴理由

(三)上訴目的與效果:以上訴不加刑原則為支撐的量刑減免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37條規(guī)定,被告人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這是上訴不加刑原則在立法上的確認。上訴不加刑原則本質的、確切的含義應當是禁止上訴審法院作出任何不利于被告人的變更處罰,不僅包括禁止在被告人的量刑幅度上進行不利變更,而且也禁止在刑種、罪名或緩實刑方面作不利變更①參見李文健:?完善上訴不加刑原則的立法思考?,載?政法論壇?,1996年第1期,第20頁。。被告人自認為有該原則的加持,二審中不會獲得更重的刑罰,故在一審中選擇認罪認罰以獲得實體上的從寬處罰,在無異議的情況下二審又紛紛上訴希望再次從寬處罰。由于?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不受前款規(guī)定的限制”,實務中檢察機關為免使被告人目的達成只得提出抗訴,二審法院全面審查后宣告維持原判,無形中消耗更多司法資源,也落入了“認罪認罰從寬—空白上訴—抗訴—維持”的悖論之中,凸顯出構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尚未與上訴不加刑原則作出良好銜接,制度設計的初衷與實際效果背道而馳。面對上訴不加刑原則的精神內核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價值取向的沖突,司法實務者莫衷一是:一些法官認為?刑事訴訟法?對上訴理由沒有作出明確限縮,空白上訴可以被允許,從而作出改判②參見(2018)粵01刑終1358號、(2019)湘01刑終449號、(2018)京03刑終856號、(2019)津01刑終191號、(2019)湘01刑終420號刑事判決書。;一些法官對此較為反感,迅速駁回。針對上述問題及時找出癥結、化解矛盾,不僅能夠引導司法、回應關切,而且能夠更大程度地發(fā)揮程序價值與效用。

(四)程序設計缺陷與糾偏:確有理由的上訴許可制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與上訴不加刑原則的平衡器

面對投機主義者濫用上訴權、浪費司法資源的司法困境,相關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成為未來立法之有益借鑒。主流觀點認為不宜取消認罪認罰被告人上訴的權利,但可以對上訴進行適度限縮。本文認為對認罪認罰被告人的上訴應適用有因上訴制度,法院對上訴理由進行事先審查,排除空白上訴,從而做到不同法律價值之間的適度銜接。從實然法的角度考慮,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即便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亦沒有將該適用排除在外。以現行法律規(guī)定為邏輯原點,尋求在既定框架下解決問題,有助于為法律實務提供指引;但只有從應然法的角度入手,才能為填補空白、彌合矛盾提供有益參考。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尚未對被告人的上訴事由進行規(guī)定,導致大量的案件涌入二審,使得二審法院疲于應付。本文認為,針對一審選擇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被告人上訴應實行確有理由的上訴許可制?!按_有理由”針對的是具體的上訴事由;“許可制”針對的是被告人提出上訴理由后,應由人民法院對理由進行審查,確有理由者才啟動二審程序。對比美國辯訴交易對上訴的限制會發(fā)現,認罪答辯協(xié)議的前提之一即是檢控方會明確要求被告人放棄上訴權利,僅在無效辯護、認罪非自愿等情況以及量刑嚴重偏離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時,被告人才仍然可以行使程序上的上訴權①參見李建明,陳春來:?認罪認罰案件速裁程序研究?,載?人民檢察?,2016年第7期,第19頁。。吸取美國這一經驗,必須根植于我國司法實務重視協(xié)商與合作的文化土壤?!按_有理由”有如下解釋可供參考:其一,確有證據證明認罪認罰過程有違被追訴人自愿性、真實性的;其二,法院未對認罪認罰具結書進行審查或審查范圍超出認罪認罰具結書記載的事項而宣告判決;其三,法院違反法定程序、適用程序錯誤。賦予被告人反悔權亦是限縮其上訴理由的配套舉措之一,即一審時被告人可以撤回認罪認罰具結書,改變?yōu)檫m用其它程序;經過控辯協(xié)商、庭前審查、開庭審理等一系列流程后,其對選擇認罪認罰后造成的實體權利及訴訟程序上的利弊得失應當有明確、充分的認知,故適度限縮其上訴理由符合效率取向的應有之義。在被告人提出上訴理由后,人民法院應進行審查,但該審查以形式審查為主,不應涉及實體審查。審查范圍涵蓋被告人能否提供佐證上訴理由的證據材料、事實線索等。二審法院經審查確信屬于合理上訴理由后應準許被告人上訴,啟動二審程序。推行“確有理由的上訴許可制”將有助于彌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一審與二審之間的鴻溝,促使認罪認罰案件處理效率進一步提升,達到程序效能最大化。

四、總結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設立初衷在于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升訴訟效率。但從樣本的實踐運行情況看來,由于程序設計上存在缺陷,認罪認罰案件的二審程序已經淪為司法投機者的保護傘:輕刑犯通過拖延訴訟時間進行刑期折抵,最終71%的罪犯達到了留所服刑的目的;重刑犯通過上訴不加刑原則的保護,力求再次獲得量刑減免,導致檢察機關投入更多精力進行抗訴,法院不得不對無爭議的案件進行全面審查,嚴重違背了認罪認罰的價值取向。完善認罪認罰的二審程序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不僅涉及如何同一審程序銜接,更涉及國家機關之間的職能劃分與歸屬問題。行刑體制一體化的構建能夠有效規(guī)范刑事執(zhí)行主體之間的差距,杜絕短刑犯以留所服刑為目的的上訴問題?!按_有理由的上訴許可制”是針對重刑犯上訴現狀提出的另一舉措,針對上訴理由與審查方式作出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助于解決重刑犯的空白上訴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二審程序作為偵查、審查起訴、一審的后置程序,對上訴的限制理應建立在前述程序對被告人權利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構造不同程序之間的有機銜接,既要注重節(jié)約訴訟資源,又要尊重保障被告人的基本權利,使得二者之間相輔相成。

猜你喜歡
量刑理由被告人
刑事程序法向度的量刑規(guī)范化研究
基于貝葉斯解釋回應被告人講述的故事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38
絕對理由
我們有理由不愛她嗎?
遲到的理由
遲到理由
當代工人(2016年21期)2017-03-06 17:07:50
論自首在量刑中的適用
西藏科技(2015年5期)2015-09-26 11:55:20
潛逃歸案疑犯的量刑規(guī)范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以“被告人會見權”為切入的分析
中國檢察官(2014年7期)2014-09-22 05:15:02
論量刑說理的規(guī)范性與透徹性
法律方法(2013年1期)2013-10-27 02:27:43
镇沅| 云梦县| 宝丰县| 蚌埠市| 五大连池市| 清苑县| 南木林县| 崇左市| 鄂尔多斯市| 日喀则市| 通河县| 桂东县| 四子王旗| 永定县| 景德镇市| 仁怀市| 大荔县| 丹巴县| 自贡市| 长宁县| 鹤山市| 方城县| 大庆市| 通道| 宜君县| 涟源市| 长海县| 六枝特区| 德清县| 游戏| 莱芜市| 门源| 娄底市| 迁西县| 来宾市| 阜平县| 西丰县| 石狮市| 呼和浩特市| 青浦区| 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