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繼花
[摘? ? ? ? ? ?要]? 責任意識是個體對角色責任的自我意識及直覺程度,它包含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方面,人們的行為必須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另一方面,人們對自己的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責任意識的缺失是當今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中職生)中出現(xiàn)的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甘南州衛(wèi)生學校是一所民族地區(qū)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來源主要是農(nóng)牧區(qū),以藏族學生為主,生源復雜、文化基礎以及責任意識相對薄弱。針對這種現(xiàn)象,指出民族中職生責任意識缺失的具體表現(xiàn)及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 ? 鍵? ?詞]? 民族地區(qū);中職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47-0174-02
一、民族地區(qū)中職學生責任感的現(xiàn)狀
(一)對責任的認識不清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部分中職生對自身的責任意識認識模糊,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責任行為不夠。有的學生認為責任是成人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自己沒關系,作為一名學生,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在校學習好相關知識,實現(xiàn)就業(yè),為家庭盡早擔起一份責任。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只是因為家長的期望及教師專業(yè)要求而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是迷茫的。
(二)集體觀念淡化,自我意識濃重
一些學生平常不重視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為主體,缺乏集體和協(xié)作觀念,把個人得失看得過重。對別人要求高,對自己要求低,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以日常值日為例,某些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驚訝,有好幾次早上我來到班里,卻發(fā)現(xiàn)先來的學生在聊天而不掃地,問其原因,竟然回答:“值日生還沒到齊?!焙ε卢F(xiàn)在掃了吃虧。這說明他們還沒有樹立起“值日”是他在一個班級里應盡的責任的意識。對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學生自身而言,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莫過于這幾年,這段時間是學習、接收、掌握生存之法的寶貴時間,學生要對自己的未來及社會負責,而很多人卻因為一時的“自我”意識過重而疏忽了責任意識。
(三)公德、紀律意識低下
對當代中職生而言,學知識、學做事、學做人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和職責。但是由于我校學生入校時,基礎薄弱,部分學生有嚴重的厭學情緒,上課遲到、玩手機、打瞌睡、看課外書籍及考試作弊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對學習、對自身所應完成的事務如每日的值日、作業(yè)等缺乏責任心,該自己完成的任務能拖則拖,或者干脆不做;有的學生將破壞公物看作家常便飯,在課桌上隨意刻字,在雪白的墻上亂寫亂畫,肆意打開存放滅火器的柜子,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的智商不低,但就是不能夠好好端正學習態(tài)度,沒有樹立起對集體和社會的責任意識。
二、民族地區(qū)中職生責任感缺失的原因
(一)社會環(huán)境因素及教育手段的不力
首先是社會環(huán)境因素。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增大,一些外國文化、思想不斷地充斥著人們的固有觀念,受他們“公民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影響,強調(diào)個人利益至上,置公共利益、社會利益于不顧,使社會上消極腐敗現(xiàn)象越來越多,一些人為了牟取暴利,什么公眾利益、法律法規(guī)、倫理道德都拋之腦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些不良的現(xiàn)象對來自農(nóng)牧區(qū)、涉世不深的中職生責任感的形成會產(chǎn)生強烈的不利影響。其次是教育手段的不力。我校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大都學習成績不理想,對自己要求不嚴,很多教師疏于對他們管理和教育,只要他們不惹麻煩就可以了,這種教育體制帶來的弊端使這些學生缺乏責任感。進入職業(yè)學校后,很多同類的孩子聚到一起更容易滋長這種觀念,對人、對事都不負責任。
(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因素
我校學生雖然70%來自農(nóng)牧區(qū),但家庭教育也往往以孩子為中心,一般家長都比較溺愛孩子,使他們從小形成“自我利益至上”的觀念,凡事都要先滿足自己,往往不善于與人交際,不喜歡競爭,更不喜歡受到過多的約束,協(xié)作精神和行為習慣較差。家長腦海中固有的教育觀念都是再窮也不能窮了孩子,況且農(nóng)牧區(qū)的家長,自己在農(nóng)田里、草原上辛苦了大半輩子,一心想著讓孩子走出大山、走出草原,有一個不同于他們的未來,父母竭盡全力想給孩子鋪就一個美好的前程,但是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太差只好送到中職學校,這個過程中父母沒有把責任、信念灌輸于他們的思想中,更沒有把培養(yǎng)健全人格作為基本目標,而是將孩子面臨的所有挑戰(zhàn)悉數(shù)攬下,讓孩子從小就沒有承擔起本應讓他們承擔的責任,所以他們的責任意識被淡化了,只知索取,不知回報。
(三)學校教育的失誤和缺失
目前,雖然中職學校都開設了德育課程,但道德教育仍停留在課堂理論講授階段,缺乏實踐教育。由于學校德育成績評價以卷面成績?yōu)橐罁?jù),從而導致德育工作成了一種程序安排,這就可能造成學生的道德學習與自身的道德需要之間脫節(jié),進而使學生道德學習純粹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這樣學生的德育學習是難以落實到道德實踐中的。總之,中職生責任意識教育一直受到傳統(tǒng)道德教育思維方式的影響,內(nèi)容過于理想化,其教育過程互動不夠,形式化明顯,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實效性較差。
三、民族地區(qū)中職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對策
(一)明確自己要承擔的各種責任
1.認清責任的定義
通過德育課、主題班會等形式讓學生明白、認清什么是責任:一是指分內(nèi)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后果或強制性義務。有責任感的人才有健康的人格,才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人活在世上,是要承擔許多的責任的,如社會的責任、家庭的責任、工作的責任,等等。許多的責任支撐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做人、做事。給學生一個信念:我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教師要言傳身教,率先垂范
教師的一舉一動,在學生責任心培養(yǎng)過程中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知不覺中使學生受到熏陶。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師彎腰撿起地上的紙張、整理圖書角的圖書,都會使學生受到心靈的觸動,都是對學生責任心的影響。作為班主任,我充分利用晨會、班會進行思想教育,同時也在自己所擔任的課程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責任意識。
(二)在家庭教育中貫穿責任意識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責任心是父母責任心的折射。首先,父母必須對孩子進行嚴格要求,做任何事都要負責任,也必須以身作則。家長要做到“言必信”,用行動告訴孩子什么是責任。其次,要習慣于放手,拒絕孩子的依賴,凡事不能大包大攬,要舍得放手,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小到吃飯穿衣,大到家里的事情,要讓孩子有參與感,父母平時教孩子做家務,并且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久而久之,孩子的責任感自然有了。最后,父母對孩子做得比較好的事情,一定要及時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有成就感,孩子的責任感就會自然提高,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敢擔當、不逃避責任的人。
(三)師生共同參與,加強教育過程互動
中職生責任心的培養(yǎng),不應該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應以實踐活動為基礎,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向他們宣傳我們身邊的平民英雄、道德模范、感動人物等方法來告訴他們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其次,鼓勵學生在參加集體生活、社會服務、班團隊活動中主動承擔任務,找到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最后,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自己喜愛的各種游戲活動,舉辦一些喜聞樂見的競賽活動,如成語對對碰、經(jīng)典詩詞朗誦、演講比賽等,發(fā)揮小組成員的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讓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增強集體的凝聚力,提升學生的集體責任感。
(四)知行合一、增強思想自控力
重點抓住“情、意”這兩個教育關鍵,真正實現(xiàn)從“知”到“行”的提升,要改善學生知行不一的狀況,對于學生的道德認知教育,不僅要擺事實、講道理,更要講情感。我們可以抓住關鍵事件將德育融入教育教學之中,也可以將德育融入氛圍營造之中。加強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應努力用真實的道德實踐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從而使其產(chǎn)生對相應道德認知的深刻理解與認同。另外,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要在“意”上下功夫。在這個過程中,一是將德育融入榜樣示范之中,成人良好的示范可以成為學生知行統(tǒng)一的榜樣,教師及班干部的示范是無法替代的力量。二是將德育融入社會實踐之中。長久以來,我校由學校團委牽頭,讓學生發(fā)揮專業(yè)和個人特長,接觸社會、服務社會,弘揚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和弱勢群體服務,并以此帶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fā)展。如在九月敬老月,弘揚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義務為養(yǎng)老院老人打掃衛(wèi)生、表演節(jié)目,利用暑假在廣場、農(nóng)牧區(qū)開展義診等活動,所到之處,深受群眾的歡迎。通過活動,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得到加強,所學的專業(yè)技術得到應用和提高,也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了奉獻精神和公民意識。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