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芹
整本書閱讀是相對于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科書中單篇課文的閱讀而言的,學生閱讀材料的長度、寬度與厚度,是單篇文章閱讀所無法比擬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碑斚碌男W生閱讀現(xiàn)狀是碎片化、拼湊形的閱讀,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閱讀框架,語文課程標準中“讀整本的書”這個關鍵詞,給我們的語文閱讀指明了方向,那么我們一線的語文老師如何來落實呢?下面就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談幾點想法。
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讀整本的書,培養(yǎng)習慣
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閱讀是零碎的,不完整,容易產生急躁的閱讀心態(tài)。而整本書的閱讀,可以豐富學生閱讀量,豐厚知識的積淀,增加閱讀的廣度,克服學生閱讀的缺點,讓學生養(yǎng)成靜心閱讀,完整閱讀的良好習慣,讀整本的書就顯得尤為重要。
讀整本的書,提升修養(yǎng)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一部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著,它承載的不光是文化根基,更多的是反映了一個民族的靈魂。如《三國演義》中的仁、義、禮、智、信,《水滸傳》中的替天行道,《西游記》中反抗與皈依、堅持與虔誠、寬恕與包容,《簡·愛》中的追求自由與平等,《魯賓遜漂流記》中的冒險成就夢想,文明戰(zhàn)勝野蠻。通過整本書的閱讀,通過親近經典,豐厚文化沉淀,塑造孩子靈魂。正所謂“你現(xiàn)在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倍窃谶@樣的閱讀中,孩子的文化修養(yǎng)也得到了提升。
讀整本的書,鍛煉思維
一本書,是一個邏輯建構的整體,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需要對作品的內容進行梳理——“作品主要講了什么事”,對人物的形象進行甄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怎樣”“思想境界如何”,而后對情節(jié)的走向進行揣測:“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最后的結局怎么樣”。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錘煉了學生的整體思維。這是單一文本所無法達成的,而一部中長篇作品,刻畫的人物是豐滿而又立體的,情節(jié)是曲折而生動的,在持續(xù)閱讀中,學生腦海中不斷形成,不斷應證,不斷推翻,不斷猜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力得到了最好的生長。
整本書閱讀的策略
選擇合適書目
整本書閱讀作為學校語文課程實施的一部分,可以從三個維度指導學生進行選擇,一是能夠增進學生知識的,二是能夠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三是能夠啟迪心靈,傳承文明的。低年級學生可以選取故事性強的,情節(jié)相對簡單有趣充滿溫情的作品;中高年級可以提高作品的深度,在文學性上多做考慮。當然,讀整本的書要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因為孩子自己的選擇指向性更加明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永遠是最有效的驅動力。整本的書,對于一個兒童來說,無疑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如果沒有興趣的驅動,想馳而不息地讀下去,那是很難的。
每個孩子都具有好奇心。他們最喜歡問“這是什么?在干什么?”后來會慢慢變成“為什么?”這種追問是兒童對身邊世界的一種學習,在追問中他們對未知的世界有所了解和認識。同樣的道理,一本新書,對孩子而言,也是一個陌生的世界,如果孩子能夠對其產生好奇心,就會產生閱讀的欲望,當閱讀對象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時,愛上閱讀也就順理成章了,由此可見,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是多么重要。
設計精彩導讀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都向學生推薦了一些必讀書目,并不是所有的必讀書目都是孩子的最愛,可是那些書又非讀不可。畢竟經典名著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而言,時空距離較遠,但這些經典名著卻是孩子們最好的精神食糧。如何讓孩子們產生閱讀的渴望?教師的導讀功課至關重要。
最常見的導讀課就是選取精彩片段,讓孩子深入閱讀體驗。特別是一些故事性強的書,如《笨狼的故事》選取一段笨狼在上學期間的趣事,如《三國演義》選取一段周瑜諸葛亮斗智的故事等等,“窺一斑而知全豹”,讓故事精彩片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從而生發(fā)閱讀整本書的興趣,誘發(fā)閱讀整本書的渴望。
對于一些名人傳記或人物成長類的,則適宜于先為孩子們樹立一個高大的典型,再引導通過全本閱讀追尋高大之印象。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以先介紹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的故事,在孩子們對人物的敬仰與崇拜中產生閱讀的渴望。一些老師的精彩導讀設計,拉近了孩子與作品的時空距離,讓孩子有了走進作品的欲望。
讀中交流指導
讀書交流討論是整本書閱讀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定大致的進度,每當讀到某個階段的時候進行一次討論交流,防止閱讀疲憊,解決閱讀困惑。
交流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從教師層面出發(fā),選取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話題進行交流,可以從整體情節(jié)入手或從局部細節(jié)著手引發(fā)話題,重在引領。第二種是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交流的內容不加限制,學生預設討論的問題,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也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句子等,重在感受。
讀中交流既能檢測學生讀書的廣度,又能感知學生閱讀的深度。最為關鍵的是發(fā)現(xiàn)一些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樹立學生閱讀的榜樣。在榜樣的示范作用下 ,更容易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 ,從而提高閱讀的實效性。
讀后交流推進
一本書讀至最后一頁,并不意味著閱讀的結束。教師應該把握這一時機,巧妙整合資源,進行拓展延伸,順勢建構閱讀方式、閱讀方法、閱讀策略,將閱讀引向更為廣闊的時空,推進整體閱讀工作進入理想態(tài)勢。
教師可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在交流中深化:感受人物形象,學習作品語言,體會作品內涵。閱讀交流的具體形式可以有閱讀分享、拓展閱讀、創(chuàng)意讀寫;也可以組織閱讀論壇、閱讀交流會、閱讀手抄報、文學表演、設置班刊、主題手抄報等。通過這些策略促進整體閱讀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例如創(chuàng)意讀寫的形式,組織學生在閱讀后寫下自己的思考與感悟,可以是為書寫推薦信,也可以化身作品主人公寫幾篇日記,還可以對書中的內容進行仿寫和續(xù)寫。
讀整本的書就像欣賞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作為老師,我們要與學生一起成為“畫中人”,就像雨果在《悲慘世界》的結尾所說的那樣:“事情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就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遍喿x也是如此。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讓學生閱讀自然而然地發(fā)生,在自然中生長。
(如皋市長江鎮(zhèn)郭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