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儒者心中的陶淵明:論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

2020-03-04 12:42李賽楠
關(guān)鍵詞:陶詩陶淵明

李賽楠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歷代陶集注本十分豐富,數(shù)量上尤以清代為盛。由于評點之風(fēng)的盛行與印刷業(yè)的繁榮,清代涌現(xiàn)出了眾多陶集評本、注本。據(jù)郭紹虞先生《陶集考辨》梳理,清代陶集注本多達三、四十本,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吳瞻泰注《陶詩匯注》四卷、馬璞注《陶詩本義》四卷、溫汝能評《陶詩匯評》四卷、陶澍注《陶靖節(jié)先生集》十卷、蔣薰評《陶淵明詩集》四卷等。這些本子,或評、或注、或集眾家之所長。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據(jù)前人之成果,予以踵事增華,并加以自己觀點評陶,在清代陶集注本中具有一定特色。

邱嘉穗,字秀瑞,號實亭,自號東山居士。清福建上杭縣來蘇里人(今屬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中都鄉(xiāng)),生卒年無考。穗七八歲時,即入鄉(xiāng)校學(xué)習(xí)?!跋韧醺敢萘n以千家詩,輒日夜歌吟無已。”二十歲左右,為諸生??滴醵哪?1695年)選為汀州府學(xué)拔貢。二十六年,應(yīng)知縣蔣廷詮延請,協(xié)助纂修《上杭縣志》。穗為其作《后序》,志稿也多經(jīng)其裁定。二十九年,鄉(xiāng)試中舉。四十五年冬,出任廣東歸善縣令。在任期間,曾兩次擔(dān)任鄉(xiāng)試同考官。康熙五十六年左右尚在世,后不久病逝于歸善任所。邱氏所著詩文甚豐,有《東山草堂詩集》《東山草堂詩集續(xù)編》《東山草堂文集》及《東山草堂陶詩箋》《陶詩邇言》等。

《東山草堂陶詩箋》共五卷首一卷。書前錄其自作《陶詩箋注序》與《陶靖節(jié)先生傳并序》,卷首依次收錄蕭統(tǒng)《陶淵明傳》《陶淵明集序》及《總論》。書前四卷為陶詩四言及五言,卷五為陶文。卷后另附顏延之《陶靖節(jié)徵士誄》。邱嘉穗評注陶詩重在發(fā)掘陶淵明的思想,言其忠于一朝一姓的品質(zhì)與生不以清談為樂,死不以凈土為歸的卓然見識。實則是對陶淵明形象進行儒化,以契合其講學(xué)之目的。

一、儒化的陶淵明

陶淵明生活的時代,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不安,各種思想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經(jīng)學(xué)與佛教、道教之間相互論戰(zhàn)。陶淵明是江州柴桑人,此地大力提倡經(jīng)學(xué),陶淵明少時受經(jīng)學(xué)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他說:“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飲酒》其十六)他十分尊崇儒家行為準(zhǔn)則:“先師有遺訓(xùn),憂道不憂貧?!?《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他亦喜愛與好友探討孔子學(xué)說:“談諧無俗調(diào),所說圣人篇。”(《答龐參軍》)由此可知,陶淵明思想中具有儒家思想的成分。然而他自身又可能與玄學(xué)代表人物恒玄、佛教慧遠等人相交,其思想與玄學(xué)、佛教的關(guān)系有待探討。而其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又十分復(fù)雜,古今學(xué)者對此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今人學(xué)者陳寅恪先生提出陶淵明的思想是“新自然說”,他說:“淵明之思想為承襲魏晉清談演變之結(jié)果及依據(jù)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說而創(chuàng)改之新自然說”,并指出,“淵明之為人實外儒而內(nèi)道?!盵1]逯欽立先生則認(rèn)為,陶淵明年輕時候信仰經(jīng)學(xué),壯年以后信仰玄學(xué)。

自魏晉以來,人們多以隱逸詩人論陶淵明。究其歸隱之原因,則多歸結(jié)到“忠君”上來,即從儒家的角度來看待陶淵明,將其形象進行儒化。以“忠君”論陶,出自沈約。到了宋代,陶淵明的地位得到認(rèn)可。宋人推崇陶淵明,其中重要一點便是看重其“恥事二姓”的忠貞品質(zhì)。此后,歷代以此論陶者,往往不乏其人。

至清代,人們不僅大力推崇陶淵明忠君愛國之品質(zhì),更是對其進行極力儒化,甚至將其尊為圣賢。吳淇把陶淵明奉為圣賢之人,他在《六朝選詩定論》中說:“六朝詩,其作者圣賢之徒甚少,相類者僅陶靖節(jié)一人,其所為詩每合乎圣賢之道?!腹?jié)之人,圣賢之人也,其言純乎圣賢之言?!盵2]沈德潛把陶淵明視為可與孔子門生相比之人,其《說詩晬語》說:“晉人多尚放達,獨淵明有憂勤語,自有任語、有知足語、有悲憤語、有樂天安命語、有物我同得語。倘幸列孔門,何必不在季次、原憲下?!盵3]黃文煥《陶詩析義》亦云:“夫理學(xué)標(biāo)宗,圣賢自任。重華、孔子,耿耿不忘,六籍無親,悠悠生嘆,漢魏諸詩,誰及此解?斯則靖節(jié)之品位,竟當(dāng)俎豆于孔廡之間,彌析而彌高者也。”[4]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亦將陶淵明進行極力儒化,將其塑造為封建士大夫的典范。其《與捷三兄論陶詩書》云:“陶公當(dāng)彼風(fēng)俗波靡之日,乃獨能砥柱狂瀾,卓然自拔于流俗之外,真名教之于城也。豈但精忠大節(jié),與日月爭光而已哉!”[5]邱氏認(rèn)為,陶淵明身處易代之時,玄學(xué)、佛教各種思想風(fēng)靡之際,卻不受各種思想的浸染,能夠遵守儒家之“忠孝”觀,是真“名教”?!懊獭笔侨寮宜枷氲闹匾糠郑匆哉謥斫袒煜?,維護封建倫理綱常。

值得注意的是,邱嘉穗以儒者論陶,其內(nèi)涵較起初宋人之觀點更為豐富。宋人以“不仕異代”推崇陶淵明,更多的是與時代背景有關(guān)。宋朝經(jīng)常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境地,這導(dǎo)致宋人的愛國意識十分強烈,“忠君”則是愛國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宋人對陶淵明的儒化主要在于強調(diào)其“恥事二姓”的品質(zhì)。而邱嘉穗則將“不仕異代”,擴大到“平生忠孝”,由“忠君”及“忠孝”,是邱氏對陶淵明儒家思想的進一步挖掘。另外,宋人不僅發(fā)揚陶淵明思想中的儒家成分,對于佛教與道教等思想亦采取利用、兼容的態(tài)度。雖然宋初的崇佛政策招致了士人的不滿,儒者極力排斥佛教等異端,企圖捍衛(wèi)儒家的獨尊地位。但宋中葉以后,儒者對佛教的態(tài)度則變?yōu)槔梅饘W(xué)來完善儒學(xué),由此產(chǎn)生了理學(xué)??梢哉f,宋人眼中的陶淵明并非絕對的儒者,其對陶淵明思想的剖析,亦有佛教與道教的一面。但到了邱嘉穗這里,對陶淵明的儒化變得更加極端,陶淵明成為了不染玄、佛之“醇儒”。

二、以“忠孝”論陶

邱嘉穗以“平生忠孝”論陶,乃是繼承了前人的觀點。其《陶詩箋注序》曰:“若夫平生忠孝大節(jié),自以先代晉世宰輔,恥臣于宋,為后世所共知?!盵6]由于沈約在《宋書·陶潛傳》中提出陶淵明“恥復(fù)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yè)漸隆,不肯復(fù)仕”的觀點,定論陶淵明忠于晉王朝,此后學(xué)者遂漸漸將其提煉為“忠憤說”并加以提倡:北宋學(xué)者韓駒以“忠義”解讀陶淵明《述酒》詩;南宋湯漢注《陶靖節(jié)先生詩》并提出“忠憤說”;陳仁子《文選補遺》之評論多引湯本,并進一步發(fā)揮陶淵明“忠憤”的一面。明清陶集注本中也多見此思想的影響:黃文煥《陶詩析義》采用以史證詩的方法解讀陶淵明《述酒》等詩,其觀點與“忠憤說”一脈相承;劉履《選詩補注》評論陶詩,深入發(fā)掘了陶淵明的忠義精神;陶澍集注《靖節(jié)先生集》雖然提出了對“忠憤說”的不滿,但其評陶時也難出“忠憤說”的影響。吳瞻泰《陶詩匯注》在“忠憤說”基礎(chǔ)上闡述自己的看法。而邱嘉穗論陶淵明,則大力擴展“忠憤說”的內(nèi)涵,將“忠”與“孝”融合,極力贊揚陶淵明的“忠孝”。

邱氏認(rèn)為陶淵明具有封建主義一朝一姓的觀念,因其忠于晉室,對劉宋的篡晉行為,既怒且無可奈何,只好運用比喻手法,在詩中隱晦表明。如《雜詩十二首》其三:“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昔為三春蕖,今作秋蓮房。嚴(yán)霜結(jié)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有環(huán)周,我去不再陽。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薄拔魹槿恨?,今作秋蓮房”句邱注曰:“二句喻上盛衰?!薄皣?yán)霜結(jié)野草,枯悴未遽央”句注曰:“二句興下不再陽意?!贝嗽娍傇u曰:“大意謂晉亡于宋,昔盛今衰,如荷之春生秋謝。今宋之陰意殺物,如霜降草枯,雖日月環(huán)周,而我遂一去不復(fù)再見天子當(dāng)陽時矣,能不感昔而斷腸哉!”(《陶詩箋》卷四)此評論前引湯東澗曰:“此篇亦感興亡之意?!笨芍窦嗡雽Υ嗽姷睦斫饽耸鞘軠珴h的影響,但湯漢只點出了興亡之意,邱嘉穗則具體闡釋了此詩的暗喻:以荷花之春生秋謝比喻晉朝的昔盛今衰,將劉宋篡晉帶來的災(zāi)難比作霜降草枯,指出陶淵明對晉朝的懷念之情及對劉裕行為的不滿。

邱嘉穗將“忠憤說”發(fā)揮到極致,部分陶詩更是以“不容劉宋篡晉之惡,必欲誅之”論之。如評《詠荊軻》曰:“上二詩皆有序,此詩獨無序,豈以荊軻報秦之事不待序,而后明抑。公常抱誅劉裕之志,而荊軻事跡太險不便明言,以自擬也歟?”(《陶詩箋》卷四)歷來學(xué)者均將《詠二疏》《詠三良》《詠荊軻》同看。湯漢曰:“二疏取其歸,三良與主同死,荊卿為主報仇,皆托古以自見云?!鼻袷蟿t繼承湯漢之說曰:“此下三詩皆有次第。詠二疏去位,所以自況其辭彭澤而歸田也;詠三良從死,所以自傷其不得從晉恭帝而死也;詠荊軻刺秦,所以自傷其不得討劉裕篡弒之罪也?!?《陶詩箋》卷四)湯漢之評論,僅點明各詩主旨與“托古自見”之手法。而邱嘉穗認(rèn)為,此三首詩分別表達了陶淵明忠于晉室、恨不得與晉帝同死、更恨自己不能誅殺劉裕之情。

又評《讀山海經(jīng)》其九曰:“此言夸父窮力追日,與下精衛(wèi)填海、刑天猛志,皆陶公借以自況欲誅劉裕、恢復(fù)漢室而不可得也。”(《陶詩箋》卷四)同樣,評其十一曰:“此篇蓋比劉裕篡弒之惡也,終亦必亡而已矣。蕭統(tǒng)評其文曰語時事,則指而可想非此類歟?”(《陶詩箋》卷四)陶詩一向以平淡為美,似《詠荊軻》類,情感激昂,于陶詩中略顯突兀,過去學(xué)者對此詩的理解也多停留在劉宋代晉的層面上來。如明代黃文煥在《陶詩析義》里評此類詩曰:“祚移君逝,有死而報君父之恩如三良者乎?無人矣。有生而報君父之仇如荊軻者乎?又無人矣?!笨芍窦嗡朐u注受前人“忠憤說”影響之深,但將陶淵明對晉室之情直解為欲與晉帝同死、欲誅劉裕而不可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忠孝乃儒家基本的倫理觀,若論忠,必論孝。邱嘉穗在贊揚陶淵明忠于晉室的同時,又以“孝”來完善這一理論。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xué)而》)又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論語·子罕》)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在家能夠做到孝敬長輩、友愛兄弟,那么在外才能做到忠于君而不犯上作亂。所謂:“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xué)而》)基于此,邱氏在品評陶詩時,多以“知恩”“孝友”解陶。評《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fēng)于林二首》其一曰:“余讀‘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及從游戀所生,與夫《悲從弟》《祭程氏妹》諸詩文而知公之真孝友,讀《責(zé)子》《告儼等疏》及‘弱子戲我側(cè),學(xué)語未成音。弱女雖非男,慰情良勝無’等句而知公之真慈愛。自古未有居家不盡孝弟慈三者而能為國之忠臣者也。”(《陶詩箋卷三》)“孝友”是儒家思想的范疇,指對父母盡孝、對兄弟友愛?!对娊?jīng)·小雅·六月》:“侯誰在矣,張仲孝友。”毛傳:“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從“孝弟慈”出發(fā),歸于忠君。

又評《乞食》曰:“此詩當(dāng)于杜子美《彭衙行》恭看,方知古人一飯之惠亦不肯忘,而況于食君之祿乎?二公愛國忠君之心,皆時時發(fā)見于詩歌者,故知其平時必不肯輕受人惠,茍一受之,必知所感,非遽忘其身分而為卑諂也,亦足見高人之本心如是共厚耳。彼有自處岸然,受人之愛敬而漠不留情者,吾知其于鄉(xiāng)既忘恩,于國必負義矣。”(《陶詩箋》卷二)若對待饋食之人尚且念恩,則對國之君豈有不忠之理?即從此處著眼,來論陶淵明之忠。

三、“以不流于晉俗”論陶

邱嘉穗在《陶詩箋注序》中高度贊揚了陶淵明不為晉俗所移的超然氣概,并一針見血地指出晉人風(fēng)俗之所以貽害于后世者有二:“一曰清談,一曰凈土。清談?wù)?,衍老莊之緒余而生,以為樂者也;凈土者,襲瞿曇之謬妄,而死以為歸者也?!币灾?,凈土即魏晉玄學(xué)清談之風(fēng)。凈土者,即佛教。邱氏認(rèn)為,陶淵明的歸隱乃是由于其欲及時有為而志不獲騁,因此甘愿隱居田園,以躬耕為樂,與玄學(xué)人士一味避世清談是完全不同的。而陶淵明飲酒多是借此以忘憂,即“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自與玄學(xué)人士縱酒放達不同。評《擬古》其七曰:“晉人自命放達風(fēng)流,時時攜妓宴游、酣歌達曙。而公獨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故賦其事。而以花月之不從比之,殆與程明道先生‘座中有妓,心無妓’同一意致也。亦所謂詞不迫切,而意已獨之志者乎?公性嗜酒,而平生觀酒見于詩者,多在稚子、弱女、田父、故人之間,蓋借以遺世忘憂而非沉湎者比也。故于此詩微諷宴樂逸游之不可從,則其性情之正大可見矣?!?《陶詩箋》卷四)

陶淵明雖與佛教慧遠等人交往,但卻不惑于佛教三生之說,而是“薄凈土為虛無,視生死如晝夜”,這是因為陶淵明對生死之理有其獨特見解,對此,邱嘉穗解釋為儒家之道德倫理觀。評《神釋》曰:“末數(shù)語,真實見道之言。與裴晉公所謂豬、雞、魚、蒜,逢著便吃;生、老、病、死,符至即行者,同一達觀。此君子之所以行法俟命、而壽夭不足以二之也。陶公有此卓識,其視白蓮社中人膠膠于生死者,正不直一笑耳。尚安肯褰裳濡足于其間乎?”(《陶詩箋》卷一)陶淵明的《形影神》三首,反映了陶淵明的思想,歷來學(xué)者對其解釋莫衷一是。清人方東樹曰:“《形》《影》《神》三詩,用《莊子》之理,見人生賢愚貴賤,窮通壽夭,莫非天定。人當(dāng)委運任化,無為欣戚喜懼于其中,以作庸人無益之?dāng)_。”[7]方東樹認(rèn)為陶淵明運用《莊子》之理,表達了無為的自然觀?,F(xiàn)代學(xué)者逯欽立根據(jù)考證得出,此組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為晉義熙九年,認(rèn)為此三首詩:“主旨是反對違反自然的宗教迷信,乃是針對當(dāng)時廬山慧遠的《形盡神不滅論》而發(fā)。”[8]徐聲揚先生認(rèn)為此三首詩:“并不是批判佛教生死觀的作品”,實則是論證了“陶淵明思想的儒家化”,旨在發(fā)展儒家思想[9]。而此觀點,早在清代邱嘉穗已經(jīng)進行了具體闡述。邱嘉穗認(rèn)為末尾“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這幾句是“見道”之言,所謂的“道”,其實就是指儒家之道。而陶淵明的生死觀即為“行法俟命,而夭壽不足以二之也”。“行法俟命”是孟子的觀點,《孟子·盡心下》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君子只要按照人心固有的法則來行事,那么便可以不為一切生死禍福所動,便可以做到“不憂亦不懼”。反觀白蓮社眾人,執(zhí)著于生死之說,與陶淵明相比不值一笑。邱嘉穗以儒家思想來解釋陶淵明,可備一說。

邱氏力辨陶淵明不惑于佛,乃是看到了佛教之說一味妄求超脫,而使世人沉溺于此的消極之處。如評《雜詩》其六曰:“余見愚夫婦惑于佛氏輪回之說,每不惜施舍以資冥福,雖其子之饑寒,不遑也。非陶公所譏置金于身后者乎?意當(dāng)時東林寺錙素入社者,已有百余人。而一時愚夫婦為其所煽惑,不惜捐金錢作佛事,以為身后計者,更十百倍。故陶公譏之曰:‘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真所謂務(wù)民之義而不惑于鬼神之所不可知者也?!?《陶詩箋》卷四)有子留金,本是人倫日用之理,而世人卻因施舍以資冥福反使其子女至于饑寒之地,與儒家之仁義相差甚遠。

四、邱嘉穗儒家思想在陶淵明身上的投射

《陶詩箋》深入剖析陶詩中所表現(xiàn)的儒家思想,力求把陶淵明完全塑造成一個儒者形象,因此其評注下的陶淵明,連人際交往亦十分符合儒家禮儀。其評《答龐參軍并序》(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云:“此篇足見陶公善與人交,談諧數(shù)語,既敬且和,‘情通萬里外’數(shù)語,又期以從要不忘之誼。序中所謂依周孔往復(fù)之義者,其非虛語哉?”(《陶詩箋》卷二)“依周孔往復(fù)之禮”,是此詩序中所言,即《禮記·曲禮》所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贝颂幵u注當(dāng)十分確切。評《移居》其一曰:“起于未移居前追想從前主意作,昌韓文題前多用此法。鄰曲時時來以下,正應(yīng)上素心人數(shù)晨夕意。孔子所謂擇里處仁之,知陶公有焉。”(《陶詩箋》卷二)此篇描寫陶淵明移居南村后與朋友交往之樂。首句從追想從前寫起,點明自己想要移居南村是基于可以和“素心人”共度晨夕,并非因為南村是占卜出來的吉宅,即使是敝廬,只要鄰里是善良淳樸的人,亦未嘗不可。與《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同,亦即孔子所謂:“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陶淵明因多“素心人”而移居南村,正是踐行了孔子所謂“居必擇仁”的觀點。

如前所述之評論,大多從陶詩文本出發(fā),剖析陶詩中的儒家思想。然而邱嘉穗以儒者的身份看待陶淵明,在具體評注時難免失于主觀。其《陶靖節(jié)先生傳并序》曰:“公雖往來廬山,與惠遠方為外交,而心實鄙薄其說,而不愿齒社列。惠遠遂作詩博酒,鄭重招致,竟不可屈。一日偶來社中,甫及寺門外,聞鐘聲,不覺顰容,遽命還駕。公或留止,必索酒,破其戒,慧遠許之。”[10]

關(guān)于陶淵明與廬山,較早的記錄甚為簡略。沈約《宋書·隱逸傳》記載:“江州刺史王宏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宏令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宏至,亦無忤也?!边@里只記載了陶淵明曾經(jīng)去過廬山,到了南宋《蓮社高賢傳》里,便成了:“嘗往來廬山,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以行,時遠法師與諸賢結(jié)蓮社,以書招淵明,淵明曰:‘若許飲則往’,許之,遂造焉,忽攢眉而去?!?/p>

邱嘉穗對陶淵明與慧遠交往之描述大概從此而來,關(guān)于此二人的交往,目前學(xué)界尚無定論。但邱嘉穗不僅繼承了前人的觀點,更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了夸張的描述:“公或留止,必索酒,破其戒,慧遠許之?!贝诵袨楹苋菀资谷寺?lián)想到邱氏本身,其《答家偉元伯書》曰:“嘉穗,倔強人也。七八歲時,讀潘氏綱鑒總論,即戲取肉食?!狈鸾烫岢闼?,而邱嘉穗則反其道而行之,由此可見其人對佛教的厭惡?!氨厮骶疲破浣洹北闶乔袷献陨硭枷朐谔諟Y明形象上的投射。

邱嘉穗評注陶詩,無論是贊揚陶淵明為人“忠孝”或是“不流于晉俗”,均是在極力塑造陶淵明的“醇儒”形象,甚至將其圣賢化。以此立論,除了受自身儒家思想的影響,更在于邱嘉穗希望通過對陶淵明的提倡,來破除唐宋以來玄學(xué)與佛教二說之病?!端膸烊珪偰刻嵋ぬ赵姽{》認(rèn)為此書:“力辨潛不信佛,為能崇正學(xué)、遠異端,尤為拘滯。”邱氏評陶,雖有生硬之病,但其部分評注對陶淵明儒家思想的闡釋,立足于陶詩本身,并加以細心揣摩,非無可取之處。對陶淵明思想的研究,亦不無裨益。

猜你喜歡
陶詩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晚明陶詩評點研究
素心人陶淵明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如何理解陶淵明的平民品格
蘇軾和陶詩研究綜述
陶詩中的“躬耕”與“酒味”淺說
《陶淵明 飲酒》
陶淵明詩歌意象的張力
陶詩之桑意象管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