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璐
(中山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 廣東廣州 510275)
在《滄浪詩話》中,嚴羽道:“漢、魏、晉與盛唐之詩,則為第一義也?!盵1]即言漢詩、魏詩、晉詩和盛唐詩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水平,在價值層次上,相當于大乘禪法的第一義。這其中,晉宋之際的主要代表便是陶詩和謝詩。
嚴羽在《詩評》中將陶、謝二人并舉,云:“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晉以還方有佳句,如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池塘生春草’之類。謝所以不及陶者,康樂之詩精工,淵明之詩質(zhì)而自然耳。謝靈運之詩,無一篇不佳?!边@段文字蘊藏了兩層意思。第一,漢魏古詩之美,在于其渾然一體的整體美。章法渾成,句意聯(lián)屬,不可分剖。自晉開始,詩中出現(xiàn)了佳句,佳句打破了整體感,在辭彩上或內(nèi)容上,都具有突出的審美意義。第二,陶淵明和謝靈運的詩中都有佳句。謝詩雖無一篇不佳,但藝術(shù)水平略遜于陶。因為,陶詩的主要特征是自然,謝詩的主要的特征是精工,自然高于精工。這便是嚴羽論陶謝詩的主要觀點。
嚴羽《詩評》言:“淵明之詩質(zhì)而自然耳?!薄白浴闭?,表“本來”“本身”;“然”者,表“這樣”“如此”。“自然”可理解為“本來如此”,指事物本來的狀態(tài),也可指事物順應(yīng)自身的規(guī)律而發(fā)展。故有“自然界”和“自然而然”兩種說法。詩學(xué)中的“自然”是詩歌所具有的一種審美特質(zhì)。主要表現(xiàn)為:文辭不假修飾,意象素雅樸實,情感恬淡清遠,整首詩毫無人工雕琢的痕跡。陶淵明的詩歌正是如此。故朱熹言:“淵明所以為高,正在其超然自得,不費安排處?!盵2]許學(xué)夷言:“靖節(jié)詩初讀之甚平易,及其下筆,不得一語仿佛,乃是其才高趣遠使然,初非琢磨所至也。”[3]
首先,陶淵明在詩中展現(xiàn)田園風(fēng)光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以表達自己對官場的厭倦,和對世外悠閑生活的喜愛?!稓w田園居》其一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盵4]詩歌頭六句描寫詩人的性格和際遇。詩人自小便沒有與世浮沉的性格,其本性更偏愛自然樸實的世外生活。世俗好比“塵網(wǎng)”,詩人已誤入塵網(wǎng)三十年,他如同“羈鳥”和“池魚”一樣,渴望回歸自然。詩歌第七至第十八句描寫詩人的田園生活,且采用了白描和對偶的手法。詩人親自躬耕,抱守自己的拙樸,開始了自然清新的田園生活。田園里有方宅和草屋,雖然簡樸,但屋檐后有榆柳,羅堂前有桃李,樸素中藏著些許的絢麗,頗有雅趣。遠方的村莊朦朦朧朧,輕柔的炊煙緩緩上升,此景象仿若水墨畫一般,給人平靜安詳、不受干擾的感覺。深巷中傳來狗叫,桑樹上有公雞鳴叫,狗吠和雞鳴打破這種寧靜,讓畫面活了起來。雞犬皆是鄉(xiāng)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這樣的描寫有三個功效。第一,凸顯了原始樸素的鄉(xiāng)村氣息;第二,以動顯靜,反襯出鄉(xiāng)村生活的寧靜;第三,有靜有動,使整個田園畫面成為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詩人又言,戶庭中沒有凡俗雜事,靜室里極為悠然清閑,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詩歌結(jié)尾與開頭相呼應(yīng),詩人再一次表達了自己“返自然”的心境?!熬迷诜\里”與“少無適俗韻”相呼應(yīng),強調(diào)詩人被世俗雜事所困的苦惱,突出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性本愛丘山”與“復(fù)得返自然”相呼應(yīng),強調(diào)詩人回歸田園生活,順應(yīng)本性的輕松和愉悅。整首詩歌語言平實、意象樸素、情感恬淡,毫無雕琢之感,且富有節(jié)奏,首尾呼應(yīng),句意聯(lián)屬,著實渾然一體。
其次,陶淵明也會將自己躬耕勞作的體驗寫進詩中,以表現(xiàn)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歸園田居》其三言:“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贝嗽娭饕鑼懱諟Y明種豆之事。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可野草茂盛、豆苗稀疏,于是,他從早到晚樂此不疲低鏟除荒草,即使是夕露沾衣,也不足惜。平淡簡潔的四十個字,表達了詩人篤定的“心愿”。詩人寧愿歸隱田園,也不愿出仕做官;寧愿身體力行地躬耕勞作,保存住心靈的潔凈,也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整首詩樸實平易、渾然天成。另有《飲酒》其五寫在勞作之余、飲酒之后。詩言:“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痹姼桀^四句表達了詩人遠離塵囂的感受。詩人居住在人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因其心已遠離官場、遠離名利。一個人心境高遠,他所處的地方自然就僻靜了。詩歌第五句至第八句描寫了詩人歸家時的情狀。詩人隨意采菊,目光與南山恰會,一片悠然。此為王國維所謂的“無我”之境。詩人的生命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原本獨立的精神主體融入了宇宙整體,此時的“悠然”,不單是“我”的悠然,也不單是“大自然”的悠然,而是宇宙整體的悠然。接著,詩人與夕陽、山林、飛鳥相伴歸家,再一次肯定了自己歸返自然的選擇。最后,詩人表示,恬靜自然才是生活的真諦,此種真諦難以言傳。整首詩歌,語言清素,意象淡雅,意境高遠,情志高雅,景情事理四者合一,渾融天成。
第三,陶淵明還描寫了自己與他人的往來,以展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的樂趣。比如,與農(nóng)夫的往來?!稓w園田居》其二言:“時復(fù)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零落同草莽?!痹娙伺c農(nóng)夫披草往來,不同于官場上的輪鞅交游。披草往來極為簡樸單純,共話桑麻,友好淳厚。輪鞅交游則極其復(fù)雜兇險,人多話雜,權(quán)詐虛偽。陶淵明只是評述了“話桑麻”一事,卻道出了官場之苦,表明了田園之樂。又比如,與南村鄰人來往。《移居》言:“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又言:“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nóng)務(wù)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痹娙伺c鄰人談?wù)撏簟⑿蕾p奇文、登高賦詩、飲酒談笑。忙時各自務(wù)農(nóng),閑時披衣相訪。這樣相處,沒有欺騙與斗爭,十分輕松愉快。陶詩或評述一日?,嵤?,或羅列諸日常小事。其恬淡之情仿佛一條線,將這些瑣事、小事串聯(lián)在一起,渾然一體,自然天成。
第四,在田園樂趣的背后或許也有剎時的愁苦。《歸園田居》其五言:“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詩人結(jié)束了一天的勞作,獨自持著杖,走在崎嶇荒蕪的回家路上,心中難免有些孤獨悵恨。不過,路邊的山溪清澈見底,用它洗掉腳上的塵埃,耕作的疲憊也隨之洗去,驟變舒爽。歸家后,用過濾好的酒和自家養(yǎng)的雞招待鄰人。不經(jīng)意間,日落西山,便點燃荊草當明燭。夕時短暫,快樂難止,直至旭日東升,方肯做罷。此詩以詩人勞作之后的生活消遣為線索。時間從傍晚到次日天明。地點從歸家之路轉(zhuǎn)向家中。事件包括:扶杖歸家,清溪濯足、與鄰歡聚。隨著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的變化,人物的情緒很明顯由“悵恨”轉(zhuǎn)變成了“歡愉”,如此轉(zhuǎn)變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于自然田園的達觀自如。很顯然,在田園生活中,他也會感到偶爾的悵恨和孤獨。但他并沒有讓這些負面情緒持續(xù)下去,而是用豐富的精神生活超越現(xiàn)實痛苦,以豁達的胸襟來發(fā)掘田園生活的樂趣。詩歌語言素雅,情感極為真實飽滿,詩人的超然之情滿溢于言外。
由以上分析可知,陶詩多以白描手法呈現(xiàn)田園日常生活,無雕章琢句,無奇特意象,喜自然之物,喜散漫瑣事。又用自然之樂將物與物、事與事、事與物貫穿一氣,渾然天成,趣味深遠。
嚴羽云:“康樂之詩精工”?!熬闭?,“擇也”[5],原義為:挑選上等的好米??蓴U展為:在眾多事物中挑選最好的。后作形容詞,表“細致的”“優(yōu)質(zhì)的”。作動詞,則有“善于”之義?!肮ぁ闭撸扒娠椧病?,原義指:工匠的曲尺。后用于指代某種勞動群體,如工人、工匠、古代的樂官等等。或指某種技能,如工夫、技術(shù)。故此處的“精工”表示:詩人善于挑選極好的字詞和意象,或詩人的雕琢技巧非常細致高超。
謝靈運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山水詩的詩人。他的山水詩大致可分為兩個類型。一為登臨抒情。詩人心中苦悶,登臨消愁,景物的觸發(fā)使其愁緒加深,憂悶之情更加難以釋然。二為寫景言理。詩人游山玩水,見自然美景,悟人生玄理。后人論謝詩,大多喜前者,而將后者稱作“玄言的尾巴”,并視這個“尾巴”為不成熟的標志。但實際上,無論是登臨抒情,還是寫景言理,“精工”都無處不在。
第一,詩歌的謀篇布局頗具匠心?!兜浅厣蠘恰肥侵x靈運的代表作。詩言:“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昧節(jié)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6]這首詩共有三個層次。前八句為第一層。詩人以潛龍和飛鴻起興,龍之潛隱與鴻之高飛,皆非詩人所能企及。他進不能為官于朝堂,退不能躬耕于田園,只能謀官于荒海之地、養(yǎng)病于空林之中,實在憂悶無奈。中八句為第二層。詩人官場失意,久病初起,登樓眺望。聽遠方波瀾拍岸,見遠方山嶺崎嶇,初春暖陽驅(qū)散了冬風(fēng)的陰冷。又乍見近處的池塘里長出了綠草,園中的柳變綠了,且柳樹上的禽鳥正在鳴叫,一股濃郁的春意使詩人感到了一瞬的歡愉。這八句中,遠景與近景交相輝映,遠景描寫仿佛是個大鏡頭,近景描摹仿佛是個特寫鏡頭,兩者交錯匯合,使春天變得有色、有聲、還有情。后六句為第三層。眼前的景色使詩人想起了《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和《楚辭·招隱士》兩首詩,勾起了詩人獨居生活的苦悶之情,觸發(fā)了詩人堅持節(jié)操、遁世歸隱的決心。整首詩中,最初是進退為難的憂悶,接著是乍見生機的欣喜,然后是離群索居的苦悶,最后抒發(fā)出無奈的思歸之情,詩人的情緒可謂是轉(zhuǎn)折遞進、層次分明,可見其謀篇布局技巧精妙。
第二,善于描摹景物的顏色,呈現(xiàn)出五彩繽紛的大自然?!霸迫障鄷熡常账渤熙r?!?《登江中孤嶼》)日為紅色,云本為白色,天空本為藍色,江水本為綠色,日光浸染著白云、藍天和綠水,使它們呈現(xiàn)出炫麗奪目的色彩,如夢如幻。“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晚春之中,山野碧綠無邊;蒼巖之上,白云聚體如團。近處的綠和遠處的白,下方的綠和上方的白,交相輝映,清麗鮮明,干凈澄明?!皶运獥魅~丹,夕曛嵐氣陰。”(《晚出西射堂》)楓葉本該紅得艷麗,然而,山中霧氣似乎給楓葉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白色,若隱若現(xiàn)間,似夢迷離,原本艷麗的紅色變得陰沉暗淡?!鞍总聘傂萝?,綠蘋齊初葉?!?《登上戍石鼓山》)白芷生出了新莖,綠蘋長出了新葉,白色和綠色互相爭艷,一幅欣欣向榮的畫面,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傲贲舴本G杞,墟囿粲紅桃?!?《入東道路詩》)綠杞繁茂,紅桃璀璨,紅綠相間,春意盎然?!俺躞虬G籜,新蒲含紫茸?!?《于南山往北山經(jīng)湖中瞻眺》)竹筍上長出一層綠色的殼葉,新蒲上長出了紫色的細茸花,綠色與紫色相互點綴,給人以清新俏麗之感。由此可見,謝靈運對自然的顏色捕捉得十分細致。天的藍、日的紅、云的白、山水的綠、花草樹木的斑斕之色,盡收其眼底,仿佛水彩畫一般,明艷動人卻又清麗脫俗。如此描摹,沒有一番苦心琢磨是難以企及的。
第三,巧用動詞,給山水自然賦予了擬人化的動態(tài)之媚?!俺靥辽翰?,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生”字賦予了春草主動性和靈性,“變”字則將大自然擬人化。大自然仿佛是一個神奇的魔術(shù)師,把楊柳突然變綠了,把樹上禽鳥的種類也改變了,用字微妙且效果生動?!昂zt戲春岸,天雞弄和風(fēng)。”(《于南山往北山經(jīng)湖中瞻眺》)“戲”與“弄”皆是人的動作,這里卻變成了“海鷗”和“天雞”的動作,如此便將“海鷗”和“天雞”擬人化,凸顯了它們與大自然自由游戲的歡樂與和諧。“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斂”即收攏、聚集;“收”即合攏、聚集。此兩者意思相近。林壑和云朵仿佛是個人,把夕陽霞光慢慢收入懷中。在這樣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中,夕陽、霞光在逐漸消失,而林壑與云朵也在逐漸變暗,呈現(xiàn)出一種時間的縱深感。謝靈運還喜用“媚”字?!懊摹北緛硎莻€形容詞,他卻將其作為動詞?!皾擈懊挠淖?,飛鴻響遠音?!?《登池上樓》)這個“媚”字凸顯了潛龍自我欣賞、自我憐惜的美妙姿態(tài)。“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登江中孤嶼》)這個“媚”突出了孤嶼從容獨拔的俊秀姿態(tài)?!鞍自票в氖?,綠筱媚清蓮?!?《過始寧野》)這個“媚”字表現(xiàn)了綠竹與青蓮姣好可愛的搖曳姿態(tài)。只此一字,便將景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有情有義、活靈活現(xiàn)。此番工夫,若沒有精心錘煉是難以達到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謝靈運能夠客觀地、精細地描摹出山水自然的面貌,既凸顯了大自然的絢麗色彩,又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動態(tài)之媚,傳形又傳神。謀篇布局,獨具匠心,雕章琢句,巧奪天工,故嚴羽稱“謝靈運之詩,無一篇不佳”。
陶淵明寫田園、謝靈運寫山水,倆人都以自然為描寫對象,卻存在明顯的不同。首先,陶詩選材,多出自日常生活,如草屋、田野、炊煙、農(nóng)人、家禽等等。詩人與景物融為一體,展現(xiàn)出真摯樸實的人生情趣。謝詩選材,多為登臨游覽所見,如春池、澄江、云日、海鷗、綠竹等等。詩人與景物形成主客對立關(guān)系,通過借景抒情的方式表達出內(nèi)心深遠的情韻。其次,陶詩不假修飾,不工雕琢,不著人力,自然天成。謝詩尚于修飾,工于雕琢,苦著人力,巧奪天工。同樣是關(guān)于植物的描寫,陶淵明僅用了一句簡單的陳述,“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既無色彩描寫,也無動態(tài)描寫,自然無華、返璞歸真;謝靈運恰恰相反,他頻繁描寫色彩和動態(tài),如“繁綠杞”“粲紅桃”“綠筱媚清蓮”等等,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自然的美麗。可見,陶詩的田園是自然而然的田園,謝詩的山水是精雕細琢的山水。
在不同的時代里,文人對陶謝詩的評價并不一致。自然與精工,孰高孰低,也沒有唯一的答案。
南朝文學(xué)批評家鐘嶸將謝詩列入“上品”,曰:“內(nèi)無乏思,外無遺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聲,絡(luò)繹奔會。譬猶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未足貶其高潔也?!盵7]其意為,謝詩描寫景物細致入微、表達情思充沛深遠,佳句輩出,典故綺麗、聲調(diào)清新,如青松從灌木中挺拔而出,如白玉在塵沙中映照而出,即便文辭繁復(fù),也是相得益彰,無損其崇高潔凈。而陶詩則被列入“中品”,曰:“文體省凈,迨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逼湟鉃椋禾赵姷恼Z言潔凈,文辭婉轉(zhuǎn),情義篤實,意境古樸。很明顯,在鐘嶸這里,陶謝之詩雖各有特色,但謝之精工高于陶之自然。
時至宋代,詩人的審美觀發(fā)生了改變。蘇軾《與蘇轍書》道:“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盵8]《評韓柳詩》又道:“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9]蘇軾認為,陶淵明的詩歌看似素淡質(zhì)樸,實則蘊藏著深厚濃郁的情韻和趣味。這是詩歌藝術(shù)中的最高境界,即便是曹植、劉楨、鮑照、謝朓、李白、杜甫等人,也不及陶淵明高妙。蘇軾雖沒直接提及謝靈運,但可以看出,他對陶詩之自然平淡是極為推崇的。劉克莊《戊子答真侍郎論選詩》言:“世以陶謝相配。謝用功尤深,其詩極天下之工,然其品固在五柳之下,以其太工也?!盵10]這里,劉克莊明確指出,謝靈運作詩巧于雕飾,正是因其過于講究雕飾,所以遜于陶淵明??梢姡瑹o論是北宋,抑或是南宋,自然高于精工都是詩學(xué)的主流審美傾向。因此,嚴羽論“謝不及陶”,也是順理成章。
但是,“謝不及陶”這一觀點本身隱含著一個悖論。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其本質(zhì)是通過語言技藝來吟詠情性。這其中有兩個重要元素,一為語言技藝,二為情感。陶詩自然天成,沒有使用人工技藝,從而達到了高超的境界;謝詩語言精妙、技藝超群,反而不如陶詩。即意味著,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不是靠藝術(shù)手段達到的,如此便與詩歌的本質(zhì)相悖。
而且,這一觀點也和《滄浪詩話·詩辯》中的觀點相矛盾。嚴羽道:“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晃蛴袦\深,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漢魏尚矣,不假悟也。謝靈運至盛唐諸公,透徹之悟也。”詩道和禪道一樣,都需要用直覺思維去把握?!巴笍刂颉笔恰拔颉钡淖罡邔哟危布词钦f,謝靈運至盛唐諸公,對詩歌的本質(zhì)規(guī)律、詩歌的創(chuàng)作技藝等方面都有非常透徹深刻的把握,其詩達到了人為創(chuàng)造的最高境界。如此看來,嚴羽是推崇技藝的,且高度肯定了謝靈運的技藝。這便與前文的“謝不及陶”相矛盾了。
或許是嚴羽的論述中存在疏漏,也或許是嚴羽自身的觀點發(fā)生了變化。嚴羽論詩,有《詩辯》
《詩體》《詩法》《詩評》等諸篇,并非一氣呵成,元人黃清老將諸篇整合為《滄浪吟卷》之后,清代方有單行本《滄浪詩話》出現(xiàn)[11]。倘若《詩辯》和《詩評》為一先一后撰寫,且時間上距離較遠,那么,觀點上存在差異也是有可能的。撰寫《詩辯》時,他著重討論詩歌的創(chuàng)作技藝,故給予謝靈運高度的肯定。撰寫《詩評》時,受到了宋人尚自然、尚平淡之審美觀的影響,或其本身也開始鐘情自然平淡之風(fēng),便有了“謝不及陶”的論說。
由此可知,自然高于精工是一種具有主觀傾向性的觀點,欠缺客觀性。清人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言:“陶詩合下自然,不可及處,在真在厚;謝詩經(jīng)營而反于自然,不可及處,在新在俊。陶詩勝人在不排,謝詩勝人正在排?!盵12]很明顯,沈德潛摒棄了前人的主觀傾向,指出自然之詩貴在真實淳厚,精工之詩貴在清新俊秀,不著人力與著人力,各有優(yōu)勢,兩者的藝術(shù)價值不分上下。這或許才是對于陶謝詩最為客觀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