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
在初中階段,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其語言能力。而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有著很大的應用和發(fā)展空間。如何從教學手段入手,探討出一系列能夠提升思維品質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正逐漸成為眾多英語教師深思的問題。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主導的閱讀課堂中,受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法的影響,教師通常以文本的信息提取和語法教學為主,忽略了對文本語言的挖掘、延伸乃至拓展,使得學生的閱讀活動往往成為字面直譯的機械活動,閱讀課的語言思維功能和品質提升功能也被大大弱化。而要想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促使他們對文本內容產生個性化見解,提升閱讀活動的廣度和深度,還需要教師摒棄舊的閱讀教學模式,對現(xiàn)有的閱讀課堂作出改良和創(chuàng)新。本文將圍繞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思維品質的提升,從三個方面展開詳細論述。
1. 多維解讀文本,提升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邏輯性
細節(jié)是鑄就品質的關鍵。一堂課中所蘊含的教學細節(jié),往往是教師構思與設計的精彩之處,也最能體現(xiàn)其專業(yè)素養(yǎng)。在傳統(tǒng)閱讀課堂中,部分教師對文本解讀的角度不夠全面,導致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只停留在粗淺的表面程度,無論是對文本主旨、體裁結構還是對語言的運用特點都沒有深刻認識。要想擺脫這種狀況,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細節(jié),引領他們通過多視角、多維度、乃至多因素的細節(jié)解讀,來深入發(fā)展自身的閱讀思維,提升思維的縝密性和邏輯性。在細節(jié)的解讀工作上,可以從五方面出發(fā),即文章標題和圖片的解讀(用以推測主題)、文體的解讀(明確體裁)、語言運用特點的解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語段的解讀(了解情節(jié)、人物等要素),和文章結構的解讀(用以理清文章脈絡)。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第5頁的文章解讀為例,該篇短文沒有明確標題,但題干中出現(xiàn)“Janes diary entries about her vacation”,兩張圖片均為風景照,可以判定是主人公Jane的旅行日記,日期為7月15日和16日兩天。確定了主題和體裁后,教師就可以帶學生深入文本,進行語段和語言特點的解讀,歸納Jane和她的家人的活動以及旅行地點,回答文章預留的兩個問題等等。
2. 精心分層設問,加深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一般來說,閱讀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通常體現(xiàn)在對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意圖的理解上。對于英語教師而言,想要幫助學生掌握文本精髓,升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則必須有策略地引導學生,促使他們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剖析文本,研讀文本中的重點詞匯、句型和段落,循序漸進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在引導策略上,教師可以使用分層次提問的方法,有針對性地根據(jù)文本內容設計相關問題,要求學生作答。在問題的分層順序上可以遵循:源于原文——間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這樣學生從一開始文本中尋找答案,到隨后經(jīng)過簡單推測得出答案,再到最后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歸納來總結答案,既符合他們的基本認知規(guī)律,也能在探究過程中實現(xiàn)他們閱讀思維的逐漸提升,
以“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第29頁的短文“Whos got talent?”為例,文章主要針對如今的選秀節(jié)目和選手才華問題展開論述。教師可以針對文本內容設定不同層次的問題,如簡單的“Whats the common character of Talent shows?”學生可以閱讀第二段文本找到答案,稍難一些的“What are the opinions of people who do not enjoy watching Talent shows?”學生需要結合第三段文本內容進行簡單推測,最后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Talent shows?”促使學生總結全文觀點,再結合自己的看法和學習經(jīng)驗做出回答。
3. 巧行拓展探究,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
創(chuàng)造性思維,顧名思義是指學生對現(xiàn)有的學習資料進行思考和分析,并且在原有基礎上做出改進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則是指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推理知識和技能,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信息進行自主思考。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在關鍵能力培養(yǎng)活動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
要想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能動性,促使他們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還需要英語教師積極拓展閱讀課堂的活動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機會,在閱讀教學之余利用復述、演講、仿寫等形式來強化學生的思維活力,促使學生將閱讀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拓展探究活動中,提升語言應用能力。以Unit 7第53頁的“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為例,在完成文章的閱讀教學后,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寫一篇“If I have my own robot?”的小短文,培養(yǎng)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強化了所學的語法知識儲備。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思維品質的發(fā)展理應受到重視。教師做好閱讀教學中的思維品質的提升工作,能夠為優(yōu)化閱讀課堂,強化學生核心素養(yǎng)帶來重要支持,讓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學習的同時具備優(yōu)秀的思維能力,為他們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海南樂東縣樂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