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琴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總有教師在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他們變得越來越懶;教師教學越來越累,對學生付出的越來越多。我們?yōu)槭裁床恢挥X地變成了“保姆式”的教師?不管什么類型的課,總喜歡滿堂灌,不愿意放手,就怕自己講少了。閱讀課,名義上是閱讀,實際上學生一節(jié)課讀英文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大部分時間是教師講解文章閱讀技巧、或是思維訓練等等;寫作課,以教師分析寫作題目、技巧指導為主,一節(jié)課學生寫不了幾分鐘;語法課,教師經常講語法的條條框框,注重分析、概括,不結合實際情景;詞匯課,教師往往不結合句子,常用和不常用的用法一股腦兒全講。有些教師課間還舍不得下課,能拖幾分鐘就拖幾分鐘。在這樣的課堂模式下,學生上課只需要用耳朵聽,不需要思考。部分教師課上課下,靠懲罰落實作業(yè),讓學生背單詞、詞組、課文甚至錄音稿,一下課就盯著學生背書,抄寫單詞,默寫課文,做不同的練習。結果一方面學生幾乎所有的空余時間都被占據,沒有自主活動的空間,沒有獨立思考,被動式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檢查學生的各種作業(yè),增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
教師如何給自己減負、高效教學?又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呢?筆者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備課時教師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師首先要認真解讀教材、分析文本,然后再結合所帶班級學生的學情制訂適合的、特定的教學目標,使教師、學生和文本課堂教學三要素之間形成互動。教學目標的制訂要明確具體,同時也是可操作的、可檢測的,學生知道自己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達到什么樣要求;教師也可以檢測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教學目標制定也不能模式化,也就是說,不同類型的課要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
2. 教學目標的實現要靠課堂教學活動來完成,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至關重要
(1)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邏輯性,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緊密相連,而不是跳躍式的,讓學生明白每個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2)教學活動要有趣,要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教學活動要多樣化,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提升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能力。
(3)活動設計要體驗式的、可操作的,促使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教師更多的是起到組織、示范、指導、引領學生的作用。
(4)教學活動要有難易區(qū)分度,針對不同學生的層次設計不同的活動,適合不同的學生,盡量要全班學生參加,激發(fā)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突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才是課堂活動的主角,教師只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不僅僅是文本知識的閱讀者和語言知識的學習者,更是運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和從文本中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實踐應用和創(chuàng)新遷移的使用者。
3. 教師要有為學生學習活動創(chuàng)建真實語境的意識
教師應該將學生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有真實意義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語境中體會和學習使用語言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課堂生成。教師在和學生進行課堂對話時可以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周圍環(huán)境、時事等進行,在這樣真實的語境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才更輕松有趣。教師不管是在課堂上組織的活動或課后布置的任務都應該盡量是真實的,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要在這樣的積極、真實和富有意義的個人或小組活動中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4. 教師要學會角色的轉變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做主角,自己做配角。教師應該明白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發(fā)號施令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協作者,在課堂和學生平等地進行互動,幫助、鼓勵他們完成任務,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這樣平等友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們就會很輕松地學習,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從知識輸出者轉變成給學生提供舞臺、指出方向、給予學生引導和支持的導師。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最有教育意義的不僅僅是客觀知識,而是教師自身,是教師的人格,我們要努力做人格魅力型教師,只有具有和諧人格的教師才能造就一代英才。教師寧靜的沉思、潛心的創(chuàng)造、愛心的奉獻、執(zhí)著的追求、從容的表達,啟迪智慧、張揚道義和公正的人格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為學生人生價值的準則。
如果教師能夠從內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把學習從被動變主動,讓學生長久地保持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這樣學生學得開心,教師也教得輕松。
(作者單位:武漢市魯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