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隋慶蘭 劉霞 牛蕾
[摘要]目的 評價低管電壓、低濃度對比劑(常規(guī)雙低)及個體化雙低頭頸部CT血管造影(CTA)的圖像質(zhì)量及輻射劑量。方法 將90例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A組:管電壓120 kV,對比劑碘濃度370 g/L,對比劑用量為60 mL)、常規(guī)雙低組(B組:管電壓100 kV,對比劑碘濃度300 g/L,對比劑用量為60 mL)及個體化雙低組(C組:管電壓100 kV,對比劑碘濃度300 g/L,個體化對比劑用量),測量各組輻射劑量,計算各主要層面圖像對比噪聲比(CNR)及信噪比(SNR),對圖像主觀質(zhì)量及靜脈污染情況進行評價。結(jié)果 3組頸總動脈起始部、頸總動脈環(huán)狀軟骨水平SNR、CNR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C組頸內(nèi)動脈起始部、大腦中動脈M1段水平SNR、CNR值均顯著低于A組(F=8.259~17.638,P<0.05)。3組間比較,除右側(cè)鎖骨下動脈(SA)外(H=10.568,P<0.05),其余各動脈圖像質(zhì)量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注射側(cè)鎖骨下靜脈偽影評分C組最高、A組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6.639,P<0.05);3組頸靜脈污染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C組輻射劑量明顯低于A組(F=1 190.187,P<0.05),B組、C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采用256層螺旋CT行常規(guī)雙低及個體化雙低頭頸部CTA,在圖像質(zhì)量滿足診斷的前提下,可降低輻射劑量及注射側(cè)鎖骨下靜脈偽影的影響。
[關鍵詞]計算機體層攝影血管造影術;輻射劑量;管電壓;造影劑
[中圖分類號]R814.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2096-5532(2019)05-0603-04
doi:10.11712/jms20190502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CT技術的發(fā)展,CT血管造影(CTA)作為一種方便、高效的頭頸部血管疾病診斷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但頭頸部CTA掃描管電壓較高,大幅增加了病人的輻射劑量[2],而大劑量、高濃度對比劑的使用更是增加了受檢者患對比劑腎病的概率[3]。因此,迫切需要在檢查時降低輻射劑量,降低對比劑濃度及用量。目前國內(nèi)外大部分相關研究均局限于常規(guī)雙低(低管電壓、低濃度對比劑),而在常規(guī)雙低基礎上進一步采用個體化劑量對比劑國內(nèi)尚不多見。本研究旨在探討采用常規(guī)雙低及個體化雙低的CTA檢查方法,是否可以在保障圖像質(zhì)量的前提下降低病人的輻射劑量、減少對比劑的用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由于相關疾病在我院就診并擬行頭頸部CTA檢查的病人共90例,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齡29~77歲,平均年齡(60.62±10.28)歲。將90例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A組)、常規(guī)雙低組(B組)和個體化雙低組(C組),每組30例。3組病人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CTA檢查方法
使用Philips iCT 256層螺旋CT機,3組掃描管電流均固定為250 mA,掃描層厚0.625 mm,層間距0.625 mm,球管旋轉(zhuǎn)速度0.27 r/s,螺距0.625。于病人右側(cè)肘正中靜脈留置20 G套管針,使用高壓雙筒注射器以5 mL/s流量注射對比劑,對比劑注射前后分別團注20、40 mL的生理鹽水。掃描取仰臥位,頭先進,采用對比劑跟蹤技術,于主動脈弓降部勾畫ROI,觸發(fā)閾值設定為150 Hu,觸發(fā)后延遲4.3 s掃描,掃描范圍自主動脈弓至顱頂。3組病人管電壓、對比劑碘濃度和對比劑用量如下。A組:管電壓120 kV,對比劑碘濃度370 g/L,對比劑用量60 mL;B組:管電壓100 kV,對比劑碘濃度300 g/L,對比劑用量60 mL;C組:管電壓100 kV,對比劑碘濃度300 g/L,個體化對比劑用量(對比劑用量(mL)=體質(zhì)量(kg)×λ。當病人體質(zhì)量為45~60 kg時,λ=0.7;體質(zhì)量為61~75 kg時,λ=0.8;體質(zhì)量>75 kg時,λ=0.9)。3組病人其他掃描條件均相同。
1.3 圖像分析
將掃描所得數(shù)據(jù)上傳至Philips EBW 4.02工作站進行后處理,由兩名長期從事血管診斷工作的放射科醫(yī)師通過GE Centricity PACS系統(tǒng)以雙盲法對圖像進行評價分析。各指標最終評分取兩名醫(yī)師評分的平均值。
1.3.1 客觀評價 ①信噪比(SNR)、對比噪聲比(CNR):測量頸總動脈(CCA)起始部、CCA環(huán)狀軟骨水平、頸內(nèi)動脈(ICA)起始部、大腦中動脈M1段CT值;測量上述層面身體左右兩側(cè)的空氣CT值,取CT值標準差的平均值為圖像噪聲;測量上述層面左右椎旁肌或顳肌的CT值,取平均值為背景信號。計算SNR、CNR,計算公式為:SNR=動脈CT值/圖像噪聲,CNR=(動脈CT值-背景信號)/圖像噪聲。②頸靜脈污染評分:于環(huán)狀軟骨水平測量雙側(cè)頸靜脈的CT值,采用3分評價法評價頸靜脈污染情況。1分:頸靜脈CT值>200 Hu,接近或超過鄰近動脈,鄰近動脈觀察和重建受到影響;2分:頸靜脈的CT值較高,100 Hu<CT值≤200 Hu,但是不影響動脈的重建和觀察;3分:頸靜脈CT值≤100 Hu,不影響動脈的重建和觀察。
1.3.2 主觀評價 ①采用4級評分法[4]對頭頸部動脈22個主要層面進行圖像質(zhì)量評價,包括主動脈弓、基底動脈、鎖骨下動脈(SA)、CCA起始部及環(huán)狀軟骨水平、ICA起始部及虹吸部、頸外動脈(ECA)、大腦前動脈A2段、大腦中動脈M1段、椎動脈V2段及大腦后動脈P1段。②采用3分評價法評價注射側(cè)鎖骨下靜脈硬束偽影情況。1分:偽影嚴重,影響動脈重建、評價;2分:存在較明顯偽影,但不影響鄰近動脈重建、評價;3分:不存在明顯偽影,靜脈顯示清晰。
1.4 輻射劑量
掃描后儀器自動生成劑量長度乘積(DLP)。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名醫(yī)師各項指標測量及評價的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AKx-D]±s表示,3組病人一般資料、SNR、CNR及輻射劑量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圖像質(zhì)量主觀評分、靜脈偽影和頸靜脈污染評分比較采用Kruskal Wallis H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兩名醫(yī)師各項指標測量Kappa值均>0.6,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2.1 SNR和CNR
本文3組病人CCA起始部、CCA環(huán)狀軟骨水平SNR、CNR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C組病人ICA起始部、大腦中動脈M1段水平SNR、CNR值均顯著低于A組(F=8.259~17.638,P<0.05),而兩雙低組(B組、C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圖像質(zhì)量評分
本文3組間比較,除右側(cè)鎖骨下動脈(SA)外(H=10.568,P<0.05),其余各動脈圖像質(zhì)量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靜脈偽影和頸靜脈污染評分
注射側(cè)鎖骨下靜脈偽影評分C組最高、A組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6.639,P<0.05);3組病人頸靜脈污染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輻射劑量
A、B、C組組DLP分別為(752.47±40.93)、(449.58±19.45)、(450.21±18.30)mGy·cm,B、C組DLP分別較A組降低40.25%、40.1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 190.187,P<0.05),而A、B組DL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頭頸部CTA作為一種方便有效的血管成像技術,有著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多普勒超聲等其他血管檢查成像技術難以替代的優(yōu)勢,尤其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檢出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和靈敏度[5]。但高管電壓以及大劑量、高濃度對比劑的使用增加了病人潛在的風險,目前已引起廣泛關注[6]。因此,在圖像質(zhì)量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應降低管電壓、對比劑的濃度及用量。
頭頸部CTA掃描層厚薄、范圍大,所掃及層面包含眼晶狀體、甲狀腺等對X線敏感的器官[7],因此,在保證所獲得圖像能夠滿足診斷的同時,應盡量降低掃描輻射劑量。管電壓、管電流、層厚、螺距、曝光時間、掃描范圍等因素均可以影響輻射劑量,其中管電壓因與輻射劑量呈正相關而最為關鍵,降低管電壓可明顯降低輻射劑量[8-9]。降低管電壓時高密度物質(zhì)的X線衰減系數(shù)會增加,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在降低對比劑濃度的條件下增加血管對比度,得到滿足診斷所需的CT值,這也是雙低CTA可行的理論依據(jù)[10-12]。本研究中各組病人的血管CT值均在理想?yún)^(qū)間內(nèi),同時常規(guī)雙低組和個體化雙低組病人的輻射劑量均明顯降低,DLP較對照組分別降低了40.25%和40.16%。
相關研究表明,病人體質(zhì)量對動脈血管的強化程度有明顯影響[13],故本研究中個體化雙低組對比劑用量采用體質(zhì)量作為變量進行計算,在45~60、61~75 kg體質(zhì)量的人群中對比劑用量分別減少了33.88%和7.25%,常規(guī)雙低組對比劑用量組則較對照組降低了18.9%。在本研究所測量的4個層面中,兩個雙低組ICA起始部、大腦中動脈M1段水平的SNR、CNR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兩個雙低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個雙低組SNR、CNR值降低是由于管電壓降低、圖像噪聲增大導致的。雖然兩個雙低組2個層面SNR、CNR值略低,但3組病人各動脈節(jié)段圖像質(zhì)量主觀評分均接近或達到4分,圖像質(zhì)量優(yōu)秀,且除右側(cè)SA外,各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右側(cè)SA評分較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注射后對照組右側(cè)鎖骨下靜脈內(nèi)對比劑濃度高、靜脈偽影較大造成的,在靜脈偽影評價中個體化雙低組評分最高、對照組評分最低的結(jié)果也恰恰印證了這一點。我們在注射對比劑前后分別團注20、40 mL的生理鹽水,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對比劑用量,通過合理控制掃描時間,讓靶血管得到充分顯影,同時降低周圍靜脈尤其是頭臂靜脈造影劑殘留造成的偽影。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3組病人頸靜脈污染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在合理范圍內(nèi),這也說明本研究中掃描時相的選擇較為精準。
本研究將低管電壓掃描技術與低濃度對比劑的應用結(jié)合起來,利用降低管電壓和對比劑濃度而CT值上升的特點獲得了良好的對比度,完全可以滿足診斷需求。在降低管電壓、降低對比劑濃度的同時,本研究根據(jù)病人的體質(zhì)量個體化對比劑用量,不但在部分人群中進一步降低了對比劑用量,而且降低了注射側(cè)鎖骨下靜脈硬束偽影的影響,在獲得良好圖像的同時使雙低頭頸部CTA的應用更加合理化。但本研究也存在值得完善的地方,如在降低管電壓的同時可以適當升高管電流進行補償,以降低圖像噪聲、提高圖像質(zhì)量。
綜上所述,本文結(jié)果顯示,常規(guī)雙低以及個體化雙低頭頸部CTA,在圖像質(zhì)量滿足診斷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輻射劑量及注射側(cè)鎖骨下靜脈偽影的影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俞同福,王德杭,馮陽,等. 多排螺旋CT 3D血管成像(CTA)臨床應用[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3,19(8):747-750.
[2]LELL M M, ANDERS K, UDER M, et al. New techniques in CT angiography[J]. Radiographics: a Review Publication of the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Inc, 2006,26 Suppl 1(4):S45-S62.
[3]張文斌. 碘對比劑使用與對比劑腎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3,29(10):1697-1700.
[4]HINKMANN F M, VOIT H L, ANDERS K, et al. Ultra-fast carotid CT-angiography:low versus standard volume contrast material protocol for a 128-slice CT-system[J].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2009,44(5):257-264.
[5]DELGADO ALMANDOZ J E, ROMERO J M, POMERANTZ S R,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f the carotid and cerebral circulation[J]. Radi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0,48(2):265-281.
[6]張博,龔建平. CT檢查輻射致癌風險的研究進展[J]. 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 2009,32(3):217-220.
[7]張偉國. 低劑量CT掃描在神經(jīng)領域應用的發(fā)展前景[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4,94(29):2244.
[8]李月卿. 醫(yī)學影像成像理論[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29-32.
[9]侯代倫,孫小麗,王仁貴,等. 迭代重建算法在頭頸部 CT 血管成像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4,30(12):2065-2067,2071.
[10]LIU Sulan, LI Wei, SHI Hao, et al. Low-dose scann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low-concentration contrast material in re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a preliminary study[J].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2017,23:4351-4359.
[11]章輝慶,邱曉暉,劉藝超,等. 雙源CT“雙低方案”在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檢查中的可行性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7,20(9):1127-1131.
[12]王輝,韓宇欣,湯漪凡,等. 雙低MSCT技術對非肥胖患者門脈成像的臨床研究[J]. 放射學實踐, 2016(10):991-995.
[13]王一民,曹建新,楊誠,等. 低管電壓對頭部減影CTA圖像質(zhì)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J].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1,30(1):102-105.
(本文編輯 馬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