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星
2019年常州市中考作文題《走在魚兒的思想里》公布后,備受關注,不少人說:“該題奇思妙想、新穎獨到,只是難以下手?!?的確,近五年,常州中考作文題“老人與孩子”“溫馨的設計”“群”“圍墻內外”“含笑奔跑的少年”都是名詞性結構,可寫群體多樣、范圍深廣,社會現(xiàn)實、百態(tài)人生都可入文。而“走在魚兒的思想里”是限定情境的寫作,要求通過魚兒的視角、行為方式、思維特點來觀察、理解分析這個世界,限定極其嚴格。
在這樣的“限定情境、轉換視角”命題方向的指引下,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引導初二同學解放思想又腳踏實地地走向中考呢?本市初二期中質量檢測的作文題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
“校園的櫥窗里張貼著‘未來作家報征文大賽的啟事: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默默見證著你的故事,每天背的書包,陪你邁出每一步的鞋子,記錄你所有光陰的手表……讓它們成為故事的講述者,它們會說一個關于你的怎樣的故事呢?也許,那輛自行車會講你這個少年追風的足跡,一枚硬幣會講你買早餐時不經意的善意之舉,留著你牙印的筆會講你輕輕寫下卻又重重涂掉的心事……用你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口吻,以獨白的形式講述關于你的故事,讓我們發(fā)現(xiàn)你的生活除了作業(yè)和考試,還有更多精彩!請你自擬題目,以物品的口吻獨白的形式講述真實的故事,刻畫你自己,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p>
看到這樣的作文題,本人不禁擊節(jié)嘆賞,原因如下:
此題承接了2019年常州中考作文“走在魚兒的思想里”的出題風格,限定嚴格,視角轉換,注重思考。這個作文題也正是給學生限定情境下訓練自我的機會,更是為初二的孩子提供了一個靠近中考作文的臺階。
而巧妙的是,本市三個年級的期中考試作文題中都出現(xiàn)了“我”,前幾年的作文題是在寫我眼中的獨特世界,而這次的作文題都是在探尋世界上獨特的我。初一的作文題“那一次,我哭了”、初二的作文題“以物的視角刻畫我”、初三的作文題“有我”,在體現(xiàn)符合年齡由易到難的梯度的同時,不約而同地或者是有意為之地開啟了初中生向內探索的自我認知之旅。那“我”到底是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柏拉圖提出的世界三大終極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還在困擾著我們。我們常常在與別人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認識自我,在自我觀察中認識自我,在別人的評價中獲得自我,可我們從來沒有給過一個非生物的東西以發(fā)言權,正是因為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所以很多同學在構思時花了很多時間,也正因為這樣,細心的命題者給出了較細致的提示語。
物品類型多樣,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都有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物品記錄著他的微笑、心酸、皺眉、感動、悵然若失和熱血沸騰……具體一點,可以是女孩子腕間的一根手繩,闡釋母女關系的親疏;可以是柜子深處的一支口紅,講述女孩成長期對美的向往;可以是男孩子一枚未送出的胸針,訴說他青春期的沖動與理性的博弈;可以是一方硯臺,見證男孩從培育技巧到涵養(yǎng)品格的經歷……總之,要能講述我的獨一無二的故事,刻畫出我自己獨特的個性、品行、姿態(tài)……
面對這樣的“限定情境、轉換視角類”的作文題,初二的孩子們顯然有些手足無措。所以,作文技巧的序列化教學當然很重要,注意作文課每節(jié)課的訓練中心,在構思、立意、點題、開頭結尾、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語言等方面踩點訓練,不失為一種良方。不過,訓練淺,點染亦淺;訓練深,機械亦深。過多機械化的篇章結構組接訓練有時候對孩子的流暢思維也會有少許限制,可能會少了一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神來之筆。所以,教師也可以組織孩子們開展一些思維訓練。
如頭腦風暴式的思維訓練,這是極為有效的開啟創(chuàng)新思維的辦法,可以通過集思廣益式的口頭訓練,迅速獲得大量素材與創(chuàng)意;如思維導圖式筆頭思維訓練,這是理清寫作思路,刪減增添寫作內容,安排寫作順序的好辦法。
以中考作文題的寫作方向為出發(fā)點,并受“以物刻畫我”這個作文題的啟發(fā),我們在以下寫作方向上可以重拳出擊,形成“限定情境、轉換視角類作文”序列化的教學。
“限定情境類作文”教學的序列化:一、限定地點,如“放學路上”、“餐桌上”、“講臺前”、“田埂上”等;二、限定時間,如“鈴聲響過以后”、“陪讀時刻”等;三、限定情緒,如“你微笑的樣子,真美”、“那一次,我哭了”等;四、限定對象,如“有我”、“我和我的祖國”等;
“轉換視角類作文”教學的序列化:一、以某種自然景物的視角入手,如山、河、田野、小徑、花、樹、禽、鳥、月亮、繁星等;二、以建筑物視角入手,如教學樓、居民樓、小吃店、老房子、大橋、高速公路等;三、以某種動物的視角入手,既有魚兒游進中考作文在先,則貓狗寵物、秋日蟋蟀、夏日金蟬都可入文;四、以詩文名著或古代文化名人的視角入手,杜甫、李賀、周亞夫、斯諾等。
總之,教師對于“限定情境、轉換視角類作文”的序列化教學,能更有效地引導中學生挖掘、提煉生活中獨特的“自我的故事”,從而更自然地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鮮活感受和真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