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老師轉變觀念,大膽創(chuàng)新。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老師就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策略,課堂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新理念,多研究、多實踐是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抓手。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教學策略;研究;實踐
一、 引言
教學策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促進和優(yōu)化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新課標理念下提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教師對自己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實踐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至關重要。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用新課標理念武裝自己,掌握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適應新課改、新高考的需要。
二、 課堂教學的嘗試和改進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部分教師深受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過分強調對歷史學科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歷史課堂教學,仍然停留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普遍缺乏互動,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從而導致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低效率。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效貫徹落實新課改的三維目標,為了落實這一目標,我們高中歷史老師就必須要潛心研究課堂教學策略,在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大膽嘗試和改進。
首先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高中歷史老師要發(fā)揮教研組集體備課的作用,扎實備課,做到集思廣益,有的放矢。這一過程我主要概括為五個“研究”。一是研究和挖掘歷史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和工具,也是學生汲取知識最主要的途徑之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并不是要求學生單純地死記硬背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要求老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教材的變化很大,比如教材內容中增加的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學思之窗等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考慮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使用這些材料,利用這些材料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老師在課前必須認真挖掘新教材中的有效信息,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二是研究教學設計的制定:教學設計是教師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tǒng)規(guī)劃、安排與決策,是根據(jù)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一堂好課就像一個情節(jié)曲折動人的故事,讓人有峰回路轉的感覺,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心境,讓人有雨后晴天的清爽。而一堂好課離不開完美的教學設計的支撐,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jù)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三是研究導學案的編寫: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綜合素質能力。導學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教師在課前通過認真查閱資料和網絡搜集材料等方式,認真編寫導學案,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通過課前預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導學案的編寫要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四是研究課堂探究問題的設計:高中歷史課堂中探究問題的設計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獲得發(fā)展,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入。在進行課堂討論過程中,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把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看法分享給全班同學,提升課堂教學氛圍。老師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好課堂探究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探究問題組織好課堂討論,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老師在設計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要認真思考,所設計的問題要緊密聯(lián)系教材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相對寬松的課堂氛圍中聽懂一節(jié)課。五是研究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尤其是與政治、地理和語文學科之間存在著知識的交叉與滲透。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知識去解釋歷史現(xiàn)象,分析歷史規(guī)律,我們經常提出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的觀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會經常涉及文學知識、政治與經濟和思想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等內容,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提醒學生加強學科聯(lián)系,以適應新課改下的高考綜合考試模式。
其次,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這一過程我主要概括為四個“創(chuàng)建”。一是創(chuàng)建課堂激勵機制:古人說得好:“水不激不躍,人不奮不進”。激勵機制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不可輕視的重要手段,課堂激勵機制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活力和內在動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愛好在自己所帶班級中宣布相關的激勵措施,消除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發(fā)言的顧慮,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信心和勇氣。二是創(chuàng)建課堂合作學習機制: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型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在課堂上積極交流的機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極大幫助作用的,讓學生互相學習,這樣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各類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互幫互學、相互啟發(fā),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能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三是創(chuàng)建課后幫扶機制: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良莠不齊的學習現(xiàn)狀是比較正常的,面對基礎知識薄弱,課堂上反應遲鈍的部分學生,教師和學生都必須要重視幫扶,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學習精準幫扶活動,推動后進學生在學習、生活、行為習慣上健康成長,從整體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四是創(chuàng)建課后反饋機制:課后反饋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教師要及時總結反饋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內容,其二是學生要在課后向老師及時反映課堂教學中的困惑,以便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救。課后反饋既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還可以及時解決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抓手。
再次,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這一過程我主要概括為兩個“轉變”。一是要轉變教師角色:傳統(tǒng)課堂教學認為教師是擁有知識的權威者,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教師中心地位。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自身形象,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站在學生中間,從學生的學習經驗出發(fā)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要面向全體學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位學生的需要及發(fā)展的可能性。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于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并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這就充分說明教的本質在于引導,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傊抡n程環(huán)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有助于我們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標準,同時有助于我們努力地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事業(yè)來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價值。二是要轉變學生角色:新課程理念本著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強調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如何定位學生的角色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不容忽視的問題。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直接目的的教學模式,忽視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興趣和激情的培養(yǎng),并形成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這無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價值觀,同時與新課程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作為自主學習者,學生應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實現(xiàn)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的轉變;作為合作學習者,學生應共享知識信息,全員互助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三、 總結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實踐是改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抓手。教學策略的研究取決于老師課堂教學的實戰(zhàn)經驗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琛.試談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4(3):77.
[2]何云峰.基于生本立場的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5).
[3]王淑娟.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2.
[4]劉思勤.新課改下上海地區(qū)歷史教學中滲透與整合語文知識的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趙彥虎,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