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區(qū)新華職工大學,天津 30007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體系的戰(zhàn)略支撐。”因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也就成為了我國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創(chuàng)新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現(xiàn)實不斷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這其中的否定、否定之否定部分就是運用了批判性思維進行反思質疑,不斷突破思維定式、打破常規(guī)。由此可見,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的基礎和前提是批判性思維。要想擁有更好地創(chuàng)新能力,在擁有良好的知識基礎的同時,要更善于批判的思考。
批判性思維的根源最初產(chǎn)生于2500年前蘇格拉底的教學實踐中。批判性思考方式從那時起一直被廣泛應用于哲學、經(jīng)濟學及社會學領域。直至20世紀初,人們對于批判性思維理解得更加清晰,也開始認識到批判性思維對于教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這個術語出現(xiàn)于20世紀中后期。西方的專家學者們也在不斷的探索批判性思維理論及提高批判性思維的實踐方法。批判性思維權威組織(The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給予了批判性思維較為全面的定義,“批判性思維是不受任何學科、任何內容、和任何問題限制的,批判性思維就是思考者通過有技巧的分析、評估、重新構建原有的思維而達到提升思維質量的思考方式。批判性思維是自我引導的,自我約束的,自我監(jiān)督的,自我糾正的思考方法。批判性思維主要包含了有效的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體現(xiàn)了我們可以克服原有的自我中心主義和社會中心主義的決心?!边@個定義很好的詮釋了批判性思維所包含的核心程序及批判性思維的特點,也為批判性思維教學方法提供了依據(jù)。
不同于其他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包含了很多程序。這些程序主要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判斷(基于準確事實的判斷),檢測證據(jù)(有充分的證據(jù)來證明一個陳述,包含識別假想、評估以及構建論據(jù)這三個主要過程),推理(從一個或多個假設前提里推斷出結論的能力,不帶偏見、不含邏輯錯誤,避免情緒推理),構建觀點(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現(xiàn)象)等。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批判性思維的形成與環(huán)境相關。生活不穩(wěn)定的人比生活相對安逸的人的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力更強些。二是知識的豐富不代表批判性思維力高。三是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應考慮各種解釋避免過分簡單化及容忍模棱兩可的情況。四是思維能力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才會有質的飛躍。
當然批判性思維者也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質。拜耳(Barry K. Beyer)在他發(fā)表的名為《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書中,精細的總結出了批判性思維者的性格特點。批判性思考者具有懷疑的精神、開放的思想、價值平等的思維方式、重視證據(jù)和推理、重視清晰度和準確度、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在推理需要時他們可以換位思考。
批判性思維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通過有意識的培養(yǎng)才能提高。因此人們相信批判性思維是教育和培訓的產(chǎn)物,這些技能可以學會因此也可以教授??梢酝ㄟ^變化教學方法,將分析、推理、評估、問題解決、做出決定等批判性思維核心技巧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造有利于批判性思維形成的學習情境和氛圍,培養(yǎng)高職學生批判性思維者的性格特質,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力。
1.課堂評估教學法
安吉洛(Angelo, T.A.)在他名為《開始對話:提高批判性思維的想法》(Beginning the dialogue: Thoughts on 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for critical thinking)的文章中提出了有助于批判性思維提高的課堂評估法。他認為持續(xù)地堅持課堂評估可以作為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促進和監(jiān)控。無論是哪個學科,在每堂課即將結束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一分鐘寫作”。寫作的內容可以回答類似這樣的問題“你覺得今天這堂課你學到的最重要的內容是什么?”或者是 “哪一個問題或知識點在你的腦海中印象最深?”等。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一些文章作為下節(jié)課討論的素材。這種方法簡單易操作、適用于不同學科,幫助學生通過自我回顧課程內容達成對學習的評估、實現(xiàn)自我引導的思考方法。
2.合作學習策略法
庫珀(Cooper,J.L.)在他名為《合作學習與批判性思維》(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的文章中提出將學生分組的學習情境是促進批判性思維習得的最佳方法。 在正確建立的合作性學習情境中,學生們表現(xiàn)更積極、能夠不斷地得到同組其他同學的觀點,更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做出判斷重新構建自己的觀點,更能夠實現(xiàn)批判的思考。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更多的將任務分配給小組來共同完成,而不只是留相同的作業(yè)給每個人。比如小組成員共同解釋和展示某個學科教材某一章節(jié)的內容。 教師可以在課上給予一定的指引,并要求團隊內部自行分配任務并在指定時間做團隊展示,根據(jù)展示結果以團隊為單位計分構成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3.模棱兩可教學法
斯特羅姆 (Strohm, Susan M.) 和寶克斯 (Baukus, Robert A.) 在名為《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策略》(Strategies for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的文章中提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給學生答案一目了然的材料,要提供給學生更具有矛盾性的信息,這樣要得到答案學生就必須通過分析、推理來解決問題從而更徹底的思考。這與批判性思維形成的環(huán)境因素相吻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營造一個相對不確定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自己所教授的科目選擇一個案例或故事去掉結論性的內容,根據(jù)案例或故事內容提前準備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運用分析、評估、判斷等方法構建自己的結論。
4.利用寫作任務的方法
韋德(Wade, C.)在1995年發(fā)現(xiàn)了運用寫作成為發(fā)展批判性思維技巧的基本方法。寫作可以將一個人從被動的學習者轉化為主動的學習者,通過分析問題形成假設和論據(jù)。寫作要求人們在寫作之前必須思考清晰,做重要的選擇,做這樣的自我思考“關于這個題目我的想法是什么?我怎么樣才能呈現(xiàn)出我的想法?我的假設是什么、他們是否有效?我用什么事實論據(jù)來證明我的想法?我哪些內容還不太明白?”在檢查寫作的過程中又可以反復思考“寫作中哪些內容是最重要的?哪些內容又可以刪除?”等。這個過程就運用了批判的思考方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論題依據(jù)以上的問題從兩方面或多方面在寫作中探討問題,鼓勵學生們發(fā)展辯證的推理方法。
5.座談會式學習法
教師一般不會像平時一樣來“教”學生,教師們更像是一個主持會議的司儀、一個會議進行的推動者。課堂是由一群提出問題并且討論這些問題的學生組成。 教師的角色不再被動,而是通過提出決策性的問題來引導和塑造討論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在分析彼此想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實行此教學法的前提是學生在課前必須充分閱讀教師要求的所有材料。如何保證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分配的閱讀任務尤為關鍵,否則此教學法將無法實現(xiàn)。因此要保證此教學法的順利實行,要把好選材這一關。閱讀材料的內容應該容易理解、與學生生活相關、具有趣味性但是也應具有足夠挑戰(zhàn)性。同時教師也應采用有效的方法對閱讀進行監(jiān)督。
以上的批判性思維實用教學法運用了高質量的思考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分析、判斷、及評估能力為目的來最終提高學生在今后工作所需要的職業(yè)能力,如信息篩選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及創(chuàng)新力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職業(yè)教育以提高實踐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為主要教育目標。側重于培養(yǎng)兼具職業(yè)素養(yǎng)以及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專業(yè)型人才。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大部分高職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不占優(yōu)勢,但是基于之前提到的“批判性思維力的高低與知識的多少沒有直接關系”的特點,批判性思維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成為提高高職學生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學生職業(yè)競爭力的催化劑。因此批判性思維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對我國高職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1.培養(yǎng)高職學生高效獲取信息的能力
早在1995年, 奧利弗(Oliver)和尤特莫倫(Utermohlen) 就認為學生大部分情況下都在被動接受信息。今天,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每天面對很多魚龍混雜的信息,有些信息對我們很有用,有些信息和自己沒什么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對于信息有相當?shù)蔫b別能力和過濾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出對自己最有用的信息,進行分析、評估、歸因,并加以利用,從而提高了對信息的利用率。獲取信息的能力越強,成功的概率就越高。完成這個過程,需要人們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然而,高職院校更重視學生職業(yè)技能的掌握,如何應對紛繁復雜的信息的方法卻常常被忽略。擁有批判性思維力的高職學生們可以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做出辨別與判斷,最終產(chǎn)生新的觀點,能夠更好地利用信息而不是被信息誤導。
2.提高高職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高職學生畢業(yè)后會投入到各個不同的重要技術崗位上,在技術工作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是每個技術崗位職業(yè)能力的體現(xiàn)。批判性思維教學法方法可以幫助高職學生在職業(yè)崗位上發(fā)現(xiàn)問題,反思問題,檢驗方法,發(fā)現(xiàn)核心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解決中很大一部分過程都運用了批判性思維的否定之否定的核心原則。
3.提高高職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
批判性思維的形成過程要求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問題,更全面的思考。也就是說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生更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更趨向于了解團隊其他成員的觀點,在團隊合作中更善于與其他成員溝通、更善于整合自己和其他成員的觀點,更容易與團隊的其他成員合作、更不容易出現(xiàn)因與團隊其他成員發(fā)生矛盾降低團隊協(xié)作效率的情況。
4.促進高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同屬于一條線上的不同階段。創(chuàng)新是對舊事物的積極合理的因素批判性的繼承和吸收基礎上的發(fā)現(xiàn)、超越和突破。 不難看出批判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創(chuàng)新思維是批判性思維的動力和目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強化批判性思維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因此,具有批判性思維的高職學生更具有創(chuàng)新力,更符合經(jīng)濟和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我國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們已經(jīng)認識到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重要的思考方式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對于高職教育來說,批判性思維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提高自身職業(yè)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當然,想在高職院校實施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策略還有一定困難主要有四個方面。在教學方法上,批判性思維教學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巨大挑戰(zhàn)。大量的課上活動會給課程計劃的完成帶來困難。大量的自由發(fā)言會給課堂帶來不可控性。雖然看似教師在課上“教”的少了,但其實教師需要更多的課前準備時間來保證課上活動的有效進行。在教師性格特質上,要更好的實施批判性教學方法,教師也應具有批判性思維者的特質。在教師工作量上,有些高職院校的教師身兼多崗,要在課前做如此多的準備對于高職院校教師來講壓力巨大。在考核方式上,授課方式的變化意味著考核方式的變化,其具有的開放性和多元性,評分標準又很難達成統(tǒng)一從而不能保證考試評分的公平公正性。種種困難阻礙了批判性思維教學的有效發(fā)展,如何消除這種種困難、更好地實施批判性教學方法應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高職院校乃至教育相關人士和部門共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