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摘要]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關注學生的原認知,重視學生的差異化,從而找準教學的切入點,確定著力點,凸顯思維點。從前測題目設計、前測結果分析、教學建構三個角度入手,對如何利用前測構建高效課堂給出具體的實施案例。
[關鍵詞]前測;生本課堂;教學起點;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 2019)35-0059-03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比绾巫x懂學生,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前測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前測,是指在沒有任何干預情況下對學生的原始水平進行測試,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了解學生的原有狀況,從而設計、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下面將論述如何通過前測來構建小學數學生本課堂。
一、了解前概念,找準切入點
理解一個新概念,往往需要前概念作為支撐。教師只有準確了解學生對前概念的掌握情況,才能找準學生概念學習的切入點。
【案例l】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分數的初步認識前測題目:用你心目中的“數”或“圖”表示出這半塊吧(如圖1)。(提示:可以在老師為你們提供的圖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中選擇一幅畫一畫。)。
前測結果:全班41個學生,有8人會用小數0.5來表示,有3人會用1/2來表示,有2人用2/1來表示,還有2人用50%來表示。41個學生選擇在教師提供的圖形中畫圖表示半塊餅干(有學生用“數”和“圖”同時來表示)。
分析:從前測結果來看,學生對于1/2的前概念“一半”是有充分的知識基礎的—會用多種方式來表示一半。
教學建構:
1.在交流前測題目中學習1/2
(1)教師肯定了用小數0.5、百分數(50%)表示的學生;
(2)從圖形表示方式入手進行教學。“下面這些圖的陰影部分都能表示‘一半嗎?”
小組交流后匯報;教師引出“平均分”,總結得到一半的方法:前面6個圖形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了這樣的1份。
(3)初步理解1/2的意義
完善分數的讀法、寫法、各部分名稱,學生初步理解1/2的意義,溝通1/2與“一半”的聯(lián)系。
(4)進一步理解1/2的意義
師:這些圖形的形狀各不相同,分法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來表示?
師:1/2的本質內涵:表示平均分成的2份中的1份,和形狀、分法無關。
師:請舉例說明1/2可以表示生活中哪些物體平均分成的2份中的1份?
(5)交流1/2的意義,進一步強化分數的寫法。
2.認識1/2以外的分數,歸納分母、分子的意義。
3.課堂練習
4.小結提升
通過前測,教師不但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起點,而且能站在學生的認知起點上設計教學活動,真正把“備學生”落到實處,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向生本課堂邁進。
二、關注原認知,落實分層點
前測能較好地反映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和能力水平,并呈現學生在認知、能力、水平、情感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就能針對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并逐級落實,實現教學目標。
【案例2】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計算”前測題目:請你嘗試用豎式計算“14x12=”。(溫馨提醒:你覺得是怎樣的就怎么寫)
前測結果:
分析:學生對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列豎式并不完全陌生,但掌握情況各不相同,有的把口算過程用豎式分步展示出來,有的省略過程直接寫一個得數。其實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豎式,積累了一定的豎式計算的經驗,但由于各自的生活經驗和智力水平不同,掌握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
教學建構:
1.復習導入
師:你愿意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都用上一節(jié)課的拆數法(口算)來解決嗎?為什么?
師:豎式比較簡便,那乘法的豎式該怎樣列呢?
2.新授
師:對于前測練習中六位同學的豎式列法(如圖3),你看懂了什么?
(師生在交流互動中得出通用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的方法)
師:以14x12為例,下面我們要學習豎式法,并尋找它和點子圖、表格法之間的關系。
4.課堂延伸:介紹乘法豎式文化。
前測,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教師的關注,既照顧了優(yōu)秀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又解決了一般學生“吃不了”的問題,在多個層面的思考、交流和碰撞中,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發(fā)現問題處,確定著力點
通過前測可以了解學生真實而全面的信息,發(fā)現學生原有知識水平中的一些共性問題。這樣,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案例3】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吃西瓜”前測題目:
教學建構:
1.明確分數加法的算法和算理
師:請結合自己的計算結果思考“對的是怎么想的,錯的又錯在哪里?”
師:從5/8入手,結合圖片說說是怎么得到5/8的。
師: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1/8,2/8就是2個1/8,5/8就是5個1/8。
師:得到5/16的同學是怎么想的呢?
生:把2個西瓜看作一個整體,先計算出得數,再涂出5/16。
2.探索分數減法的算法和算理
師:繼續(xù)探討大熊、小熊吃西瓜問題,根據這些信息,你還能提出不一樣的分數問題嗎?
(1)3/8-2/8
師:你是怎么算的?借助圖形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提升:3個1/8-2個1/8=1個1/8。
(2)1-5/8(重點是過程的轉化)
生:8/8-5/8=3/8。
師:8/8是什么?1個整體除了可以表示為8/8,還可以是4/4、3/3,為什么選8/8呢?
提升:把整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這樣加減起來就簡單了。
3.鞏固練習
(1)畫一畫、算一算、想一想
小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2)拓展題:用畫圖的方法解1/2+1/4=( );1/2-1/4=( )。
通過前測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共性問題,確定了教學重心和教學難點,為學生提供了“再創(chuàng)造”的平臺。
四、重視差異化,凸顯思維點
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思考內容,還要了解學生的思考方法和過程。只有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才能放眼學生的未來,設計出更為有效的引導方法。
【案例4】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平移的再認識”前測題目:
學生都能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大多數學生能畫3、4個圖形,少數幾個學生能畫出7、8個以上的圖形。
教學建構:
師:哪些是小旗平移后的圖形?
師(出示學生的作品,略):這些都是平移嗎?把你認為不是的用線劃掉。
師:請小組討論哪些是一次平移的,哪些是二次平移的。
師:平移后,形狀大小不變,位置變了。
師:請增加一些條件,讓這些圖形只剩下一個。想一想,可以增加什么條件呢?
師:和你的小組成員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紙上畫一畫)
師:增加方向、距離就能確定圖形的位置。
師(出示題目;略):你想把小船往哪個方向平移多少距離?
(學生自主練習)
有了前測的結果,教師就能準確制訂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通過開放性的問題,“逼迫”學生不斷思考,不斷體驗平移的特點,學生既能走進課本,又能走出課堂,學得深刻而扎實。
綜上,前測不但讓“教什么”更貼近學生實際,提高了“教”的效率,提升了“學”的品質,還點亮了生本課堂。
(責編 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