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史料是代表歷史進程的重要證據,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已經成為教師用來傳授知識的載體。正確地運用史料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挖掘史料中的歷史信息,通過分析、概括等手段解決歷史問題,歸納歷史知識,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史料;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
史料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fā)展所保留下來的軌跡,主要包括:文獻資料、文物、歷史紀錄片等等,是歷史研究者們研究某一時代歷史進程的重要依據。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要求知識有依據嗎,其中的證和據指的就是史料,也就是要求教學要從實際出發(fā),保證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夠從歷史資料上得到論證。史料讓教材中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都能夠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于師生面前。筆者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對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展開研究。
一、 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史料運用的缺陷
(一) 歷史資料流于形式上的演示
當前部分初中歷史教師為了使自身的教學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同時也為了能夠貫徹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在課前備課的時候,通過信息技術搜集大量的史料素材,在課堂上通過視頻或者圖片來搭配歷史課堂的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部分教師不顧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一味把大量的歷史資料向學生展示,甚至與本堂課的教學無關的歷史資料也出現(xiàn)在課堂上,從而出現(xiàn)史料濫用的情況,使得史料僅僅成為一種教學形式,沒有真正地發(fā)揮功能。這種忽視教學功能的史料運用是不可取的,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影響教學的正常開展。
(二) 史料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缺陷
當前部分教師會利用史料來進行初中歷史教學,但是在將史料導入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導入方法的有效性。比如有的教師直接給班上每一位學生發(fā)放一份資料,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資料的方式展開學習,或者有的教師干脆直接通過視頻紀錄片來向學生灌輸史料方面的知識。這種沒有根據不同的歷史資料的特征,及其功能來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身為一線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多在史料導入方面多下功夫。例如:需要邏輯分析的史料,我們可以通過紙質文本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如果是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史料,那么我們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
(三) 忽視培養(yǎng)學生課后搜集史料的能力
當前部分教師在搜集史料的過程中,都是課前獨自完成,自己在電腦上通過互聯(lián)網來搜集大量的歷史資料,隨后再將搜集得到的資料展示于學生的面前。雖然表面上學生得到充分的歷史資料,在教師講解時也對資料進行了分析。但是初中階段我們還應該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所以我們也不能夠忽視讓學生自主搜集史料。傳統(tǒng)教學中忽視學生在課外自主搜集史料的能力培養(yǎng),這不利于教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在更高一階段的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要重視對學生的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搜集信息處理法,也可以通過個人在互聯(lián)網上進行信息搜集。
二、 史料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意義
(一) 激發(fā)學習興趣
要引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首先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大多數(shù)歷史奇聞軼事都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展示歷史資料,讓學生進入歷史情境體驗故事情節(jié)。例如,講授《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時,筆者向學生展示了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的情景,學生對宏偉的大運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投入學習。
(二) 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教師通過課堂上口頭講述后要求學生課后背誦知識點,長期以背為主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忽視歷史思維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而歷史思維是學生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組成成分,將史料引入初中歷史教學,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分析史料揣摩人物形象特征、歷史事件發(fā)展順序、從具體的史料中分析該事件的現(xiàn)實意義等,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具有重大幫助。
(三) 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讓學生體會學習歷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誦,忽視了其他方法在其中的作用。在探究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也將會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展現(xiàn)課堂的生動形象性
基于史料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以及歷史資料的特征,合理地選擇適當?shù)姆绞絹韺霘v史資料。但是更多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展示歷史資料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要求學生對史料進行分析的案例比較少,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歷史資料。通過動畫、影音、色彩鮮艷的圖片等等來向學生展示不同的歷史資料,從而讓課堂更加具有生動形象的特征。
三、 基于史料的初中歷史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 注重多樣化史料的引入
在實際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所謂的史料資源具有一定的多樣化,像遺址、遺物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有價值的史料資源,教師在應用該部分史料資源過程中,可以通過自身的講解,向學生進行有效地描述。為了能夠促使史料資源價值得以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應用過程中,就必須引導學生對史料本身的作用形成高度關注,避免可有可無點綴式插圖教學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學生在初中歷史階段,除了教材當中的內容,還從課外閱讀讀物當中了解到一定的歷史知識,針對多樣化的歷史資源,學生已經比較客觀以及真實地了解到的歷史知識,并在歷史認識中,能初步學會恰當?shù)剡x擇那些可以作為證據材料來構建論據時,歷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就得到了基本實現(xiàn)。
(二) 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史料運用的作用
基于廣義視角下的歷史教材,除了歷史教科書之外,同時一些具有普及型的歷史讀物等也是教師可以應用的史料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歷史史料。這些資料正在不斷地向人們進行傳播?;诂F(xiàn)代化時代背景下,一些錄音機、幻燈片以及電視機等的歷史教學設備不斷涌現(xiàn),而傳統(tǒng)中的史料體系,因此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它們通過更多的方式來向學生展現(xiàn)歷史人物和現(xiàn)象,這些方式比傳統(tǒng)的方式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夠生動形象地表達它們想要表達的觀點。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這些不被我們認可的歷史資料,或者這些平時不被我們所看重的歷史解釋,已經越來越成為目前歷史教育主要的教學內容。在這種情況之下,就要通過注意引導學生如何從眾多的歷史資料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判斷所汲取的是否為有用信息,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信息獲取的篩選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探究學習,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時候,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為目標,既要相信學生的思考能力,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放棄對于學生整體能力提高的想法,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鑒別能力,積極地承擔起教育學生的責任和義務,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完成素質教育的綜合培養(yǎng)的任務。
(三) 做好課后探究與鞏固
課后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階段,傳統(tǒng)的直接提問式的論述題,對學生來說不但毫無趣味性,甚至有時候還會讓學生找不到解題的方向。設置習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出一些以史料作為材料的分析題,例如,教師可以將:1919年美國股市大跌,1933年羅斯福上任后出臺一系列法案、建立振興經濟和工業(yè)的部門,以及采取增加財政支出等措施,使得1934年開始美國經濟有了回暖。教師以相關史料作為材料,讓學生分析羅斯福新政的意義和核心措施是什么?學生在分析史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探究能力。史料課后可以用來作為學生鞏固知識的材料,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史料來擴寬自己的知識面,因為史料是對書本上所呈現(xiàn)的歷史資料的進一步擴充。例如,當講授完《日本明治維新》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在課后為學生展示了書本上所沒有的內容,關于《五條誓文》《廢刀令》這方面的知識,要求學生課后自主通過網絡來搜集這方面的歷史資料,并將資料當中關鍵的部分歸納整理出來,隨后在第二天上課的過程中,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學生通過整合不同組員所收集到的歷史資料,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歷史學習,從而擴寬自身的知識面。
四、 結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形成歷史思維,史料作為呈現(xiàn)歷史的道具、檢驗理論知識真實性的資料,非常值得學生深入研究分析。無論在教學的哪一階段,教師都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分析史料,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嚴顏余.初中歷史教學史料實證的理性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16):72.
[2]劉軍明.初中歷史課堂應用史料的作用與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0):59.
[3]柳彬霞.讓課堂充滿生命力:談初中歷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J].才智,2019(27):85.
[4]薛小琴.有序、有趣、有緒: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索[J].當代家庭教育,2019(27):73.
作者簡介:
王金芳,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灤南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