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璀璨光輝五千年文化,教師和學生各自擔任著不同的角色,教師是主動的傳授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幾乎成為了師生共同的認識,導致了學生始終圍著老師轉的現(xiàn)象。老師“講話”,學生“聽話”,在師生關系中更強調老師的重要性,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多被抹殺,其中壓抑和摧殘學生的個性一向為當今所詬病
關鍵詞: 師生關系 自主學習 終身學習
“聽話”的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教師很容易地將教育過程簡單化、程序化,把自認為重要的或是學生需要的知識、觀念和想法強加給學生,從而忽視了學生本應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無法積極主動地參加教育活動。在傳統(tǒng)教育情境下,學生角色只能是傳統(tǒng)的知識接受者、信息的容器。教師在“傳道、受業(yè)、解惑”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學生自由極為嚴格地受到老師的限制。傳統(tǒng)的教師遵循的教育教學方式很難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學生只能扮演“接受者”的角色,這種單調、乏力的角色扮演對學生全面成長是不利的。
在開展“聽話”到“對話”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是從教師與學生自身所衍生出的,也是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開展多年來所存在的問題。如教師本身進行角色轉換不能隨心而動,很容易走到原有的老路上去。轉換乏技,對學生認識不足,直接導致無法適應學生的特點而實現(xiàn)教師角色轉換,即使教師能夠掌握學習內容,也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法靈活地組織、指導學生按照自身角色定位開展學習。
為保證師生角色轉換后教學的實效性,避免流于形式,本文試圖從教師觀念更新、信息技術素養(yǎng)、不斷創(chuàng)新、分步驟實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終身學習、與師生“對話”升級幾個方面探討其實現(xiàn)路徑。
1.教學中角色轉換與教師固有認識之間的矛盾
教師的角色轉變要先從教學觀念的轉變開始。一切教學相關內容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都要圍繞學生的發(fā)展開展,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自由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公平參與的良好教育教學平臺。教師與學生都存在角色轉換的問題,教師要與學生交心,做貼心朋友。轉換過程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大方面的轉換,在角色轉換過程中,教師要攜手自己的學生,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勇于實驗,共同探索,共同實踐,要正確對待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因材施教,耐心細致地關注學生的能力養(yǎng)成教育。
2.要給予現(xiàn)代信息技術更多的關注
第一,具備教學微視頻制作的技能,能根據(jù)學科知識的特點和所教學生的特點,設計出知識最優(yōu)呈現(xiàn)方式,以便學生愿意看、也看得懂教學微視頻。
第二,具備多媒體教學技能,熟練應用投影儀、幻燈、展示臺、錄像、廣播、電影、電子白板等教學設備,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第三,具備信息的搜索和篩選能力,為學生在信息海洋中導航。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提升了教師素質,促進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師生角色轉換離不開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參與,教師要與時俱進,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的滲透,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3.師生角色轉換要著力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認為自己講得越細致,越透徹,課堂效率就會越高,學生就能快捷的完成教學目標,進而掌握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習得的英語技能。但實際上,課堂教學并不是走迷宮,教師只要做好向導把學生領到目的地就可以了,學生需要自己去動腦,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迷宮沿途的風景。同時,教師也從繁雜的課堂講解中解放出來了,甚至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角色轉換背景下個性化的教學
設計。
4.終身學習:實現(xiàn)教師角色轉換的保障
第一,在學科素養(yǎng)上,做到系統(tǒng)地把握學科“知識圖譜”,明晰學科知識點,深度把握學科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時充電,盡量減少被學生問倒的尷尬局面。
第二,在學習內容上,積極學習或關注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教育信息技術、現(xiàn)代科技知識、教育改革趨勢、新課程要求、學習者特征變化、經典教育論著等。
第三,在學習習慣上,擁有主動學習和不斷探索的習慣,為學生樹立樂于學習、勤于學習、擅長學習的榜樣,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奮好學的好習慣。教師終身學習,及時自我發(fā)展,時時處處走在學生前端,滿足學生個性化“挑剔”的要求,為翻轉課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5.“對話”升級:實現(xiàn)教師角色轉換的“靈魂”
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翻轉課堂最大的變化是知識傳授在課下通過觀看教學微視頻來完成,而課堂成為師生平等對話、深度探究、達成理解的場所。師生“對話”升級是指由傳統(tǒng)課堂的“上下級對話”轉變?yōu)樾滦偷摹捌降葘υ挕保@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明確“
對話”升級的本質。對話“不僅是教育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情境。其次,把平等與尊重彼此作為“對話”升級的前提。“平等”指話語權、地位、氣場等的平等,尊重彼此包括尊重彼此的“經歷”、言論、信仰和行動的自由,共同決定對話的形式和內容等。最后,精心組織課堂對話活動,營造一個尊重、自由、平等的課堂氛圍,結合課前學習與課程教學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對話空間。
“聽話”是我國基礎教育最大的問題。學生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教師永遠不可能代替學生去學習,代替學生思考,教師要把學生看成具有獨立性的個體,教師的教育和教學活動要在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甚至要細微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走自己的路,讀自己的書”,進而提升自我,掌握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
通過嘗試新型的教學模式,完成從“聽話”到“對話”的轉變,讓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服從者,更是成為自主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有強烈求知欲的探索者、信息資源的共享者、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者·以及學習任務的管理者,促進有效教學,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作者簡介:閆巖,1994年11月17日出生,女,漢族,河北省保定市人,現(xiàn)就讀于河北大學教育學院2017級教育學原理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