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增輝 李龍飛 付彥坤 馬靜敏 陳俊國
[摘 要]基礎力學教學受眾學生群體大,涉及專業(yè)面廣,是大學教育中工科專業(yè)的“大眾”課程,而且有一支專門的教師隊伍,在基礎力學系列課程中實施教研組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通過闡明基礎力學教學的特點,從教師投入、教學團隊功能及教學效果差異等幾個方面詳細分析了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基礎力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對山東科技大學基礎力學教學團隊教研組建設實施方案、實踐效果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實踐表明,教研組作為教學研究的載體,在承載教學研討、優(yōu)化教學資源、青年教師成長以及優(yōu)秀教學經驗傳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基礎力學;教研組;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8)10-0011-03
我?;A力學教學已有70多年的歷史,自建校之初就開設這類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積累,在教學改革、教學資源和教學平臺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礎力學教學改革一直走在我校課程改革的前列。然而,當前我校一流學科建設和應用型高水平專業(yè)建設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力學作為采礦、機械、車輛、材料等工科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工程問題的力學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工科專業(yè)在培養(yǎng)體系中,僅設置基礎力學一類力學課,基礎力學在課程過渡中承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在基礎力學教學中做好數理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的銜接,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是基礎力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然而,當前基礎力學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過于大眾化,沒有區(qū)分專業(yè)“小眾”的特點。教師的教學過程過于“獨立化”,不利于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和優(yōu)秀教學經驗的傳承,這些都將影響基礎力學的教學質量。當前,以教研組形式開展團隊教學或進行教改在中小學教育中被廣泛采用。在大學的課程中,由于專業(yè)差異或者專業(yè)教師所授課程比較分散,教研組建設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1][2][3]?;A力學作為各工科專業(yè)的公共課程,授課內容相對固定,也擁有一支專門的教學隊伍,因此,其實施教研組建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4][5]。開展基礎力學教研組建設,對于理順各工科專業(yè)的基礎力學教學體系,建立一支專門的課程教學團隊意義重大。我校基礎力學教學團隊在教研組建設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基礎力學課程特點及現階段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力學課程的基本特點
基礎力學涵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工程力學三門課程,對力學學科、機械學科、采礦學科、土木工程學科、地質學科、材料學科及相關專業(yè)的后續(xù)專業(yè)課程學習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與專業(yè)課程不同,基礎力學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課程兼具基礎性和工程性雙重性質。基礎力學課程在各專業(yè)從數理基礎課程學習過渡到專業(yè)課程學習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也就是說,在基礎力學中既有數理學科的影子,但同時又需有工程專業(yè)背景的相關介紹。學生學習完該課程后,既要具備扎實的初步力學基礎,又要能夠感知所學專業(yè)中的力學問題。這要求教師要具備相應的工程背景知識。
2.學生學習群體大。作為工科的基礎性課程,大部分工程類專業(yè)都需要開設。我校每學年開設三門基礎力學課程的行政班級有70個左右,總人數超過2000人,學習規(guī)模很大。除此之外,學生的專業(yè)背景差異也較大。也就是說,群體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所修人數數量大,另一方面是所涉及的專業(yè)面廣。
3.有專門的教師隊伍。由于基礎力學涉及面廣,開設規(guī)模大,各大院校基本都擁有一支專門從事基礎力學教學的教師隊伍。有的學校擁有獨立的基礎力學教研室或公共課程教學部,有的則是由力學專業(yè)的教師兼具承擔基礎力學的教學任務,這類模式教師的教學任務是非常繁重的?;A力學教師往往側重點在教學,其科研成果相比專業(yè)教師要弱一些。
3.基礎力學教研有專門的社會力量組織。鑒于基礎力學教學的重要性,大部分學校對該課程的教學質量還是極為重視的。全國有專門的社會力量組織針對基礎力學教學定期開展相關的教學研討。比如華東基礎力學與工程應用協會每兩年舉辦一次,高教社主辦的力學課程報告論壇每年舉辦一次,力學學會每兩年舉辦一次針對基礎力學的國家級力學競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這些都為基礎力學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平臺。
(二)國內高校基礎力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工作投入“重科研輕教學”。目前,國內高校都在花大力氣投入到一流學科建設中??己酥笜酥锌蒲兄笜烁菀讓崿F,教學成果方面的指標對普通的基礎力學教師來說比較困難,對新進青年教師來說更是“遙不可及”,很多學校在人才引進和成果獎勵方面也有向科研傾斜的趨勢,這些都導致教師對教學的投入越來越少。老教師經過多輪授課后,由于對內容比較熟悉,“零投入”就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故步自封”、不求創(chuàng)新的傾向;青年教師要完成各類科研指標,就會一門心思搞科研,在如何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方面“不求甚解”,生搬硬套,流于形式,而且在成長過程中也缺乏足夠的傳幫帶,這不利于自身的成長和優(yōu)秀教學經驗的傳承。這些都導致基礎力學教學質量下降,教師教學能力與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不匹配,影響新形勢下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2.教學團隊功能“有形無神”。絕大多數基礎力學教師在不同的學期都要輪換開設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工程力學這三門課程。一方面,由于每門課程的內容差異較大,面向學生群體專業(yè)不同,導致教師授課內容不專一,難以講得精深;另一方面,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同一門課程的教師之間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也很少,信息閉塞,個人講授課程所使用的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幾乎單獨完成,缺乏論證和效果評價,也沒有改進和提高的渠道,難以形成合力。這些都使得基礎力學教師團隊意識淡薄,在團隊建設方面缺乏熱情,個體獨立性強,教學團隊建設成果不集中[6][7][8]。而且,一流學科建設驅動下對教師的考量,基礎力學教師壓力會更大,既要完成同專業(yè)教師一樣的科研指標,又要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這使得基礎力學教師專心投入教研的“成本太大”。因此,現有基礎力學教學團隊“有形無神”,教學研究缺乏載體。
二、教師教學效果“參差不齊”
不同專業(yè)的基礎力學課程所執(zhí)行的教學大綱基本一致,只是學時有差異。由于教師教學過程過于獨立化,很多教學資料編寫都是自己完成,相互之間缺乏交流,這使得年輕教師缺乏培養(yǎng),難以吸收優(yōu)質教學經驗,而老教師可能停滯不前,缺乏創(chuàng)新。相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可能差別很大。比如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方面,富有經驗的教師會將動畫制作與課堂講述有機結合,動畫演示符合學生認知,圖文制作規(guī)范,且富有趣味性,能夠積極引導學生身臨其境,深入思考,這種教學效果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有些多媒體課件則是滿屏文字,放映多,講述少,枯燥無味,學生聽課毫無興趣?;A力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工程問題的力學認知,不同教師的這種授課理念和教學能力也不盡相同??傊?,缺乏交流的獨立教學很難融合優(yōu)質資源,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從以上分析來看,基礎力學具有教學體量大、學習群體專業(yè)差異大等固有特征。如何有效利用各類平臺開展教學研討,使教學“抱團”,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弱化專業(yè)背景差異對教學效果的沖擊,是基礎力學教學改革中需要深思的問題。再者,在一流學科建設的外部環(huán)境下,“輕教學重科研”的宏觀認識和導向,可能會使本已逐漸丟失的教學研究進一步處于弱勢,大學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能會弱化。具體來說,如果基礎力學教學缺乏教研載體,在優(yōu)質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繼承和發(fā)展以及教學成果申報方面將會出現頗多問題。
三、基礎力學教研組建設的初步實踐
(一)教研組建設方案
基礎力學教學所固有的一些特點以及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對基礎力學教師所帶來的沖擊都要求基礎力學教師隊伍要進行改革。我?;A力學教學團隊從2016年開始著手進行教研組建設,將基礎力學任課教師劃分為材料力學、理論力學和工程力學三個教研組,每個組選聘一名教研組長負責課程建設,主要實施方案如下。
1.學院層面進行制度和經費保障:學院專門制定了教研組建設的相關文件政策,從一流學科建設和國家級實驗中心建設中給基礎力學教研組建設提供經費支持。鼓勵教研組大膽開展教學改革,積極進行教材編寫、教學案例制作與開發(fā),使建設成果更加豐富和多樣化,同時對新進教師實行開課前試講制度。
2.教研組人員組成:根據教師講授課程的熟悉程度和專長進行分組,每個教研組人數4~5人,其中1人擔任教研組長。教研組人員分配兼顧職稱和年齡分布,做到老、中、青合理分布。
3.教研組的基本職能。(1)教研組長負責制。在教研室的統(tǒng)籌安排下,教研組長是課程建設的實際負責人,負責課程建設的總體布局規(guī)劃,安排教研組的各項教研活動,并協調教研組成員之間的分工。
(2)教學資料和教學資源建設。教研組是一個小型的教學團隊,要能有成效地、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和教研任務。同時,依托各類平臺,定期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研討交流工作,標準化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授課教案等教學材料,對青年教師要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3)開放教學與資源共享。這包括交流機制和課堂教學開放兩個方面。定期開展教學交流活動,比如授課的感受與收獲、教學方法的揣摩和反思、教學內容或案例討論問題的提出和探討等,教研組成員應有分享意識。通過教研組內建立課堂教學開放機制,教師之間互相聽課,青年教師可以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盡快進入角色,成長起來。教學效果欠佳的教師可以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大幅度提高教學水平,老教師可以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技巧,避免故步自封。
(二)初步實踐效果
基礎力學三個教研組成立至今已運行兩年,初步實踐效果如下。
1.教學資料固化,質量提高。相比原來的基礎力學教學,教師講授的課程更加專一,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多媒體授課課件等各類教學檔案和教學資源是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商討下制定,避免了授課教學資源的參差不齊,教學質量有一定提高。
2.青年教師成長快。由于青年教師專注于一門課的教學,備課環(huán)節(jié)減少,教學負擔減輕。教研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及資源共享,老教師的傳幫帶使得青年教師能很快步入正軌,青年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科研中。
3.教學成果產出明顯。由于教研組針對一門課開展建設,各教研組具有一定的自主權,這使得教學成果相對多樣化,更加豐富。近兩年教研組獲得一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發(fā)表教學論文6篇,在教材建設、教學輔導材料編寫等方面全面開花。
四、教研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教研組建設給基礎力學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交流與共享的建設理念加快了教學改革成果的產出,同時減輕了教師的負擔,避免了一些低質量的重復性勞動,對青年人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如下問題。
1.教研組人員匱乏,過于年輕化。由于基礎力學教學團隊只有14人,劃分教研組后每組只有4人,另有2人承擔實驗教學任務。4人要承擔全校的授課任務,教學任務依然相當繁重。由于授課教師人數較少,開課班級不得不實行大合班,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隊伍以40歲以下青年教師為主,缺乏老教師的傳幫帶。
2.教師授課專長不均衡?;A力學教學團隊中近3年引進的教師,大都專攻一門課,而且多承擔少學時的課程,這導致在教研組人員劃分時不均衡,有些教師不得不交叉到2個教研組以補缺短板。有的教師在承擔繁重的基礎力學教學的同時,還需要承擔力學專業(yè)的相關課程,這類教師的負擔依然很重。
3.教師投入依然不足。基礎力學教師教學任務重,但考核任務與其他專業(yè)教師是相同的,這導致基礎力學教師雙肩挑,依然存在輕教學、偏科研的問題。
五、結論
一流學科建設背景給基礎力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如不及時進行改革以適應新形勢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將會嚴重影響學科建設和學生培養(yǎng)質量。當前,教學研究相比科學研究而言很“冷門”,如何提供教學研究的載體給基礎力學教學提出了新的問題。本文總結了山東科技大學基礎力學教學團隊實施教研組建設的方案、實施效果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實踐表明,教研組建設有利于將逐漸丟失的教研活動重新建立起來,這對促進基礎力學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劉剛, 程熙镕, 劉靜.學科基礎課課程教研組建設的組織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 2016(8):85-88.
[2] 吳宏偉, 賈敬全.應用型本科院課程組建設研究[J].時代教育, 2015(23):38.
[3] 陳曉琳.基于課程組的教學團隊建設模式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 2011(7):72-74.
[4] 趙麗萍, 李生勇, 銀花.應用型大學讀圖繪圖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探索——基于河套學院農業(yè)水利工程專業(yè)學生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294-00295.
[5] 孫福萬, 馮立國.開放大學教師隊伍建設:從“課程組”到“課程教學團隊”[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5):24-29.
[6] 王麗娜, 常瑛, 胡慶.課程組的建設與探索[J].時代教育, 2014(19):8-9.
[7] 陳火弟, 劉光萍, 羅泉龍.高校課程群建設與課程組構建的研究與實踐——兼論東華理工大學數信學院課程群建設與課程組構建實施方案[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1):67-72.
[8] 王海兵, 何建國, 陳旭,等.二級學院課程組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重慶工學院會計學院課程組建設為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07(8):166-169.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