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超
摘 要: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xiàn)在勇于承擔歷史使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責任公民意識三個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中積極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內容、方法,堅持立德樹人,把握角色定位,強化大學生責任意識,加強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責任行為養(yǎng)成。
關鍵詞:思政課教師;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18)02-0005-0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和現(xiàn)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xiàn)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1]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強弱不僅關系著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也關乎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關乎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yǎng)成以及社會責任行為的踐行。研究高校思政課教師如何以思政課為主渠道,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內容
每個時代賦予每個時代人不同的歷史使命。當代大學生應成為什么樣的人,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是由大學生所處的當今時代決定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確定的人,現(xiàn)實的人,你就有規(guī)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無所謂,這個任務是由于你的需要及與現(xiàn)存的世界的聯(lián)系而產生?!盵2]
(一)勇于承擔歷史使命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承擔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洞悉歷史長河,民族復興與這個民族的青年息息相關、休戚與共。青年強國則強,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應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毋庸諱言,中華民族之復興非一朝一夕之事,需全國上下凝氣聚神、齊心合力,特別是作為國家未來發(fā)展中堅力量的大學生,任重而道遠。大學生應發(fā)揮新長征精神,發(fā)憤圖強、刻苦鉆研、求真務實、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辛勤耕耘,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yè)績,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是勤學苦練,汲取知識。知識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支撐。大學生要勤于學習、勇于攀登知識殿堂。不僅要汲取專業(yè)知識,也要汲取關于國家、人民、世界方面的知識。把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錘煉道德,提升境界。一個僅僅為自己而活著的人是不健全的人,也是渺小的人,只有為人民和國家而活著的人才值得追崇。大學生既要規(guī)劃好自我發(fā)展,更要錘煉好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操,做一個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人。三是知行合一,勇于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付諸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發(fā)揮其應有作用,內化為大學生的精神追求,指導大學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三)樹立責任公民意識
作為國家建設中未來主力軍的大學生,將成為也必將成為對國家和人民勇于負責、敢于負責之人。首先,要把握好人生“總開關”,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之中。其次,要有大局意識,堅持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找到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和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的契合點,勇于犧牲“小我”保全“大我”。最后,要有崇高的職業(yè)道德,把自身發(fā)展同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人民幸福結合起來,在自己的崗位上忠實履行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把責任意識自覺轉化為為人民謀利益的偉大實踐。
(四)放眼世界,面向未來
在新的歷史時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世界各國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成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新形勢下大學生的使命要與前進中的中國接軌,與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世界接軌,要有大愛情懷,博愛心胸,要提升視野,開闊胸懷,“不僅從本國、本民族、本地區(qū)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且要從國際的、他國的、他民族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關心人類,關注地球,放眼世界,面向未來,發(fā)展成長為把握世界潮流、通曉國際規(guī)則、目光遠大、視野開闊的一代有為青年?!盵3]
二、思政課教師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中的作用
思政課教師作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的主要領航者和承擔者,必須牢記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恪守職業(yè)道德,不斷激發(fā)大學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心中有黨、心中有國、心中有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培育理想信念
習近平指出:“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Τ缥┲?,業(yè)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盵4]目前,中國處于矛盾多發(fā)和利益格局深度調整的時期,大學生涉世未深,年紀尚輕,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錯誤思潮的影響,進而干擾大學生責任意識的認同和責任行為的選擇。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與錯誤思想和觀點開展針鋒相對的斗爭,引導學生學會辨別、思考、批判,然后作出符合真理的判斷,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形成和踐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向大學生講清、講明、講透、講深何為理想信念、為何樹立崇高理想信念以及如何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引導大學生把個人理想與社會共同理想結合起來,把個人追求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培養(yǎng)大學生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抉擇正確的人生道路,進而實現(xiàn)人生之崇高價值。
(二)擔當“解惑”責任
思政課教師不但要擔當“傳道授業(yè)”責任,更要擔當“解惑”責任。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欠缺,對社會現(xiàn)實不夠了解、不夠熟悉,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受到制約,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和煩惱。作為思政課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高度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變化及其心理波動,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觀念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第一時間同他們談心、交心,引導他們正視問題、明辨是非、走出困惑、戰(zhàn)勝困難。思政課教師要教育大學生理性平和地看待自身生活所處環(huán)境,思考中國社會建設和個人遠大抱負的關系,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三)示范引領作用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鼻дf萬說不如身體力行,教師要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自身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思政課教師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對學生往往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觸動著大學生的靈魂,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發(fā)展道路。教師應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履行職業(yè)操守,踐行職業(yè)情懷,承擔社會責任,為大學生做好示范引領作用。否則就是對學生不負責任,更是對國家和民族不負責任。
三、思政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
大學生擔當的社會責任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逐漸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的。思政課教師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發(fā)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育教學。
1.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思政課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責任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貼近社會的客觀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準確把握我國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按照實際決定工作方針,這是我們必須牢牢記住的工作方法?!盵5]不可否認,理論知識教育離不開灌輸,但是這種灌輸不應該是冷冰冰的理論知識灌輸,而是要帶著溫度和人情味的灌輸。思政課教師必須關注大學生社會責任擔當的現(xiàn)實問題,敢于直面現(xiàn)實,指出“問題”、亮明態(tài)度、道出學生心聲,運用現(xiàn)實話語對大學生社會責任踐行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進行釋疑解惑,少講“空話”“大話”“套話”,多講“新話”。同時,運用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的大眾話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fā)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6]獲得學生對社會責任教育的認同和接受。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對社會責任教育“真信”“真懂”“真學”,社會責任意識才能養(yǎng)成并外化于行。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逼渲小耙騽荻隆痹谒颊n教學方面的表現(xiàn),就是不斷探索教學新方法新途徑,“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6],滿足學生成才成長需求和愿景。思政課教師要牢牢把握住時代脈搏,順勢而為,積極主動將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微博、微信等作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的新形式、新平臺,向學生傳遞他們較為喜愛和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話題,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由討論、真誠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勇于承擔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
(二)把握角色認同,強化責任意識
隨著現(xiàn)代經濟社會的深入發(fā)展,不同社會思潮的碰撞,對一些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信仰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一些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認識不清醒、理解不深透、態(tài)度不堅定,導致其職業(yè)認同度降低,效能感缺失,給學生帶來不良甚至是錯誤的影響。難以想象一個缺乏理想信念,對馬克思主義不能真學、真懂、真信的教師,會培養(yǎng)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學生。事實證明,只有信仰堅定、理想崇高、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對國家和民族勇于擔當、敢于擔當的優(yōu)秀人才。
思政課教師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踐行者,肩負著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大學生思想健康發(fā)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大學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的崇高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疾鞎r強調: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思政課教師要更好地承擔起大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必須堅持立德樹人,把握角色定位,強化責任意識,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用理想信念補牢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之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造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之魂,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之根。
(三)加強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責任行為養(yǎng)成
責任行為是主體責任認知、責任情感和責任意志的體現(xiàn)與終級目標。責任認知、責任情感和責任意志只有落實到具體的社會實踐中,才能完成責任意識的升華,實現(xiàn)責任行為養(yǎng)成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學校里,掌握真才實學,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盵7]
大學生責任感教育和培養(yǎng)不能坐而論道,而要起而行之,把責任感教育融入到活生生的社會生活之中,促進大學生深入了解社會、認識國情,深刻認識社會責任意識對于國家、社會、民族的重要價值,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踐資源,雙管齊下、共抓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教育工作,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責任教育的“應然性”,促使學生把思想觀念中的責任意識外化為現(xiàn)實的責任行為,實現(xiàn)從“應然”到“實然”的飛躍。一方面,以重大紀念日、節(jié)慶日為抓手,以彰顯社會責任的教育素材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情操陶冶、心靈碰撞、文化熏陶來激發(fā)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自覺意識,培養(yǎng)其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另一方面,鼓勵大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熱誠關愛他人,多做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能理解和關愛他人,感知社會、體察國情,不斷提高責任認知,磨練責任意志,強化責任情感,勇于擔當責任,推動社會責任感在更高層次的養(yǎng)成,促使大學生把思想觀念中的責任意識外化為現(xiàn)實的責任行為,真正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給華中農業(yè)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勉勵青年志愿者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xiàn)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EB/OL].(2013-12-05)[2018-02-21].http://news.12371.cn/2013/12/05/VIDE1386247201812405.shtml.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3]張彥.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世界眼光和中國意識[J].北京教育,2009(5):10.
[4]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2).
[5]習近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fā)展基本問題本領[EB/OL]. (2015-1-25)[2018-02-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4/c_1114116527.htm.
[6]教育部社會科學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Z].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16.
[7]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2).